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NanoLuc螢光素酶底物助力動物體內雙色生物發光成像

2020-12-24 科學網

新型NanoLuc螢光素酶底物助力動物體內雙色生物發光成像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6:00:48

2020年7月13日,史丹福大學Michael Z. Lin課題組與Promega Bioscience公司的Thomas A. Kirkland研究團隊在《自然—方法學》雜誌發表論文,報導新型NanoLuc螢光素酶底物,實現小鼠體內明亮two-population生物發光成像。

該研究團隊報導了一種新的底物,hydrofurimazine,其提高的水溶性有利於向小鼠遞送更高劑量。

結合Antares螢光素酶,底物hydrofurimazine在肝臟中表現出和使用AkaLuc螢光素酶及其底物AkaLuc相似的亮度。

進一步的化學探索產生了第二種底物,fluorofurimazine,在小鼠體內具有更高的亮度。

研究人員使用Antares螢光素酶和底物fluorofurimazine追蹤腫瘤大小,並用AkaLuc螢光素酶和底物AkaLumine追蹤CAR-T細胞,實現了在同一隻老鼠上使用兩種螢光素酶系統追蹤監測兩種細胞群體的應用。

Hydrofurimazine和fluorofurimazine作為具有更高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NanoLuc底物,能大大增強體內生物發光信號,並使高亮度雙色生物發光成像成為可能。

據悉,對於體內兩種生物活動的靈敏檢測一直是生物發光成像的目標。Antares是螢光素酶NanoLuc與橙色螢光蛋白CyOFP的結合體,已成為一種明亮的生物發光報告分子,對螢火蟲螢光素酶(FLuc)及其衍生物(如AkaLuc)具有正交的底物特異性。然而,Antares在老鼠體內的亮度受限於NanoLuc螢光素酶底物furimazine的低溶解性和低生物利用度。

附:英文原文

Title: Novel NanoLuc substrates enable bright two-population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in animals

Author: Yichi Su, Joel R. Walker, Yunhee Park, Thomas P. Smith, Lan Xiang Liu, Mary P. Hall, Louai Labanieh, Robin Hurst, David C. Wang, Lance P. Encell, Namdoo Kim, Feijie Zhang, Mark A. Kay, Kerriann M. Casey, Robbie G. Majzner, Jennifer R. Cochran, Crystal L. Mackall, Thomas A. Kirkland, Michael Z. Lin

Issue&Volume: 2020-07-13

Abstract: Sensitive detection of two biological events in vivo has long been a goal in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Antares, a fusion of the luciferase NanoLuc to the orange fluorescent protein CyOFP, has emerged as a bright bioluminescent reporter with orthogonal substrate specificity to firefly luciferase (FLuc) and its derivatives such as AkaLuc. However, the brightness of Antares in mice is limited by the poor solu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the NanoLuc substrate furimazine. Here, we report a new substrate, hydrofurimazine, whose enhanced aqueous solubility allows delivery of higher doses to mice. In the liver, Antares with hydrofurimazine exhibited similar brightness to AkaLuc with its substrate AkaLumine. Further chemical exploration generated a second substrate, fluorofurimazine, with even higher brightness in vivo. We used Antares with fluorofurimazine to track tumor size and AkaLuc with AkaLumine to visualize CAR-T cells within the same mice, demonstrating the ability to perform two-population imaging with these two luciferase systems. NanoLuc substrates with improved solu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hydrofurimazine and fluorofurimazine, strongly enhance bioluminescence signals in vivo and enable bright dual-color bioluminescent imaging with AkaLuc and AkaLumine.

DOI: 10.1038/s41592-020-0889-6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0-0889-6

相關焦點

  • F-Luciferase和R-Luciferase螢光素酶報告基因檢測
    螢光素酶(Luciferase)是自然界中能夠催化螢光素產生生物發光的酶的統稱,其中zui有代表性的是來自螢火蟲體內(Firey)和海腎(Renilla)體內的兩類螢光素酶,分別命名為F-Luciferase和R-Luciferase,同時近年來研究得較多的來源於高斯氏菌的高斯螢光素酶(Gauss luciferase)。
  • 發光學報 | 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發光學報9個招募撰稿人/主筆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技術可以實現高靈敏度、高解析度和高信噪比的成像,在腫瘤診斷、小分子體內檢測、生物傳感和免疫分析等領域展示出了廣泛的應用前景。
  •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關於發布《深圳市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
    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光明區南環大道1203號光明區免疫球蛋白A(IgA)測定試劑盒(免疫比濁法);免疫球蛋白M(IgM)測定試劑盒(免疫比濁法);γ―穀氨醯基轉移酶測定試劑盒(GCANA底物法);α―羥丁酸脫氫酶測定試劑盒(α―酮丁酸底物法);鹼性磷酸酶測定試劑盒
  • 深圳市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關藥品、醫療器械生產...
    ;      α―羥丁酸脫氫酶測定試劑盒(α―酮丁酸底物法);      鹼性磷酸酶測定試劑盒(NPP底物― AMP緩衝液法)13.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光明新區南環大道1203號光明區5′―核苷酸酶(5′―NT)測定試劑盒(酶比色法);      雌二醇(E2)測定試劑盒(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      尿酸(UA)測定試劑盒(尿酸酶―過氧化物酶法);      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FPHs的軟和溼特性通常會使與細胞的非特異性相互作用最小化,突出其潛在的生物相關應用,如生物成像和診斷。如果交聯聚合物網絡具有功能基團,能夠實現刺激響應的體積、形狀和螢光變化的智能FPH,將進一步擴大其在仿生致動器甚至軟機器人領域的應用。在這種情況下,在過去的十年中通過在水凝膠基質引入有機螢光體、鑭系配合物或發光納米粒子製備了大量的FPH。
  • 中國科大揭示了E3泛素連接酶識別羧基端精氨酸-降解決定子的分子...
    中國科大揭示了E3泛素連接酶識別羧基端精氨酸-降解決定子的分子機制 高等真核生物細胞通過降解清除不需要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以維持胞內蛋白質分子的正常水平及功能
  • 螢火蟲是如何發光的?
    發表在《生物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調查發現,人類正在把螢火蟲置於全球滅絕的危險之中。所以,是時候帶你孩子去看看這些迷人的螢火蟲了。他可能想知道這些迷人的螢火蟲是如何發光的?生物發光的螢火蟲螢火蟲產生光的方式與螢光棒的工作原理類似,都是由化學反應產生的。當生物體內發生一種產生光的化學反應時,科學家稱之為生物發光。
  •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及檢驗科常見項目臨床意義
    近年來,隨著生物高新技術和檢驗醫學的交叉融合,許多高端的、自動化程度高的新型免疫檢驗設備相繼被引進臨床檢驗領域,極大的推進了免疫學檢驗的發展,如全自動螢光免疫分析儀、酶聯免疫分析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等。
  • 唯公科技:專注流式螢光檢測,突破螢光微球編碼核心技術國際壟斷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這場抗疫戰中,眾多體外診斷企業行動起來,在研發檢測試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為助力疫情防控,唯公科技旗下全資子公司深圳唯公生物調配1000人份淋巴T細胞檢測試劑盒,捐贈給深圳市薩米醫療中心,以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快速、準確診斷,助力醫療中心的疫情防控工作。
  • 福建「藍眼淚」奇觀如何形成,科學家稱是赤潮生物
    其實,它的真實身份是海洋中的某些發光生物。由於經常在夏季的福建各地出現,每年都會給這些地方帶來一波熱潮。造成藍顏淚的生物有兩種:一種是被稱作夜光藻的甲藻,這也是大多數海洋專家給出的成因;另一種說法是海洋微生物,海螢。夜光藻是單細胞生物,細胞呈現透明的球狀,常年以其他藻類為食(可以按蟲來理解)。
  • 不止螢火蟲,兩棲動物也會發光,科學家發現「螢光蛙」
    螢火蟲會發光,屬於一種生物螢光現象。何為生物螢光?當生物體吸收光能之後發出螢光,這種現象便是生物螢光。生物螢光的潛在機制可能包括皮膚、分泌物和骨骼中存在螢光蛋白和化合物,也有可能與某些生物體中色素細胞的化學結構有關。而且不僅螢火蟲會產生生物螢光現象,個別兩棲動物同樣存在生物螢光。
  • 顧寧教授、劉紹琴教授:生物傳感器合輯
    本專題合輯匯集了新型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電子開發與設計研究方面的精彩工作,同時也展示出它們在醫療保健和生物醫學診斷中的廣泛應用。得益於操作方便、響應速度快、靈敏度高和選擇性好等優勢,基於螢光的技術正越來越多地被用於疾病的精確診斷等傳感應用中。
  • 可酶激活的工程DNA酶傳感器實現金屬離子的細胞選擇性成像
    可酶激活的工程DNA酶傳感器實現金屬離子的細胞選擇性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43:03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Lele Li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尾部掛燈籠的螢火蟲:雄性為愛發光,雌性為吃同類發光
    儘管螢火蟲以其生物發光而聞名,但也並不是所有的螢火蟲都有發光的能力。螢火蟲如何又為何發光?螢火蟲產生一種「冷光」,這些生物產生的幾乎95%以上的能量都用來產生光能,幾乎不產生熱量。螢火蟲的發光細胞中有兩種化學物質,螢光素和螢光素酶,在氧氣、三磷酸腺苷和其他化合物的存在下激發反應。螢光素能在螢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 ,並與氧氣發生反應,反應中產生激發態的氧化螢光素,當氧化螢光素從激發態回到基態時釋放出光子。
  • 中國科大實現亞納米分辨的近場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侯建國院士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將成像空間解析度大幅提升,推進至~8Å的亞納米分辨水平,從而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為在原子尺度上展顯物質結構、揭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本質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該成果於2020年8月10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