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宴 / 編輯:李芊雪
張若昀、王鷗、闞清子、孫藝洲等人聯袂出演的諜戰劇《諜戰深海之驚蟄》迎來大結局。
最近幾集中,張若昀飾演的陳山與荒木惟小心周旋,阻止真正的重慶兵工廠分布圖落於日本人的手中。雖然最後達到了目的,卻失去了劉芬芳、菜刀、皮鞋、陳夏、陳父和唐曼晴等親朋好友,頗具淚點。
然而仔細一看,很多配角本來可以不用下線,比如,在關鍵時刻因為想上廁所被抓的劉芬芳和意識到家裡有危險還是回家的唐曼晴。加之,大結局,男主陳山除掉反派荒木惟的情節是陳山在荒木惟演奏的鋼琴上放了炸彈,處理地過於簡單。可以看到,《諜戰深海之驚蟄》最後幾集的劇情中,很多事情都沒有交代明白,便匆忙大結局,至有網友直言「想提刀見編劇」。
其實,《諜戰深海之驚蟄》播出過半,便有不少網友評價道,「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劇看著看著就棄了」。究其原因,《諜戰深海之驚蟄》抓住了90後觀眾最喜歡的顏值和偶像劇情,贏了話題熱度和部分受眾,但卻因為過重的偶像化元素和經不起推敲的諜戰劇情,致使開頭刺激的諜戰劇中途崩盤,豆瓣評分也從最初的7.7一路跌至6.8。
劇作:從正統諜戰到「諜戰+」
1981年,《敵營十八年》講述了地下黨員江波長期潛伏於國民黨軍隊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與各方巧妙周旋並輸送情報的故事,奠定了諜戰劇的基本模式和人物臉譜。不過,由於劇中男主的形象塑造地過於「完美」,而反派人物則是一如既往的「壞」和「低智」,略顯單薄。
2003年播出的《誓言無聲》承襲了「涉案劇」的觀賞性元素,又豐富了自身的類型特徵,成為引導中國諜戰劇類型片復甦的「開山之作」。2005年,諜戰教父柳雲龍主演的《暗算》將男女主的愛情故事渲染地十分感人。自此,愛情成為諜戰劇中,一個必不可少的亮點元素。
2009年,《潛伏》熱播,該劇一方面突破了以往諜戰劇中近似完美的男主形象,擁有了人性本真的一面;另一方面,劇中的反派不再是單薄的紙片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智商的人,由此正邪雙方形成了一場場勢均力敵的諜戰較量。值得注意的是,《潛伏》一改高密度情節下男性主導的傳統諜戰劇模式,構建了一個真正的女性群像戲。
除《潛伏》外,這一階段還有《暗算》《黎明之前》《懸崖》《紅色》等諜戰劇,在保留了諜戰劇故事背景、神秘感、人物關係等基本模式的前提下,融入了更多生活、情感和社會元素,讓諜戰劇的敘事更加多元化。
2015年底,《偽裝者》熱播,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收視狂潮,帶動了《解密》《胭脂》《黎明決戰》《剃刀邊緣》以及《麻雀》等諜戰偶像劇的出現。受此啟發,諜戰劇進入一個「顏即正義」的時期。這一階段,除大量啟用流量演員外,絕大多數諜戰劇均削減了劇情中諜戰的情節,融入大量與男女主相關的情感糾葛劇情。
相較於偶像化的諜戰劇,2018年的諜戰劇在故事上加入更多全新元素,讓觀眾在燒腦之餘更入戲,如「密室逃脫」主題的《和平飯店》、以國民黨特務為主角探求複雜人性的《面具》,諜戰劇逐漸走向多元化、複合型的趨勢。
可以看到,隨著不同的文化環境與時代主題,諜戰劇已然從早期單一的敵我鬥爭轉變為多元敘事的「諜戰+」模式。在此過程中,諜戰劇的男主角從近乎完美的男性角色轉變為有小缺點和反差萌的普通人,主角之間的情感經歷也慢慢從只是點綴,逐漸發展成影響主人公思想,甚至已經成為諜戰劇的重點敘事部分。
審美:從80後到90後
雖然,大多數情況下,大眾的審美建設並不是「觀眾先行」,而是「內容先行」。不過,在高度政治正確的把關下,影視市場從來都是一個「滿足需求」的過程。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敵營十八年》到千禧年後的《誓言無聲》《暗算》《潛伏》《黎明之前》《懸崖》《紅色》,再到2015年的《偽裝者》《解密》《麻雀》《胭脂》再到《風箏》《和平飯店》《諜戰深海之驚蟄》等,一定程度上,國產諜戰劇的變遷折射了當代觀眾審美需求的變遷。
改革開放前,影視市場存在的諜戰作品大多數都是「高大全」的正派形象;改革開放後,隨著民眾思想的逐步解放,觀眾更喜歡這種有血有肉有弱點會哭會笑的角色。
於是,21世紀的諜戰劇開始尋找政治性與大眾化的結合點,逐步表現出間諜具有普通人的人生與喜怒哀樂的一面,並進一步折射現實生活中。
比如,《潛伏》和《黎明之前》中,餘則成周旋於站長和其他處長之間,劉新傑與局長亦真亦假的兄弟情,或多或少地映射了現代人生活和工作中的現實壓力,藉此贏得了很多觀眾的感同身受。
隨著90後的成長,電視劇的主流收視人群日益下降,而傳統的電視行業,也逐漸開始注重網絡平臺。2015年熱播的《偽裝者》對諜戰劇進行了偶像化的改造,靳東飾演的「霸道總裁」明樓、王凱飾演的「禁慾系忠犬」明誠、胡歌飾演的「逗比特工」明臺迎合了年輕人的審美期待和粉絲消費的「青春偶像化」,一時俘獲了無數年輕觀眾。
「得90後者得天下」,至此,諜戰劇向青春化、偶像化的過渡已然成為一個不可阻止的趨勢。近期熱播的《諜戰深海之驚蟄》中,陳山與張離、陳山與餘小晚兩條感情線也讓觀眾分出了「山離黨」和「山晚黨」兩大陣營,磕CP一個都不少。
偶像劇情之上,內容才是真理
始於顏值,「小鮮肉」和「小鮮花」的粉絲黏性和高流量導入有效地擴大了諜戰劇的收視和關注群體。一定程度上,男主張若昀的顏值和劇中的偶像劇橋段,為該劇加分不少,乃至於不少網友喊話唐藝昕,「放張若昀一馬,他若單身,我必嫁」。
不過,以周冬雨和李易峰主演的《麻雀》、陳學東和穎兒主演的《解密》播出後不盡人意的點擊量和口碑來看,諜戰劇偶像化的套路似乎已經行不通,甚至於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到了影視作品的口碑。
《諜戰深海之驚蟄》中,肖正國愛餘小晚,餘小晚愛陳山,陳山愛張離,張離愛陳河,女主可以一邊和陳山結婚,一邊在遇到前男友陳河後又心心念念的四角戀讓觀眾一時難以區分誰是女主;劇外,追劇大軍早已不在乎家國存亡的主線,分為山晚cp和山離cp,更有不理智者直言張離是小三,插足陳山和餘小晚之間的感情,敗了不少路人緣。
情感線如此豐富,相反,《諜戰深海之驚蟄》中,對於情報爭奪的暗戰處理的十分敷衍,未能展現出不同陣營中人們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張力。
比如,陳山已經被周海潮懷疑關了起來,結果那塊搭上了李博鈞性命的懷表卻十分突然地出現,使得陳山很快找到了所謂的漏洞,男主的推理劇情基本全靠偶然。
再者,男主陳山在荒木惟眼皮子底下,替哥哥陳河轉移稀缺藥品,面對如此重要的任務,他尋找的幫手是沒有什麼「能力」的髮小劉芬芳,通知夥伴所用的是查到必死無疑的打電話方式,細節處理不到位。
此外,男女主角多次脫險都極為牽強,除了陳山破案時的簡單推理稍有興味,其他時候基本談不上智與勇。這樣經不起推敲的劇情讓原本環環相扣、險象環生的諜戰劇槽點比亮點多了N倍,不僅難以展現人物形象的複雜多樣和大智慧的鬥智鬥勇,反而稀釋了諜戰劇的嚴肅性和意義,該劇的豆瓣評分也從最初的7.7降至6.8。
可以看到,「偶像化、感情戲」一定程度上能帶給劇集熱度,但是一部諜戰劇的收視和口碑最終依靠的還是扣人心弦的故事和過硬的內容。而隨著觀眾審美正在倒逼影視劇內容質量的提升,如何將偶像劇情精煉一點、好看一點地融入諜戰劇中,才是創作者現階段需要探究的。
本文首發微信號:劇焦一線(ID:TVfocus)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註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 已入駐平臺 ━━
商務合作、投稿、應聘可添加微信:
ID1:love-travis
ID2:Course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