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很多人不會背,但其中一句是千古名句,感動中國也曾借用過

2020-12-23 何不秉燭遊矣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說起李商隱啊,腦海中最先想起的是他的《錦瑟》和《無題》。李商隱是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商隱的詩歌能在晚唐獨樹一幟,在於他心靈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來表現晚唐士人傷感哀苦的情緒,以及他對愛情的執著,開創了詩歌的新風格、新境界。他是繼杜甫之後,唐代七律發展史上的第二座裡程碑。

從「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從「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到「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李商隱的詩一直在給我們驚喜!那麼,這一首藏有千古名句的詩,能不能給我們驚喜呢?一起拭目以待吧!

李商隱畫像

原詩如下:

《晚晴》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李商隱自公元838年(開成三年)入贅涇原節度使王茂元(被視為李黨)以後,便陷入黨爭的狹谷,一直遭到牛黨的忌恨與排擠。

他只得離開長安,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僚。離開長安這個黨爭的漩渦,得以暫免時時遭受牛黨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種解放。這首詩即是在此背景下寫成。

從表面來看,這首詩是當之無愧的寫景詩。唐宣宗大中元年,李商隱初到桂林就被這裡秀美的山光水色和初夏時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吸引了,他感到無比欣悅,又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在這裡,夾城指的是甕(wèng)城,大城門外層的月城,用以增強城池的防禦力量。住所地勢較高,俯臨夾城,所以如此說。同時「夏猶清」指的是初夏氣候清爽宜人,這裡用的謝朓的《別王丞僧孺》詩句「首夏實清和」的句意。

詩人登上高樓,遠眺遠處景色,只見山河壯麗,一片明媚。此時正好是春末夏初之時,沒有了春天的料峭嚴寒,也沒有夏天的炎熱酷暑,天氣正合宜,這也使詩人感到一片神清氣爽。

在這一句中,「深居俯夾城」中的「」字,可以看出詩人居住地之幽深安靜。正所謂「曲徑通幽處」,正是如此。

下一句「春去夏猶清」中的「」字,表明春和景明的特點依然保持著,正是一年中最為美好的時節。

在這裡,清和的初夏點明了晚晴的特定時令,也從時間、地點兩方面把詩題具體化了。使得全詩的特點格外鮮明具體,具有現實性。

而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詩人文筆意境功底之深厚。無愧於金元文學家元好問說: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這一句是全詩的重點,也是一句千古名句!《感動中國》節目組曾經拿它來形容一位老教授的品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

初夏多雨,嶺南更是這樣。待雨過天晴後,去山間逛一逛,就會發現,空氣都清新了不少,萬物也仿佛穿上了新衣裳,開始變得煥然一新,更加令人憐愛了。

比如那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沐浴著夕陽的餘暉而平添生意。詩人看著眼前景物,忽然生出「天意憐幽草」的奇想。這就使得普通的小草無形中擬人化了,給人以豐富的想像。而恰恰我們的詩人李商隱自己就有著類似的命運,故而很自然的從幽草身上發現了自己,從而產生「同病相憐」的好感。

人間重晚晴」,既然天意如此,那麼人間也該因雲開日出、夕輝照映而分外珍重晚晴吧?在這裡,我不其然地想到了李商隱另外一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來到桂林後的作者,已經經歷了很多人生不順,能夠找到這樣一個清淨所在,繼續人生美好的嚮往,不也是晚來的幸運嗎?

在眾多的意象中,作者特別選擇了「幽草」「晚晴」,是因為這兩個意象正與作者的身份、年齡相吻合,以此言情,再恰當不過了。詩人賦予晚晴中的幽草以人生命運的象徵意味,由天意安排幽草的命運總引出珍重人生「晚晴」的態度表現出了一種微寓身世之感和珍重現實人生的態度。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傍晚,詩人登上高閣,憑欄遠眺,只見那天高地迥,夕陽冉冉的餘暉透過窗欞。因為是晚景斜暉,光線顯得微弱柔和,故說「微注」。儘管如此,這一脈餘暉還是給人帶來了喜悅和安慰。

越地的小鳥在巢幹之後,暮歸時飛翔得更加輕快,這不就是在寫作者嗎?

末聯寫飛鳥歸巢,體態輕捷,這是登高遠眺所見。宿鳥歸飛,通常是觸動旅人羈愁的,這裡卻成為喜晴情緒的烘託。其實,也代表了詩人心態的一個轉變:從「幽草」到「越鳥」,詩人的心態已經逐漸自信、開朗起來。表現了他對未來人生的自信之感。

題目說到《感動中國》曾經用「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一詩來形容老教授,那麼,我們現在就來看看具體的故事。

如果你是《感動中國》的忠實觀眾,那麼你一定知道這樣一個故事,有這樣一位老教授,他不把自己的存款留給唯一的女兒,反而是轉入了華南農業大學的帳戶。他們就是盧永根和徐雪賓夫婦。

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這是他們畢生的積蓄,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

盧永根沒有將財產留給唯一的女兒,他說:「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做最後的貢獻。」盧永根的秘書趙杏娟說:「錢都是老兩口一點一點省下來的,對扶貧和教育,兩位老人卻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錢。」

對於「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這一句詩,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或看法嗎?歡迎來評論區和我一起討論!

完。

喜歡的話歡迎關注何不秉燭遊矣!

相關焦點

  • 這首詩中千古名句人盡皆知,整首詩卻是鮮為人知
    朋友的話果然一句成讖,後來唐寅捲入徐經科場舞弊案,坐罪入獄。沮喪的唐寅,放棄了仕途,開始浪跡江湖,以此終老。唐寅在民間知名度很高,最著名的就是點秋香的故事。這很正常,一個人生坎坷的才子,總會贏得人們的同情,而才子佳人的故事,最能勾起人們的興趣。只可惜,真實的唐寅,根本就沒有秋香。
  • 陸遊最著名的一首七律詩,其中一個千古名句哲理深刻!
    中國詩歌歷史上,誰是最高產的詩人呢?無疑是陸遊,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平生作詩近萬首(乾隆作詩三四萬首,因水平實在有限,不在此列)。陸遊的詩歌,風格多樣,體裁廣泛,涉及面十分深廣。陸遊寫過一首《遊山西村》的七律,該詩可謂陸遊七律的最高峰,歷來廣為流傳。
  • 才子抒寫秋思,這首詩清麗委婉,頷聯乃千古名句
    秋天雖然多姿多彩,卻令人感到蕭瑟悽涼,也讓很多詩人情不自禁地感到悲傷。黃葉飛舞、衰草遍地,徐再思就曾吟唱,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讀之也不自覺地感到惆悵。夕陽、荒野,也似乎專為羈旅之人安排,更塗抹了悲傷的色彩,斷腸人在天涯,思念遙遠的故園和親人。下面介紹的是才子抒寫秋思,這首詩清麗委婉,頷聯乃千古名句。
  • 若不是急紅了眼,本不愛寫詩的小官也寫不出這人人會背的千古名句
    若不是南宋朝廷太不作為,小文人林升也不會氣得在旅館牆上寫「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也不會因此一詩成名。若不是因科考,急得像熱鍋上螞蟻的小詩人朱慶餘也不會寫出千古名句「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也不會因此文壇揚名。若不是科考沒中,二流詩人高蟾也不會恨得牙痒痒,爬上考院牆上寫下七言名篇《春》,從此在詩壇站穩了腳跟。
  • 一首杜甫都仿不來的詩,有水平有千古名句,家長卻不願它入選課本
    有這麼一首唐詩,全詩短短四句,有水平也有千古名句。這樣的詩,作者本應被我們大家記住。但是很多人在讀此詩時,都不願意提及作者。這是為何?在解開這個謎團之前,讓我們先品一品這首詩:《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10首詩,驚豔千古,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接下來,這十首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詩,道盡了無數人的心聲,是否也有一首讓你感同身受?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靜夜思》,看了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經典詠流傳:李白《靜夜思》《靜夜思》李白雷佳《靜夜思》演繹別樣中國風,庾澄慶大呼震撼!
  • 他是人品最差的詩人,卻在回鄉時寫了首詩,成為無人不知的名句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又到年底了,該是漂泊在外的遊子們回家的時刻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有情懷的一個民族,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對於家的思念卻是永遠都不會變的,從古至今,無論我們人生在何方,家永遠是心中最溫暖的那片土地。
  • 慈禧給母親祝壽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流傳至今千古傳唱!
    這首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中最後一句更是流傳至今千古傳唱的佳句。如今許多人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但卻鮮為人知道它的出處,實際上,這句話就是慈禧給母親祝壽寫下的一首詩。慈禧雖然慈禧遺臭萬年,但是慈禧曾經做過一首詩,老人們經常掛在嘴邊,其中最後一句流傳至今千古傳唱! 據慈禧的後人葉赫那拉·根正在《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中講過一件小事,頗能體現這個政治強人柔軟的一面。
  •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千古名句,上一句僅7個字,卻更精彩
    蘇軾為朋友寫過不少詩,也創造了很多名句,比如《臨江仙·送錢穆父》中的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八聲甘州·寄參寥子》中的那句「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一樹梨花壓海棠」這句千古名句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詩也是出自蘇軾之手,上一句只有七個字,更加精彩。詩名叫《戲贈張先》。
  • 一首古詩詞,兩個千古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一位詩人,留下一句千古名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一位詩人在一首詩詞裡,包含兩句千古名句,可以說是難上加難,但就是有一些經典的詩詞做到了。小編要推薦16首詩詞,每一首都有兩個千古名句,讓人拍案叫絕,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宋代:晏幾道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
  • 詩詞大會主持人龍洋錯用辛棄疾的千古名句,康震皺眉,觀眾質疑
    根本原因在於,與《弟子規》等一家之言的書相比,古典詩詞的範圍顯然更廣,自第一首詩歌開始到現在,詩歌歷經先秦詩、樂府詩、唐詩、宋詩等多個階段。所以,你可以說某一首詩詞好或者不好,卻無法質疑古典詩詞的魅力,這也是其成為文化瑰寶的原因。近幾年大熱的文化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更是讓越來越多的觀眾意識到詩詞之美。
  • 杜甫晚年寫的這首罵人詩,被誤認為是讚美詩,其中兩句千古流傳
    說起唐朝,很多估計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話:「唐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的盛世,開元之治更是盛世中的盛世」。在開元盛世期間,也先後出現了我國詩歌史上兩顆璀璨的明星,那便是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其實,很多人估計不知道,杜甫在世的時候,名聲並不顯赫,反而是李白的一個小迷弟,這些都不能妨礙他成為一個胸懷天下的,有著遠大抱負的人。杜甫一生坎坷,仕途不順還遭遇安史之亂,本就生活窘迫,還被迫過上了躲避戰亂、顛沛流離的生活,後來甚至被捕入獄,索性逃過一劫,其後做了一段時間小官,過得很不開心,最後放棄官職,進入四川,在成都浣花溪側修一茅屋,了卻餘生。
  • 王維最美的一首田園暮歸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王維晚年居住在藍田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的詩,前期以邊塞題材為主,後期便以山水田園為主,與山水詩人孟浩然齊名,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可以說是詩中有畫,描寫的景象極美,當然,其中也有一些通過山水田園宣揚佛理的詩作,這就要辯證來看了。
  • 古代以「冰心玉壺」入詩的詩人很多,為什麼只有王昌齡流傳千古?
    「七絕聖手」王昌齡,不但在邊塞詩上難逢對手,而且在送別詩、宮怨詩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一首《芙蓉樓送辛漸》,千古流傳,一個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人人稱頌。但是,你真的讀懂這個千古名句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一流傳千古、人人稱頌的千古名句。
  • 蘇軾的這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還創造了兩個常用成語
    今天推薦一首蘇軾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這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詩中還創造了兩個我們今天常用的成語。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 大唐最「笨」的詩人,三年憋出兩句詩,卻成為千古名句
    網上曾有的這樣一句問答:史上最笨的詩人是誰?答:賈島。問:為什麼?答:因為賈島有一句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兩句詩,花了三年的時間寫成。這確實是一個很「笨」的詩人,可是,就是這三年憋出的兩句詩,卻成為經典名句,後世流傳。「兩句三年得」出自賈島的《題詩後》,是賈島題在《送無可上人》這首詩的後面。讓賈島費盡心思寫作的《送無可上人》有什麼高妙之處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
  • 這首唐詩,道破了夫妻之間的真相,結尾是千古名句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遣,這裡是排解的意思。一看到這首詩的詩名,大家就可能猜到這是一首悼亡詩。沒錯,這首詩是元稹為悼念逝去的愛妻而作,一共有三首,這是其中第二首。
  • 杜甫的一首詩,寫得深沉悲切,令人動容,其中二句流傳千古成名句
    《李白》劇照杜甫的一首詩,寫得深沉悲切,令人動容,其中二句流傳千古成名句小學時,我們學過一首李白寫的詩,叫《贈汪倫年少時,以為汪倫是對李白用情最深之人,長大後讀了很多書才曉得非也,是杜甫。「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白詩也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我們熟悉的這些詩句,全是杜甫寫給李白的。
  • 李商隱這首詩,寫出了對美好愛情不可抑制的渴望,尾聯是千古名句
    李商隱有七律無題詩六首,六首都被蘅塘退士選入了《唐詩三百首》,此前,小樓已經寫文章賞讀過四首,今天再讀一首。無題四首(其二)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 蘇軾紀念新婚愛情詩,短短字句集句了8首詩,成為千古好詩
    借著一個現代歌手的歌曲《李白》,這首詩表現了瀟灑不羈的一代文豪的生活寫照,真是生如李白是人生一大幸事。然而在北宋時期就有這樣一個文豪也是跟李白一樣的瀟灑的。他就是蘇軾。也對於同是豪放派詩人,蘇軾的瀟灑不羈的生活態度又何嘗不讓人嚮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