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弗莫爾買入法】
1,先買入20%
2,假設買錯了,下跌10%立即止損,損失金額為總倉位的2%。
3,假設買對了,上漲10%立即加倉20%,再上漲10%立即再加20%......最後一次直接加40%。將勝利成果擴大。然後只要沒有跌破10%就持有,一旦跌10%立即將倉位全部賣出
一、利弗莫爾的小部隊分次進攻方式
如果有人向利弗莫爾詢問:看多還是看空,利弗莫爾會明確地告訴他。但是,利弗莫爾不會告訴他買、賣哪只具體的股票。利弗莫爾告訴別人他是看多還是看空,這信息是很有用的,因為在牛市,一般的股票都走高;在熊市,一般的股票都走低。當然,有例外情況,如戰爭引起的熊市中的軍火股票。人們對利弗莫爾的回答並不滿意,人們希望利弗莫爾告訴具體的股票,這樣自己就不用動腦了。
利弗莫爾喜歡動腦筋分析,分析個股比分析整體市場容易,以前利弗莫爾注重個股波動,後來利弗莫爾意識到:關注個股,不考慮整體市場狀況,這是沒有前途的。
利弗莫爾認為,買賣股票,重要的是買賣在正確的時機,而不是買儘可能便宜,賣儘可能價高。判斷買賣是否是正確的時機方法是:賣出價格要一次比一次低。
舉個例子,利弗莫爾買進某個股票的步驟如下:首先,利弗莫爾首先仔細研究市場狀況,確定市場是看漲的。然後,利弗莫爾確定要買賣的股票,並開始買進。第一步是以110美元買2000股,如果買進後,這個股票價格上漲到111美元,利弗莫爾獲利了,說明至少現在他的操作是對的。
第一步的試探成功後,利弗莫爾加倉,再買進2000股。如果股價依然上漲,利弗莫爾第三次再買2000股。這時股價到了114美元,總結一下,利弗莫爾一共買入6000股,平均股價是111?美元,最新股價是114美元。
利弗莫爾這時會等一下,等股價回落。股價也許會回落到第三次買價的價位,假如股價跌回到112?,然後股價又上漲,在漲到113?時,利弗莫爾第4次下達買進指令,按市價買進4000股。如果買進的成交價是113?,利弗莫爾發出測試指令:賣出1000股,看看會怎麼樣?如果在113?時發出的市價買進4000股時,2000股的成交價是114,500股的成交是114?,剩餘的股票成交價越來越高,最後500股的成交價是115?,即股價不斷走高,這說明利弗莫爾判斷股價是上漲趨勢是正確的。
魯魯評論:利弗莫爾採取的是步步為營,緩慢前進;三步一回頭,檢查判斷是否正確的行動方法。
魯魯評論:利弗莫爾這種不斷試探、不斷加倉和減倉的方法。也許有人說利弗莫爾太小心謹慎了,下面有個例子,說明另一個小心謹慎的作手,這些作手大賺,恰恰由於他們小心謹慎、不隨意行動的風格。股票投機是投機,而不是賭博。)
二、懷特先生聽到好的內幕消息居然逆向砸盤?
利弗莫爾講了S·V·懷特的一個故事,老懷特是華爾街最大的股票作手之一,名聞遐邇。當時,哈夫邁耶是明星股糖業股份的董事長,哈夫邁耶和他的同夥們在股市上翻雲覆雨,讓很多股票投機者損失很大。
一一天,個懷特的熟人急切地來告訴懷特,「您說我提供真消息會給我報酬,現在我探到:哈夫邁耶正在買進糖業!」懷特仔細看了看糖業股份的數據,對經紀人下達了命令,立刻去交易所賣出1萬股糖業。報信人愣住,絕望地望著懷特,再三強調他的信息是真的,哈夫邁耶確實是在買進!懷特冷靜地看著紙帶報價機傳遞的數據,下了第二道命令:再賣1萬股糖業。過了一會兒,成交的回單來了,懷特看著回單,下了第三道命令:買進3萬股糖業。
懷特對目瞪口呆的報信人解釋到:「即使是哈夫邁耶親口告訴你,我也會照前面那樣操作的。有一個方法可以查證是否有人在大舉買進,就是我剛才所做的。第一筆1萬股很容易賣掉,但這還不足以做出判斷。第二筆1萬股又輕易地被賣掉,而股價繼續上漲。市場輕鬆吃掉2萬股拋盤,說明確實有人在大舉吃進。所以這時我軋平空頭頭寸,買進1萬股做多。」懷特給出了結論:「到目前為止,你的信息是正確的。」懷特送給那個報信人500股來獎勵他的報信。
魯魯評論:好的股票作手就是卓越的戰略家,欲取先予,試探行情。
三、利弗莫爾的總結
利弗莫爾認為,首先要研究整體的市場狀況,然後制定交易策略,最後按照交易策略執行。
對於買進來說,有效地買進股票很重要(即買進上漲的股票),而不是低價很重要。
對於賣出來說,不能隨意地一筆賣出,因為市場吸收5萬股不會像吸收100股那麼容易。股票投機者賣出必須耐心,要時刻做好準備,等待市場有能力吸收這些股票時,賣出股票。為了能準確地在合適時機賣出,投機者必須觀察、試探,識別市場何時有能力吃掉這些股票。
記住:股票永遠不會因價格太高而不可買進,也不會因價格太低而不可賣出。
在做了第一筆交易後,除非獲得利潤(證明判斷正確),否則,不要做第二筆。
閱讀數據,可以幫助選擇合適的行動時機。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交易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正確地選擇恰當的行動時機。這是利弗莫爾付出大量的金錢得來的教訓。
如何在股市選好個股,牢記三線金叉選股戰法
三金叉見底的市場意義為:股價在長期下跌後人氣渙散,當跌無可跌時開始進入底部震蕩,隨著主力的逐漸建倉,股價終於開始回升。剛開始的股價上漲可能是極其緩慢的,也有可能會潛龍出水、厚積薄發,但不管怎樣最終都會造成股價底部的抬高與上攻行情的雄起。當成交量繼續放大推動股價上行時,5日、10日均線、5日、10日均量線以及MACD自然而然地發生黃金交叉,這是強烈的底部信號。隨著股價的推高,底部買入的投資者開始有盈利,而這種強烈的賺錢示範效應將會吸引更多的場外資金介入,從而全面爆發一輪氣勢磅礴的多頭行情。
先來看下這三大指標的含義:
MA:是將某一段時間的收盤價之和除以該周期。比如日線MA5指5天內的收盤價除以5 。
MACD:是由快、慢均線的離散、聚合表徵當前的多空狀態和股價可能的發展變化趨勢。當MACD從負數轉向正數,是買的信號。當MACD從正數轉向負數,是賣的信號。
均量線:是一種反映一定時期內市場平均成交情況亦即交投趨勢的技術性指標。參數分別設為5日、10日和40日。一般來說,如果5日與10日均量線均向上運行,則說明本輪上攻行情剛剛啟動,投資者可以大膽買入。在一輪主升浪當中,僅用10日均量線也可以尋找出買入信號,即在10日均量線走出圓弧底形態時可以考慮買入。
三線金叉的技術要點
1、均線金叉之後必須要同時向上發散,呈多頭排列;
2、KDJ三線交叉向上,形成金叉買入信號;
3、MACD在零軸附近金叉,DIF金叉DEA。
三線金叉買入條件:
1、均線系統要求:
A、至少3條均線匯聚粘合,越粘合效果越好!越粘合就說明了:短期或中期的3條均線主力的成本比較接近,那麼他們就會形成強大的合力。
B、匯聚粘合的均線系統必須在三個交易日內,同時向上發散,多頭排列。
2、均量系統要求:
A、5日、10日均量系統即將和已經金叉發散,出現了多頭排列。
B、成交量明顯增大。
3、MACD系統要求:
A、在零軸附近即將和已經金叉或雙底,零軸以上金叉最佳。
B、底部區域,DIF上穿零軸也可以。
C、相對高位區域,MACD必須即將或同步金叉。
操作原理
1、短中期均線金叉。此金叉表明市場的平均持倉成本已朝有利於多頭的方向發展,隨著多頭賺錢效應的不斷擴大,將吸引更多的場外資金入市。
2、短中期均量線金叉。此金叉表明在下跌過程中量能先是萎縮至極致,隨後場外新增資金在不斷地進場,量能開始溫和放大,市場人氣得以進一步的恢復,從而使量價配合越來越理想,對於個股見底回升有著重要的意義。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無量上漲難以長久,而均量能金叉的判定,能有效提高勝算。
3、MACD的黃金交叉。不管是DIF、MACD是在0軸之上還是在0軸之下,當DIF向上突破MACD時皆為短中期的較佳買點,只不過前者為較好的買點,而後者僅為空頭暫時回補的反彈。
實際上均線、均量線及MACD三金叉只要在幾個交易日之內發生,三者當中最後一項發生金叉時就是買入信號。
實戰案例:
三線金叉選股公式
結論:
MACD指標中0軸線以下的第一個金叉初期——堅決不買
MACD指標中0軸線以下的第二個金叉初期——買入
MACD指標中0軸線以上的第一個金叉初期——果斷買入
MACD指標中0軸線以上的第二個金叉初期——慎買
買股票如何快速捕捉到漲停板?
從業二十餘年,身邊經常有人問,為什麼我的股票從來不漲板,也見過一些熟手,買股票就是衝著漲停板去的,也經常能捕捉到一些,但多少方法顯得雜亂,今天就把自己多年總結的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以前上課,經常給投資者舉例子,大體的要論證的意思是:你要尋找翻倍的股票,必須要在已經漲了百分三四十的股票裡找,這樣成功的概率就大了很多,因為要漲百分百,那百分三四十是必經之路。舉的例子呢,大體是說,你要找個博士當女朋友,最好在一堆碩士裡挑,這樣成為博士的概率大,你如果要在幼兒園裡挑,那成功的機會就小得多。
今天在這裡,我總共列舉四個方法,每個方法舉幾個實例,聽得懂的聽,聽不懂的看圖,我儘量做到讓新手都看得懂。現在每個方法的成功率沒時間去統計,畢竟不是論文,不用那麼認真,但我多少會提及以前統計過的成功率,每個方法都可以驗證成功率,我很佩服網上那些拿一根K線就能看出未來走勢的人,他如果敢告訴我選股的原始碼,我就敢告訴他他的成功率。越難出現的圖形成功率越高,但一年可能只有一兩次機會,越簡單的圖形成功率越低,一根K線如果就能看出大底,那真是令人佩服!廢話不說,開始文章,由於證券類的文章是要監管的,所以我這文章只是交流方法,不做任何個股的推薦和評述,以免惹一身騷!
一、板後雙縮量後再板
簡單描述:一個股票在拉板後,第二天起連續雙跌,雙陰線,雙縮量,這樣的我們叫完美圖形,每個圖形都有完美的,然後有些變形的,比如有時不是雙跌,有時不是雙陰線,也可以入選,但雙縮量是最為關鍵的。此時為介入時間點,這兩天下跌的幅度越大越好,沒幅度的可能會遇上第三甚至第四根縮量下跌,但那時也同樣是機會點。
實例(自己摳圖再合併的,不是很專業湊合著看啊)
板後雙縮量後再板實例
二、雙板後三板或三板後四板
簡單描述:很多初學股票的人,很喜歡追漲板,把每天漲板的股票放在一個板塊裡,連續追蹤好多天,對追板成功率這件事,由於很多人有需求,我對此做過專門的統計,並且在內部培訓課上當做課題來講。股票單板之後繼續板的概率是百分十五左右,而雙板後再板和三板後再板的概率高達百分三十七左右,雙板和三板由於已經能使大多數股票直接擠身強勢股之列,所以有很多投資者直接追雙板以求短期最大利潤,從實戰上看,雙板套死人的情況也極少,只要有嚴格的止損和操作紀律。所以追雙板或三板也不需要什麼特定的本事,把倉位控制好,把止損執行好,注意天量出貨,大多都能安全退出,那剩下成功的就是利潤了。
我們今天講的追雙板是指三十天內出現雙板的個股,板後第二天收出陽線,且收盤價和高點都是本輪次最高的情況。這種情況可操作性非常強,比上面說的出現雙板盲買更具實戰性,因為每天能讓你介入的品種也就是一兩隻。
三、強勢股回調後漲板
簡單描述:這個方法是技術分析之所以有誘惑力的最具實戰的方法之一,也是很多股民在實戰中很容易總結出來的方法,唯一的差別就是有人是憑經驗,有人用的是電腦選出來,這個技術圖形大體就是一隻股票連續大漲,回調百分十五左右時買入。在上課時,我經常用高速開車開到120,一腳剎車,再鬆掉,速度很容易回到100以上做比喻。所以做這種股有兩個前提,一是速度要上120,不要挑那種漲得少只有時速40的股票,一腳剎車就停了。也要避開到了120,司機跳車了,也就是出貨了,那是回不到100以上了,甚至有可能翻車。
強勢股回調後介入
四、連陽小碎步後或中長期趨勢後漲板
簡單描述:當你用第三種方法熟練之後,你會發現你能看出一部車如何能開上120,這時你就會悟出這第四種方法,說白了,就是有一個跑道,車子在上面都開到八十了,你看著都覺得要到120了。這時候買入,享受最後一段。這個方法中,跑道是關鍵,有連陽小碎步這種象直升機一樣的加速跑道,也有非常有耐心的四線發散的飛機跑道。
扯了這麼多,說的都是技術分析和一些經驗,技術分析沒那麼神,也沒那麼不堪,技術分析大體能讓你從3000多隻股票中找到那20個漲板的工作量減少到在從50隻裡面找到10隻,其他的還是要運用各種倉位管理來實現。我每天在頭條裡發的激進型排名基本上也就是用了上面的幾招。我覺得做技術分析的人從來很重視基本面,每個股票習慣性的都要按一下F10,但做價值投資的人好像從來不看圖形,我也很想價值投資,但真學不會。只能鼓搗一下K線圖和各類數據的統計,但還好,身邊價值投資的人被市場消滅得差不多了,我還算苟活著。這市場會有一天會價值投資的,但美國走到那一天是100年,我們現在才25年。
如何做正確的事
一 框架和進化
人類天生有一種對秩序或者規則的追求,受過一定教育的人更是如此。我們最大的問題在於總認為問題都有答案,而事實是很多東西並沒有答案,如果硬要求解,無論怎麼都是錯。所以當我們面對看似隨機遊走的外匯市場的時候,我們總希望找到某種規律或範式來解釋價格,很多時候我們對範式本身的追求甚至超過了對價格變化本身的尊重。這就是芒格所說的,對於拿著錘子的人來講,全世界都是釘子。
但遺憾地是,並沒有一種包打天下的框架或範式能讓我們在市場永遠佔優。世易時移,適者生存,那些能夠長時間保持成功的交易員最重要的生存之道是能夠適應變化。如果他們遵守某些規則,但十年之後你再見到他們,他們都會打破那些規則。因為世道變了。失敗投資者在"重塑自我,向成功交易者轉變"方面幾無作為,他們並不打算重塑自身。"重塑自我"是成功交易者才會做的事情。
框架和進化是一對微妙的共同體。在投資的每個階段,我們都需要一個框架一些標準來比較穩定地獲取某一類收益,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我們又需要不停修正我們的框架。
二 執行框架
做比說重要100倍,有了框架當然是要執行,但你會發現,執行比制定框架又難100倍。某項交易策略不會因為廣為人知,被大多數交易者相信就趨於失效。即便人們對某一交易策略大都知道,只要你執行策略得當,照樣能取得成效。
你就是把交易法則都登在報紙上,這些法則也沒人會遵從的。關鍵在於始終如一地執行交易策略以及遵守交易紀律。幾乎任何一個人都能很好地列出一些交易法則,但人們無法做到的是,即便交易中身處逆境,遭受虧損,照樣滿懷信心、堅定不移地執行這些交易法則。
三 做正確的事情
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做時間的朋友。投資是由多種可能性組成的,任何交易策略,無論多麼有效,都有可能在特定時間是虧損的,交易者經常混淆贏錢虧錢的交易與好的壞的交易。
一個好的交易也可能虧錢,壞的交易也可能賺錢。一個好的交易在重複多次後最終是賺錢的,儘管每一次它都有可能虧錢。一個壞的交易在重複多次後最終將是虧錢的,儘管每一次它都有可能賺錢。
不要混淆可能性與概率,要做時間的朋友。正確的習慣符合大數定律。從單筆交易看,交易成敗幾乎全部取決於運氣,這其實和統計學有關。如果你做一件有53%成功率的事情,那麼單做一次的成功率就是53%,但從長期來看,你反覆做這件事情,成功率就趨近100%。
交易賺錢的時候特別危險。因為你一旦初嘗勝果,實現了第一個目標,那麼你會希望賺更多的錢,這對許多人而言有害無益。究竟要從交易中得到什麼,交易結果和交易過程哪個更重要,他們對此開始產生疑問,並逐步偏離交易的正道,把賺錢的目標置於正確的交易操作之上,一切只看交易的結果,忽視正確的交易操作和過程,由此走上自我毀滅之路。許多人都沒有清楚地認識到他們在哪裡會賺錢,哪裡會輸錢。
一個有用的方法是,投資者可以分析他們過去的交易來分隔開"輸家"和"贏家",然後,做更多有效交易,減少失敗的可能。孫子兵法曰:昔善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等到大的機會真正到來,你早已精疲力盡、資金耗盡了。
除了價位止損,還應該有時間止損。如果某筆頭寸建倉後一周或兩周帳面還是虧損的,你的這筆交易很有可能就做錯了。即便某筆持倉頭寸帳面大致保本,但是如果距離你建倉已過去不少時間,這筆交易也可能做錯了。如果你認為價格將會突破,但到了時間止損的期限價格並未突破,那麼就可能是做錯了。價格會先於基本面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