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中國境內有個內蒙古,而與內蒙古相鄰的就是蒙古國了,蒙古國與內蒙古的邊界拉著長長的鐵絲網,以劃分邊界。而蒙古國曾經也是中國的領地之一,明末清初開始有了內外蒙古之分,即當代內外蒙古的雛形。直至清末民初,天下戰亂四起,外蒙古於1911年宣布獨立,後又在俄國的支持下正式宣布建國。期間,內蒙古也曾出現與外蒙合併意圖,但當時的世界強國蘇聯因為政治考慮持反對態度,最終未能得以實現,內蒙古於1947年成立自治區後,成為了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此與外蒙再無瓜葛。
內蒙古作為我國最早的少數民族自治區,現在的發展蒸蒸日上。內蒙古整個地區劃分為三大區塊,東北部地區臨近東山省,大力發展工業及貿易;西部地區高校眾多,整個內蒙古共有53所高校,其中大部分都處於西部地區,更有石河子大學更內蒙古大學坐鎮;而中部地區則有大量礦源,工業原料豐富,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原料輸出地。
相比之下,時隔百年的蒙古國現在又是什麼狀況呢?作為一個夾在中國與俄羅斯兩個超級大國中間的內陸國,蒙古國的情形可以說是很不樂觀。缺乏貿易路線的蒙古,現在是一個以畜牧業以及採礦業為基礎的經濟體系。發達的畜牧業是傳承自蒙古祖先千百年來的生活習慣,伴隨畜牧業的還有當地的肉製品和奶製品豐富,售價低廉。但是這種經濟體系在世界經濟動蕩的現在脆弱不堪。隨著近年來國際礦場資源市場的價格低迷,蒙古國經濟自然也好不到哪去,貨幣大幅度貶值,通貨膨脹時有發生。值得一提的是蒙古自身並沒有製造貨幣的能力,蒙古的流通貨幣都是外包給德國製造完成的,蒙古境內的形勢的嚴峻程度可想而知。
整個2017年一年,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蒙古國的GDP總值僅僅只有內蒙古的二十分之一,人均產值不足內蒙古的四分之一,整個蒙古國的GDP總值只相當於國內一個三線城市的地步。內蒙古與蒙古之間僅僅只是一個鐵絲網之隔,經濟卻是相差懸殊。內蒙古現如今經濟蕭條,內陸僅存的畜牧業以及礦產資源已經很難挽救蒙古於水火之中。
對於蒙古這個國家中,可以說九成的生活必需品都是需要從中國進口,小到衣物牙刷,大到機械車輛,蒙古沒有自己的生產技術以及生產能力。現在的蒙古,脫離的中國的供給,已經很難獨立生存下去了。以遊牧民族為主的蒙古人,嚮往的是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並沒有生產守矩的能力。這是千百年來祖先留下來的血統,卻也是蒙古如今沒落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