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生命比人更持久。」這是高爾基的名言,而這位老先生也為我們點出了藝術的美妙。一個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他所表演出來的藝術卻是長久的,甚至可以是永恆的。人類最真摯情感的表達,人類最美好時刻的呈現,都可以凝結成藝術的最美面,並且深深的烙印在每個人的心目中。
在八十年代,也曾有一個非常美麗的藝術形象,這個藝術形象是一個女人,而且是一個日本女人。她的美讓人心動,她所表演的影視藝術,更是成為那個時代的狂潮。毫不客氣的說,八十年代,這個日本女人成為了很多人的偶像。
那麼這個女人是誰呢?這個女人就是慄原小卷,一個純天然的美女,一個眼神柔弱,體態輕盈,動作優雅的夢一般的女人。就連巴金先生也對她高度讚賞,很多中國演員也自稱是她的粉絲。
一、一本歡樂的小卷冊
粟原小卷出生於一九四五年的日本東京,他出生的那一年剛好結束了二戰,日軍也正好在那一年投降。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粟原小卷被取了這樣一個名字,在日本話的意思,她的名字意味著,友誼歡樂的小小卷冊。
因此有人曾經調侃,粟原小卷就是一本歡樂的小卷冊,上面記載著歡樂,和平以及友誼,並且將這些美好送給所有人。
事實上也的確是如此,因為粟原小卷出生在一個表演世家,因此她從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培養演員的氣質。在很小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學習小提琴,後來又學習芭蕾舞,甚至還從東京芭蕾學院畢業。
所以,粟原小卷很快就培養出了一種氣質,溫柔典雅,甚至還有一點高貴,這使得她擁有了很好演員的基礎。
隨後,一九六三年,當時的粟原小卷已經十八歲了,她也因此進入俳優座演員培訓所,並且從此以後開啟了她的演員生涯。
據記載,她還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就引起了《彩虹設計》的導演的關注,並且帶著她開始出演電影。從此以後,粟原小捲成為了一名演員,而且她的表演天賦得到了很好的開發,特別是搭配上她那溫柔典雅的氣質,很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她的努力之下,她最終於一九七二年在《忍川之戀》中,憑藉優異的表演,獲得了第二十七屆日本每日映畫大獎最佳女主角。
二、八十年代的回憶
從此以後她的表演一發不可收拾,並且開始表演更多的精彩作品。例如在一九七四年,他又去蘇聯拍攝的愛情片《莫斯科之戀》,同樣也是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九七八年,她所主演的劇情片《望鄉》居然在中國公映,結果一下子引起了中國觀眾的熱捧。可以說那是八十年代很多人最深刻的印象,一部望鄉讓所有人記住了這個女演員。
緊接著,她所主演的愛情片《生死戀》也在中國公映,又一次受到了大家的追捧。緊接著在一九八六年,她又在中國演出話劇《四川好人》,開啟了他的新人生。後來在一九九一年的時候,她又參演了謝晉執導的劇情片《清涼寺鐘聲》。
據說,從這一部影片以後,慄原小卷從影壇轉移到了戲曲舞臺。並且她公開表示:「電影是導演的舞臺,只有戲曲才是真正的演員的舞臺。」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當時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接受了很多的外來事物,在這些事物之中,真正讓大家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這個演員。她在舞臺上的氣質,以及她作品中的精湛表演,都深深的影響著我們。
正如當時很多文藝作者的感慨,粟原小卷是他們八十年代的夢,打開了很多人的文學之路,是螢屏上永遠的回憶,猶如我們曾經喜歡的武俠,打開了我們熱血的夢。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慄原小卷不僅在舞臺上和我們建立了聯繫,而且還在現實生活中與中國有著解不開的緣。
三、中國緣
在《生死戀》播出的時候,慄原小卷跟著電影代表團第一次來訪華,那一次她受到了很多中國人的歡迎。這是她的第一次,但絕對不是最後一次,因為她後面還會有三十五次連續到達中國,並且和中國結下不解之緣。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慄原小捲來到中國以後,人們對於她在《望鄉》中飾演的角色女記者三穀圭子印象特別深刻,因此有很多的人來見拜訪她。
例如國家話劇院導演王曉鷹就說過,「在一九七九年的冬天,天還沒有亮,他就跑過去看《望鄉》,我就是一個粉絲,而粟原小卷就是偶像。」
不僅如此,借著電影的緣分,粟原小卷甚至還和巴金結下了友誼,她說:「他們跟我說,能從我的電影中看到日本的善良之處,這句話對我非常重要,而這也是我勇氣的來源。」
在和中國演員交流時,粟原小卷總是遵循著文化交流是心跟心的交流的原則,不斷的和越來越多的中國演員,中國人建立起了友善的關係。
而且在表演交流中,她也學到了很多,對於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並且她在晚年的時候回憶,在中國的那段歲月裡,彼此的理解和體貼關懷,都是她留在心底難忘的回憶。
而且粟原小卷還喜歡上了中國菜,記者採訪的時候她曾經回答:「自己對北京菜學的比較多,有時候也會嘗試一些新鮮做法,例如麻婆茄子。」由此可見,粟原小卷對於中國的生活也融入的很深,甚至都開始擅長中國菜。
在此後的歲月裡,她不斷的來到中國,不斷的感受著這裡的一切。後來在第三十六次到來的時候,她更是向所有人表示:「我願意為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和實現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付出畢生的努力。」
不得不說,這位八十年代的大明星,已經和我們結下了不解之緣。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十六次來中國的時候,雖然已經不復曾經的天然美女之態,但即使在七十三歲時,依舊保持著那種另類的美,也就是所謂的高貴典雅,現在很多年輕女孩子站在她的身邊也會自愧不如。粟原小卷不愧是帶來歡樂的小卷冊,希望中日的關係如他所願未來越來越好。
結語
回顧粟原小卷的人生,我們可以看到中日兩國的交流。曾經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但最終還是化解了戰爭,彼此之間握手言和。粟原小卷就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她在日本結束戰爭的時候出生,而且還取了一個這麼有意境的名字,或許她的使命就是促進中日友好。
所以在改革開放時,大量日本的影視作品進入中國以後,她的作品被大批的中國演員和觀眾喜歡,而且甚至還承擔起了中日友好的橋梁。
後來三十六次來中國,彼此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不僅僅讓兩國的演員相互交流,而且更是使得中日的文化不斷的交融。假如他最後一次來中國時所說,她願意為中日的友好付出所有的努力。
可見這位八十年代的女神,不僅僅代表著曾經的一個夢,同時也代表著中日兩國的夢。希望未來不會有爭端,中日兩國能夠友好合作,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