《復仇者4:終局之戰》:合格的大結局

2021-02-08 論戲書影

(劇透預警)在此之前,我最後為漫威電影激動還要追溯到2016年的《美國隊長3:內戰》——也是羅素兄弟拍的。然而過了這麼久,我對它的印象有所改變,尤其是曾經又看了一遍《美國隊長2:冬兵》和《內戰》之後,我感覺後者並不如我記憶中的那樣精彩。當然,它仍然要比大部分漫威電影高明許多,但又難免顯得有些空洞。



漫威這麼多年,對類型電影最大的創新是將簡單的「續集」擴展為「宇宙」概念,這就為系列開發加了好幾個維度。如此一來,世界觀的感覺就更加強烈了,觀眾粘性也會成倍增長。這需要天才的商業頭腦,也需要強大的魄力。我為漫威的這種策略思路而驚豔。但是拿到單一作品中來看,事情並不總是那麼美好。我想只需要運用初中課本裡關於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係,就能很好地梳理漫威電影宇宙。


在另一方面,我們在享受以漫威為首的漫畫改編電影或相似類型片的同時,也要進行一定的對抗性審視。就像之前我說過的,我們的審美不應被某些持續流行的影像模式所禁錮。當同質化的內容與形式被追捧到一定程度時,觀眾應該警惕起來,避免陷入奇觀與營銷的旋渦。原因很簡單,電影不只是這一種樣子,我們也不應該主動局限自己的視野。



漫威十一年試圖在用漫威電影宇宙(MCU)固定我們的視覺經驗。根本目的當然是逐利的,但是也曾經做到過商業與藝術的平衡。當MCU承載了一定規模之後,量變也必然引發質變。許多人詬病漫威的商業策略就像拍電視劇,削弱了作品的完整性,或者他們每一部影片的風格氣質千篇一律,讓人審美疲勞。這些說的都沒錯,也是類型電影發展的必然結果。


我不否認漫威電影宇宙在建立之初為好萊塢和類型電影立下的功勞。它不僅提振了各個地區的票房,同時也打開不少類型電影作者的思路,當然,也讓另一部分創作者卯足勁去反抗它。當它逐漸形成某種霸權之後,其觀賞性和文本價值都在持續下降,這大概歸結於他們日漸保守的創作策略與更加宏大的商業野心。但是電影最終要以電影本身來衡量,即便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觀點,也存在著鮮明的討論範疇與評價體系。漫威電影並不都是平庸的,然而好作品永遠鳳毛麟角。



如今,「無限傳說」落下了帷幕,我們也有大把時間可以回望並重新讀解漫威的22部電影。漫威電影的核心要義就是人物,其實許多電影都是如此。創作者不僅要把單個英雄塑造好,而且還要在復仇者集結的群戲中讓他們彼此發生化學反應。因此,《鋼鐵俠1》、《銀河護衛隊1》、《美國隊長》二三部,以及《復仇者1》和現在的《復仇者4》便是我最中意的。這幾部影片均塑造了有趣的角色,也成功將他們粘合到一起。在完整構建自身敘事的同時,也沒有丟失擴展漫威電影宇宙的功能。


對《復仇者4:終局之戰》報以肯定態度,是因為我在片中看到了一丁點改良。對於品牌已開始老化的漫威電影來說,這是難得一見的好現象。相比《無限戰爭》的平鋪直敘,《終局之戰》甚至在結構上做出了些文章。羅素兄弟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方式串聯起21部電影的許多關鍵時刻,雖然這個方式很老套,且經不起推敲。但對於一集不落的人來說,也足以產生強烈的快感體驗。


在《無限戰爭》一下子滅掉半數角色之後,《終局之戰》不用再兼顧大批人物,因此顯露出一些沉穩冷峻的氣質。鏡頭可以再次自如地聚焦於美國隊長、鋼鐵俠、雷神、黑寡婦幾人身上,不至於像之前那樣讓每個人淪為走馬燈似的景觀。也許不少人希望看到一場與滅霸酣暢淋漓的世紀大戰,不過對於我而言,反而前面三分之二的情節更加精彩,結尾大戰則有些興味索然。


影片開頭用幾個鏡頭便渲染出一種悲涼的意味,這是半數人口灰飛煙滅的荒涼世界。鷹眼在沒看到任何敵人,沒受到任何襲擊的情況下,於陽光明媚的午後,瞬間失去所有家人,悲愴感油然而生。瘦骨嶙峋的託尼·史塔克和星雲一起在宇宙中流浪,那段遺言顯然是用心寫就的。對於漫威電影來說,小羅伯特·唐尼絕對是一塊珍寶,他在開篇這段出色的演技配上造型加持,立刻將故事的氤氳體現出來了。



《復仇者4》中處處蘊含著宿命的輪迴。MCU以鋼鐵俠的誕生為開端,又以鋼鐵俠的死亡為結束。復仇者首次面對危機以鋼鐵俠拯救紐約告終,這次又是鋼鐵俠拯救宇宙為結局。在MCU的前三階段,骨子裡一直遵循著傳統的雙主角設定:美國隊長與鋼鐵俠。但由於「無限傳說」以鋼鐵俠的誕生與死亡為主要線索,所以即便影片最後落腳在老去的史蒂夫·羅傑斯身上,我們也無法否認託尼·史塔克才是這個階段最核心的人物。


在《復仇者1》裡,英雄們的化學反應很大程度上依靠巧妙的對白與肢體語言,而《終局之戰》開頭的幾場文戲幾乎回升到了《復仇者1》的水準。諸如「我們為什麼只能是復仇者,就不能成為防衛者或出擊者嗎」之類的臺詞精準地點出矛盾所在,再加上演員們精湛的表演,這些人物便重新顯得有血有肉起來。當劇情推進到復仇者元老重聚基地時,影片對文本的營造非常出色。



復仇者們開始討伐滅霸,全片的第一個高潮適時出現。這是《終局之戰》相較於其他漫威電影的不同之處,也就是所謂的一丁點改良。至此,MCU的優勢得以顯現,數個作品多年來交織而成的網絡,可以不必再讓影片浪費筆墨進行鋪墊,從而輕而易舉地在第一幕中製造出高潮。影片剛剛開始,滅霸——這位復仇者面對過的最強大的敵人——就被雷神斬首了。然而這樣的復仇是無意義的,人們的傷痛仍然無法癒合。


如果用弗萊塔格的五幕金字塔來梳理這部電影,我們會發現其相當嚴格地遵守著這個敘事結構。到滅霸死亡時,我們處於故事背景的「說明」階段,即便觀眾的情緒已經被推到了一個高度。而在五年後蟻人掙脫量子領域,與復仇者見面時,影片便進入到上升部分,矛盾逐漸顯現,每個人都開始重新追求目標。此時電影呈現出一個衰敗的世界,滿目瘡痍,廢墟林立,倖存的復仇者在痛苦中沉淪,用不同的方式安慰自己,成為了一群完全被動的主人公,蟻人在本片裡的作用很關鍵,也讓敘事脈絡更為清晰。在美國隊長的互誡會上,導演喬·羅素還客串了一個角色,雖然演得比較生硬。



上升階段幾乎都是文戲鋪墊,主要以蟻人提出「時空劫持」的點子作為動機,各個人物展開一系列的行動來實現這個目的。一些評論說這裡有些過於冗長了,但我覺得其節奏和影像表現還是比較有水準的。有些角色以令人意外的形象出場,比如大腹便便的雷神,還有維持在綠巨人狀態的班納。正如《美國隊長2》和《復仇者1》一樣,《終局之戰》的結構非常乾淨,節奏也不拖沓,每個部分都各司其職,很好地完成了許多情節交代。這一大段落,在拋棄奇觀化渲染的前提下,對人物塑造是極為有益的,每個角色在這五年間的變化逐一被揭示。蒙太奇的運用雖然沒什麼新意,但很有效,能讓觀眾感受到較為細膩的人物關係和延宕感,目標逐漸明朗,主題也愈發豐滿。


在轉入第三幕的高潮時,也就是復仇者開始進行時空穿梭後,戲劇張力達到最強,角色壓力也接近白熱化。雖然「時空劫持」的設定實在是漏洞百出,但在情感上是成立的。尤其對於看過所有MCU電影的人來說,重溫曾經那些關鍵時刻已足夠釋放他們的回憶。我們從全新的視角接連回顧了紐約之戰、《雷神2》的阿斯加德以及《銀河護衛隊1》的過往場景,但是在平行剪輯上沒有太多創造性,看起來更多是一種排列組合而非製造新意義。這種手法曾經在《回到未來2》被出色運用過,事實證明三十年後的今天依然奏效。更為有趣的是,蟻人不斷在影片中提及《回到未來》,但是他們的時空穿越對於那部經典科幻片來說,實在經不起任何思考。



為了滿足觀眾的情懷,羅素兄弟也著實盡心盡力了。不僅補拍了許多當年的場景,從不同角度重敘那些情節,甚至某些段落的鏡頭組接都在致敬曾經的電影。最明顯的是美國隊長上電梯的那場戲,既然沒有穿越到《美國隊長2》,那就在鏡頭上復刻一遍。不過與《美國隊長2》不同的是,這次沒有再引發搏鬥,而是直接喊出「九頭蛇萬歲」,不僅是對漫畫的一個小小致敬,同時也產生了頗為諷刺的喜劇效果。


「時空劫持」這段確實有不少情緒上的佐料,也是整部電影的敘事核心之一。包括古一法師給綠巨人授課,也算是對《回到未來》裡布朗博士小黑板的致敬。令我頗有微詞的是對黑寡婦死亡的處理。黑寡婦不是不可以死在這裡,但是她與鷹眼爭相犧牲的設置未免太過粗線條了。按理說,這處情節應該是彰顯人物弧光的關鍵,但相對於《復仇者3》中滅霸犧牲卡魔拉的橋段,這次完成得拖沓而無趣。



《終局之戰》所穿插的笑料也不再顯得那麼突兀。笑果暫且不提,至少相對於《復仇者3》而言,與主線更加貼合了(也有一些不合理和不符合人物性格的笑話)。我在觀影過程中雖沒有怎麼笑過,但也幾乎未見到那種沒來由就要搞笑一番的尷尬時刻,整體上的分寸還是比較讓人舒服的。也就是在第三幕高潮中,過去的滅霸察覺到復仇者的行蹤,引發接下來的「轉弱」與「揭曉」階段。


整個無限戰爭,本質上是一場關於生命的拔河比賽。滅霸有他的角度,以集體利益至上,為了宇宙的存續可以犧牲一半生命,而復仇者則不願放棄每一個個體生命。從《鋼鐵俠1》開始,漫威電影著重探討的議題就是這種對生命的迥異態度,以及普遍的戰後創傷,這與恐怖主義和後伊拉克戰爭時代的美國主流價值觀脫不開干係。一些描述單人起源的電影並沒有鮮明地闡釋這一主題,但在《復仇者》的主幹系列中,每一部都蘊含著集體與個人的衝突,致使復仇者們一直徘徊在拯救與犧牲之中。這種衝突到無限戰爭的兩部作品裡達到頂峰,範圍也擴大到整個宇宙。當然,我們不能指望漫畫改編電影能將之探討到多深的程度,影片在這方面的解讀空間也很有限。



《終局之戰》自始至終都在流暢的高水準下運轉著。然而結局的大戰,即使用上了冷兵器的古典方陣,仍然營造不出《魔戒》那樣真正的史詩氛圍和壓迫感。兩部無限戰爭的電影在戰鬥場面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本片的動作戲亮點還是依靠人物本身的屬性置換得來的,比如美國隊長揮起了雷神的錘子。這不得不讓我懷念起MCU以前幾場出色的場面調度:紐約大戰、街頭阻擊九頭蛇和機場內戰。


無論如何,《終局之戰》仍然稱得上一部不錯的大結局電影,讓11年間的22部電影形成了完整的閉環。遺憾的是,其中最核心的敘事部分在情感上做到了極致的充沛,卻擺脫不了諸多明顯的邏輯漏洞。這些漏洞最後都匯集到了結尾老年史蒂夫和他的盾牌上。然而,當我們看到史蒂夫終於與卡特跳起了那支舞時,一直「追劇」過來的我們怎會不為之動容呢?



然而,MCU已經進入了疲勞期,較為保守的創作策略正在阻礙它的新奇性。以好萊塢為首的類型電影一直在顛覆與改革中演進,曾經有同樣多達二十多部的007系列風靡全球,而後是《星球大戰》、《星際迷航》一直到《黑客帝國》等科幻佳作的橫空出世,新千年的《魔戒》和《哈利波特》掀起奇幻狂潮,如今則是漫畫改編電影的天下,而我們還未發現可以接管漫畫改編電影的新類型。從現有的形勢來看,漫威和DC將繼續在影廳裡大行其道。但是它們即便融合了許多其他類型元素,卻沒有形成足夠的類型深度來支撐,這不免讓我預感,隨著這批演員相繼告別,未來五年漫威電影若繼續維持現有套路,對觀眾的吸引力必將大打折扣。


電影是溫柔的流氓
音樂是浪漫的瘋子
遊戲是嚴肅的小丑
文學是高雅的娼妓


相關焦點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劇情猜測分析
    從2008年的《鋼鐵俠》開始,漫威影業的宇宙歷經11個年頭,總共21部電影的堆疊,一切終於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畫下階段性句號。無論何如,等到上映便可見真章,影迷們大可不計任何代價去影院觀看,保留好大結局的票根,咱們戲院見!
  • 為什麼《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的古一是錯的
    上一任至尊魔法師古一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意外現身,儘管她充滿了智慧,但在這個特殊的場合,她的角色被誤導了。《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延續了2018年《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中扣人心弦的大結局,最終滅霸實現了消滅宇宙中一半生命的目標。
  • 漫威《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正式下映
    IT之家5月24日消息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已於5月23日結束後正式在中國內地下映。《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於4月24日在內地上映,總映期一個月,並未延期。《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內地總票房定在42.4億元左右,為中國影史外片票房第一,國內票房僅次於《戰狼2》的56.8億和《流浪地球》的46.55億,成為影史進口片票房總冠軍。《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仍將在北美和海外等地公映,並將挑戰《阿凡達》27.88億美元全球總票房最高紀錄,儘管走勢已經放緩,但業內依舊看好本片將獲得全球影史票房總冠軍。
  • 【影評】《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這是唯一的結局
    直到2012年,《復仇者聯盟》一炮打響。從此,所謂的「MCU」(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漫威電影宇宙)進入了大家的視野,大家頭一次知道:電影還可以這樣拍。如今,11年悄無聲息地過去了,我從高中生變成了一個什麼玩意兒就不說了——MCU也來到了它的最高潮,某種程度上也是大結局:《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 克林特巴頓有望成為《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的MVP
    傑瑞米·雷納飾演的克林特·巴頓(鷹眼)有望成為《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的MVP。在漫威電影宇宙出現了四次之後,雷納可能會在今年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裡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他在《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的缺席,對他來說可能是一件好事。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整個4月甚至2019年年度最為轟動、最為期盼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全球首映式,還是寡姐最美
    美國時間4月22日,《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在洛杉磯會展中心舉辦首映式。超級英雄及他們的親友一同出席了這一盛大慶典。寡姐斯嘉麗·詹森。圖片來源:高品圖像美國時間4月22日,《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在洛杉磯會展中心舉辦首映式。超級英雄及他們的親友一同出席了這一盛大慶典。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FUN雲放影8K高清視效
    來源標題: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FUN雲放影8K高清視效一聲響指宇宙間半數生命灰飛煙滅。幾近絕望的復仇者們在驚奇隊長布麗·拉爾森飾的幫助下找到滅霸喬什·布洛林飾歸隱之處,卻得知六顆無限寶石均被銷毀,希望徹底破滅。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並非謝幕之戰?超級英雄「重現」!
    這句話是小編最感動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影評。就像我們知道明明知道有些事情是知道結果的,仍然會義無反顧的飛蛾撲火,直到頭破血流。也許只有資深的漫威迷能夠從此話之中感受到,愛、無奈和不舍,還有一份對於青春易逝的傷感。不可否認,《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是2019年一部現象級電影。凌晨首映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讓眾多粉絲們翹首以盼。
  • 粉絲老爺點映《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2019年4月21日晚10:31,《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國內地預售票房破5億元,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預售票房超5億的電影,距上映還有不到3天,其中零點場票房1.16億,佔總預售23.3%,人次184萬,平均票價63.5元;首映日票房1.59億,佔總預售31.8%,人次281萬,平均票價56.5元。
  • 超級英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預售
    復聯4勁爆來襲!今日為了這終局之戰期待已久的粉絲們謀取了超級福利!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霸佔影視行業多數話題
    原標題: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霸佔影視行業多數話題   說到《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在上映前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霸佔著全世界整個影視行業的絕大多數話題。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預售啦!預售啦!!
    隨著驚奇隊長的加入,當前形勢對復仇者開始變得有利。在《驚奇隊長》的片尾可以看出她的強大。對於《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人們最想知道的就是量子領域對打敗滅霸有何等影響力。《美國隊長3:內戰》的事件可能會影響《復聯4》的結局。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沒錯,這裡就是已經燥熱了一個多月的超級英雄電影《復仇者聯盟 4: 終局之戰》的零點場現場。復聯的劇透也一直是導演十分頭疼的事情在復聯4上映之前羅素兄弟在Twitter上發布了下面這封信CinemaBlend:《終局之戰》是你想要的一切,還有更多。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驚奇隊長去了哪裡?
    我們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裡見證了倖存下來的超級英雄們團結一致精誠合作,穿越不同的時間線收集過去的無限寶石。但,最新出現在漫威電影宇宙,號稱最強的超級英雄卡羅爾·丹弗斯卻並沒有幫助小夥伴們完成這個任務。準確點說,驚奇隊長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裡只是扮演了一個小角色,在電影中的大部分時間裡,她都消失不見,那麼,她去了哪裡呢?
  • 不是「終局之戰」 《復仇者聯盟4》的原始片名曝光!
    《復仇者聯盟4:無限之戰》(Avengers: Infinity War)與《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
  • 鐵盒秀:得利臺灣版《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非常抱歉,我也不愛賣關子,但《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以下簡稱《復聯4》)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它代表了我11年觀影生涯的階段性終結,好不容易盼到它的中文正版影碟發售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鑄就票房無限傳奇!
    十年布局 終極一役《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 復仇者聯盟的終局之戰,商家掘金的開局之機 | 樂言商業
    當大部分主要英雄都登場、觀眾對他們的各自經歷和人設有一定了解後,把這些英雄聚集起來的《復仇者聯盟》出現了,觀眾在感嘆各自心中的英雄聯手打怪是多麼振奮人心的同時,迪士尼的商業邏輯也逐漸清晰——每個漫威英雄有各自的粉絲群體,可以覆蓋不同的觀眾,單個英雄的電影上映相當於培養粉絲群,有了一定粉絲基礎後,將英雄們聚集起來,覆蓋各個不同群體的觀眾,無論你喜歡哪類英雄,「復仇者聯盟」總有一款適合你。
  • 中獎名單|《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不惜一切代價 終於定檔4.24!
    《復仇者聯盟4》終於定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