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最被低估的國產片

2020-09-05 鴻蒙觀

寫在前面


很多年紀比較小的讀者,可能還不知道《風聲》的重映意味著什麼,或者說有多寶貴。

這麼給大家形容吧。


如果說最近重映片票房第一的《誤殺》,是華語電影人站在巨人肩膀上拍出的好作品,那《風聲》無疑就是那個巨人之一,在它面前,《誤殺》都只能算是一個後生,小輩。

而且有趣的是,《風聲》的影史地位,是在影迷這十年的回望裡才慢慢得到擺正的。

當《風聲》吹過十年之後,是很多人偶然回頭重看才發現,原來我們當時也可以有這樣寬鬆的審查尺度,支線甚至可以有明顯的同性戀存在。

原來我們一部商業類型片,可以匯聚這麼多頂級演員,視聽也可以拍得如此高級,劇本還這麼紮實,處處伏筆,綿裡藏針。

那種感覺,就像昨晚我們推文留言區,熱評第一那位用的那兩個字一樣:



「絕了」。

這種稀缺,在越來越多「今時不同往日」的哀嘆裡愈加顯像。以至於10年代後的影迷圈裡一直流傳著那麼一句矯情話,叫,「風聲之後,再無傳奇」

聽上去有些誇張,但說到底,都是大家對那陣風聲的懷念。

《風聲》

關於這陣風聲,我們今晚先不展開故事,先來看海報。

我估計很多年輕觀眾都沒有在國內海報上見過這種架勢,撲面而來的壓抑和冒犯性——

海報C位的是一個刑具老虎凳,而且帶刺,帶血。



這其實是在暗示片子的第一層視覺性的尺度,暴力和血腥。

再往上看。

中間是一片漆黑的日本兵,背拍視角弔詭,拍得猶如陰兵過境,而整個海報唯一反光的,也是每個日本兵高高舉起的刺刀。

但是你要再往裡細看,就會發現這一幕是別有縱深的。日本兵們對面還有另一群人——被聚集在一起的百姓。



百姓頭頂的海報也給出了他們被聚集在一起的原因——「日本政府祝中華民國建國二十周年」


當時這個「國」指的是1940年在日本扶持下成立的汪偽國民政府,而汪偽政府當時在日本的授意下把「反gong,剿匪」作為第一國策。


這是在交代電影尺度的第二層,政治性的歷史背景。

再繼續往上。

海報最上面是陰雲壓頂,暗合電影故事氛圍的壓抑。

底部是繚繞的香菸,代表人物各自的困境和愁容,香菸也是電影最後結局的關鍵線索。



陰雲下,六個角色(分別由周迅,李冰冰,王志文,蘇有朋,張涵予,黃曉明飾演),所有角色照片是黑白的,毫無血色,每一個的表情,也都是明擺著的各懷鬼胎。

這是片子的第三層尺度,戰爭下人性的叵測和陰暗。

我們再把這三層尺度,代入到這個故事中來看。

政治性尺度是故事的基底:

1940,汪精衛成立傀儡政府,開始大肆屠殺地下黨員,同時,大量汪偽政權的官員也遭到地下黨員的反向暗殺。

一場暗殺與反暗殺的政治角力在全國展開,而《風聲》選擇了微縮一角——一次關於暗殺情報的遞送。

地下黨代號為老鬼的臥底,在遞送情報時中了日本人為了找出臥底的圈套,於是在工作中經手過這份情報的5個人成為了老鬼的重點懷疑對象,被日本人帶到了一個叫做裘莊的秘密行宮裡,軟禁,逐一審訊。



「審訊」二字,就這樣黏連著溼噠噠的鮮血,帶出了這部片的視覺性尺度。


慢慢的,整個故事因為找臥底這件事,逐漸演化成了一個殺人遊戲,天黑請閉眼,殺手請睜眼,五個人爾虞我詐,自保,互毆,嘴臉被撕破,醜惡開始露出。


自然而然,故事便觸及了最深層的人性尺度。

具體的人性異化,我們後面再聊,這段我們再談一下表演。

我一直覺得,某種意義上就是因為這些尺度,才促成了《風聲》裡這場公認的「華語影史最佳群像表演」。

整部片裡,從主演到配角,都演到火力全開,大概是因為全片的封閉場景,硬逼著演員進入了一種類似角色處境的囚徒狀態

好幾個甚至奉獻出了演員生涯裡再難復刻的最佳表演。

黃曉明的日本軍官,成為了當時很多孩子的童年陰影,那種惡和偽善的同體,被他處理的入木三分。


張涵予的那場受刑,讓很多觀眾明白了什麼叫「隔著銀幕讓你感同身受」。


李冰冰借《風聲》拿下了第一個金馬影后,周迅也再沒拍出過比《風聲》更高分的作品。


更叫絕的是蘇有朋,那個唱青衣,愛著司令的白小年,讓他徹底告別了五阿哥和杜飛的束縛,拿下了出道後的第一個表演獎項。


演技這一塊,具體的就不展開了,這十年專門分析他們表演的文已經數不勝數,大家可以去搜來看看。

我想再聊點大家很少提到的東西。


把故事藏起來講

這部電影讓我特別喜歡的一個地方是,它懂得「藏」。

一個是藏細節,去玩味人物設定。

每一個主要角色,都在人設上進行了頭髮絲級別的細節推敲

這不是比喻,是真的頭髮絲。

蘇有朋飾演的白小年有一段戲,是他被審訊前的獨角戲。

他在自己房間裡,對著鏡子唱青衣,精心梳妝,突然發現自己頭髮上多了一根白髮,立刻停下嘴裡的小調,去把那根白髮捋出來,拔掉。


為什麼要加這麼一根頭髮?

因為這一根頭髮一拔,立刻就夯實了白小年的人設——他認定了自己是可以出去的,他對自己的靠山有絕對的自信。

而且一個心裡有鬼,或者,擔心自己被揭發的人,是不可能如此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的。

電影裡的其他人物當然也都不缺這一類側寫。

我給大家舉一段5個人物登場戲的例子吧。

電影開場,他們五個接觸過機密文件的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秘密帶到裘莊,在莊園入口,汪偽政府負責情報的王處長迎接五人。


這場戲一共3分鐘,但妙的是,每一個人物都在這三分鐘裡完成了人設的初步建構。

第一個說話提異議的是顧小姐,一副剛喝完酒的微醺模樣,天不怕地不怕。



第一個走進門的是白小年,走的時候不忘給了王處長一個白眼。



第二個走的是金處長,他沒有像白小年一樣直接看王處長,而是在走過之後,偷偷拿眼睛回瞄。


第三個走的吳大隊,昂首挺胸,直接無視了邊上的王處長。


最後一個走的是李寧玉和顧曉夢兩個女性,李寧玉表現的最膽怯,低著頭,不敢看王處長,一副心虛的樣子。



觀眾從這裡開始對這五個角色的性格有了初步印象,但也同樣會產生疑惑,為什麼這些人會是這麼迥異的反應?

緊跟著的一段審訊戲,便立刻給出了答案:

顧曉夢家是給軍部捐過一架飛機的富商大賈,背景硬,這才敢頂撞特務處處長。



王金水靠的是家裡的軟飯,裙帶關係入的職,吃軟怕硬,懦弱膽小,所以只敢偷偷回頭看王處長。


白小年是司令養在單位的同性情人,有司令作為靠山,看人都低,有恃無恐,直接給王處長白眼當然是他會做的事。



吳大隊是軍隊的人,官銜比特務處的王處長更高,軍人看不起特務,自然不把他放在眼裡。



李寧玉是唯一有能耐的,密碼天才,但是卻也是最沒背景的一個,所以她表現的最怯。


你們看,就是這麼兩場戲,幾個細節,5個角色直接就立住了,毫無廢筆。

另一個是藏情,去玩味人物關係。

明面上的關係我就不說了,說幾個被編劇藏起來的感情線。

王處長對顧曉夢,其實有情的,但電影沒有明說,只是通過很多細節來暗示。

在顧曉夢被吳大隊欺辱後,王處長是第一個出現的,還送上點心,說上一句「我都在」。


最後對顧曉夢用刑的時候,他表現出來的暴躁,還有對顧曉夢說的那三句話,都不同於他對其他人刑訊逼供的時候那種從容。



不得不對顧曉夢用刑的時候,他也不忍心看,背過了身去,最後半路叫停,這可都是特務人員的大忌。

最後更是他親手槍斃了顧曉夢,他很清楚,如果她不死,最後會生不如死。

另一對是司令和白小年,這是一段半公開式的同性之戀,電影想明說,但是不敢。

白小年因為字跡和老鬼的相仿,第一個被架上了老虎凳,他盼著司令來救他,卻沒想到,日本人叫來的司令,為了自證清白,領了日本人的命,親手殺了自己往日的愛人。



這也是蘇有朋整部片最高光一場戲,他看到司令朝自己走過來,以為愛人是來救他的,但沒想到,是來殺他的。



那個眼神,是心比身體先死的外露。


為什麼值得二刷?

再講講我為什麼會覺得大家都應該去把這部片再看一遍吧。

很多人對這部片的理解只落在了「找到老鬼是誰」上,所以覺得知道真相後,二刷它沒有什麼大意義。

但我反而覺得,這部片最不重要的是真相,主創真正想給我們看的是真相逐漸浮出的那個過程。

而這個過程,就是戰爭對於人性的異化。

這是一個國共陣營對抗的故事,但厲害的是,電影好像並不急於去分清敵我立場。

劇本對五個人的處理,都不是簡單的出於黨派的二元對立,而是一種出離了政治立場的人性對立。

通俗點說,就是模糊掉陣營,專注於給我們看這群人在戰爭中的互害,看每個人都在忙於找面具偽裝,然後栽贓。

上面我提到的第一場詢問戲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5個人的審訊,有4個在訊問的時候,全部給了臉部特寫,只有李寧玉那段,給的是近景。



這是因為另外四個,全部都在自己的利益出發,忙著栽贓陷害,電影想用特寫給我們看,那種嘴臉撕扯,露出。

只有李寧玉選擇了沉默,所以她是近景。


但即使互相栽贓,他們也依舊都是那個戰爭時代的受害者。

顧曉夢為了信仰,救國,要犧牲自己和父母的生命。


吳大隊為了臥底,要殺自己人,還要承受軍統的酷刑。

李寧玉堂堂留美高材生,為了自己和愛人活下去,被日本人百般羞辱。


白小年把自己的一切都委身自己愛著的司令,卻被司令親手殺死。

金生火被刑訊嚇成了瘋子,餵了自己子彈。

在時代的重壓下,他們大多沒有其他選擇,而這些人的命運,才是這部片的母題藍本,《風聲》的立意也從來不是單純的主旋律。

而是更深遠也更純粹的那兩個字:

反戰。


相關焦點

  • 被低估的十部冷門國產片,少有的好電影,你錯過了幾部?
    要說有什麼建議,那就是希望把小標題去掉,這樣可以營造出一種時空錯亂感,觀影會更有樂趣,還有就是張譯殺貓哥那一段是全片最有張力的,放在影片最後戛然而止絕對更帥。2、《路邊野餐》;現實部分拍得像夢境,開始做夢了又轉回現實風。那個長鏡頭是真厲害,如過山車一般上天入地,結束後感覺通體舒暢。看完甚至令人拒絕考慮任何技術的瑕疵,更何況那些畫面的凹凸不平簡直就像自帶特效一樣神奇。
  • 近期最值得一看的國產片,來自最被低估的文藝女神
    然而在很多人心中,她是最被低估的華語女演員之一,更是演技和氣質都出眾的極少數。這一次,我們看得過癮,可以說是郝蕾近幾年最具表演感染力的表演了。,近期最值得一看的國產片。本片是導演楊荔鈉「女性三部曲」的第二部,它聚焦於刻畫原生家庭對於女性的深刻影響,這一點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並有所思考,我想這也是它最大的意義。鑑於此,雖然我自覺筆力有限,但還要推薦它。
  • 這十部國產片沒被「禁播」真是奇蹟了,每部都是被低估的神作
    兒子渴望父愛,卻無視母親的痛苦,將最惡劣的態度留給了這個遭受了大量痛苦的女人。百態人生。4、《村戲》;黑白影片夾雜著色彩交換的畫面,一開始給我看得一懵一懵的。這部電影眾多的長鏡頭與演員局部特寫壓抑感呼之欲出,搭配上戲曲背景音卻又顯得如此的滑稽與荒謬。將一個錯誤合法化從而轉化為集體榮譽,這到底是那個時代的悲哀還是瘋子本身的悲哀?
  • 低票房高口碑的十部國產片,你覺得哪部被低估了?
    低票房高口碑的十部國產片,你覺得哪部被低估了?
  • 僅300元,它是索尼最被低估的鏡頭!
    說回主題,小蟹這次將帶大家來看一枚可能是索尼最被低估的鏡頭,而它,只要300元。小巧精緻,做工不差沒錯,它就是索尼APS-C畫幅微單的套機頭PZ 16-50 OSS。它是一枚「餅乾頭」,體積小巧,重量輕便,安裝之後幾乎沒有「增重」的感覺。鏡頭只有一枚鏡頭蓋,索尼並沒有為它安排遮光罩,因為可能遮光罩都比它大吧.
  • 又一部國產片被低估,99%的人都罵錯了
    9年前。它一上映就罵聲一片。近幾年它的分數有些小幅上漲,豆瓣到了7.1。《劍雨》是一部很明確的商業片。光看它匯聚了兩岸三地眾多演員的陣容,就知道它是衝著錢來的。但不料還沒上映就因宣發跟導演署名權後院起火。看熱鬧的人一片,直接讓片子淪為了二流。
  • 一部真正被低估的,國產公路電影——《落葉歸根》
    為什麼說這是一部被低估的國產電影,當我在朋友面前談及這部影片時,實際上是很少有人看過的,甚至聽說的都沒有多少,但當我看過本片之後,才真正地意識到自己錯過了什麼!本山大叔在電影裡扮演一個叫做「老趙」的農民工,他和自己的兄弟老劉,一起來到了深圳打工,沒想到老劉卻因為飲酒過量,死在了工地上,老劉一心想回到自己的故鄉,老趙只能一路帶著屍體返回家鄉。
  • 它才是近年來最被低估的武俠片
    會,你一定會說,它算不上好片但一定不會是爛片。的確,導演是吳宇森,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他對影片的氣氛渲染以及群戲的把握非常精準。主演有楊紫瓊,這是武俠電影打女中的一代傳奇。有這二人在,這電影怎麼都不會淪為爛片。可是,在上映期間,卻被幾部來勢洶洶的所謂大片碾壓成了炮灰。但我依舊想強調這不僅不是爛片,反而是近幾年少有的高質量的武俠電影。
  • 新版本最被低估的十張卡
    每次新版本上線之前的預熱瀏覽新版本的新卡都會有很多主播以及爐石大佬點評新卡,然而很多新卡的評價都會出現被高估、被低估的情況。
  • 《十二公民》並非無可挑剔,但今年國產片就想推薦它!
    自這頭好萊塢票房巨獸上映以來,每天的內地票房就有90%左右都是它的。最近上映的幾部國產新片,就像幾條遊弋在巨鯨身邊的小魚,分一些殘羮而已。其中,《十二公民》顯得特別一些。這部小成本國產片雖然未有撼動市場的表現,但它引起不少影迷、影評人以及媒體的熱議。《十二公民》的主創團隊大多來自話劇界,導演徐昂此前的履歷都屬於話劇舞臺,他曾經的作品《喜劇的憂傷》贏得過很多讚譽。
  • 國產片之殤:美國片重映為何總能吊打國產片?
    而目前最火的一部電影當數《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部電影由美國和英國製作,在2002年1月於國內首映,當時獲得了5600多萬的票房佳績。再來看國產片票房之最的《至今仍有很多人談起國產片,一個字評價就是爛,而談起美國片這些外國片,就飆出大片兩個大字。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國內觀眾,除了以往國產片留下的壞口碑外,國內影評網站或者國內院線對國產片不太友好的態度也影響了觀眾的評價。
  • 2016全球十佳恐怖片,最窮國產片上榜
    今天,我們來看看2016年全球十佳恐怖片,沒有一部國內上映,其中還有一部國產片上榜。第一名:《招魂2》這部恐怖片不僅電影嚇人,連海報都嚇人,放大海報還可以看到鬼藏在陰暗處。這部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前半段的驗屍過程,精緻、冷峻又詭異,懸念重重,後面有些洩氣,但依然是一部恐怖電影佳作。第三名:《中邪》
  • 2016全球十佳恐怖片,最窮國產片上榜!
    很多時候,並不怕在電影院看恐怖片,最怕的是被周圍的尖叫聲嚇尿,當然這樣的氛圍也是極好的,電影沒那麼恐怖都會變得更恐怖。不過,即便我們想去影院看恐怖片,大部分情況下,只能看那些始終會證明並沒有鬼的國產恐怖片,很多國外的恐怖佳作都不會上映的。今天,我們來看看2016年全球十佳恐怖片,沒有一部國內上映,其中還有一部國產片上榜。
  • 2017國產電影爛番茄戰績一覽《空天獵》成最爛國產片_遊俠網 Ali...
    儘管爛番茄是主要面向北美的評分網站,不少國產片在國外上映時,媒體影評人看過後也會給出分數。根據爛番茄的規則,有5個以上可計入的影評後,才會顯示分數。現在我們找出了2017年上映的國產片中,所有顯示爛番茄評分的14部作品。
  • 《大明劫》:一部被嚴重低估的國產片,瘟疫肆虐與國運的歷史輪迴
    大明劫》的觀後感,貓叔覺得它評價的太精彩了。對於這部電影,或許只有用古人的文學方式,才能夠確切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它選擇了史詩,於是被市場拋棄了。然而,這並不影響它的口碑,隨著時間的沉澱和口碑的發酵,《大明劫》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到了現在,豆瓣上的評分也已經高達8分。說實話,豆瓣向來是對國產片過於嚴苛,能夠有如此高的評分,《
  • 文化丨2017年電影票房排行榜新鮮出爐,票房最高的國產片居然是……
    焦點2國產片成票房主力 票房前五位國產片佔四席從整體上看,2017年國產片還是票房主力軍,376部國產片貢獻了約54%的票房,98部進口片貢獻了約46%的票房。打開全年的票房成績單,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國產片佔了4席,進口片則有6席,不過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都是國產片,分別是《戰狼2》(56.8億元)、《羞羞的鐵拳》(22億元)、《功夫瑜伽》(17.5億元)和《西遊伏妖篇》(16.6億元)。票房前十影片總票房為203億元,佔年度總和近四成。
  • 心疼《被光抓走的人》的票房,它是今年最被低估的愛情電影
    但是,《被光抓走的人》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在於它不是糖水片和煽情片,它是一部非常深刻的洞察現代情感關係的電影,也是一部有創意、有思想深度的電——在編劇腦洞設定裡,相愛的人會被光帶走,留下不相愛的人在人世間,留下來的人又將如何面對?
  • 天秤座最易被低估的四種潛質
    至於一些被低估、被忽視的潛質,就可能永遠蒙塵。在十二星座裡面,讓我們一起看看天秤座最易被人低估的幾種潛質吧! 那麼,天秤座的哪些潛質是最被低估的呢? 1、洞察人心 如果社交能力是天秤座明面上的優勢,那麼洞察人心的能力就是最被低估的潛質。
  • 為什麼說《太空旅客》是一部被低估的五星佳作
    《太空旅客》的靈感來源於「隔絕」,它一邊編織出一個綺麗的太空浪漫愛情故事,一邊又呈現出險情密布的危險絕境。2大表姐聯袂星爵上演宇宙之戀 高片酬=高質量的表演毫無疑問,《太空旅客》的兩位主演是當下好萊塢最熾手可熱的新生代實力派演員。
  • 《新喜劇之王》| 它可能是周星馳最被低估的電影
    大家都在罵炒冷飯賣情懷,但我很愛那部電影,覺得它是星爺電影裡最被低估的一部。裡面只能跑龍套的女主角,她努力起來的樣子真的很打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