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是韓國著名編劇金秀賢的作品,在韓國最早放映的時間是1995年11月,到1996年9月劇終。
電視劇以首爾(當時還叫漢城)雙門洞長壽堂一家的生活為視角,展現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韓國社會的風貌。
這部電視劇的名字雖然叫《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但是實際上幾乎都在講述澡堂家女人們的生活。
每一部電視劇都有一條明線和主線,在澡堂家這部電視劇中,明線上講的是大兒子家三個女兒的婚戀,其實更重要的暗線是女性對於各種身份的思考和覺醒。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逐個分析一下澡堂家的女人們。
1.奶奶
擁有大智慧的奶奶,這個家裡看似爺爺是當家人,其實真正做主掌舵的是奶奶。
用大孫女尹京的話來說:「爺爺是金字福字童字,奶奶是李字姬字子字,你什麼時候看到金福童老先生能贏得了李姬子女士?李女士這一輩子是打著得勝鼓過來的。」
早年動蕩時從北邊逃難到了南邊,背井離鄉,遠離父母親人,兩個老人白手起家置辦出一份家業,諸多艱辛從老兩口的日常聊天中也能感受得到。
爺爺固執,也不可避免的大男子主義,他以為家裡所有的事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其實大家都知道,奶奶才是能夠決定一切的人。
定海神針一般存在的奶奶,她既能體恤大兒媳的辛苦不易,也能理解孫女們的煩惱,尹京出嫁前說的話最讓人動容,她說「奶奶,我中學的時候還躺在您肚子上看書呢」。
奶奶的主心骨力量在一點點的影響著整個家庭,爺爺也開始意識到女性的辛苦與不易,越來越愛護家裡的女人們。
2.大兒媳英子
典型的傳統女性,是承接傳統與現代的中堅力量,結婚三十多年一天都沒休息過,孝敬公婆,管理家庭,照顧子女,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是所有人眼中的賢妻良母。
她就像是我們的媽媽一樣,早上起來嘴就掛在了孩子身上,管學習,管吃喝,嘮嘮叨叨,聽多了煩,不在家了卻又像缺了點什麼。
受傳統價值觀的影響,在她看來,女人都是要結婚的,她不理解為什麼大女兒尹京會不想結婚,也聽不進去尹京的解釋。
在劇中,她的核心任務就是把三個女兒嫁出去,而女兒的意願到底是什麼,不知不覺就被忽略了。
她擁有那一時代女性的所有優點,同時又不可避免地在局限在自身的認知之中,陷入了催婚怪圈,以至於說出一年之內必須有一個女兒嫁出去的話。
我們不能去苛責所有像英子一樣的女性,因為她的職場就是家庭,一份永遠都不能辭職的工作。
而正是這樣的一群女性,支撐起了整個家庭的運轉,她們應該被尊重,也值得這份尊重。
3.二兒媳慧英
相較於大兒媳英子的辛苦操勞,二兒媳慧英的日子要輕鬆許多,同樣是家庭主婦,待在家裡做的事情卻大不相同。
當樓下的英子為家務忙得腳打後腦勺的時候,慧英在樓上喝著茶,背著詩,欣賞著自己美麗的帽子們。
這不僅僅是因為大兒媳嫁給了長子,需要承擔更多的贍養義務,更多的還有經濟層面的原因。
二兒媳慧英和大兒媳英子是高中同學,英子高中畢業後就跟丈夫結婚生子了。
而慧英卻繼續讀完了大學,從兩個人的服飾打扮和對花錢的概念上也能夠看得出,慧英的家庭條件要更好。
大兒媳曾這樣對她說過,「不是每個人都能有你那麼有錢的父母,留給你那麼一大筆財產。」
對于慧英來說,丈夫是銀行行長,自己娘家也有錢,所以她在物質上並不缺乏。
她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念詩是她的愛好,聽歌劇也是,戴帽子也是,她需要的是靈魂上的共鳴和丈夫源源不斷的愛。
不論是18歲,48歲,還是78歲,年華雖隨著歲月流逝,但是女性的屬性永遠不會變,在其他的身份之前,她首先是一個女性。
慧英和英子這一對妯娌反映的是中年女性在雙重層面的價值觀和需求。
4.奶奶的女兒福姬
爺爺奶奶最小的女兒,而且是在他們失去了幾個孩子之後才得的女兒,從小就備受寵愛,所以脾氣有些大。
福姬最大的優點是把家事和做飯當成了一種藝術,精心研究,用心搭配,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做好,是讓她最開心的事。
結婚以後能住得離父母近,還有賢惠的大嫂幫忙伺候,自己不用侍奉公婆,還有恩愛如初的丈夫在身邊,福姬的生活可以說是相當幸福了,除了一件事,孩子。
福姬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有一個自己的孩子,特別是對她這樣喜歡孩子的人來說,久而久之就成了心病,所以她才會在得知二嫂懷孕後有那麼強烈的反應。
不僅僅是出於嫉妒,更多的是一種傷心,好在天賜麟兒,可愛的健兒被送到了福姬的身邊,彌補了些許遺憾。
福姬與丈夫的相處方式在三對中年夫妻中是最讓人舒服的模式,誰有時間誰看孩子,丈夫也會承擔自己的家務勞動,並且十分嫻熟。
兩口子有時間就會唱唱歌跳跳舞,比樓下的大哥二哥們更有情調,也更能體諒妻子的辛苦。
5.大孫女尹京
曾經被愛傷透了心的尹京,在電視劇的一開始是明確拒絕戀愛和結婚的,是堅定的不婚主義者,對很多事情看得很透徹。
曾經是記者的她辭去了工作,在家做專職譯者,才華橫溢。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女性,因為超過三十歲不想結婚,在當時上世紀90年代的環境中,承受了來自各方的巨大非議,其中最大的壓力就是媽媽英子給的。
在尹京眼裡,媽媽的一切付出都是婚姻制度下的犧牲品。
放棄繼續受教育進入家庭,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被無盡的家務,為子女操心和照顧老人所佔據,沒有一點自己的空閒。
媽媽為家庭付出了很多,尹京非常理解,也很同情,但是對放棄自我這件事並不贊同,也並不想重蹈覆轍。
這個問題放到現在也很有現實意義,我們總聽到女性被詢問家庭和事業如何兼顧,卻很少有男性被問及此事,仿佛男性的事業才是事業,女性的事業就可以輕易放棄。
一直以來女性都承擔著更繁重的家庭勞動,卻很少被認可,金編劇在劇中一直在借尹京之口表達著女性意識的覺醒。
而隨著劇情的推進,澡堂家的男性也開始越來越多的參與進了家務工作,這不僅僅是劇情的推進,也是對現實社會的期冀。
6.二孫女恩京
恩京算是傳統意義上的乖乖女,溫柔嫻靜,媽媽說的話她都會好好聽,是在家幫媽媽做事最多的孩子。
在劇中,不但媽媽想讓她快點結婚,她自己也十分渴求婚姻,而在我看來,恩京迫切想結婚的原因其實是為了能夠早點過上自己掌控的生活。
長期被媽媽管束的恩京,一直在壓抑著自己渴求自由的念頭 。
恩京是那種想要反抗,卻又不知道如何反抗的女孩,媽媽的意見永遠高於她自己的想法,所以結婚獨立出去是她為自己開的一劑藥方,哪怕是父母公婆都反對的婚姻。
恩京對自己感情並不能準確的感知,更多的是一種需求。
就像她和夢龍結婚之前的事情,明明夢龍還在和前女友拉拉扯扯沒說清楚,她做的非但不是讓夢龍整理清楚自己的感情,反而是拉著夢龍直接去家裡求婚。
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是恩京在感情裡最大的問題。
7.三孫女秀京
人們常用「持靚行兇」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人過分的好看,這四個字用在秀京顯得身上特別合適。
三個女孩中最漂亮的姑娘,秀京自己也十分清楚這件事,並且利用得格外到位。
對於自己的追求者們,秀京可以做一張思維導圖出來分析優勢劣勢,看起來好像特別勢利,其實她最真實。
給人介紹對象的時候最怕聽到說「隨緣吧」,或者「沒什麼要求」,這樣的是最難介紹的,等到真的介紹了,反而條件框框一大堆,倒不如直接把硬性條件說清楚。
秀京就是對自己很了解的人,她的目標很明確,要找家裡經濟條件好的,人長得帥的,互相喜歡的男人,這樣的條件做個表一看,於是確定了目標是敏基。
秀京雖然在挑選初期看起來猶豫不定,但是一旦下定決心,就不會再動搖。
儘管和敏基吵吵鬧鬧得厲害,但那只是開始學著如何去愛的短暫波折,這是他們兩個的相處方式。
人總要學著在愛裡長大。
8.慧英的兒媳婦正花
對于慧英來說,人生最不如意的事可能就是兒子東煥娶了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媳婦了。
東煥在服兵役的時候和地方上的姑娘正花相愛了,並且未婚先孕,家裡只好同意了他們的婚事。
這件事成了慧英心裡的疙瘩,因為正花是農村出身,家裡條件也不太好,又沒念過多少書,所以一直都不太滿意。
正花來到漢城(首爾)以後跟公婆生活在一起,很多生活習慣要重新培養,婆婆的很多生活方式要重新適應,婆婆又是很敏感的人,剛開始一直如履薄冰。
年紀輕輕背井離鄉,孤身一人,承擔著家裡全部的家務,還要看護孩子,即便有丈夫在身邊維護,但也難免辛苦失落,沒有歸屬感。
正花是一個很勇敢的人,儘管早期的時候害怕婆婆。
但是時間一點點過去,自卑的心理冰山在一點點融化,她開始學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也能直白地說出自己的需求了。
結語:
澡堂家的每一個角色都有血有肉,有優點有缺點,都是極為生動的人物性格。
婆媳關係,母女關係,妯娌關係,夫妻關係,兄弟姐妹關係,無論複雜還是單純,都在這個大家庭中生長著,就像是一個小型社會。
婆婆媽媽的日常生活,家長裡短的點滴瑣事,就像是看自己家的事一樣,然而就是這樣的平凡家事,卻讓人怎麼看也看不夠。
而且越看越覺得,那些似曾相識的場景是那麼的溫暖而有力,那麼的讓人心裡踏實,更讓人覺得,原來生活可以如此去理解。
把每一天過好就是精彩。
歡迎關注@達達茶話會,一起讀好書,看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