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凱:我曾醉生夢死,如今對表演永遠熱愛

2021-02-19 四味毒叔

兩極均佔的矛盾個體,冰與火和諧共存。

譚凱是這樣一位魅力獨特的演員。

除必要的作品宣傳,他微博的最新動態是為粉絲讀詩。音頻裡俄國作家帕斯捷爾納克的冬夜情詩《相逢》在他低沉的聲調下吟誦著,時間仿佛放緩:「於是最好讓這一雪夜,整倍整倍地伸延……」

螢屏上他演過《神話》裡的項羽,《北京愛情故事》裡的吳魏,《何以笙簫默》裡的應暉,以及正在熱播的《燕雲臺》中的罨撒葛……金戈鐵馬,殺伐果辣,霸道鐵腕,精英高冷,最叫人記得住的儘是硬漢角色。

入行近20年,到底塑造過多少人物或許連譚凱自己都記不清。出於對表演的熱愛而愈發堅定的事業理念卻未曾變過,比如他認為「表演門檻很低,但頂峰難以企及,是一生都在學習的過程」。

所以會演到什麼時候呢?

「只要熱情還在,就永遠演下去。」

01

譚凱有自己的接戲標準:角色必須能激發自己的表演熱情。

《燕雲臺》裡的「太平王」罨撒葛就頗能吊動譚凱的創作衝動。談起這位草原梟雄,譚凱在話題快要結束時專門補充道:「在他身上野性與溫柔並存,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塑造時我就抓住這種兩極的特點。」

罨撒葛勇猛擅戰,又兼備謀略,卻註定只能是位悲劇英雄,原因正在於表面的剛毅之下,他仍存有一顆溫柔之心。他對兄長盡力輔佐,對妻子全心呵護,有情感的禁錮與軟肋,就往往只能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劇中罨撒葛身亡,與佘詩曼所飾演的蕭胡輦一場臨終告別也賺足了觀眾淚水。

譚凱已經出演過太多古裝戲,遠有《大明王朝1566》,近有《天盛長歌》。在他看來大部分作品的主軸無非「陰謀與愛情」,歷史上權位之爭的相似輪迴中,最能觸動人心的往往是那些不完美的「悲劇英雄」。與忠君護主、臥薪嘗膽相比,接受失敗的轟轟烈烈更富「騎士精神」。他早年的代表作「西楚霸王」項羽是這樣,罨撒葛亦然。

在《燕雲臺》中的表現,「如果從工作態度的角度,我給自己打滿分。」譚凱表示。

工作態度從兩場戲中足以窺見。一場圍攻黑山的戰爭戲,現實裡的橫店蒸騰著40度以上的高溫,片場卻撒著漫天假雪。演員們需要身披層層厚重盔甲完成動作場面,「這種苦和累以前也不算什麼,現在真有些力不從心。」面對必然中暑的情況,年近50的譚凱極其罕見地嚮導演提出需要休息,「得輪著來,拍我拍半個小時再拍別的演員」,通過這樣的方式完成了拍攝進度。

另一場在室內,譚凱所飾的罨撒葛要從後方去阻止動了殺機的耶律璟,未曾想演員向後揚起道具刀的瞬間,刀尖剛好戳中譚凱的顴骨。「就在眼睛下方一點點,顴骨皮膚薄,直接戳了個洞。」譚凱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當場認定傷勢必然導致破相的他,在藥物處理後依然讓工作人員塗上粉底繼續拍攝。「本來上了藥是不能再塗粉底的,但我怕穿幫了。」

即便有這樣的付出,如果從表演角度打分,譚凱認為才「剛及格」。這種「嚴苛」倒並不局限於《燕雲臺》:「對於表演,我永遠不滿意。」

他每次回看自己的戲都覺得還有缺憾,這股打心底湧出的熱情還遠未消失。

02

譚凱入行晚,30歲才進演藝圈。

中學時代的他是學美術的,夢想曾是米開朗琪羅、倫勃朗、畢卡索。

決心考中戲,現實與理想的要素都有。前者是指他所在的青島六中連續數屆都有學生以全國第一的成績升入,對中戲來說本就是個重點生源地。後者則不免讓人喟嘆「人生如電影」。

1991年冬天譚凱來到北京,想提前感受下目標院校的氛圍。他沒想過高校會辦在胡同裡,注視著牆壁上的爬山虎跨入大門,迎面正趕上一群表演系的學生從教學樓裡走出來,「他們男男女女,說說笑笑,有的嘴裡唱著歌,有的甚至念著莎士比亞的臺詞。每一個人都神採飛揚、意氣風發。」

譚凱回憶著:「我第一次見到那樣的文藝青年。頓時就被莫名吸引了。會覺得這是個很有故事的地方。」

第一年發揮失利沒考上,也不考慮別的學校。第二年繼續考,全國第一。

然而從舞美專業畢業後進入職場,譚凱並未迎來屬於自己的意氣風發,反倒度過了迄今人生中最低潮的五年。

逆境或許讓人奮發,順境卻可能導致沉淪。

譚凱進入一家國營廣告公司,入職就是經理,籤了五年協議。單位待遇優厚——提供北京戶口,給配了一輛Jeep切諾基,手機是最貴的摩託羅拉掌中寶,宿舍是樓房兩居室,平均月薪一萬四。那是1997年。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譚凱既討厭朝九晚五的生活,又對平面設計沒有興趣。「一旦生活中沒有願意幹的事,我只能尋找別的刺激。」

酒精就是一種讓人成癮的刺激。那五年內譚凱經常半夜兩三點和三五朋友買醉不歸,喝到天亮再去公司。往椅子上一坐蓋上衣服打開電腦,仿佛工作一宿,實際渾渾噩噩。他的體重從135斤長到了180斤,朋友調侃說他「像帥哥被一隻豬附了體」。「對酒當歌,醉生夢死,就是那五年我的生活。」

直到某天宿醉醒來,樓下髮廊員工清晨在跳集體舞,窗外飄入一首蘇芮的《跟著感覺走》,譚凱躺著聽著竟然哭了。他感到人生極度無聊,不甘如此度過。

離職以後沒了穩定收入,頓時陷入低谷和迷茫。他去電視臺短暫當過編外主持人,薪資不足以支撐生活。譚凱思考自己能做什麼:「廣告公司既沒興趣,也沒實力。回頭再去幹舞美行業,給師弟們打工嗎?自尊心又不允許。」

最後是他那輛切諾基帶來了一次偶然機會。

當時的劇組都扎在北京四環和五環外,演員沒有經紀人,需要自己跑組遞資料。因為有車他便送朋友去,順便在劇組駐紮的賓館見到了導演王冀邢。對方在樓上一看,「這個人形象也不錯,問他有沒有興趣演團長?」

那部戲叫《苦菜花》,譚凱在而立之年轉行,一演就是20年。

03

轉行都需要勇氣,「一方面確實沒得選」。好在譚凱的轉行之路走得還算順利,他平時的仗義也讓過往的校友們願意拉他一把。另一方面,他這次終於找準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種能夠在兩極之間,在熱鬧與孤獨之間,在漂泊與安居之間,來回切換的生活方式。

譚凱覺得「演員特別像流浪的吉卜賽人」,一年最多會有十個月在外漂泊,在不同的城市住不同的酒店。但每到一個地方,他會帶儘可能多的物件,咖啡機、健身器材、投影儀、書籍……把每個暫時的棲居地都變成「家」。

他喜歡劇組的集體生活,每天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那種充實感讓人安心。過去的經歷似乎也證明,譚凱「不太喜歡經營人生」:「我生活裡會特別懶散,不拍戲時不知道該幹什麼,也許什麼事沒幹一天就過去了。」但在劇組呆得太久也讓他難受,不時也得抽離出來,回到青島,像隱居一樣獨自過一段日子,再投入下一階段。

他重視友情,像他所飾演的劇中人一樣講情講義,和朋友們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依然是人生樂事。但他也能一個人呆一禮拜不出門,沉在自己的世界裡,感受另一個向度上的快樂。

誠然,生活方式的最終重心,還是表演。從時間佔比來看,這兩者對譚凱來說已是渾然一體。

從業多年,對於演員他有自己獨特的劃分方法:「世界上只有兩種演員。一種是個性演員,演什麼都是把角色往自己身上拽。另一種才是真正的演技派,演什麼像什麼,比如丹尼爾·戴·劉易斯,湯姆·漢克斯,李雪健……」

成為真正的演技派當然是優秀演員的目標,不過人到中年的譚凱對此倒也坦然。「就像歌唱家,分男中音男高音男低音,總有一個你能勝任的角色範疇,不可能每個角色都能駕馭。到我這個年紀,也不是任何戲路任何角色,想突破就能突破得了。」

演戲多年導致生活不規律,年齡上去了引發體能下降,這是譚凱目前最大的困境。但年齡本身又是最不能限制表演的因素,畢竟不同年齡段都能有對應的角色,「除非是到實在走不動路、記不住臺詞的時候。」

多年來譚凱都認為,如果足夠幸運,演員的一生會遇到一個經典角色,像馬龍·白蘭度遇到教父,角色能和個性、經歷、氣質完美融合,甚至名垂影史。

如果等不到呢?那享受表演的快樂、塑造不同的人就好。他用克裡斯蒂安·貝爾的一句話來總結自己當下的心態:「在有限的角色裡,奉獻全部的自己。」

相關焦點

  • 譚凱:我曾醉生夢死,如今對表演永遠熱愛
    出於對表演的熱愛而愈發堅定的事業理念卻未曾變過,比如他認為「表演門檻很低,但頂峰難以企及,是一生都在學習的過程」。所以會演到什麼時候呢?「只要熱情還在,就永遠演下去。」01譚凱有自己的接戲標準:角色必須能激發自己的表演熱情。《燕雲臺》裡的「太平王」罨撒葛就頗能吊動譚凱的創作衝動。談起這位草原梟雄,譚凱在話題快要結束時專門補充道:「在他身上野性與溫柔並存,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塑造時我就抓住這種兩極的特點。」
  • 譚凱:曾是年薪百萬的設計師,憑「項羽」走紅,如今48歲依然單身
    受其影響,譚凱從小對藝術很感興趣。他從小就開始學習畫畫,對色彩和構圖很有天賦。初中畢業後,譚凱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青島六中美術班。高考時,譚凱又以專業第一名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設計系。在大學期間,譚凱經常會幫表演系的同學畫人物像,因此也接觸到不少表演的知識。
  • 譚凱 | 「非典型演員」的進擊之路
    比如說譚凱。在過去的5個多月裡,他就有四部戲接連上檔,並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隨著《我的真朋友》裡穆雲平這個角色話題漸多,一向低調的譚凱也成為不少叔圈女孩的新Pick對象。劇中穆雲平和陶慧敏感情線是不少人追劇的動力。
  • 劉敏濤譚凱首度合作,嚴母慈父表演流暢,看哭無數觀眾
    今年的國慶檔電影,可以說是好片雲集,讓大家目不暇接,《我和我的家鄉》票房破18億,《姜子牙》票房13.68億位居第二位,提前於9月25日上映的《奪冠》累計票房達6.35億,目前暫列第三,短短的國慶假期,票房如此之高,很多電影到了一片難求的地步,還都是口碑電影,但是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部雖然宣傳並不那麼大張旗鼓,但也非常精彩的電影《再見吧!
  • 《燕雲臺》熱播,譚凱佘詩曼吻戲引熱議,譚凱:激動得老淚縱橫
    唐嫣的表演是不錯;造型美,演得也挺好。不過呢,除了唐嫣,《燕雲臺》還有其他亮點喲。比如很多人都認為非男一號的譚凱表現得很不錯。譚凱在劇中演飾遼國第三位皇帝遼太宗的次子,罨撒葛。他能文能武,智勇雙全,是草原上的鐵骨漢子。他忠於兄長,一心想要扶持自己的兄長成王。
  • 譚凱:20多歲事業有成,30歲轉行當演員,如今成了寶藏大叔
    「我不依附於任何一個人,我是自由的。我只有一個宗旨:只要有工作,我就做好。盡我能力把它做好,做好之後我就過我的生活。」他的外公是一個傳統的手工木匠,手藝精湛,所以譚凱自小就開始學習畫畫。「姥爺做真椅子,我做假椅子,但我做的和真的一樣。」藝術天分極高的譚凱,一直是大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妥妥的一枚學霸。從青島二中讀完初中後,譚凱便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青島六中美術班。
  • 曾放棄百萬年薪,被胡歌拉去救場拍戲的譚凱,如今怎麼樣了?
    而今天我要說的他,就是一位很晚才進入娛樂圈的演員。其實他也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才進入娛樂圈的,對於他來說,這條路是非常有挑戰性的,畢竟一切都是未知的,誰也不知道他究竟能夠發展到什麼地步,想想還是非常刺激的。這位演員就是譚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個名字。
  • 譚凱:從年薪百萬設計師轉行做演員,如今的他怎麼樣了?
    受外公的影響,譚凱小時候就非常喜歡畫畫,對色彩搭配也很敏感,父母看到譚凱的這一優勢,從小就培養譚凱學習畫畫。  常言道,怎樣的家庭就塑造怎樣的孩子。  打小時候起,爸媽對譚凱的教育就格外重視,不僅注重譚凱的畫畫,就連桌席上的吃飯規矩,以及學習和素養同樣很重視,可謂是面面俱到。
  • 30歲放棄百萬年薪,轉行做演員的譚凱,如今48歲過成了這樣
    011972年,在山東青島出生的譚凱,有一個做木匠出的爺爺,所以他自小看著爺爺雕刻和打造家具,讓譚凱對構圖和色彩比較敏感。在畫畫方面比較有天賦的譚凱,在父母的支持下自小就學習畫畫。譚凱從小就傻帶著文藝氣息的男生,在家中也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 譚凱新劇演小16歲倪妮父親,被評兩人像情侶,男方曾飾演唐嫣老公
    譚凱在劇中飾演朱鎖鎖的父親,而現實中他比倪妮只大16歲。朱鎖鎖以為馬先生能帶著自己脫離原生家庭,專程來和父親道別。而譚凱飾演的父親心中充滿了對女兒的愧疚,卻又無能為力。父女倆有著萬語千言,最後只化作一個擁抱,兩位演員的出色表演打動了許多觀眾。網友在為劇情感動的同時,也驚訝於譚凱居然和倪妮演父女。有人甚至留言表示,"兩個人更像情侶",倪妮和大叔好有cp感。
  • 帥氣大叔48歲的譚凱,從年薪百萬設計師轉行做演員,如今還是單身
    譚凱因為從高校畢業,他有朋友是學習表演的,朋友要參演《苦菜花》,這部影視作品的拍攝路途遙遠,沒有車輛,就讓譚凱幫忙送他過去。沒有想到,譚凱到了那裡,卻意外被導演看中,參演了影視作品中的角色,這也是他由設計師到演員的轉型。螢屏形象百變譚凱是一個很出色的演員,他在演戲這一方面很有天賦,頗有才能,尤其是他是一個從不給自己的事業設限制的演員。
  • 48歲譚凱:29歲放棄百萬年薪,轉投娛樂圈,如今他怎麼樣了?
    實力派演員譚凱就是其中之一,29歲那年他放棄百萬年薪,轉投不熟悉的娛樂圈,如今的他怎麼樣了?,外公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一個手工木匠,可以說譚凱從小就看著外公做手工活。這也使得譚凱對畫畫產生了興趣,同時在色彩和構圖方面也有著天賦,在報考大學時,譚凱更是以專業課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設計系。進入大學後,譚凱感受到了自由的氣息,他的興趣也逐漸擴大,看到身邊的朋友在拍戲,他也積極過去幫忙。
  • 譚凱|他可能是娛樂圈最不安於現狀的男人了
    譚凱譚凱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但他學的不是表演專業。譚凱是山東人,從小學畫畫,家裡跟這行稍微有點關係的是姥爺(外祖父),譚凱的姥爺是個傳統的手工木匠,會木雕和不用一根鐵釘去製造家具的手藝。譚凱從小就有對色彩和構圖的天賦,考大學那年譚凱以專業成績第一名的優勢成為了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的一名學生。
  • 譚凱:29歲放棄百萬年薪,轉行娛樂圈,今48歲的他怎麼樣了
    慢慢的譚凱就對表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之後他相繼的出演了:《別動我的抽屜》、《風吹雲動星不動》、《奮鬥》、《邊城春秋》等多部優秀的影視作品。他將《何以笙簫默》中的應暉、《紅旗漫捲西風》中的高司令 、《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中的薛先生都飾演的非常好。
  • 譚凱飾演化學家曾昭掄、高曙光演龍雲,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
    《我們的西南聯大》海報「我們的教育香火不能斷」「中國不是法蘭西,因為在中國永遠沒有最後一課儘管這所大學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但西南聯大一直被視為中國知識分子與祖國患難與共的歷史縮影。也正因如此,反映這所大學當年師生生活和追求的影視作品一直沒有間斷過,重慶的著名紀錄片導演徐蓓2018年拍攝的紀錄片《西南聯大》更是備受好評。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才有了電視連續劇《我們的西南聯大》。
  • 衝著唐嫣看《燕雲臺》,結果被譚凱和佘詩曼這對"妻管嚴"吸引了
    ,誰能想到譚凱飾演的權傾朝野的太平王,其實是「妻管嚴」!譚凱把初見胡輦時的小心翼翼演得特別戳人,謹慎之外又按耐不住自己的喜歡,還帶點直男的純情。告白胡輦的時候更是直男衝擊:你這杯奶茶我遲早來喝。淦!尤其是明知道胡輦不是心甘情願嫁給自己的時候,譚凱更是把罨撒葛的那種寵愛表演到了極致,不強迫不要求,但「我一定會護你周全」。
  • 譚凱 被學生打CALL的「凱哥」
    此外,譚凱還因為留學而有更寬廣的學術視野,對於理論問題的解答更有說服力,使學生贊服。同時, 譚凱自己始終保持學習者的心態,同一門課在不同學期開設,也會有內容上的刪修和增補,「與時俱進,隨著自己學習體悟的加深,課程的深度和寬廣度不斷得到提升,這使得同一門課永遠保有活力和吸引力」。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過程中,譚凱注重有機融合湖南第一師範千年校史資源和湖南近代史的本土資源。
  • 為何跑來當演員」譚凱:胡歌拉我來的
    >「譚凱之後,便再無項羽。」,也沒有學習過任何表演技巧,這次能走紅一番還是胡歌把他拉來救場才有的成績。當時胡歌是該劇的男主,而當時項羽的扮演者一直找不到合適人選,他就嚮導演推薦了譚凱,本來是單純來救場的,不曾想譚凱卻因此一炮而紅。
  • 譚凱結婚了嗎?現任老婆是誰?
    譚凱算是一直低調做事,不炒作不蹭熱點。只是沒想到譚凱早就抱得美人歸,譚凱老婆也被隱藏的很好,這樣沉穩的男人,真的很適合做老公。說起譚凱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會覺得陌生,但是提到他演過的各大角色,可謂都是家喻戶曉的。早年出演的《神話》在裡面扮演了項羽,剛毅鋒利的外表,沉著冷靜的氣質,讓他一炮而紅。
  • 燕雲臺,鐵漢柔情太平王,譚凱與佘詩曼同臺飈戲,直呼過癮
    《燕雲臺》蔣家駿執導,竇驍、佘詩曼、經超、譚凱、劉奕君、盧杉、季晨、寧理等主演,原著蔣勝男擔任編劇的古裝傳奇愛情劇。這第一篇我就想寫實力演員譚凱飾演的太平王耶律罨撒葛,他的演技徵服了觀眾。譚凱的表演讓人感覺很真實,眼神變化細膩,從他的眼神就可以看到他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