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2 月 18 日晚,2019 南大演說家「明大德,做棟梁」主題演講比賽決賽在杜廈圖書館報告廳圓滿落下帷幕。本次活動由黨委學生工作部主辦、商學院承辦。
經過初賽與複賽的激烈角逐,共有 6 位演說正式生與 6 位演說練習生脫穎而出,進入決賽。
演說正式生隊伍中,有來自明曉事理隊的白雪童、楚惠如,來自言為心聲隊的黃馨柔、李卓遠,與來自妙語連珠隊的迪麗胡馬·卡合爾曼、陳石。
演說練習生隊伍中,有來自言為心聲隊的吳言蔚,來自南言傳德隊的陳家偉、姜星宇,來自妙語連珠隊的劉文宇、趙冬梅、李柯辛。
出席嘉賓
南京大學副校長 王志林老師
江蘇綜合新聞廣播、江蘇新聞廣播《政風熱線》欄目主持人 王瑾老師
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 王靖華老師
南京大學黨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 王洪濤老師
南京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 張亮老師
南京大學基本建設處處長 李斌老師
南京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 張曉東老師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 胡翼青老師
南京大學團委副書記 朱翰墨老師
南京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 劉洪老師
南京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 龔躍老師
決賽分為換位賽和冠軍賽兩個部分。換位賽中,6 名演說練習生按照複賽排名順序依次選擇演說正式生發起挑戰,雙方分別圍繞「明大德,做棟梁」這一主題,回答「如果南京大學計劃舉辦一個「棟梁節」,你認為選在哪一天比較合適?」這一問題,進行 5 分鐘演講,現場評委決定是否給出換位卡以表示換位成功,若換位成功,則練習生替換正式生晉級冠軍賽。若換位失敗,則正式生直接晉級冠軍賽。
換位賽拉開序幕,參賽選手們接連在臺上慷慨陳詞,闡述自己對「棟梁節」日期的選擇,對「大德」的領悟,對「棟梁」的體會,梳理校史國史,明晰大志大德。
對於吳言蔚來說,6 月 20 日,是棟梁之音的爆發。在這一天,南大學子將要淚別母校,踏上社會。吳言蔚回憶 81 年前兩彈一星功勳任新民走出中央大學;26 年外交官華春瑩走出南京大學;5 年前科研與創新的領頭羊劉靖康走出南京大學,並將這些歷史故事與自己的親身經歷聯繫起來——高考結束的她走進南大,正遇上體育館在舉辦本科生畢業典禮。
這些出類拔萃的學長學姐熱血沸騰唱校歌的情景,讓她深切體會到「誠樸雄偉,勵學敦行」的深厚內涵,決心要追夢、務實、擔當,守護祖國的綠水青山,做新時代的棟梁。
「追溯百年,棟梁迭代,青春不改。」黃馨柔同學用沉穩、深情的語調,帶領所有聽眾回顧著那些關於五四,關於青春的歷史。從1919年青年學生救國存亡的振臂高呼,到1965 年祖父母投身邊疆獻身國防事業;從1967年青年人用第一顆氫彈奏響青春華章,到1973年王同歌出海服務漁民;從1983年徐俊投身於中華文化的傳承,到2012年袁輝選擇無限期支教。「大廈永固,是棟梁榱桷之全也。」
2014 年5月4日,習總書記指出要建設第一個南大。她呼籲,我們要以奔跑者的姿態,選擇奮鬥、選擇奉獻,5月4日代表所有人的青春,每一個南大學子應該作出正確的選擇!
5 月 11 日,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被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日子。陳家偉認為,這個日子能夠承受住「棟梁節」的重量。陳家偉向我們講述了時任南京大學哲學系系主任胡福明先生寫作這篇重要文章的故事:在醫院的走廊裡陪伴生病的妻子時構思寫作,投稿給《光明日報》後做好了坐牢的打算,最終終於獲得鄧小平的肯定,中國迎來思想解放。
陳家偉通過這個故事向我們講述了他所理解的大德:它是一切散去之後,在自己的內心留下的最純潔的信念;它沒有外界強加的規則或束縛,它就是自己內心純潔的聲音。陳家偉引用海德格爾的語錄,舉出陶行知等南大先哲的例子,闡述了他心中的「大德」。
開朗活潑的迪麗胡馬,一上臺就用她熱情的語調吸引了每一位觀眾的注意。她用清脆的聲音,訴說著南大這個希望伊始之地的百年曆程。9月17日,它見證著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的成立,見證著1931年中大學子北上抗日的堅決,見證著中大西遷路上的奇蹟。
同時,每年的9月17日,都是南大學子軍訓的日子。「每一個嘹亮的口號,都是我們通向自己棟梁路上的記憶,」小迪如是說,「一開始我也很猶豫,因為很多日子適合,但是9.17作為棟梁節,讓每一個默默付出的平凡人都備受鼓舞,因為每一個默默付出的平凡人都是棟梁。」
棟梁不是要做科學家,做頂天立地的大事,只需要守住初心,奮鬥、付出。無論設在哪一天,南大人謹記校訓,南大精神薪火相傳。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10 月 10 日,這個「奔月」的日子,是姜星宇心中的「棟梁節」。
姜星宇向我們講述了 2018 年 10 月 10 日他自己的故事:在進入高三不久後的夜晚給自己寫下一封信,闡述自己對未來的迷茫與期待。
這個小故事發生的日期卻與歷史上的諸多大事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武昌起義爆發、紅軍長徵的開始、南京大學的定名之日都選擇在 10 月 10 日這個看似平凡卻承載厚重歷史的日子。
對於姜星宇而言,10 月 10 日是他懷揣自己的希望奔向遠方的「月亮」的日子,也是南大給予莘莘學子的囑託:要成為新中國的月亮。
來自社會科學實驗班的白雪童甫一登臺,就旗幟鮮明地拋出了自己的觀點:選擇11月1日作為南京大學棟梁節,她微笑著向觀眾提問,是否有人能夠知道她為什麼選擇這一天。緊接著,白雪童以舒緩的語氣將原因娓娓道來——1946年的11月1日,是南京大學(時名國立中央大學)開學的日子。
1946年,中央大學西遷東還,並於11月1日開學,擴大招生規模,成為全國人數最多的高校,扛起戰後百廢待興的教育重擔,並於普林斯頓大學排名中取得亞洲第一的成績,撐起中華民族教育的脊梁。
白雪童擲地有聲地說道:「以己之力助我中華者,可謂棟梁。」11月1日,承載著南大人的愛國情,棟梁志。心懷國家的南大人,必將是新時代的棟梁!必將撐起一個輝煌的時代!
9 月 1 日,開學之日,是劉文宇心中理想的「棟梁節」之日。1912 年孫中山將 9 月1日定為法定開學之日。從此以後,9 月 1 日便成為諸多未來國之棟梁開啟人生新篇章的開端。
劉文宇通過 1920 年南大前身首開女禁後第一批女學生進入大學學習並選擇從事教育行業的例子,以及劉欣與翠西展開辯論,引起全球關注的的例子,為我們道出了開學之日的不凡之處。接著她將宏大的歷史與平凡的個人聯繫起來,講述了自己踏入南大校園,對南大精神的體會,以及小時候看「開學第一課」時被其中的人物事跡感動的情形。
她呼籲我們從歷史中、故事中感受家國情懷,激勵自己,高瞻遠矚,明大德,胸懷天下,立棟梁之志。
楚惠如一登場便引人致勝,她選擇以5月20日作為棟梁節的日期。5月20日,對於我們南大學子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117年前的這一天,風雨飄搖的晚清,南大走上歷史的長河,從此便與中華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她動情地講述了無數默默付出的南大人,為祖國付出的點點滴滴。五星紅旗設計者、東方紅一號的總設計師、史丹福大學工程學院院⻓、諾⻉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還有華春瑩、沙祖康、溫方伊、劉靖康等等。
他們同為南大人,在不同的領域,散發著自己的光和熱。「誠摯的愛國熱情,創造一個又一個傳奇。」明天,棟梁的故事將更加精彩。
對於趙冬梅來說,12 月 10 日,這個中央大學西遷重慶的日子,比其他任何日期更有資格擔起「棟梁節」的名義。
趙冬梅以中央大學西遷時的一件小事作為切口:羅家倫校長將農學院裡的珍貴動物一併遷到重慶,利用合理的方法使得遷徙途中沒有損失一條生命,拯救了中央大學的農學與生物學。
這個故事映射出了當時中央大學的學者在戰火仍中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術與研究。現在的青春用來奮鬥,將來的青春用來回憶,現在正是我們青年學子擔起時代棟梁之重任之時。
陳石把目光投向了一百多年前的11月26日。這一天,三江師範學堂正式開啟,迎來了它的第一批共計374名學生。
它歷經滄桑,經歷了從中央大學,再到南京大學的歷史變革,培養了270多名兩院院士,為國家培養了一代代棟梁。陳石選擇這一天作為棟梁節,「不是為了紀念內憂外患的時代,也不需要這樣棟梁與固定的這一天掛鈎,而是為了紀念並繼承內憂外患的時代所鍛造出的赤子之心和報國理想」。
11月26日,是南京大學國家培棟梁開始的日子,也是我們棟梁之路的起點。
教師節即為「棟梁節」,李柯辛認為,9 月 10 日作為「棟梁節」當之無愧。
她從堅持送學生出國留學的李瑞清先生說起,講到羅家倫先生在敵軍不定時的炮火中堅持上課,身體力行踐行他心中的雄偉之意,再到新時代的老師們,儘管功成名就依舊在一線授課,在講桌、書桌旁灑下心血點點,講述了南大精神薪火相傳,卻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以不同的模樣融入時代。
李柯辛希望像她這樣的來自五湖四海的外院人,可以傳音於八方。
作為一個醫學生,李卓遠同學選擇從自己的視角切入這個主題。今年的9月10日,幾百位醫學生聽黎介壽先生的課。當被問起做醫生最重要的是什麼,先生總是會引用孫思邈的《大醫精誠》。
大醫精誠,這是李卓遠對棟梁最初的理解。於是他總是在思考,如何讓冰冷的科技有溫度,讓科技為病人服務。「在我看來,所謂棟梁不僅要在空間尺度上擔當起這個國家醫學事業的重任,還要在時間尺度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對他而言,9月10日是一個起點,他要做的,是以棟梁精神要求自己,將棟梁精神傳承下去,肩負起中國醫學乃至人類醫學未來的希望。
換位賽中,評委們認真傾聽,仔細考量,公正裁決,最終確定白雪童、楚惠如、黃馨柔、李卓遠、迪麗胡馬·卡合爾曼、陳石作為最終的演說正式生進入第二輪冠軍賽。
在冠軍賽開始前,大屏幕播放了視頻《力行在明德,擔當做棟梁》,向我們展示了身邊的同學們對於此次演講比賽主題「明大德、做棟梁」的理解與看法。
之後,2019級經濟管理試驗班水兵同學為我們帶來了《馬克西姆歌曲串燒》。水兵在激昂的背景音樂中演奏鋼琴。
行雲流水的流動旋律,鏗鏘有力的柱式和弦,在演奏者從容不迫的演奏中,鋼琴聲與背景音樂配合的嚴絲合縫,而演奏者仿佛已經進入了自己的音樂世界,身體在律動中陶醉。
數首熟悉的旋律巧妙連接起來,在演講比賽的學術氛圍中增添了一抹藝術靈性。
緊接著,緊張的冠軍賽緊鑼密鼓地向我們走來。冠軍賽中,選手將從「明大德」與「做棟梁」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進行 2 分鐘的即興演講。
「明大德」題目為:面對複雜的世界大變局,面對外部誘惑,面對美好歲月時,如何詮釋自己的「大德」。「做棟梁」題目為「以『我與 2049 』為主題,闡述如何成為棟梁」。
陳石同學選擇「明大德」作為演講題目,將「愛」視為真正的大德。他引用了史鐵生的語錄:喜歡一樣事物,是喜歡這個事物的優點;愛一項事物,是要努力改變它,讓它變得更好。而怎樣說出愛南大?史鐵生對於「愛」的詮釋,正是我們應該愛南大的方式。
陳石以南大圖書館開放的問題作為切口,講述一個同學走訪多處與各方探討圖書館問題,並發表長文陳述真實情況的故事,陳石認為這正是對南大真正的愛。愛一切,便是大德。
迪麗胡馬·卡合爾曼選擇「做棟梁」作為演講題目。她在思考,我們要怎麼才能走好自己的成長腳步,走上2049年新中國成立100周年的康莊大道?大道至簡,實幹為要。沒有人可以指引我們走向屬於自己的棟梁之路。
「讓你去走,你只能自己用心去感受去探索,你可以在這裡認真學習,掌握本領。」她選擇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用自己的智慧撐起祖國的半邊天,做這個時代的棟梁。
李卓遠同學選擇「明大德」作為演講題目。他認為「感恩」是「大德」的關鍵。他講述了自己在今年暑假去貴州支教的經歷,他向孩子們講述歷史故事,講述南大的前世今生,以及建設「第一個南大」的宏偉目標,引導孩子們走出貴州。
看到孩子們純真的眼神、奮筆疾書的模樣,他覺得自己的努力有了回報。他認為,南京大學給了他優越的教育資源,而他也有義務付出,使更多人擁有好的教育資源,這便是感恩。感恩之心要求我們回饋社會,回報國家。
黃馨柔同學選擇「做棟梁」作為演講題目。她獨闢蹊徑,從運動的角度談論了做棟梁的要求。2049,我們都已年近半百。若是沒有強健的體魄,我們又有什麼能力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她認為,體育對一個國家的年輕人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它培養了我們堅定的信念,也強健了我們的身體。在回顧她自己參加女子三項全能的經歷時,她說:「堅持我所相信的,相信我所堅持的,這樣的年輕人,才有信念,才有意義,才能成為未來國家的棟梁。」
楚惠如同學選擇「明大德」作為演講題目,並將「愛國」視為「大德」。她講述了自己身邊的愛國故事:曾祖父在抗戰時期加入新四軍,從戰士成長為排長,並不幸在蘇北地區犧牲,家中倖存的爺爺奶奶毫無怨言,選擇默默承受。
對於曾祖父,愛國是戰鬥與犧牲,對於爺爺奶奶,愛國則是承受。對於楚惠如來說,這個故事是她明大德路上的啟明燈。
白雪童選擇「做棟梁」作為演講題目。她把自身帶入到2049年的自己,以一個中年人的目光回顧過去。和平的年代,也許不再會出現毛主席那樣力挽狂瀾的人物,但是社會仍需要發展與進步。
所謂棟梁,一根是撐不起天下的。只有我們每個平凡的人在社會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才能夠完成我們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最後,評委王瑾老師對本次比賽的參賽選手進行了簡潔卻深入人心的點評。
首先她指出一個合適的配樂非常重要,並且要合理有效地使用配樂。音樂用的好,才能畫龍點睛。關於主題,她認為,「明大德,做棟梁」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容易空洞,難以把自己融入其中,也難以把語言入耳入心。
但選手們都能在這個宏大的主題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從自己的「親歷、親聞、親見、親為」出發,進行了自如的表達,非常值得肯定。
四位經紀人,在一路比賽的過程中,對選手們悉心指導,鼓勵支持,抽出寶貴的時間對選手進行密集的訓練,這讓這次的活動更加難忘。
因此,為了感謝他們陪伴選手一路走來的關懷與幫助,感謝四位經紀人為本次南大演說家的辛勤付出,本次比賽為經紀人設置了特別的獎項。
最甜美動人的經紀人 顧閱微
最明曉事理的經紀人 劉曉軍
最腹有詩書的經紀人 沈華琪
最妙語連珠的經紀人 喬連成
2019南大演說家「明大德,做棟梁」主題演講比賽決賽結果:
一等獎:楚惠如
二等獎:白雪童 黃馨柔
三等獎:陳石 李卓遠 迪麗胡馬·卡合爾曼
優勝獎:吳言蔚 陳家偉 姜星宇 劉文宇 趙冬梅 李柯辛
冠軍
亞軍
季軍
三等獎
優勝獎
2019年度南大演說家
除獲得以上獎項的同學外,通過網絡票選,劉驍奔、朱琳簫、 倪奕瑋、田長青、林定康五位同學獲評「2019年度南京大學人氣演說家」。
年度人氣演說家
至此,2019年南大演說家「明大德,做棟梁」主題演講比賽圓滿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