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她又來了。
如果說娛樂圈裡有哪一個女明星自帶吸睛體質,那麼鄭爽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令人又愛又恨的鄭爽,靠著不穩定的情緒和各種迷惑行為,總是能輕易登頂熱搜。
這不,最近《脫口秀大會》的一段預告片,又讓網友沸騰了。
鄭爽在節目裡回應了「爽言爽語」。
她自嘲說:
「有人管我說話,叫做爽言爽語,就是我自己說了很爽,你們很無語。」
這話沒毛病,但是有爭議的是下一句。
李誕問她:
「面對新人,你會有(他們)說的那種壓力嗎?」
鄭爽直言:
「我也是個新人,因為演技就一直那樣嘛。」
這看似玩笑又似無所謂的話,讓一眾網友炸毛了。
肯定有人覺得:綜藝嘛,都是演的。
但作為一個老藝人來說,不分場合的「放飛自我」,有著業界令人羨慕的薪水,看家本領卻從不長進,這不是一個值得「自黑」的事情。
30歲的她,「無辜」人設還要賣多久?
作為一個演員,鄭爽憑藉演技上熱搜的次數可謂是屈指可數。
上一次還是趙寶剛的《青春鬥》,就是下面這個4.7分的電視劇。
可笑的是,開播前被導演趙寶剛誇「演技炸裂」。
結果開播卻收穫一致差評。
縱觀鄭爽這些年演過的戲,就會發現她真的是個神奇的存在。
情緒崩潰怒懟觀眾,到底是誰在逼鄭爽營業?
先前她在自己的APP上回應了對新劇《流淌的美好時光》收視不理想的質疑。
她這麼回應道:
「有很多人說收視率,我的人生不只有電視劇,你的人生你隨意。」
過了一會,鄭爽還發另起一篇,髮長文表達了自己對網絡攻擊的不滿:
「我一直覺得對於自己成名這件事很空,賺完錢就滾去做讓自己踏實的事,失敗成功都是我自己的事。」
成名演戲就是為了賺錢,賺完錢了就去做能讓自己踏實的事……
她是放飛了自己,但是她對不起一起為之努力奮鬥的同事。
在綜藝《拜託了冰箱》裡,他還有過一段奇特發言。
「作為演員有沒有特別艱辛的時候?」
「我是那種不爭氣的人,我就想說我不拍了」
見狀其餘嘉賓趕緊為她找補,但是鄭爽宛若不知:
「那你為什麼不像我一樣瀟灑地走掉呢?」
郭敬明繼續追問:
「如果導演說這場戲要繼續拍呢?」
鄭爽回:
「那就哭啊。」
節目播出後,鄭爽不敬業耍大牌等熱搜再次高高掛起。
但是她根本不care,以至於前段時間又爆出個人崩潰導致直播提前結束,又讓多少個商家倒黴。
30歲的鄭爽活在自己編制的世界裡,看不到絲毫作為成人的思量與擔當。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玻璃心,只有自我修復
《奇葩說》選手邱晨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
邱晨提到當知道自己患癌症的時候,剛開始猶如晴天霹靂一樣,內心沉重和沮喪。
但是她強迫自己走出頹廢的狀態,花了一個小時安排好了自己做手術之後的事宜。
從生活到工作,從朋友到同事,甚至於都和健身教練請好了假。
第二天,她懷揣著希望參加了公司的讀書分享會,還得了個第一。
全身心投入治療的時候,她說了這麼一句話:
「癌症真的有那麼嚇人嗎,沒有那麼嚇人,真正嚇人的是想像,生活和時間會拉著我們向前走」。
我們很少有人能做到她的豁達與開朗,但是我們都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但是有的人不會。他麼看似成年人,卻更像個巨嬰。
武志紅在《巨嬰國》中寫道:
六個月前的嬰兒會覺得我是神,無所不能,我一動念頭,世界就該按照我的意願運轉,否則,我就會變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毀了世界,或者毀了自己。
這是嬰兒和巨嬰最核心的心理。這些看起來的成年人,他們仍然覺得世界該圍著自己轉。
一個人真正的強大不是你去徵服了什麼,而是你學會承受了什麼。
當我們學會了獨立,學會了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為自己的生活負責,那樣才能走襁褓中走出來,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年人。
30歲不是人生的「新20」
熱播電視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無一不透漏著對年齡的探討。
這其中有關婚姻、生育、理想。
我們常說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但你能意識到問題的那一刻往往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才能達到目的地。
心理學家兼心理諮詢師Meg Jay在TED上的演講中提到的觀點:
30歲真的不是另一個20歲,你沒那麼多時間浪費。
這個TED演講的名字叫《20歲光陰不再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自行搜索)
一生中80%的重要時刻都發生在35歲之前:
你上什麼大學,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和誰結婚,去哪座城市生活。
楊絳先生在著作《我們仨》一書中寫過一句經典的話:
「一個人二十不狂沒志氣,三十猶狂是無識妄人」。
這句話的確鞭辟入裡,讓人深思。
《瓦爾登湖》寫道:
「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於我們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
不要沉迷於年齡的遊戲,不要毫無理由的相信「三十而已」。
30歲了,應該是成年人的模樣。
這不是撞破南牆以後的認慫,而是閱盡千帆以後的成長。
點個,願你我都能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模樣。
你 見 過 生 活 中 的 巨 嬰 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