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拍攝星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深空天體攝影和星野攝影。深空天體攝影以星雲、星團這類天體作為拍攝對象,對器材和技術都要求較高,同時還需要購買價格昂貴的拍攝輔助配件;另一類是常見的星野攝影,它以拍攝銀河、星空、星軌,連帶著地面景觀為拍攝內容,介乎於天體攝影和風光攝影之間。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星野攝影,看似高深,但掌握一些小技巧,你也可以追星逐夜。
星野攝影入門:掌握這些你也可以拍星空
1、器材準備
首先,機身方面,拍攝星空並不需要多昂貴的器材,普通的單反或者無反相機就可以。但使用高感比較好的全畫幅單眼相機拍攝,會讓你拍攝的星空畫質更純淨。
尼康20mm f/1.8G是超廣角中的大眼睛——星野攝影的新寵
鏡頭方面,由於星野攝影大都需要拍攝廣袤的星空以及帶有前景的畫面,所以魚眼鏡頭和超廣角鏡頭是拍攝星空的常用鏡頭。一般我們會選擇14-24mm、16-35mm或者魚眼鏡頭。光圈越大的廣角在拍攝時越得心應手,除了可以減少拖影現象(拍星軌除外),還可以在相同曝光時間內減小感光度,降低噪點的幹擾。另外,在星野攝影中,定焦鏡頭更是大殺器,比如佳能14mm f/2.8L II和尼康20mm f/1.8G,拍攝時一般都用最大光圈。
2、給力附件
除了主力器材,給力的附件也能為照片增色不少。首先我們需要準備一款便攜穩定的三腳架,由於拍攝星野的曝光時間較久,環境也多是人煙稀少、風力強勁的地方,因此準備好一個穩固耐用的三角架和雲臺很重要。
碳素等輕便材質的腳架便於攜帶
腳架和雲臺的承重最好都在20kg以上。在腳架的材質上可選鋁合金或碳素,鋁合金自重大、防風能力強;碳素輕巧、便於攜帶、吸震性能好。雲臺方面,可旋轉三維雲臺或球形雲臺,三維雲臺操作上比較方便,球形雲臺則更適合大角度仰拍,大家看需選擇。
圖片來源於攝影部落大雄作品(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其他小配件還需要的比如備用電池、快門線和可調節手電筒,以及在戶外過夜的禦寒帳篷之類。拍攝星野攝影需要相機長時間工作,會耗費較多的電力,電池手柄或者至少一塊備用電池。快門線的使用方法大家都知道了,就是為了減少相機震動對照片的影響,另外無線快門線還可以更加靈活地控制B門,通過手動控制曝光時間,發揮更多的拍攝創意。手電筒則是在星野攝影中用來擔任前景的補充光源,效果顯著,這個我們後面會講到。
3、拍攝時間和地點
對於星野攝影來說,拍攝時間和地點的選擇至關重要,很多新人拍不到好的星空,不是因為技術不好,而是不熟悉星體和天氣的運動規律。
要拍好星空,首先要學會找北極星(北半球),知道月亮的陰晴圓缺會影響天空亮度和地景補光。對北半球來說,夏季和秋季是拍攝星空的好時機,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月亮的影響。月明星稀的俗語大家都聽說過,有月光要擔心會不會掩蓋了星光,沒有月光又會使地面的景物需要更長時間的曝光,所以我們還是需要結合網站APP及月相日曆去確定拍攝時間。
在北半球拍攝星軌時,星星是以北極星為中心點來行走轉圈的(南半球則認準南十字星)
在地點方面,一般拍攝地點都是遠離城市、遠離光汙染的地方。這是因為拍攝星空常需要用到大光圈和高感光度,這樣的話,即使很弱的微光經過長時間曝光也會直接影響到成像。因此,適合拍攝星空的地方,一定是地廣人稀的郊外或者山野。對於星野攝影來說,如果選擇的地點能有合適的地景則更好,因為有意思的地景作前景會為你的漫天星空增色不少。
4、如何準確對焦
星星距離我們有無窮遠,我們在進行星空拍攝的時候要注意將鏡頭設置為M檔手動對焦模式,並按對焦距離框將鏡頭對焦環轉動至∞無窮遠位置,如果沒有對焦距離框則需要往迴轉動2-5cm(無窮遠並非將對焦環擰到頭)。
將鏡頭對焦環轉動至∞無窮遠位置
而對大多數無反鏡頭和佳能STM馬達鏡頭來說,他們都是電控對焦,對焦環沒有旋轉邊界,此時就需要用到實時取景+放大局部畫面來手動對焦。對於有前景的星野攝影來說,實時取景對焦也是非常方便的,只需要對著近處的前景對焦,無窮遠對焦設置即使在大光圈的情況下也不會出現虛化,遠處的星河也會是清晰的,
5、如何打亮/壓暗前景
對於星野攝影來說,和宏觀的星空對比映襯的前景往往最能表現拍攝者想法和思考。在自然奇景面前,渺小和偉大,空曠與自由都可以是我們表達的主題。前景的選擇多種多樣,可以是近處的人造房屋、帳篷、汽車或人,也可以是山脈、湖泊和草地。同時拍攝前景和星空容易出現光比反差大,要麼前景漆黑一片,要麼曝光過度的情況。
這張照片借用了手電筒及車內燈光作為前景的補光
要想拍攝好沒有照明不夠明亮的前景,我們可以進行打光:如果是遼闊如山脈湖泊的自然景觀,我們只能求助同樣照射廣袤的月光;近處小景如房屋、帳篷和人物,我們則可以通過手電筒進行補光。相反,如果前景本身就很明亮,我們可以採用反插漸變鏡或者搖黑卡的方式降低它的曝光量。此時,結合包圍曝光及HDR的特殊手法也可以讓你在後期製作時有更多的靈感迸發。
6、後期插件軟體
拍好照片後我們就可以進行後期製圖了,常用的修圖軟體有Adobe Photoshop和Adobe Lightroom,另外想偷懶的話還可以運用一些插件,主要執行的步驟有圖片合成,色調調整,清晰度、銳度、反差調節,還有降低噪點雜色等。
星野攝影常使用超廣和魚眼鏡頭,而如果我們使用全景接片的話還可以獲得更廣闊和具有視覺衝擊力的照片。獲得全景照片除了可以用到全景雲臺直接拍攝外,也可以再後期製作中通過PTGui軟體合成全景照片(或者Photoshop CC-文件-自動-photomerge)。
後期調整也是星野攝影很重要的部分(海盜王基德作品)
就個人經驗而言,我的後期處理流程一般是:先打開Raw格式圖片在Lightroom進行基本的色調、清晰度、高光、陰影、亮色調、暗色調、鏡頭校正及減少雜色的調整,處理的差不多之後再導入Photoshop使用插件降噪(比如nik的dfine降噪或Registar軟體),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進行更進一步的精修了。
總結:星野攝影對攝影師是一個全方位的鍛鍊,因為它不僅需要你有良好的身體條件能夠背著器材去「翻山越嶺」,還需要有天文及氣象意識,會辨認北極星或南十字星,另外在前景的選擇上,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表達。純粹的星空或許會雷同,但如果你在前景中加入自己想法或更廣闊主題的表達,照片會更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