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說起李商隱啊,腦海中最先想起的是他的《錦瑟》和《無題》。李商隱是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商隱的詩歌能在晚唐獨樹一幟,在於他心靈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來表現晚唐士人傷感哀苦的情緒,以及他對愛情的執著,開創了詩歌的新風格、新境界。他是繼杜甫之後,唐代七律發展史上的第二座裡程碑。
從「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從「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到「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李商隱的詩一直在給我們驚喜!那麼,這一首藏有千古名句的詩,能不能給我們驚喜呢?一起拭目以待吧!
原詩如下:
《晚晴》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李商隱自公元838年(開成三年)入贅涇原節度使王茂元(被視為李黨)以後,便陷入黨爭的狹谷,一直遭到牛黨的忌恨與排擠。
他只得離開長安,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僚。離開長安這個黨爭的漩渦,得以暫免時時遭受牛黨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種解放。這首詩即是在此背景下寫成。
從表面來看,這首詩是當之無愧的寫景詩。唐宣宗大中元年,李商隱初到桂林就被這裡秀美的山光水色和初夏時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吸引了,他感到無比欣悅,又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在這裡,夾城指的是甕(wèng)城,大城門外層的月城,用以增強城池的防禦力量。住所地勢較高,俯臨夾城,所以如此說。同時「夏猶清」指的是初夏氣候清爽宜人,這裡用的謝朓的《別王丞僧孺》詩句「首夏實清和」的句意。
詩人登上高樓,遠眺遠處景色,只見山河壯麗,一片明媚。此時正好是春末夏初之時,沒有了春天的料峭嚴寒,也沒有夏天的炎熱酷暑,天氣正合宜,這也使詩人感到一片神清氣爽。
在這一句中,「深居俯夾城」中的「深」字,可以看出詩人居住地之幽深安靜。正所謂「曲徑通幽處」,正是如此。
下一句「春去夏猶清」中的「猶」字,表明春和景明的特點依然保持著,正是一年中最為美好的時節。
在這裡,清和的初夏點明了晚晴的特定時令,也從時間、地點兩方面把詩題具體化了。使得全詩的特點格外鮮明具體,具有現實性。
而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詩人文筆意境功底之深厚。無愧於金元文學家元好問說: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這一句是全詩的重點,也是一句千古名句!《感動中國》節目組曾經拿它來形容一位老教授的品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
初夏多雨,嶺南更是這樣。待雨過天晴後,去山間逛一逛,就會發現,空氣都清新了不少,萬物也仿佛穿上了新衣裳,開始變得煥然一新,更加令人憐愛了。
比如那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沐浴著夕陽的餘暉而平添生意。詩人看著眼前景物,忽然生出「天意憐幽草」的奇想。這就使得普通的小草無形中擬人化了,給人以豐富的想像。而恰恰我們的詩人李商隱自己就有著類似的命運,故而很自然的從幽草身上發現了自己,從而產生「同病相憐」的好感。
「人間重晚晴」,既然天意如此,那麼人間也該因雲開日出、夕輝照映而分外珍重晚晴吧?在這裡,我不其然地想到了李商隱另外一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來到桂林後的作者,已經經歷了很多人生不順,能夠找到這樣一個清淨所在,繼續人生美好的嚮往,不也是晚來的幸運嗎?
在眾多的意象中,作者特別選擇了「幽草」「晚晴」,是因為這兩個意象正與作者的身份、年齡相吻合,以此言情,再恰當不過了。詩人賦予晚晴中的幽草以人生命運的象徵意味,由天意安排幽草的命運總引出珍重人生「晚晴」的態度,表現出了一種微寓身世之感和珍重現實人生的態度。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傍晚,詩人登上高閣,憑欄遠眺,只見那天高地迥,夕陽冉冉的餘暉透過窗欞。因為是晚景斜暉,光線顯得微弱柔和,故說「微注」。儘管如此,這一脈餘暉還是給人帶來了喜悅和安慰。
越地的小鳥在巢幹之後,暮歸時飛翔得更加輕快,這不就是在寫作者嗎?
末聯寫飛鳥歸巢,體態輕捷,這是登高遠眺所見。宿鳥歸飛,通常是觸動旅人羈愁的,這裡卻成為喜晴情緒的烘託。其實,也代表了詩人心態的一個轉變:從「幽草」到「越鳥」,詩人的心態已經逐漸自信、開朗起來。表現了他對未來人生的自信之感。
題目說到《感動中國》曾經用「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一詩來形容老教授,那麼,我們現在就來看看具體的故事。
如果你是《感動中國》的忠實觀眾,那麼你一定知道這樣一個故事,有這樣一位老教授,他不把自己的存款留給唯一的女兒,反而是轉入了華南農業大學的帳戶。他們就是盧永根和徐雪賓夫婦。
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這是他們畢生的積蓄,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
盧永根沒有將財產留給唯一的女兒,他說:「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做最後的貢獻。」盧永根的秘書趙杏娟說:「錢都是老兩口一點一點省下來的,對扶貧和教育,兩位老人卻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錢。」
對於「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這一句詩,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或看法嗎?歡迎來評論區和我一起討論!
完。
喜歡的話歡迎關注何不秉燭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