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評選出21世紀的25部最佳電影,憑什麼它高居榜首?

2021-02-08 豆瓣電影

本文作者:豆瓣@杉姐,青年作家、導演、影評人丨

首發公號:電影爛番茄丨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丨

2017年時,《紐約時報》曾評選出了21世紀(截止當時)25部最佳電影

那次評選是集合了製片人、演員,還有臉書的影迷得出的最終結果。

眾所周知,《紐約時報》是報紙中的報紙,在紙媒時代,它是讀者心目中的神,是傳媒人眼中的北鬥星。

長期以來,《紐約時報》的影評是北美電影市場的風向標之一

我看過一些時報風格的影評,老實說,並不是大眾可以輕易接受的。

時報的影評有兩大特點:

一、以電影為引子,拿電影說事。

以《華爾街之狼》的一篇影評為例,影評人恨不得把整個華爾街的資本運作規則,金融掮客厚黑投機的故事都展示給讀者,這部分的權重遠大於影片本身的內容。

二、絕不劇透

這樣的文章和《紐約時報》的讀者群有關,時報的讀者多中產階級、政府公務員、高級知識分子。

這些人,是社會的精英,他們喜歡深度報導,知識格局越大越能和他們產生碰撞,從而獲得更深的閱讀快感。

所以這次的25佳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我們來看看這次評選的前三名:

No.3是常年排在經典勵志電影前10位的《百萬美元寶貝》

No.2的是日本電影大師宮崎駿《千與千尋》

這兩部電影大家都很熟了,由於他們通俗,故事性強,觀眾基礎很厚。

排名第一的電影則是美國導演保羅·託馬斯·安德森拍攝於2007年的影片——

血色將至


導演: 保羅·託馬斯·安德森

編劇: 保羅·託馬斯·安德森 / 厄普頓·辛克萊

主演: 丹尼爾·戴-劉易斯 / 保羅·達諾 / 凱文·J·奧康納 / 巴裡·德爾·舍曼 / 狄龍·弗雷澤爾

上映日期: 2007-12-26(美國)

《血色將至》有21世紀的《公民凱恩》之稱(《公民凱恩》在太多的20世紀電影榜單中評為影史第一

美國著名電影媒體《indieWIRE》(北美著名電影媒體)曾把它列入「2007年度十大佳片」之首。

豆瓣評分8.1

曾獲得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雙料大獎。

很多人認為當年它沒有獲得奧斯卡的最佳電影完全是因為它的題材:

反美國精神!反宗教!!!

它義無反顧地挑戰美國主流價值的底線,將美國夢砸個稀碎,這樣的破壞力使它錯過了奧斯卡。

這樣一個怪胎憑什麼能成為21世紀最佳,請聽我細細道來。

故事的男主丹尼爾•普萊恩惟尤(簡稱丹)是一個滿臉鬍渣、渾身泥土的粗獷男人。

他在德州荒漠的井下尋找銀礦

運氣很好,在荒無一人的大漠油井中他摔斷了腿

目睹同伴被砸死在井下。

養子在事故中變成聾啞兒

擎天火海中,他第一個衝到前面。

你以為他的臉上一定是大寫的憂傷

錯!!!

看這畫面,他的眼神簡直是一首讚美詩

就像米開朗基羅在欣賞繆斯

所以。

他看到的噴發中的黑色物質是20世紀最昂貴的液體:石油

發財嘍!!!

這是噴發中的黑色金子!

男主第一次開口說話出現在14分33秒,之前他的所有「臺詞」都是在礦井下的掙扎喘息

有了錢,他才有了開口說話的權利

這時,他已初具油礦主的派頭。

(導演用大特寫來突顯演員的表情,並暗示他此時的身份和地位)

他向人介紹:

每天,那口油井的出油量是2000桶,每周可以帶來5000美金的收入。

隨後,他介紹了站在身後的兒子兼合伙人H.W(也就是那個被砸死同伴的兒子),這是一個非常討人喜歡的小面孔。

他的油礦看來有非常人性化的「運營模式」,他說每一位員工都由他直接管理,他認識每一位員工。

演講效果很好,當天晚上就有個年輕小夥跑來向他賣情報。

在小夥子的故鄉——遙遠的小波士頓,那裡的石油已經多到冒出地表,並且地價便宜。

標準石油公司已經在那裡買地了。

真是振奮人心的消息

來到小鎮的父子二人以打鳥的名義到處找石油

石油果然多到滲出地表

他馬上開始了新一輪的遊說。(大致內容和14分33秒並無二致)

他買下了這裡所有能買下的地,一代石油大亨就這麼誕生了。

看得人血脈賁張,多好的勵志故事啊

先別急,轉折來了。

最初買地時,他告訴當地百姓是為了和兒子有一片獵鳥的天堂。

以此獲得便宜的地價。

他自稱家庭觀念很重,走到哪裡都要帶著兒子。

但是,當兒子在一場意外中致聾啞後,他無情的拋下了他。

他收養兒子的原因,是為了「買地時,有張俏臉蛋,誆人容易些」。

他「把每一個工人當家人」,但是當工人死在井下時。

他根本叫不出工人的名字

他得意地告訴傳教士他的「抽水效應」!

他利用隔壁的地,將那片沒買來的地下面的油抽乾了!

而這片地的主人居然幾十年毫不知情!

這個偽君子前後所做的一切在電影中都有鮮明對照,看後讓人倒吸口冷氣

許多觀眾出現了男主恐懼症,你完全無法判斷他什麼時候開始了下一個陰謀。

陰險狡詐的人也有對手——這個面如天使卻更為虛偽的傳教士

從丹來到波士頓小鎮,兩個人的鬥爭從沒停止過。

丹看上了傳教士的地,想低價買入,裝作不知道地裡有石油。

傳教士一眼看穿了他的把戲,把地價從3700美元抬到10000美元

理由是「為了教堂」。

從此,兩個人開始了一段相互利用,相互恨到牙癢的日子。

開礦儀式前,傳教士想要在眾人面前秀下自己,他和丹商量:

是的,我會走上來,然後你就說.
他是這片大山的愛子,照料著主的子民


可是,在丹介紹了自己的兒子和一個當地的小女孩之後,他根本沒鳥傳教士

並且速度搶了傳教士的臺詞:

阿門

傳教士的臉上當然是大寫的尷尬

之後,兩個人的過招演變得又狠又絕,令人噴血。

當有村民以去教會贖罪來交換土地時。

丹毫不猶豫的就去討了傳教士一頓暴揍

這是一報還一報。

(傳教士曾抱怨男主沒有信主,所以有人死亡在情理之中,男主把傳教士一頓暴揍)


被虐完後,丹顧不上自憐,馬上面帶笑容

因為他知道,他要修管線的地到手了。

電影曾多次鋪墊,他是如何憎惡教會,可面對金錢的誘惑,他毫不猶豫的選擇接受基督成為他的救世主。

他在一向憎恨的大教堂裡懺悔道:

我把自己的親兒子丟在一邊!主啊,請賜給我聖血。驅走我體內的惡魔。

當然,這次的面,他最終還是了回來。

當傳教士遭遇經濟危機,上門來求助時,他讓傳教士說出那句:

我是一個冒牌的先知,上帝是迷信的產物

他竟然還要傳教士「用令人信服的語氣說出來,用你布道的口氣說!」

連續重複八遍傳教士徹底崩潰!


這簡直是對宗教的一次詛咒。

傳教士一分錢都沒有得到,反而死在了男主的保齡球下

其實,丹和傳教士同是一類人。

一個是魔鬼,一個是戴著面具的魔鬼

(這組兩人臉被石油和泥土覆蓋的鏡頭暗示著兩個人都是說謊者)


他恨傳教士,更恨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在敵人的身上看到的正是另一個自己。

傳教士和油礦主都是美國人的代表,前者代表宗教,後者是新一代「宗教」代表——金錢

(男主最後說出,他才是上帝的使者,意為金錢是新時代的宗教)

當電影中傳教士承認宗教是迷信的產物時,相信很多觀眾有終於有人敢說真話的快感!

我非常尊敬宗教,但反感那些以宗教之名的惡行。

油礦主代表的是新一代的宗教狂熱分子——金錢信徒。

(跪在十字架前面,只是獲得資本的手段)

但是,獲得金錢並不能掩飾他心靈的空虛,當有一個自稱是他同父異母弟弟的男人到來時,他立刻向這個男人張開雙臂。

這是整個故事中,這個老狐狸唯一不謹慎的地方。

強烈的孤獨感使他對「兄弟」產生了依賴,他立刻將自己內心的挫敗、懊惱、無望和盤託出。

然而很快,他發現這個慕名而來的「親人」其實只是個貪圖錢財的冒牌貨

他怒不可遏,開槍打碎了他的腦殼並把屍體埋葬在森林深處,那坑裡除了泥土,還有滲出地面的石油。

整部戲中,他沒有愛心、得不到親情、更沒有愛情

唯一和異性的接觸是和教堂中的老婦和孩子。

他是一個純粹的孤獨者,冷漠的不像人類。

除了上帝和魔鬼外,他是唯一一個不需要朋友的生物。

這部片的片名來源於《出埃及記》的第7章第19行:

埃及到處都是血色將至的景象,即使是木製或石頭容器也不例外

所以,《紐約時報》評價這部電影描述的並非美國夢,而是美國夢魘

觀眾將隨著影片進入烈火熊熊的地獄,每個人都將在其中得到沸騰和詛咒。

影片不是某一個人的個人史詩,它是美國西部開發史乃至建國史的縮影。

更是凝聚著每一個個人、實體和國家迅速崛起又迅速瓦解的飽嘗代價的靈魂蛻變史的縮影。

石油被採光了,傳教士都變成了利益薰心之徒。

人的精神世界正在遭受著與自然生態相似的危機。

影片長達158分鐘,但毫不拖沓,敘事乾脆、利落。

很難相信拍攝《血色將至》時,導演保羅·託馬斯·安德森只有37歲。

保羅·託馬斯·安德森(右)與艾米·亞當斯在《大師》的拍攝間隙

他崇拜庫布裡克,拍攝本片時,他坦言自己就像是被一隻巨大的「庫布裡克之手」攫住了靈魂。

那些能令人全身的骨頭都跟著咔咔作響的配樂和最後的高潮場面以及落幕方式,令這部電影幾度籠罩著不祥的「庫布裡克氣氛」。

影片的開頭,男主在井下獨自採礦,音樂讓人毛骨悚然。

讓人印象深刻的戲有兩場。

第一場是,男主帶著撿回來的死去同伴的兒子坐火車,孩子摸著他的臉。

這時,他開始講述自己的成就,也就是下一段場景中為了說服百姓賣地的說詞。

這一段中很明顯聲畫是不對位的,明明是下一個場景中的聲音卻放到了這一場景中來。

導演利用聲畫不對位來說明,孩子俊俏的臉,是他誆人的道具

而畫面的疊化過度也說明了他的成功離不開這個孩子的到來

第二場戲是,男主的兒子和農場主的女兒在玩耍。

畫幅逐漸由16:9變成了4:3。

男孩、女孩先後跳了下去。

緊接著一個上升鏡頭,長大後的他們在教堂中舉行婚禮,女孩用手語跟男孩交流。

人物的下降運動和鏡頭的上升運動連接起來十分流暢。

男孩和女孩是這部電影中唯一沒有被玷汙的人。

所以,他們從放著油桶的平臺上跳了下去,結婚,遠走高飛。

男孩的笑容成為這裡唯一燦爛之存在。

丹奮鬥一生,他曾夢想著掙夠錢,然後離群索居的願望實現了。


這是最黑暗的地方,巨大的莊園,安放他孤獨的殘生。

這裡處處都是陰影,閃爍的燈光就像地獄的鬼火

即使是白天,男主的臉也幾乎成為剪影

他不是魔鬼的代言人,他就是魔鬼

他的個人奮鬥史就是魔鬼洗劫史,人類近代工業文明的進程就是無數個丹尼爾推進並主導的。

他們犧牲所有能犧牲的人來獲得成功,掙到足夠錢後只為了能夠遠離所有他討厭的人。

這是魔鬼最恐怖的宣言。

他們在這個現代化的進程中,左右了多少人的命運,多少人的夢想,摧毀了多少這個世界最美好不可再生的事物。

(男主和他的豪宅像地獄一樣黑暗)

男主的扮演者丹爾·戴-劉易斯曾三獲奧斯卡。


這部電影甚至讓他在奧斯卡還沒開始前就毫無疑問的預定了他的第二個最佳男主。

奧斯卡頒獎前,有媒體說,如果丹尼爾·戴-劉易斯沒有贏得奧斯卡影帝,那我們要改寫對於『演技』的定義,他與任何偉大表演都不同——他更偉大

電影中,那種沉默中的爆發、爆發中的沉默都讓我們領略到了什麼叫神附體!

(演技帝面目猙獰到青筋暴露)


影片各方面都十分精緻, 處處都是石油。

隨著黑色石油的流動,人性的惡魔也汩汩而出

創造有時意味著毀滅!現代文明有著最骯髒的歷史。

《血色將至》人類歷史上無法忘記的黑暗史。

電影迄今十年,故事中講述的工業發展史仍是我們揮之不去的噩夢!

《紐約時報》將奧斯卡沒有給的殊榮百倍還給了《血色將至》,這是對由一個清教徒族群創造的國家的價值觀的顛覆。

電影的力量如此。

你說它不是第一誰是

< END >

➣豆瓣9.0,震撼人心,每一個五星都手抖著打出!

➣這部韓片真敢拍,把國家黑出翔

➣豆瓣9.5,扎心的國產紀錄片,第一集就讓人哭到脫水

➣衝著包貝爾挨打,這片得看

相關焦點

  • 《紐約時報》公布 21 世紀迄今最佳25部電影
    美國權威媒體《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近日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1世紀以來25部最佳電影。由 Manohla Dargis 與 A.O. Scott 兩位首席影評人主導,並邀來包括 Kathryn Bigelow、Guillermo del Toro、Ava DuVernay 及 Barry Jenkins 在內的多位資深電影行業人士參與評選。
  • 《紐約時報》評選出21世紀最佳影片TOP10
    原編:丹尼爾 | 圖:Pinterest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紐約時報》不久前公布了「21世紀最佳的25部電影名單」。評審團中有連續多次擔任洛杉磯電影評論家的《紐約時報》首席影評人 Manohla Dargis。還有綜合來自電影學者們的意見。他們自信地認為,所評選的名單會成為未來的經典。一生有限的時間裡,讀經典的書籍、聽經典的音樂、看經典的影片… 才不枉費生命。經典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更引發人深層的思考,提升人的品位與格調,讓人獲益無窮。
  • 《紐約時報》評出21世紀最偉大的25名演員,趙濤位列第八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靜當地時間25日報導,《紐約時報》評選出了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個演員,中國演員趙濤入選,排名第八。另外,韓國演員宋康昊、金敏喜一同入選。兩位評選榜單的作者表示:「當我們決定挑選過去20年裡我們最喜歡的電影演員時,我們意識到,我們正處於表演的黃金時代。沒有公式來選擇最好的(只是我們有一些爭吵),這個名單必然是主觀的,可能會有遺漏。這些表演者中有一些是新人;其他的已經從業了幾十年。」「在做出選擇時,我們關注的是這個世紀,而不是好萊塢。
  • 文章頻道 - 《紐約時報》評出21世紀以來25部最佳電影,賈樟柯作品...
    消息源自紐約時報官網文中多數影片介紹來自豆瓣電影數英DIGITALING 綜合報導,轉載請遵循文章底部規範6月11日,《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評選出21世紀以來25部最佳電影,在這份榜單中拔得頭籌的是美國導演保羅·託馬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 的作品《血色將至》。
  • 《紐約時報》最新評選出的21世紀最牛電影,你看過幾部?
    日前,《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影評人Manohla Dargis和A.O. Scott,聯合Facebook上的影評人評選出了「21世紀截至目前最優秀的25部電影」(The 25 Best Films of the 21st Century So Far),每一部都是經典。
  • 紐約時報》評出21世紀目前最牛的25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Scott,聯合Facebook上的影評人評選出了「21世紀截至目前最優秀的25部電影」(The 25 Best Films of the 21st Century So Far),每一部都是經典。我們選出了其中的15部推薦給大家,如果趕上暑假片荒了,就照著這個單子看下去吧!
  • 《紐約時報》評選出本世紀最偉大25位演員,趙濤排第八
    新京報訊 當地時間11月25日,《紐約時報》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位演員名單,中國演員趙濤位列第八,此外韓國演員宋康昊、金敏喜也一同入選,分列第六、第十六。《紐約時報》表示,這25位演員中有新人,也有已經從影多年的演員。「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本世紀,不僅僅只關注好萊塢」。
  • 《紐約時報》評出21世紀目前最牛的25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Scott,聯合Facebook上的影評人評選出了「21世紀截至目前最優秀的25部電影」(The 25 Best Films of the 21st Century So Far),每一部都是經典。我們選出了其中的20部推薦給大家,如果趕上暑假片荒了,就照著這個單子看下去吧!
  • 21世紀最好的25部電影(專治不服)
    前不久,《紐約時報》影評人瑪諾拉·達爾吉斯(Manohla Dargis),A·O·斯科特(A.O. Scott)評選出他們心中「21世紀最精彩的25部影片」。這是一份值得影迷收藏的片單。首先,新,意味著門檻低,非骨灰影迷也能看下去。
  • 《血色將至》憑什麼拿到21世紀最佳,我獨服這篇!
    這樣的文章和《紐約時報》的讀者群有關,時報的讀者是由中產階級、政府公務員、高級知識分子構成的。所以這次的25佳引起了番茄君極大的興趣,我們來看看這次評選的前三名:No.3是常年排在經典勵志電影前10位的《百萬美元寶貝》。No.2的是日本電影大師宮崎駿的《千與千尋》。
  • 美國評選「21世紀最偉大的25名演員」,中國僅一名女星上榜!
    美國《紐約時報》最近出爐了一篇關於21世紀「最偉大的演員」評選; 經過評選後,全球共計25名演員上榜,中國僅只有一名女星上榜;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上榜的這位女星
  • 《紐約時報》評21世紀最偉大演員 中國趙濤進前十
    外媒《紐約時報》評選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個演員(排名有先後),中國演員趙濤入選,排名第八。12、華金·菲尼克斯13、蒂爾達·斯文頓14、奧斯卡·伊薩克15、麥可·B·喬丹16、金敏喜17、阿爾法·伍達德18、威廉·達福19、韋斯·斯塔迪20、羅布·摩根21
  • 《紐約時報》公布21世紀迄今最佳20部電影,三部華語片上榜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報刊之一,此前《紐約時報》公布了21世紀迄今最佳20部電影,與大眾認知的經典佳片存在一定差異,但每一部都著實引人深思,定讓你獲益匪淺。每次約會都笑料百出,安迪洋相盡出。推薦理由:英國電影學院獎年度佳片,看似低俗,其實不然,影片中呈現了極為成熟的愛情觀。
  • 《紐約時報》評21世紀最偉大演員 賈樟柯妻子趙濤挺進前十
    外媒《紐約時報》評選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個演員(排名有先後),中國演員趙濤入選,排名第八。9、維奧拉·戴維斯10、西爾莎·羅南11、朱麗安·摩爾12、華金·菲尼克斯13、蒂爾達·斯文頓14、奧斯卡·伊薩克15、麥可·B·喬丹16、金敏喜17、阿爾法·伍達德18、威廉·達福19、韋斯·斯塔迪20、羅布·摩根21
  • 《紐約時報》評出最優秀的25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Scott,聯合Facebook上的影評人評選出了「21世紀截至目前最優秀的25部電影」(The 25 Best Films of the 21st Century So Far),每一部都是經典。我們選出了其中的20部推薦給大家,如果趕上片荒了,就照著這個單子看下去吧!
  • 21世紀最偉大25位演員,黑人影帝登頂,中國唯一演員上榜非成龍
    近日,國美國知名《紐約時報》評選出了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位演員。在這個評選榜單中只有一位華人演員,而這個演員並非是功夫巨星成龍。 成龍是目前在國際上最知名的中國演員,他在好萊塢的地位不亞於史泰龍和施瓦辛格等人。
  • 外媒評21世紀最偉大演員 中國女演員趙濤位列第八
    趙濤(資料圖)1905電影網訊 近日,《紐約時報》評選出「21世紀至今最偉大的25位演員」,丹澤爾·華盛頓登上榜首。自2000年起,趙濤主演了賈樟柯執導的多部電影,榮獲多項國際榮譽,她也被譽為是「繼鞏俐之後最被國際認可的中國電影女演員」。2006年,趙濤就曾被美國林肯中心評選為「全球年度最佳女演員五十佳」之一。完整榜單如下(排名分先後順序):1. 丹澤爾·華盛頓8. 趙濤17. 阿爾法·伍達德24.
  • 《衛報》評21世紀100部最佳影片,竟僅有3部華語片?
    請點擊了解↓↓↓拉片子9月13日,《衛報》評選出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其中2008年上映的劇情片《血色將至》力壓群雄奪冠,第8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為奴12年》、歷時12年拍攝的影片《少年時代由於種種原因,排名和選片標準受到了網友的一些爭議,尤其是在剛剛經歷了《哪吒》海外票房遇冷的狀況之後,再一次發現《衛報》眼中21世紀100部最佳影片,竟僅有3部華語片上榜,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衛報》到底是誰?他們列出的這份榜單含金量有多少?以及在網友眼中21世紀被低估的電影有哪些。
  • 《紐約時報》評選出了十位2019年度最佳演員
    近期,由《紐約時報》的評論家A.O Scott和 Wesley Morris評選出了2019年度十佳演員,這些演員都有自己獨特的個人特徵和鮮明標誌,但是,他們又不約而同地呈現出共通點,即是一旦進入角色,便不再是他們本人,而是用真情實感和技巧刻畫出來的劇中人。
  • 《紐約時報》21世紀最偉大演員榜,丹澤爾·華盛頓第一,趙濤第八
    日前,《紐約時報》評選出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位演員。第十名:西爾莎·羅南,美國女演員。代表作《贖罪》、《布魯克林》,多次入圍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和奧斯卡金像獎。2018年,憑藉喜劇電影《伯德小姐》獲得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獎,入圍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