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內容摘取來源:睿遠基金
備受關注的睿遠基金陳光明12月20日在「第三屆中國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就行業研究相關方法分享了最新精彩乾貨。
陳光明介紹了行業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未來面對的挑戰,同時結合幾個具體的行業研究投資案例,分享了這套方法的應用。
在他看來,當下行業研究面臨三個挑戰:行業的界限確實越來越模糊;跨行業研究需求日益增加;研究範圍全球化。
聰投持續報導過陳光明在多個場合下,都曾談到的他對於價值投資的理解,以及具體要如何研究一個行業,研究一個公司。(點此查看:獨家 | 陳光明最新內部演講:房地產這條路走不動了,下一輪投資有兩個方向|聰明投資者)
結合對陳光明這次最新演講的理解,以及聰明投資者報導過的陳光明對於投資,對於市場,對於未來機會的分析判斷,我們整理了陳光明最有價值的52句金句,分享給大家。
每家企業創造回報率的因素是不同的
評估企業內在價值是價值投資最核心的能力
1,企業家往往是自己所處行業的專家,對行業的商業模式,對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對如何運用行業特性進行人才匹配、激勵約束機制建立,文化價值觀,以及尋找什麼樣的人,等等,都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和洞察。
2,從投資角度來看,行業研究非常重要。關於行業研究的運用,我們的出發點和企業家的出發點可能有一些區別,但共同點都是要看企業如何才能做強、做大,需要了解企業所處的行業特性,用第一性原理,洞悉本質。
3,企業縱使做到了頭部,成了行業龍頭,可能是經過若干年持續努力,但是每家企業背後創造回報率的因素是不同的。站在股東回報的角度,投資人需要對企業的內在價值進行評估,這也是做價值投資最核心的能力。
4,拉長時間之後,你才知道,原來選的公司才決定了你的勝敗,而不是這一波行情還能不能再漲10%,股票跌下來還能不能再抄個底。
行業研究的基本模型
5,我們在做行業分析、企業分析時,基本的邏輯框架是DCF估值模型。
其中,FCFF取決於行業的商業模式以及競爭格局等;
g取決於行業增速beta及企業自身alpha;
n取決於行業模式、發展階段及競爭格局等;
WACC取決於行業特點。這個公式隱含著企業的模式、空間、管理和競爭等因素。
6,商業模式,即企業提供何種產品與服務,客戶或市場是誰,憑藉何種資源與能力形成供給。
空間,即市場的顯性、隱性、想像空間有多大,當前所處的位置和發展的方向是什麼。
管理,即文化與價值觀、戰略、組織、人才等管理要素,決定了DCF模型中參數的實現概率,如果是在高質量增長階段,企業進入多產品、多市場是常態,管理複雜度攀升、重要性越來越高。
競爭,商業的本質是競爭,競爭的本質是創造差異化,尋找結構性、差異化的競爭要素,格局、壁壘、產業鏈等是行業的客觀事實,優勢、護城河、定價權等則是公司可創造的差異化。
7,DCF只是一個邏輯框架,對於投資而言,很難完全通過數學公式來計算,基本上模糊的正確,不可能精確。
8,關於投資的本質,還是要從Σ(Pi×Ei)這個公式來看,也就是要麼提升你的高概率,要麼提升你的收益率。比如,索羅斯在乎收益率的量級,巴菲特在乎的是確定性,收益率稍微低一點沒有關係,因為資金是帶槓桿的,希望有比較確定的回報率。
9,作為二級市場的價值投資機構,我們追求的是獲勝的概率,而不是獲勝的量級,因此很少去參與初創型公司的投資。
但是不管採取哪種方式,都要求這兩者乘積是比較高的,這樣才能來帶來比較好的組合回報。
從投資組合構建角度看,行業研究的意義在於,通過行業比較構建高(Pi×Ei)組合;通過行業比較,降低組合風險,提高夏普比率。
10,我們的組合方法,是學習巴菲特,要求勝算很高,我的組合中78成是勝率很高的,能賺個20%,可能有個別不賺錢或虧損,但也不是踩到大雷那種。
新能源汽車機會何在
11,現在像新能源汽車,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都帶有一點主題投資的色彩。從價值分析來講,初創階段的投資是蠻難的,它的不確定性非常高。
但是一般能成為大主題,往往都意味著時代的某種變遷,比如說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網際網路,事實上的確意味著網際網路給世界和社會帶來巨大的變革,目前的新能源汽車也是,但這並不代表著一定會一帆風順,新興的頭部公司也曾經有非常困難的時期。
12,在這個階段,可以看到有很多公司很多人往裡湧入。現在是資本非常泛濫的年代,很多是零利率甚至是負利率,這些資本流向科技行業,導致一些科技行業可以獲得大量的廉價的資本,而且是長期資本,因此增大了一些行業的供給。
這些科技行業帶來效率的提升,無論是新能源還是數位化的進程中,效率提升非常快,但是資本回報率其實是堪憂的。
行業研究的幾個案例
13,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一家乳業龍頭企業,很長一段時間市值只有50億,在此階段我們重倉買入,這背後除了公司研究外,更重要的是行業發展趨勢研究。
當時我們的基本判斷是,動物蛋白是不可或缺的,只是需求被壓制了,我們相信這個行業長期存在的價值,其次對公司管理層的信心,在事件中他們是相對保守謹慎的,正是基於對行業發展的理解和信心,才能在行業低谷時敢於重倉。
14,2013年這家地產龍頭企業市值才六七百億,當時曾在內部講,100億就可以做它的大股東,這是一筆非常合算的買賣。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當時大家都認為網際網路改變一切,但是從行業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房地產的需求是永遠存在的,因為不管網際網路有多發達,人們還是希望住在比較好的房子裡,住在好的小區裡,以及和好的鄰居在一起。網際網路時代還需要房地產嗎?房地產到底有沒有價值,這些都是基於對行業發展趨勢的研究。
15,這是一個火電行業的大周期反轉案例。2004年後,隨著國內煤價的持續上漲,同時電價調整滯後,火電行業盈利持續下滑,同時投資也逐年下降,這家公司H股P/B估值一度跌至0.3-0.4倍。
2011年後,電力供求緊張背景下發改委電價調整開始到位,此外隨著煤炭行業投資持續增加,煤價開始持續下行,火電行業盈利在2012年開始出現快速反轉,H股的P/B估值也一度回升至2.0倍附近的高點,所以有時候野百合也會有春天。
現階段投研的三個挑戰:
行業界限越來越模糊
跨行業研究續期日益增加
16,行業的界限確實越來越模糊。比如說,現在最熱門的新能源汽車,屬於新的行業,信息技術軟體進入汽車,以後特斯拉可能變成軟體公司,甚至變成saas公司年年收費,所以它的估值與原來傳統的汽車行業不同。
17,跨行業研究需求日益增加。社區團購看起來既是消費,又是零售,又是網際網路,還有供應商等,研究涉及網際網路、物流、線下零售及消費品等多個行業,這樣就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將研究做深入。
18,中國企業全球競爭力日益提高,很多企業都是全球性企業,尤其是製造業裡的企業,比如最近特別火的跨境電商。我們的製造業都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隨著投資主體在往全球化方向發展,如果研究沒有全球化視野和格局,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
19,從深度講,我們需要專家型研究人員。我們對研究員的期望是成為行業的專家,希望研究人員能在行業沉澱10年、15年乃至更長時間,向終身研究員方向發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對行業的本質、行業的變化有深入的洞察,提出獨到的見解,發掘長期投資機會。
價值投資的核心邏輯
20,智慧一個最基礎的要求是理性,對做投資的人來說,理性的思維是必須的;智慧還需要勤奮去補充,再聰明的人如果不學習也不可能有持續研究成果產出;同時要做到獨立思考,獨立思考保證你的智慧是經得起檢驗的,不受感性系統的影響;
21,智慧還體現在對社會、企業發展的判斷力和對人和社會的洞察力上,社會如何變遷、技術如何變革、對企業家的判斷、對人的判斷等都需要有洞察力,這些最終都要落實在對內在價值的評估上,這樣才能保證做價值投資是長期、大概率的。
22,價值投資的一個核心邏輯是,價格終將反映價值,但這個時間不確定,如果說你的換手在200%、300%,就是說一年有23次馬上就能全部兌現的機會,這在全世界來看都是極少,它是需要時間來反映,有時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長。
23,做價值投資,要避免永久性損失,最核心要規避人性弱點,說說容易,做起來難,知行合一。
24,選擇公司是最基本的,投資更重要的是對自身欲望的管理,不僅僅是投資,包括運作基金,或者做事業。
什麼是好的生意?
25,最好的生意定義是什麼呢?
很深厚的護城河,持續的成長,優秀的管理者,在合理低估的時候買入。當然,其實持續的成長很難。只要出現靜態的回報比較高,比如達到,20,30%以上的時候,不一定需要持續的成長。
26,用最經典的、傳統的格雷厄姆的方式,在中國是找不到標的的。只有通過巴菲特的方式,長遠來講,能賺錢的都是買成長股的。
27,中國的市場是非常特殊的,幾乎沒有靜態的便宜貨,偏格雷厄姆的方式也只有在1929年的那些(美國)大股災之後,在談股色變的年代裡面適用。
28,市場上,老是有人以成長和價值來區分是不是做價值投資,那是不懂。成長是價值評估的最核心的指標。
29,價值投資有效的原因主要有這幾個方面:均值回歸與資本逐利、更多的價值實現手段、好公司的價值持續創造、價值投資符合投資本質。
30,均值回歸是投資的基本常識。簡單說,當漲幅過大,價格漲得太高之後,這個標的未來的回報就不夠,潛在投資回報率下降,就吸引不了新的投資者,老的投資者覺得回報率不夠,也會尋找新的回報更豐厚的資產。
31,一旦趨勢投資者的力量開始衰竭的時候,走勢就會反轉。反之,如果價格跌幅過大,內在價值遠遠高於價格的時候,未來潛在回報率就會很高,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當投資者力量超越趨勢投資者力量的時候,走勢就開始反轉了。
32,千萬不要以為樹可以長到天上,不要認為18層地獄下還有18層。雖然有這樣的概率,但卻是小概率。
33,市場是怎麼見頂,見底的?
比如2007年70倍PE,所有的回報都在指望未來每年經濟10個點以上的增長,這是不可能的,GDP怎麼可能一直持續10個點以上速度增長。當時我們就是一路賣,絕不會輕易再買。
比如在2015年大幅下跌時,海康威視跌到900億時市值時,我們就一直在買,買了三個月,每天買進。這就是底部,只要有少數人買,股價就會漲。
34,這個股票、這個公司很好,回報很高,我不用去想誰會來接我的棒,即使沒有人接棒也沒有關係,因為它可能有很高的分紅,公司自己都會回購,自己股票的回報更高,幹嘛不買呢?
了解投資的輪迴
你就離賺錢不遠了
35,很多時候(投資)就是一種輪迴,這個輪迴比人生的輪迴要短得多,我已經經歷了第四次的牛熊了。大家如果能夠知道這個輪迴,基本上離賺錢已經不太遠了。(2018年3月)
36,你越想得到什麼,在這個市場越得不到什麼,短期暴利是不可能的,它的代價就是長期可能性的封存。有一句話就是叫,一年一倍者眾多,但是五年一倍者寥寥。
37,對於投資者最美好的時光是熊市,而不是牛市,牛市都是拿來害人的,熊市是未來回報投資者的。
38,價值投資在牛市的時候難做,原因很簡單,貨(公司)是好的,但是價格不便宜。我做投資這麼多年,唯一兩次徹夜難眠,都是在牛市的時候,壓力很大。
39,投資最最重要的是在熊市裡不虧錢,而不是說在牛市裡賺多少。牛市自然而然都能賺,但是投資的核心就是不能產生永久性損失。
40,如果產生永久性損失,比如2008年,已經跌掉90%以後,這輩子的投資生涯基本上就完了,無論是職業投資人,甚至包括老百姓。
未來是不確定的
但可以感受周期
41,預測錯誤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雖然大家都希望對未來有明確的預測,但這超越了人類的能力。未來是不確定的,做投資這麼多年,我的感覺依然是八個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42,有一點是可以的,感受周期。比如市場很熱的時候,你是感覺得到這種熱度,覺得這是夏天。但夏天什麼時候結束,哪一天結束是不知道的,冬天哪一天結束也是不知道的。
不要把價值投資作為套牢後的藉口
43,人們往往低估短期的不好,或者高估短期的好,這是人性、近視、加上線性外推。
你要忍受前面的低谷,才能迎來春天。很多人忍受不了,每天都想賺最快的錢,最後的結果就是長期虧錢。
44,把價值投資等同於長期投資是錯的,尤其把它定義為套牢之後給自己的藉口。單純賺到錢就跑,虧錢的不割,這些都是錯誤的。
45,為什麼捂不住(股票)?
第一,你根本不知道(公司)值多少錢。
第二,你老是過度自信,預測市場,今天漲停明天就要跌。
46,絕對不要去(頻繁)做交易,投資明明可以做成正和遊戲,但是對大部分人都是負和的。原因很簡單,高買低賣加上頻繁交易。
47,不要覺得好公司很貴,沒跌過。時間是好公司的朋友,是平庸公司的敵人,長期收益的驅動力是盈利的增長,而不在於估值變化。
特別聰明的人
往往會成為市場的犧牲品
48,跟一群能力不怎麼樣的人打交道,你犯錯誤的概率比想像的大,跟一群品德過關的、能力超群的人去打交道,(股價)稍微貴一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會超越你的預期。
49,這個(資管)行業缺的是「笨人」,不是缺聰明人。當然這個笨是打引號的,不是真的智商很低,是大智若愚的「愚」,而不是傻瓜的那個笨。
50,很多特別聰明的人,往往會成為這個市場的犧牲品,在這個行業,就是「剩者為王」。尤其做價值投資,就兩個要求:第一個不虧錢,第二個活得長。
51,太關注市場的人都是跟隨主流,因為跟主流的心理包袱是最小的。但心理包袱小,財富損失就大。
52,投資做的好的都是反人性的,但(投資者)大都是順著人性要讓自己開心。你要想在這個市場上開心,你就要付點學費。
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