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沒有人和多啦A編一樣
對於去「麥噹噹」吃飯
內心是拒絕的
原因並不是因為
麥當勞的東西,A編吃的不歡
而是那背景音樂
實在太雞兒煩了!!!!!!
其實不光是麥當勞,很多連鎖商店或是餐館,也因為背景音樂,讓多啦A編從心裡到生理上,深深的抗拒...
」單位樓下味多美,放了一年A妹的神曲,後來我改吃一旁的護國寺,純粹是聽這歌聽吐了。「
但是在霓虹國,居然有個傳聞:有品位的人都去麥當勞聽歌。
「我有次在麥當勞寫稿,23:00突然思路被打斷了,我心想:臥槽,這到底是什麼音樂,也太TM好聽了!」
背景音樂詢問度超高,還成為了音樂愛好者私下的集散地。有歌迷準時收聽,詳細記錄,分享每天歌單。↓↓↓
到底是什麼樣的BGM歌單
會讓大家如此痴迷
多啦A編認真地扒了一下這背後的故事
才發現還真的是太不一般了
首先呢,日本麥當勞的背景音樂,是交給通信媒體專家—USEN 集團來運作。
負責店內音樂的日本麥當勞營銷本部資深經理權英哲(圖左),USEN 的品牌概念統籌製作部製作課長小島萬奈(圖右)。
USEN是日本一家老牌的音樂代理商公司,尤其專精於店鋪音樂,ZARA、H&M的日本店鋪也是由他們操刀。他們非常善於為品牌創造、挑選音樂,並打造一個讓顧客舒適的消費環境。
麥當勞的歌單思路中,有一個基本架構存在。一天分成四個時段,每個部分各有主軸:
上午——清爽(爽やかな)
下午——帥氣有型 (stylish)
晚餐——開心 (ウキウキする)
午夜——沈穩(deep)
上面是5月1日的白天歌單,包含歐洲、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的爵士音樂、R&B、獨立搖滾等。所有的歌單會在每月1日與16日更新。
在這些時段中,編輯部最推薦的是午夜歌單:
因為深夜的時候,客人來的比較少,所以這時候編輯部會在符合氣氛的前提下,私心多放一些自己的「隱藏音樂」,如果客人聽到、注意到了,那就代表咱是同路人啦~
再來曲庫的部分,由三人組成,小島嗜聽爵士樂、一位專精於獨立樂隊及咖啡廳選樂、另一位則專精黑人音樂及舞曲。三人各司其職,合力將全世界的好音樂搜集起來,選出如下的好歌曲:
澳大利亞迷幻樂隊Tame Impala
美國Chill Wave音樂家Toro Y Moi另外,挑選之外,還有許多得注意的」小地方「:怕日文歌詞打擾客人談天或者工作,所以店內一般不放日文歌曲(裡約奧運時製作的打氣歌特輯破例了一次);考慮到有外國人也會光顧麥當勞,所以店內即使播放含有芬芳之詞的歌曲,也會用消音的乾淨版。因應節日和活動指定主題音樂,像是越接近聖誕,聖誕歌的比例也會漸漸增加,11月大概佔1/3,12月則佔2/3...等等。而最讓多啦A編驚豔的,是這個對每首歌的「過渡」的編排。為了避免出現音樂銜接差異太大的問題,團隊甚至會細心的安排兩首曲目的頭尾和弦類似,讓銜接上能行雲流水的過渡。就像DJ,即使前後是兩首不同風格節奏的曲子,也不會有太大違和感,聽起來比較順耳。做到這個份兒上真的是太仔細了…有種被細心呵護的感覺啊!團隊的專業和仔細,也讓麥當勞的BGM詢問度超高,平均每周會有25個客人來問歌單,去年,日本推特上「麥當勞放的都是些啥音樂」的帖子也爆了。麥當勞的官網上,還因此增設了一個背景音樂的欄目,省得客人One day day的去問店員。在計劃開始時,小島曾經和經理權英哲說:「我希望在街上,能聽到有人在討論麥當勞的BGM。」,也算是達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