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中國版昨天上映了,當一個韓國經典愛情片導演,在中國拍攝一部日本純愛經典翻拍版,結果會是再造經典,還是毀經典?
影片國內首日票房成績是:385萬。完敗。
片山恭一所著的《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日本版小說於 2004 年出版;改編電影 2004 年 5 月在日本上映,行定勳導演,大澤隆夫、柴崎幸、長澤雅美、森山未來主演。日劇版本也於同年播出,由山田孝之和綾瀨遙主演。
小說、電影和電視當年都火到一塌糊塗。電影當年的票房高達85億日元,成為日本最高的愛情電影票房。日劇版在第42屆日劇學院賞中一舉拿下最好作品獎、最好導演獎、最好編劇獎等9個大獎。不僅戲紅,長澤雅美、綾瀨遙和山田孝之,都憑藉這些作品一炮而紅。
對於本片,韓國導演郭在容如此表達自己的期待:一是自己對票房沒有預期,二是期待這部影片能取代《我的野蠻女友》,成為陪伴新一代年輕人成長的純愛電影。
結果呢?第一點,郭導做到了,這部電影的總票房,真是沒什麼好預期的。
第二點,恐怕很難實現。本片的豆瓣評分達到了中韓合拍片的歷史新低——3.4。
無論怎樣寬容,也很難說這是一部好電影:95分鐘,沒有一分鐘不讓觀眾淪陷。
把幾乎所有中韓合拍片失敗的套路都實踐一遍是種什麼感覺?本片就是最好的教程。或者說,這就是一份中韓合拍片年度質量不合格檢測報告。
導演是怎麼在世界中心呼喚尷尬癌的
真正的尷尬癌經典,是尷尬到故事的結構裡:柯達(歐豪 飾)收到了來自於20年前一個包裹,沿著記憶的路線,柯達一路輾轉回到高中時期的母校。回憶起天使般的少女夏葉(張慧雯 飾)……
那些關於青春與初戀的回憶湧上心頭。那時的他們一同上學,一起去冒險, 共同約定要前往世界的中心。
頓時尷尬了。
導演,這還是群孩子啊。這是在青島啊,一夢想就是要去世界中心是個什麼鬼?
港真,如果哪個像歐豪這樣的小鮮肉撩妹說要帶她去世界中心,絕壁無法活著走出訓導主任辦公室好嗎?
說起日版《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本就是太傳統太熟悉的日系小清新故事, 讓我們看看日影原版的故事:朔太郎追尋失蹤的未婚妻律子回到了家鄉四國,而隨著朔太郎因為遠離此地而逐漸被淡忘的一段多年前的和女孩明的回憶,也因為觸景生情而被他再次想起。明的生前願望,就是去往世界中心。
是不是頓時不尷尬了?
為什麼一個在日本聽起來很自然的故事,一到中國就這麼尷尬?因為日本文化中本來就具有深厚的唯美純愛風,所以世界中心什麼的,對於日影來說毫不違和,但是同樣的設定,一旦落到中國,就怎麼聽怎麼不對勁。這種不對勁的尷尬感,就這麼瀰漫在整部影片。
新版的《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基本延續了原有的故事設定,但故事環境和人物必須另起爐灶,劇情還是日影那一套,但是一個同人式的故事,如同發生在平行世界。只是這個故事,發生在中國。
影片看上去還是一個日系純愛片的路數,男主角柯達在出場的多數時間裡,都騎著自行車。我不懂為什麼要在完全不適合騎車的青島騎自行車,或者是,導演想暗示這是一部隱藏的科幻片ET?
就是這輛自行車,將跟隨主角踏上一條未知的玄幻徵途,比如說,男女主會半夜往墓地跑,或是去北京住在一個沒人住的別墅裡面,還半夜遇到午夜兇鈴,別問我為什麼,總之有錢就是任性。
過生日慶祝也絕對不俗套,要跑去海邊的燈塔,別問我青島海邊的燈塔在哪裡,總之需要浪漫就管不了這麼多了。
原作中最接地氣的照相館,被搞成了一個神秘的未來郵局。
好吧,你們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吧,我已經放棄邏輯思考了。
然後呢,沒有一絲絲防備,女主就得絕症了,就是這麼套路得沒有懸念。
總之,在這個一言不合就憂傷、還要把觀眾都搞憂傷的故事裡,兩個主角基本不幹正事,活著就是用來談戀愛的,甜蜜了,浪漫了,青春了,絕症了,悲傷了,回憶了,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了。
然後,所有的觀眾都沉默了。
為什麼說這其實是一部科幻愛情片
這樣一個飄在神秘宇宙中不接地氣的故事,臺詞風格必定也要奇絕、深刻、感人,一開口都直接日劇範兒,沒錯,就是那種甜到粘牙、滿是日本唯美經典風的臺詞,直接用中文說出來,你就說這是話劇現場版,我都絲毫不會懷疑。
為什麼我堅定地認為這是部科幻片呢?
看看男主的造型,這絕壁不是某寶八十元一套的日系爆款校服。
再來一張男女在校生造型,這一定是外星人在地球的學校才有的校服好嗎?
還有美工和場景,你要觀眾相信這是上世紀的青島,你真當觀眾都是從國外回來的啊?總之,當這麼些奇奇怪怪的東西聚到一起,難免讓人忍不住渾身發冷。
再加上歐豪從頭到尾不停嘴的畫外音解說,有一瞬間,我總覺得自己不是在看電影,而是在看一場外星直播。
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覺得歐豪和張慧雯演技差,我倒感覺是煞費苦心。起碼,有「我好痛苦」「我好難過」「我好不希望夏葉死去」這樣的對白要說,演出的又是一段類似外星人在地球的愛情,張慧雯的演出已經非常自然了,歐豪的眼淚也是相當有質感。
至於在海報上主角地位明顯實際上傾情打醬油的楊紫,在有限的場次裡簡直就像個演技派了。你們這些觀眾到底還要這些年輕演員怎麼樣?
總之,這部電影從劇情、到風格、美學、演員、甚至是單車視覺特效,方方面面都非常出色,簡直是不可多得的視覺奇幻愛情大片。它完美地講述了一對外星情侶在地球學校冒險,然後其中一人感染地球病毒遺憾去世,另一方繼續在地球潛伏的故事。
至於日版《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那只是一部俗套的日本經典愛情片,在充滿想像力的胡來方面,跟本片完全不是一個級數的。
郭在容導演,咱能不毀經典了嗎?
好吧,以上都是胡扯。坦白說,看完《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真的心疼郭在容導演。這是一個曾經多麼耀眼的才華型導演。
最巔峰的時候,他的《我的野蠻女友》、《假如愛有天意》,隨便幾個鏡頭,就能拍出一段愛情天長地久般的雋永。信手拈來,就是經典。
拍這兩部電影的時候,車太賢、全智賢、孫藝珍也是新人,拍完之後,一夜崛起。
但是在那以後,郭在容似乎再未回到自己的巔峰狀態。去日本拍的《我的機器人女友》算是一部被忽略的佳作。
但是來中國拍攝的那些電影,總讓人產生這樣的懷疑:這真的是來自《我的野蠻女友》那個郭在容嗎?
可是到處是熱錢的當下,像郭在容這樣的韓國知名導演,即使拒絕了《楊貴妃》這樣的項目,依然是資本眼中的香餑餑。
弔詭的是,資本越是放縱,賺錢越是輕鬆,郭在容這樣的成名導演就越是找不到狀態。負責任地告訴你,這部電影現在的這些毛病絕對不是類型或者溝通的問題。
類型,是郭在容最擅長的愛情電影。溝通即使出現問題,這樣的品質,也絕不是郭在容應該呈現的。
其實,日影《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也無非是眾多已經被日式純愛電影玩兒爛的主題,說白了,都是套路。
電影之所以成為經典,關鍵是使用了巖井俊二的『御用』攝影而換來了代表日本純愛電影巔峰的溫暖視覺效果,那種迷人的光影彌補了劇情上的各種不足。
劇版的成功,則來自於山田孝之和綾瀨遙配合默契、形神兼具的演出。
可是郭在容的這部《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我們只看到了導演底線的全面失守。
要劇情?狗血!看攝影?突兀!看人物塑造?沒有!看時代背景? 架空!看煽情?煽到觀眾看不下去!
看表演?張慧雯氣若遊絲時依然面色紅潤秀髮飄逸,對比日版裡長澤雅美頭髮剃光雙唇泛白,這背後只是表演能力的高下嗎?
《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幾乎放大了日版所有的缺點,卻沒能繼承日本任何一個優點。一部愛情片,居然被拍出了魔幻,恐怖,乃至動畫片的感覺。結果就是一個不倫不類的大雜燴。
電影的失控,不僅體現在沒有完成日系唯美純愛電影的中國化改編,甚至根本連一個有始有終的合格故事都沒講出來。
這些年來,郭在容一直在毀自己的經典,但是這一次,他真正毀的,不是日本經典電影——《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而是韓國經典愛情片導演——郭在容。
看完那麼多中韓合拍片,為什麼感覺身體被掏空?
《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問題,是所有中韓合拍片的集大成。
它的問題,不是哪一個技術環節的問題,甚至也不單是劇本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釋,也不應該簡化為想圈錢、水平低或者導演過氣。
就算是一個過氣的郭在容,也絕對不應該拍出《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這樣的電影。那麼問題在哪裡?所有這些中韓合拍片都是產品,不是電影。在韓國的時候,即使是那一次失敗的創造,郭在容至少還在拍電影。
可是看一看這些莫名其妙的海報就知道——當年的電影導演郭在容,到底搞了什麼東西出來?
以及為什麼這樣一部徹底抽離時代背景的電影,在製作過程中,沒有人把問題指出來。
可能投資人看來,這是在消費經典,可這也太小看觀眾了吧,當你完全不尊重電影創作的規律,只需要把一個經典的IP硬搬過來,再找一個大牌韓國導演來拍,它就是一部成功的「三國演義」。
對不起,電影不是這麼玩的。
正是這種電影生產思維上的誤區,讓這個故事變成了一個跳躍的MV,所有的情節和人物都空洞無比,編導沒有走心,觀眾更無法用心,最後的結果就是:你們愛得淚流滿面滄海桑田,可是我們並不關心。
沒有人規定中韓合拍片就一定是爛片,但不管是不是多國部隊,都必須遵守電影創作的規律,從打磨劇本、講故事、塑造人物、用心製作等等,到中方人員要幫助韓國導演完成本土化創作,讓電影接上地氣。
而不是像《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一樣,這片裡的故事,根本是不可能發生在中國的事情,所有的臺詞,都不是我們生活中會說的人話,觀眾沒有看暈在電影院,已經是萬幸了,談什麼感動?
但我知道,《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之後,一定有下一部 《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而更可怕的,是這裡——
在電影宣傳中,郭在容誠懇地說:「我是一個很感性的人,我的電影劇情確實都比較俗套,但是把這些俗套的劇情能夠用更好的畫面、更美的音樂、更精湛的演技詮釋出來,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我絕不相信,郭在容是一個四處圈錢無底線的導演,也就是說,對他自己而言,已經盡力了。
於是我們看到一個很誠懇的導演,很誠懇地派出了一部完全不可思議的電影。一部愛情經典,就這麼被拍成了狗血爛俗科幻神片。
不管導演郭在容原本想在世界中心呼喚什麼,他都只呼喚出尷尬癌。
對於一直被吐槽、從未有突破的中韓合拍片來說,現在最需要做到的或許是——
先把電影當成電影拍,然後,再向觀眾呼喚愛。
有空的時候,我們聊聊那些成功或失敗的電影。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da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