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歷史就在這裡

2020-10-13 林紓

一座城,一座大的讓人茫然的城。

秦時明月,漢唐風度

正午的太陽,總是出現在正南方向,所以南門也叫午門,是紫禁城裡最尊貴的大門。

雉鳥,朱雀。

角樓:28星宿中的角宿。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是紫禁城裡建築結構最為複雜的建築,科學與美,完美的融為一體。

一縷微風,如手指般,在角樓的梁柱之間,彈奏著潺潺音符。

玉帶天河-金水河:御溝春水曉潺潺,直似長虹曲似環;流入宮城才咫尺,便分天上與人間。

威猛銅獅:45個髮髻,象徵九五之尊;腳踩繡球,象徵掌握社稷;雌獅撫摸幼獅,象徵子嗣昌隆;

太廟:文化宮

社稷壇:中山公園

太社之神名叫句龍,專管土地

太稷之神名叫棄,主管穀物

盤面和赤道平行,指針和地軸同向,從子到亥,十二個時辰均勻分布。每年春分到秋分的半年中,太陽直射在北半球,晷針的影子投在晷盤正面,從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陽直射在南半球,要從晷盤背面讀取刻度。

紫禁城與紫微星垣相對應,與紫微星垣為中心,劃出天下大地。紫薇星就是北極星。

榫卯結構,相互吻合,又相互留下餘地。

中,天下之本;和,天下之道。

元大都的中軸線,在今天故宮武英殿東邊的斷魂橋上,和現在在中軸線相距150米;兩條軸線平行延展向北,指向不同的宿命。

商周與他武威,漢唐給他大度,在魏晉有了仙風道骨;在遼金則如草原野馬,恣肆奔騰;

囚牛愛音樂

睚眥(鴨子)喜殺

朝風遠眺,威懾妖魔

蒲牢鳴吼

狻猊(酸泥)喜靜坐和煙火

負屓(戲)重文採

贔屓(碧璽)狀烏龜,喜負重,力大無窮

狴犴(幣暗)又名憲章,狀像虎,能明辨是非,仗義執言,裝飾門上

螭吻(吃吻)又叫鴟尾,保護宮殿的神獸,免遭雷擊。咬正脊。

南午門、北神武門、西西華門、東東華門

唯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

相關焦點

  • 可觸摸的歷史——記《故宮——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
    在這裡,你看到的不僅僅是嚴守禮法的明清故宮,還有更多令人嘆為觀止的技藝;在這裡歷史變得可以觸摸,你可以由此窺探康乾盛世的繁華昌盛及後來的衰落;你可以探尋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專斷獨權。此紀錄片共100集,每集6分鐘,一集集看下來並沒有覺得枯燥或者無趣,整體來說質量有優有劣,第一集溫吞的旁白和緩緩呈現的鏡頭讓急性子的我有點難以忍受,後來也都還好。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看故宮,品歷史。
    整片裡每一幀都是絕美的風景,歷史遺留下的故宮是一個近乎完美的風景。在這片風景裡,建築在說話,讓我們去追尋歷史的蹤跡,感受歷史的文化。我可能去了一個假故宮,當時真的是走馬觀花,沒發現故宮裡的美景與珍藏,裡面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訴說」它自己的故事。故宮值得去無數次,還想看春日、秋天和皚皚白雪裡的故宮。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故宮100解說詞
    今天,人們進入故宮,可以完全不理會過去的規矩,隨意出入午門的各個門洞,包括居中的那個門洞。而在100多年前,這座門洞是皇帝獨享的通道。除了皇帝,只有很少很少的人能從這座門經過,所以,這條路又叫「御路」。皇帝之外,有一個人一生能從這裡進入一次,有三個人能從這裡出來一回。進來的人是皇后。皇帝大婚,皇后的花轎在錦簇的儀仗簇擁中,沿著御道穿過午門入宮。這條御道就好像迎接新娘的紅地毯。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看不見的歷史
    開始在看我在故宮修文物,後來又看故宮100,因為有100集的原因,中間停頓了好久,直到今天才看完。一直很喜歡看這類的紀錄片,還有中央臺尋寶之類的節目,喜歡看中國的歷史,買了很多歷史書,對中國古代的歷史非常感興趣,深深的為作為一名中國人而驕傲。2013年暑假的時候去過北京,參觀了故宮,北海公路,頤和園,潘家園等,還有現代的水立方,鳥巢等。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故人已去,宮廷猶在。
           最近在看由央視和故宮博物館聯合出品的《故宮100》紀錄片,感覺像打開了一個新世界;那些幾百年前的明清兩代的歷史突然以一個更加立體更加聲色俱全的方式呈現在我的面前,讓我為那些經由幾百年傳承至今的建築、路、橋、樹而痴迷;    每次當遇上一個新愛好的時候,我總會覺得遺憾。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狗熊打卡學習筆記
    第2集 至大無外  故宮不僅是皇宮,更是一座博物院,是中華文明的集大成者,是傳承中華文明的基地。系列紀錄片創意,以故宮為源泉,延展到整個華夏大地,從古到今,傳達一個「大故宮」的概念,講述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瑰寶,在這個意義上,故宮成為中華文明的縮影。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故宮100---起
    因著今日tvb播出的古裝劇《大太監》風靡,我便找來些介紹故宮的短片觀看。故宮100,是央視和故宮博物館聯合出品的系列短片,共100集,每集僅短短5分鐘。從小便知道故宮二字,至於是如何知道的,我已經不記得了,5歲時候去玩過,不過那種記憶早已模糊。這麼多年來,對故宮的印象就是莊嚴,肅穆,大氣。終究沒有機會走近,也沒有那個心思或者興趣走近。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故宮筆記
    雖是講故宮,卻把歷史、建築、處世之道與審美意象等等都融了進去,也符合中國人以小見大的習慣。邊看邊感嘆中國思想之浩瀚,不知哪個國家的建築群似它這般,連一瓢一壺都寄託著寓意。[前3集] 總括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禁,是權力。城,是連綿大地上的輝煌建設。庭院是古代的廣場,是聚居、圍攏、安全、相互關懷、照應與守望的場所,是倫理與親情的象徵。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故宮,被賦予生命的建築。
    故宮,一個原本沒有生命的建築,在後人的評說中,它被賦予了生命。600年來,它見證了明清兩朝的滄桑變化。帝王已逝,故宮猶在……恍然回首,已物是人非。百年前專屬皇帝一人的紫禁城現已成了吸引社會各色人物的故宮博物院。它的建築之宏偉吸引了建築學家;它的古玩之精美吸引了古董愛好者;它的神秘吸引了大批歷史愛好者前來探索。來到故宮的人無一不為它的氣魄,神秘,精緻而驚嘆。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故宮與合法性
    故宮與合法性#邊看邊寫,胡言亂語#最近在看紀錄片《故宮100》,已經完成了兩季共50集的進度。其實,在以「天工之城」和「大國大朝」為主題的這兩季裡,始終在講述著同一個話題,一個王朝(或者是兩個)如何在做為帝國權力中心的建築群上錙銖必較地植入自身的統治合法性。
  • 免費領《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故宮故事,值得收藏
    《故宮100》與《如果國寶會說話》同出自導演徐歡之手。作為「微記錄」概念的一次試水,《故宮100》把每集的時長限制在6分鐘內,用100集呈現了故宮的100個空間故事。這是國產紀錄片裡非常用心,大製作的一部精品,在長達一年的拍攝過程中,攝製組為了捕捉晨昏不同光影下的紫禁城,在不影響故宮正常開放遊覽的前提下,大部分拍攝時間都選擇在凌晨4點和傍晚6點以後進行。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看本片並高度吸收的正確方法
    故宮100的片子我之前看過b站的刪頭去尾版,看完之後感覺大而無當,腦中沒有具體的映像,所以依然是原版的每集6min的版本比較巴適。我看紀錄片的目的在於學習吸收一些東西,所以這次採用的辦法是先看片,再看故宮100解說詞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內容空洞
    為什麼要100集,感覺偷懶了。通過其他影視書籍了解了一些故宮的文化,本是來滿足好奇心的,結果只是大概講述了一下有些什麼東東,沒有仔細發掘故宮的歷史文化,只有少數講述是其他渠道沒有的,重要的文物文化卻高度概括,然後還瞎湊時長與字數,浪費我的時間。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6分鐘重塑一個故宮
           中建史課堂上老師播放了幾集便被感染了,身為個學建築的學生到現在還沒遊歷過故宮真有憾       歷史、文化、建築、哲學在《故宮100》這紀錄片中交融,尤其是貫穿始終的感嘆時間流逝、歷史不復在的情緒,讓你明白《故宮100》並不是為了記錄而記錄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故宮今年真熱鬧啊
    2月14那天下雪,去了故宮。頭一次在下雪天看故宮!!!值得紀念!後來沒搶到元宵晚上開燈。大概是從修文物那個紀錄片開始吧,感覺故宮的宣傳開始大變樣,走網絡路線,在年輕人裡大火了一把。隨後國家寶藏開播,繼續添柴,到今年600年紀念,就都快買不到票了!!!那天在排隊安檢的時候,就在想,從95年到現在,去過幾次了?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講解需要
    奉先殿是供奉清代列祖列宗牌位的地方,箭亭位於其南邊,告誡祖孫不要忘記傳統,八旗子弟不要忘本亡國,武舉殿試在此舉行,場面極其壯觀,清風尚武如意館是宮廷畫師們工作的地點文淵閣為藏書之地,建於水旁,書籍最害怕火,文淵閣屋頂是黑色的琉璃瓦,與明黃大相逕庭,黑在五行中代表水,面寬六間,城牆為灰色,在一片金碧輝煌中顯得格格不入文華殿,皇帝學習,講課,祭拜孔子,科舉閱卷都在這裡舉行傳心殿掛著八位先師畫像,人心惟危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故宮之無常
    每集6分鐘100集的紀錄片,看到許多真去故宮也看不到的地方,得知了許多字該怎麼念。故宮真是人間的奇蹟。也感慨無常,許多皇帝及周邊人物其實也挺倒黴,好像什麼都有,但其感受到的痛苦程度也許並不亞於我等平常人。因為痛苦快樂都是相對的,最後全都湮滅在時間中。今天得意的人誰知道明天會不會突然失勢,今天倒黴的人也許即將柳暗花明。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我想像中的紫禁城
    我總有個願望,工作以後能去北京旅遊,當然一定要去紫禁城。但是真正工作了,有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永樂即朱棣的年號。朱棣,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他的一生和這座紫禁城一樣傳奇。紫禁城自從籌建以來一直飽受爭議,朱棣是個聽任百官擺布的傀儡嗎?不是的,他為了建紫禁城,殺了多少反對建造的官員。終於在1420年,紫禁城造好了。期間花費的人力,財力不計其數。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看完了四分之三
    《故宮100》對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處理得比較好。像51集雖然沒有任何臺詞,但是畫面和音樂卻很有張力。這是到目前為止看過的關於故宮的最好的紀錄片。
  • 【樂享TV】丹宸永固,回望故宮600年,慢慢品味這裡的歷史
    山東有線享TV推出故宮專題欄目  帶您穿越故宮看中華    故宮100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    《故宮100》是由徐歡擔任總導演的100集歷史紀錄片。是繼2005年的12集紀錄片《故宮》之後,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中央電視臺第二次以故宮為主題合作打造的影像作品。  該片分為《天工之城》《大國大朝》《被忽視的生命》《神界與凡間》4輯,用每集6分鐘的時長,講述故宮100個空間的故事,透過「看得見」的空間,將「看不見」的紫禁城建築的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加以演繹,為故宮創建一座超越時空的影像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