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發於24樓影院(movie24luo)。
美帝好萊塢女神百年來一直統治著全世界影迷的內心幻想,無論是早年以「手套舞」震驚世人的麗塔•海華絲,古典柔弱而又桀驁不馴的費•雯麗,還是瑪麗蓮•夢露在《七年之癢》中站在地鐵出風口被吹起裙擺的驚鴻一瞥,以及當下時代,令每一個宅男影迷魂牽夢縈的妮可•基德曼,安吉麗娜•朱莉,梅根•福克斯等一票性感辣妹。
好萊塢是永不枯竭的造夢機器,把一個又一個理想的欲望化身送入全世界影迷的睡夢之中。
法蘭西作為歐洲電影的中心,在世界電影的地位也是僅次於美帝的存在,但不同於好萊塢女神激起影迷腎上腺素飆升的肉慾魔法,法蘭西女神更多帶給人們一種輕靈的、知性的、精神上的吸引力。
今天,我們將介紹十位法國最具有代表性的電影女神,她們撐起了法國電影長河的半壁江山。(排名不分先後)
《天使愛美麗》劇照
奧黛麗•塔圖的美充滿著靈動的氣息,這份氣質符合影迷對法蘭西時尚而浪漫的一切幻想,一雙頑皮的大眼睛訴說著少女內心嬌羞而沸騰的小心思。
塔圖出生於法國多姆山省的小鎮伯蒙,父親是牙醫,母親是教師。也正如此,塔圖作為典型的小家碧玉,散發著令人神往的親和力也就不足為奇了。
1999年塔圖飾演了《維納斯美女沙龍》中的僱員瑪麗,這個小角色為她贏得了凱撒獎最佳新人女演員獎,而在2001年讓•皮埃爾•熱內導演的《天使愛美麗》中,塔圖活靈活現的表演大放異彩,生動地詮釋了一名鄰家少女內心的隱秘世界,不同於其他影片中對女性內心陰暗面的描繪,艾米莉的內心樂觀而乾淨,始終保持著對愛情最本真的渴望,同時還生動地描繪出一個普通的個體所隱藏的特殊癖好:享受將手插進綠豆袋子的觸感,體會用小匙敲打焦糖的聲音,欣賞河面上被石子擊打的水花,或是暗中猜想每時每刻全城有多少情侶同時到達高潮……
《天使愛美麗》劇照
當艾米莉在做愛時睜大雙眼的樣子時,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性愛的歡愉,更是一個少女沉浸在自己獨有的精神世界中,享受著世界帶給她的無聲奇妙。
出生於1928年的讓娜•莫羅趕上了歐洲電影的黃金時代,一生同她合作過的影壇大鱷數不勝數,路易•馬勒、特呂弗、安東尼奧尼、布努埃爾無不被她的魅力所折服,甚至一代戲劇大師彼得•布魯克的第一部長片《如歌的行板》也選莫羅為主角,在片中她飾演一位為一段無疾而終的精神之戀而黯然神傷的知性美女,這種「知識女性的化身」幾乎貫穿了她演藝生涯的始終。
《伊娃》劇照
傳言特呂弗在拍攝《朱爾與吉姆》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來飾演女主角凱薩琳,這是一個極為複雜的角色,既要有知性女子的優雅,同時還需要女人本能的狂野與浪蕩,正巧讓娜•莫羅來片場探班,讓特呂弗大為驚喜,他立馬就認定了這就是飾演凱薩琳合適的人選,原著編劇也極為滿意莫羅上多種氣質交融的感覺。
《朱爾與吉姆》劇照
莫羅的額頭很大,目光深沉而銳利,臉部骨架稜角分明,微微下垂的嘴角仿佛顯得有些慍怒,因此她的面容總是顯出一種拒人於千裡之外的陰騭之美。莫羅是那種無需刻意表演的演員,只需在鏡頭前走動,讓攝影機拍到她的臉,自然就能傳達給觀眾足夠的信息。安東尼奧尼對莫羅的氣質理解的最為深刻,在他的影片中,莫羅總能表現出某種虛無主義式的疲憊之感,仿佛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對什麼都不以為意,對世界永遠保持距離。
莫羅的陰騭讓她的笑容顯得更為難得,在《告別圓舞曲》中她飾演一位對女性身體感到厭煩的中年女人,在德帕迪約和迪瓦爾的挑逗下,她終於莞爾一笑,驚動世人。貞女的淫蕩與妓女的純情更值得大書特書,冷漠女人的笑容也一樣,不是嗎?
《皇家堵場》左圖;《罪惡之城2》右圖
2003年貝託魯奇執導的《戲夢巴黎》讓伊娃•格林震驚了世界,更有媒體譽其為「年度最佳胸部」。但說句良心話,伊娃•格林的肉慾之美絕不僅局限於胸部,而是她近乎完美的全部身體,當她穿過黑暗,原樣複製斷臂維納斯的造型時,我們不禁感慨貝託魯奇天才的想像力也只有伊娃•格林這般理想的身體方能駕馭。
《戲夢巴黎》定妝照
但千萬別以為伊娃•格林只能靠脫掉衣服來展現自己的魅力,在《007:大戰皇家賭場》裡她則展現給觀眾知性而現代的一面,在與硬漢丹尼•格雷格的對戲中,她修長的身材與格雷格健碩的身體形成互補,堪稱人類理想化身體的絕妙代言。
伊娃•格林有一雙令人難忘的大眼睛,雕塑般的面部輪廓更是錦上添花,這是一位演員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賦,尤其適用於那些極具幻想色彩的角色中,比如《罪惡之城2》中,她風格化的造型在光影的雕刻下熠熠生輝,肉慾之美散發的妖魅與烏託邦式的影像達成了完美的統一。
《偷吻》劇照
德菲因•塞裡格作為一位法國女星,並不為太多中國影迷所熟知,但在六十年代的法國影壇,她可是被譽為「中產階級貴婦化身」的女神級人物,塞裡格出生於號稱「東方小巴黎」的貝魯特,年輕時就趕赴巴黎學習戲劇,並學會了多種語言,深得不少大師級導演的喜愛。
《讓娜•迪爾曼》劇照
塞裡格面容姣好,體態迷人,再加上一口柔弱的嗓音,打造了她不可替代的高貴與優雅,她是《去年在馬裡昂巴德》中那個如同符號般的女子A,她是《偷吻》中那個將安託萬迷得神魂顛倒的風騷老闆娘,她還是《讓娜•迪爾曼》中那個孤苦而寂寞的中產階級家庭婦女。
《去年在馬裡昂巴德》劇照
塞裡格一輩子都在從不同的側面,去演繹同一種女人,有了她,我們知道了什麼是中年女性的優雅,這就足夠了。
出生於法國普羅旺斯的艾曼紐•貝阿散發著與生俱來的田園氣息,古典的藝術細胞在她深邃的眸子中一覽無餘,在《甘泉瑪儂》中貝阿的表演堪稱本色氣質的再現,將一位牧羊女的復仇渴望恰到好處地詮釋出來。
《甘泉瑪儂》劇照
艾曼紐•貝阿五官精緻,顴骨突出,一張細長的嘴唇極為符合電影鏡頭的呈現。在新浪潮大師雅克•裡維特執導的《不羈的美女》中,貝阿飾演米歇爾•皮寇利的繆斯女神瑪麗安娜,用性慾的激情喚醒起畫家遺失許久的藝術靈感,這不是小清新式無病呻吟的文藝,而是一種悲天憫人的偉大情感。
《不羈的美女》劇照
在艾曼紐•貝阿身上,藝術和性慾基本上是同一件事。
蘇菲•瑪索的名氣不用贅述,作為在中國最為知名的法國女星,瑪索的身上兼具著西方式的性感與東方人的典雅,人們對瑪索的喜愛跨躍了種族與地域的壁壘。
《勇敢的心》劇照
蘇菲瑪索有一雙清澈的雙眼,代表著純真,同時還有一張飽滿的嘴唇,代表著誘惑,多元的魅力在同一張臉上得以融合,也正因此,我們幾乎難以聽到對瑪索長相的任何批評。
客觀地說,瑪索並不是以演技見長的女星,也不會用過多花哨的方式來詮釋角色,她有時看似木訥的面孔下實際已經表達出了足夠多的內容,在出道作《芳芳》中,她以天真與清純的神態打動觀眾;在《雲上的日子》中,她以年輕女性的肉體打動觀眾,而現在,她用成熟女人的從容來打動觀眾。
《雲上的日子》劇照
瑪索從沒有過娜塔莉•波特曼那種超出年齡的成熟表演,瑪索就是瑪索,她只演當下。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碧姬•芭鐸是與瑪麗蓮•夢露齊名的人物,不同於夢露用高超的裝傻技巧來詮釋性感,芭鐸的性感帶有一種鄉村式的、樸實的原生態風味。
《上帝創造女人》劇照
在《上帝創造女人》中,芭鐸能讓光腳走路,或是穿上一件象徵聖潔的婚紗,乃至一件平凡無華的白色T恤都散發出肉體的性感,而這種性感又保持著欲說還休的分寸。在戈達爾的名作《蔑視》中,芭鐸裸露的後背仿佛重現了安格爾的油畫《大宮女》中的模特。
《蔑視》劇照
芭鐸不是一個有天賦的演員,與瑪索的從容相比,芭鐸總是在有限的青春中拼命地展現肉體的活力,也正如此,芭鐸沒過多久就厭惡了表演,而《蔑視》也就成了她為數不多的藝術高峰,有人說戈達爾將芭鐸的裸露拍出了哲學意味,或許這樣說更合適:芭鐸的性感本身就是一種哲學。
誰是法蘭西影壇第一夫人?毫無疑問是凱薩琳•德納芙,這位法國影壇的常青樹有著「冰美人」之稱,在五十多年的表演生涯中參演過超過100部影片,與其他多產女星不同,德納芙幾乎都是以主角的身份參與表演,與其合作過的大師不計其數,特呂弗、梅爾維爾、布努埃爾、波蘭斯基都曾拜服在她的裙下。
《魂斷梅耶林》劇照
德納芙的相貌清純端莊,五官完美的無可挑剔,猶如西方人所推崇的「理性」化身,羅蘭•巴特曾說過:「赫本的臉是一種事件,而嘉寶的臉則是一種理念。」德納芙的美與嘉寶的美有那麼幾分相似,兩者都具有難以言說的思辨意味。
《騙婚記》劇照
相比於不少女性不忌憚地裸露身體,德納芙在表演生涯中稱得上是謹慎,極少扮演瘋狂而難以控制的人物,更多時候,她總是演繹女人內心中理性隱忍,努力將情感克制的角色。只在特呂弗的《騙婚記》與卡拉克斯的《寶拉X》中她才短暫地貢獻出全裸的演出。
德納芙的愛情史也同樣豐富,羅傑•瓦迪姆為了她拋棄了碧姬芭鐸,她最終也難逃被簡•方達替代的命運,她也曾替代死去的姐姐做過特呂弗的情人,與馬斯楚安尼也有過一段露水情緣,可以說,德納芙的愛情史就是一部法國影壇的發展史。
朱麗葉•比諾什是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寵兒,不到五十歲就已經囊括歐洲三大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的獎項,這份幸運讓其他女演員難免有些豔羨。
比諾什身上有一種深沉的氣息,與此深沉相伴的是一股異常強大的力量,楊瀾曾採訪過比諾什,驚異於比諾什看似嬌小的身材,但卻有與其外形明顯不符的渾厚嗓音。她的長相也異於一般女星,臉型稍扁,鼻梁又過於挺拔,身材上也不高挑,乍一看給人松鼠一般的動物印象,親和而又危險。
《藍》劇照
比諾什的深沉極具破壞性,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導演的《藍》中,她用手自虐式地划過粗糙的牆壁直到血肉模糊。
《布拉格之戀》劇照
在比諾什的電影中,激情場面往往剝去表面唯美浮華的外衣,得以讓觀眾一探動物般的交媾下女性內心深處的本能欲望。比如《布拉格之戀》裡,比諾什飾演的女招待特瑞莎正是生命中「沉重」的化身,這與她的深沉之美是天然相符的。
伊莎貝拉•阿佳妮的美麗是前無古人的,很可能也是後無來者的。無論和誰相比,她氣質中的極端一面都具有壓倒性優勢,她能比清純更清純,比深邃更深邃,能比瘋狂更瘋狂。
《瑪弋王后》劇照
她的面容幾乎已經到了不可描述的地步,因為任何描述都會讓她的美大打折扣,因此用「瘋狂」來詮釋阿佳妮也許更為恰當,無論是戲裡還是戲外,阿佳妮的一生都在詮釋著因過分執著而導致的「瘋狂」。
在《阿黛爾•雨果的故事》中,她飾演的少女雨果可以因為愛情而放棄驕傲與尊嚴,在祖拉斯基的《著魔》中,她可以不顧形象在攝影機前肆無忌憚地嘔吐,在《羅丹的情人》中,她可以在對藝術與愛情的執著中走向精神的崩潰。她似乎從不介意任何有損形象的表演。
《羅丹的情人》劇照
阿佳妮現實中的愛情史也同樣命運多舛,據說一直沒有正式婚姻,兩段愛情往事讓她心力交瘁,其中與丹尼爾•戴•劉易斯的戀情最讓人感到惋惜,據說劉易斯在超市門口主動搭訕阿佳妮,驚詫於阿佳妮在銀幕外與一位家庭主婦毫無差異,兩人熱戀後,阿佳妮甚至還給劉易斯生了一個孩子,但這一切依然無法阻擋劉易斯與阿瑟•米勒的女兒成婚。
也許在骨子裡,阿佳妮就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她想擁有平凡人的愛情,卻無法放棄來自本能的執著與瘋狂,被藝術垂青的代價或許是以看似唾手可得的平淡人生來交換,這是阿佳妮的不幸,但卻是所有影迷的萬幸。
點擊下方藍字,閱讀精彩文章:
1、《伊莎貝拉•阿佳妮:她來自巴黎》;
2、《蘇菲•瑪索:誰說性感一次,就要一輩子性感》。
如喜歡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