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拍攝的紀錄片《鍛鍊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Getting Fit),記錄了醫學記者麥可·莫斯利教授(Dr Michael Mosley)(一個懶惰、在鍛鍊上想花最少的力氣得到最大回報的人),拜訪各個領域的運動專家,找尋超高效率的運動方法。紀錄片的核心觀點是:鍛鍊根本不是一件苦差,鍛鍊也可以是簡單快樂的;那些辛苦在健身房鍛鍊1-2個小時的人,是吃力不討好,只要掌握方法,每周只要 2 分鐘,就能達到極佳的健身效果。紀錄片回答了五個真相,一起來看看吧。
真相一:每天慢走1萬步,不如快走3000步
謝菲爾德哈萊姆大學的羅伯·科普蘭教授,把6人分成兩組參加實驗:
第1組(吉蓮、戴夫、戴倫):每天走1萬步,不限速度,大約8公裡。
第2組(內森、蓋瑞、朱迪):每天3次10分鐘,快步走,約走3000步,大約2.4公裡。
【實驗結果】雖然第1組更累,但第2組運動效果更好。因為第2組採用快步走,屬於中等到劇烈的體力運動,強度比平常走路提升了30%,也就是時間更短,但心肺鍛鍊的強度更大。
真相二:每周2分鐘的HIIT鍛鍊,效果驚人,可以有效提高有氧適能
高強度間歇性鍛鍊(HIIT)專家尼爾斯·沃拉爾,安排6名白領,參加一項為期5周的鍛鍊計劃,每周在動感單車上,進行3組40秒的HIIT訓練,也就是每周只需要鍛鍊 2 分鐘。5周下來,共運動10分鐘。
【實驗結果】5周後,6名白領的有氧適能平均提升了11%。因為HIIT可以激發深層肌肉,深層肌肉蘊藏在身體骨骼周圍,起著協調身體、支撐骨骼和關節的作用,普通鍛鍊很難涉及到,而HIIT恰恰可以將他們激活;HIIT還能快速消耗肌糖原,肌糖原是肌肉裡儲存的糖,人在劇烈運動時身體會分解肌肉的糖,為身體提供能量;HIIT同時還能鍛鍊心肺,改善整個心血管系統。
真相三:輕啞鈴和重啞鈴,效果沒差別,
花短時間舉重啞鈴舉到累,可以有效強健肌肉
格拉斯哥大學的運動研究者斯圖爾特·格雷和瑙伊·斯特凡納奇,測試舉重物和舉輕物,哪個效果更?實驗由5名女性完成,實驗過程中,參加者一隻手舉重啞鈴,一隻手舉輕啞鈴,兩隻手都是要舉到沒有力氣為止。舉輕物的那隻手,比起另一隻手,要花費更長時間才到達疲勞點。她們的腿部也進行了一重一輕的鍛鍊。6周內,她們每周都進行了2組訓練。
【實驗結果】舉重物和輕物沒有任何差別,雙手、雙腿肌肉強化的程度幾乎一樣,雙手肌肉都強化了18%-19%,雙腿肌肉也都強化了25%,並沒有因為兩邊受重不同而有差別。想節省時間很簡單,只要舉重物就行了。
真相四:跑步不會傷膝關節
倫敦聖瑪麗大學的鍛鍊家約翰·布魯爾,做了一個對比膝蓋壓力的實驗,實驗中,麥可在膝蓋部位戴上感受器,然後在指定位置走一段距離,緊接著他又跑相同的距離。隨後電腦會分析走路和跑步時膝蓋產生的壓力。結果顯示雖然比起走路,跑步時膝蓋的壓力更大,但造成壓力的時間更短。
【實驗結果】跑步時膝蓋承受的總壓力,比起走路時還要小。因為跑步產生壓力的時間,只是走路產生壓力的時間一半,人在跑步時步幅更大,腳和地面接觸的時間也更短。跑步不僅不會傷膝關節,還對膝關節有益,因為跑步所產生的規律性壓力,可以把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帶入關節軟骨,有助軟骨修復生長。
真相五:跑步和抽大麻一樣快樂
生理學家西爾莎·奧蘇利文教授,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人那麼熱愛跑步」。
【實驗結果】跑步結束後,3名參與者體內的內源性大麻素比跑步前增加了30%。因為人在跑步時會產生內源性大麻素,這種人體自發產生的物質,結構和大麻中的大麻醇十分相似,都會激發情緒積極、增加食慾、帶來快感。「內源性大麻素」是身體設立的一個鼓勵鍛鍊的獎勵機制。這種鍛鍊時產生的內源性大麻素在安全範圍內,可以讓人興奮到恰到好處。除了跑步,其他鍛鍊也能產生內源性大麻素,可見鍛鍊的確可以讓人身心愉悅。
信不信由你,練起來才是真!
看完了五個《鍛鍊的真相》,你躍躍欲試了嗎?讓我們做個 5 分鐘HIIT運動,立馬體驗一下High的感覺。這是諾丁漢大學的貝絲·飛利浦設計的一套不需要任何輔助工具的HIIT訓練,共耗時5分鐘。
1分鐘張臂跳躍
1分鐘深蹲
1分鐘快跑
1 分鐘張臂跳躍
1分鐘深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