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1999 年 張藝謀)
埃塞爾辭掉了女僕的工作,他們就這樣結婚了。
像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他們一無所有,除了一棟需要還款 25 年的房子。
新婚之夜隨著鏡頭慢慢拉遠,兩個人躺在空蕩蕩的房間裡。
他們慢慢有了自己的木板床、瀝水板、新爐子、餐桌以及和房間格調不相稱的二手高級沙發。
原本空蕩蕩的屋子在兩個人的努力下有了家的樣子,很溫馨。
他們如願有了自己的兒子,不同於以往的狗血瑪麗蘇情節,得知妻子生產的消息後歐內斯特的第一句話"那她 …… "
在瞬間表現出夫妻情深,以至於護士的誤解顯得那麼可笑。
關於孩子初生時的這段描述,母親的辛苦雖然沒有用一句話來交代過,但這個時期是整部電影中埃塞爾頭髮最凌亂的時候。
再後來,希特勒打到了布拉格。
歐內斯特的家也和其他英國家庭一樣,開始了備戰狀態。
人人都有的防毒面罩。
在院子裡建造防空洞。
在屋子裡建造屋內鋼壁防空洞。
把孩子轉移到鄉下。
這些記憶對那個時代的英國人來說是彌足珍貴的。
影片中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描述,沒有宏偉的畫面,更沒有太多的贅述,而是以一個家庭的變化為切入點。
戰時的父親成為了消防隊的一員,目睹被炸成碎片的小孩子,這個平日裡再溫和不過的父親哭了。
平淡如他,歐內斯特撐起一個三口之家,在戰時為國家和人民奔走,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
戰爭結束後,街坊鄰居一起狂歡,歐內斯特是笑得最開心的一個,他甚至跳起了舞。
但幾家歡樂幾家愁,戰爭結束並不意味著痛苦的結束,有些人可能會因此痛一輩子,因為他們失去了自己的親人。
戰後的日子繼續回歸了平靜,父親一如既往地讀著報紙,母親一如既往地擦著桌子。
在不知不覺中,埃塞爾當初的手推式送奶車變成了電動送奶車。
家裡裝了第一部電話。
第一次演起了"電影"。
兒子有了自己的蘭美達踏板摩託。
以這樣的方式,回望科技給一個普通家庭帶來的變遷是令人驚嘆的。
影片不僅回望了科技的進步,更見證了英國成為福利國家,戰後經濟蕭條及六十年代的經濟復甦等時代變遷。
這些變化是有準確的時間點的,有固定的日期。
影片通過歐內斯特每天在家中看的報紙來傳達這些內容。
例如,肉的配給量又被削減了。
但有些變化是沒有準確日期的,甚至是觀眾無法察覺的。
時間去哪兒了呢?
時間隨著歐內斯特消逝的髮際線。
隨著埃塞爾越來越花的眼睛。
隨著小男孩青春期的到來。
隨著媽媽懷裡的小崽子變成了文藝男青年。
隨著兒媳婦日漸變長的裙子。
消失。
憂傷之情撲面而來。
雷蒙德 · 布裡格斯於 1934 年出生在倫敦南部的一個工人家庭。年幼時一心想成為一個新聞記者,但最終卻成了一個漫畫家。
他是一個環保主義者,人物憨態可鞠,畫風獨到奇怪,他的作品經常以一些威脅人類生存的問題為主題。
如淡水短缺、酸雨、海水汙染、人口爆炸等等。
70 年代後由於他父母及妻子的先後去世,他的作品主題又轉為憂傷和思念。
布裡格斯的作品碩果纍纍,曾經獲得多項大獎,漫畫老少鹹宜,在全球粉絲很多。
《倫敦一家人》邀得英國學院獎、金球獎得主布蘭達 · 布萊斯和吉姆 · 布勞德本特給男女主角配音,讓角色形象的傳達更加立體,栩栩如生。
時光若水,無言即大美。日子如蓮,平凡即大雅。
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是偶然的機率,並且變成偉大人物的機率更低。
這註定了,我們大多數的人生與愛情都將是微不足道的平凡日常。
但日常的一生對於我們來說,又是如此珍貴,即使平淡如水,即使不值一提,都是我們終有的一生。
對於平凡的我們來說,出生、戀愛、結婚、生子,直至死亡這一連串的人生變化無法在歷史上留下任何一筆。
我們承認我們的人生不夠獨特,但當我們將它拍成一部電影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在漫長短暫的一生裡,其實我們一直是歲月的主角。
我們的故事沒有千迴百轉的曲折,沒有光彩照人的驚豔,卻自有一份細水長流的平實之美。
當我們窮盡一生的時候,會看到生活即使如此平淡,我們也沒有得過且過。
而是用珍惜溫馨希望與熱情將它雕琢成了璀璨的鑽石,照亮了屬於我們的渺小的歷史空間。
讓我們過完這一生,還想要相約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