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烏幹達天空下
我到非洲為兩件事:實習和音樂。畢業後能做跟專業緊密相關的事是幸福的,我通過AIESEC找到烏幹達一所國際學校教漢語的職位,工作是傳播漢文化加打雜。
學校有43個學生和12個老師。學生們來自英國、美國、蘇丹、菲律賓、利比亞等不同的國家,也有各種非洲「富二代」,不是父母在倫敦,就是某天突然退學移居加拿大。學校裡經常出現各種驚喜,教室裡時不時驚現架子鼓、電子琴這些高端洋氣國際化的教學用具。老師們也是氣度非凡,地理老師是來自美國的節奏配樂製作人,英語老師來自英國,喜歡每天研究植物抓小動物收藏在家。
「富二代」身上,看不到純樸,因為家庭富裕,這些大孩小孩搗蛋叛逆脆弱懶惰,暴力傾向嚴重,在我面前展現著孩子最邪惡放肆的一面。但我也明白,在時間的催化下,得用真心去換真心。有時他們的舉動也是暖到心裡去的,你前一天狠狠訓過的調皮小女孩,第二天清晨,會給你一個大大緊緊的擁抱;時不時突然出現一個小萌孩問你:「我們今天有漢語課嗎?」只希望我能給他們一點點新鮮能量的影響,當完成實習時,在他們心裡能留下一個中國心願。
在烏幹達已經兩個月了,生活顯得孤寂又辛苦。投資一年的青春來吃苦,是我自己選擇的。還好烏幹達的天氣美好得讓自己少了一分要適應氣候的壓力,這裡不熱也不冷,像夏天的青海。每天下一場雨,天很藍很遠,雲也散發著非洲味道。未曾見過的樹擺弄著古老故事與自然通神明。每晚望著星空和亮得耀眼的月亮,狼群高傲地呼喚,一眼萬裡像是能聽到獅子的奔跑,覺得就要和小時候最愛的辛巴生活在一起了。
坎帕拉,一座比長沙更嘈雜喧囂的城市。你必須忍受這座城的一切缺點和它所帶來震驚你的生活方式。我每天在街上的形象是會被別人以為要搶劫去的蒙面女,但即使蒙著面也會有黑哥們兒高興地衝我喊:「你好!」中國在這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超市裡幾乎每樣必需品都是中國製造,隔一小段路就有一個中國的工廠或公司,歡樂的是走在街上也可以隨處看到中國風的T-shirt——小霸王、雪花啤酒勇闖天涯、立馬電動車……各類中國字的文化衫。甚至可以看到黑妹子穿著旗袍以非洲style優雅走過。小賣部電視裡也放著我都沒看過的武俠片,裡面的角色在屋頂飛來飛去,用洋腔喊著招式。每天,我都會被問到「你會功夫嗎」這樣的問題,還好我能回答:會!只是遺憾沒帶雙截棍來「嚇唬」大家一下。
兩個月,和當地人生活在一起,大孩、小孩、大媽、姑娘、小夥,原來我是代表黃種人在這個小圈兒裡活呢,那必須活出文化來。於是,深深地感謝擁有五花八門聊天工具的時代,讓我能跟最親的人用漢語和漢字暢聊。
在這裡,我還練就出了一項強大本領——和自己聊天,跟自己玩,關心教育自己。希望回國以後弟兄姐妹們不要把我當成個自言自語的神經病。
兩個月烏幹達的生活其實我已經適應了太多。記得初到住的地方發現到處都是大螞蟻、小螞蟻和各種不知名蟲子,恨不得飄在屋子裡哪兒都不碰。如今,和這些東西共同生活已經相當和諧,時不時還會「欺負」一下爬在盤子上跟我搶飯吃的小螞蟻;也品嘗過小販的風味螞蚱;正期待著享受一頓白蟻大餐……
有些當地習俗確實讓人大開眼界。佩服當地人大太陽下能穿著毛衣羽絨服亂跑,也能在大冷天洗冷水澡;房子裡的廁所浴室一般都不帶門鎖,於是每天都要在恐懼中完成用生命洗冰水澡和上廁所的任務。光屁股的小孩子在鐵軌旁邊亂跑,報廢輪胎讓他們玩得不亦樂乎;大姐頂著一大筐綠香蕉悠然走過;臭水溝旁邊的大角牛仿佛幾個星期都在原地吃草;在大媽們爽朗的大笑聲中,火車慢吞吞地呼呼而過……眼前有我心上的節奏:慢,生活。
兩個月,我被偷過錢,也生過一場類似瘧疾突如其來的大病,終於體會到無助又不得不自助加自我安慰的苦難。上吐下瀉發燒胃疼的時候,我得自己坐著小「摩的」風馳電掣穿越尾氣沙塵去醫院,用半條命堅持洗冷水澡。烏幹達是個出金剛的地方,我仿佛也變成了金剛。當生活變成了生存,一切都認真了起來,我明白在這裡,只有我自己。
想起剛來時用一個小時從宿舍一路坎坷爬上山走到學校,路過簡陋的小學,卻會讓我流連很久。綠樹包裹著的土房子教學樓,學生在這裡打鼓、跳舞、追逐。這是和我在電影《烏幹達天空下》中看到的一模一樣的場景,我才發現我就生活在電影裡,每個場景我都去過,連電影裡的主持人我都已經親眼見過,我也是烏幹達的孩子了。
2011年,只是在圖書館略讀過一本《中國女孩非洲腹地親歷記》,連作者去非洲的哪裡都不記得,更沒有堅定的「去」的想法。有時候,會會心地笑,我在非洲,我生活在赤道,我真的來了,不是夢也不是想,是真實在這片土地上過當地人的生活。
坎帕拉蘊藏著很多文化藝術的驚喜,民間高手雲集,我可以利用眾多資源豐富自己的各種想法。離黑人音樂已經很近了,這是我到這裡的真正目的。追尋純粹,自由,遠古,嘻哈風格的音樂。街上隨便一個非樂器發出的節奏和吆喝聲,都能變成完美又遼遠的原生態音樂元素。想法在這裡經歷了一次大換血,於是努力認識著這裡的音樂圈子,見識了烏幹達街舞的實力。
在這裡與舞的緣分正式開啟,我找到了舞者共同舞動的地方,沒有舞蹈房,沒有鏡子,到處都是分享自由節奏的青年,兩百多人裡只有我一個來自亞洲,也是唯一一個戴眼鏡的人。
來是為了銘記。赤道村姑,就是要使勁嘲笑自己,鼓勵自己,堅強自己。王星之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