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第三波疫情似乎不再是危言聳聽,隨著天氣變冷促使更多人在室內活動,日本首相菅義偉在6日就日本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反彈跡象發出警告。 菅義偉在日本國會一個委員會的會議上說:「我們必須更警惕地關注(疫情)形勢。」
進入11月,日本在5日新增新冠肺炎患者自8月21日以來首次超過1000人,此後連續多日單日新增都超過1000人,使得累計感染人數在破10萬之後,逼近11萬。根據NHK新聞的統計數字,日本8日新增946人確診感染,累計確診確診感染達到10萬9215人,累計死亡人數超1800人。
8日,東京新增189人,已經進入寒季的北海道,新增人數再次「爆表」,達到153人。
11月6日,為儘快恢復疫情以來中斷的經濟往來,日本正式與中國達成商務人士往來在11月中旬開始開通,雙方以短期停留和長期停留的商務人士為對象。
從8日開始,從日本前往中國的人員都需要雙陰證明,此前,由日本醫科大學運營的東京成田機場航站樓內PCR檢測中心於11月2日開始營業,該中心將針對從成田機場出國的人員等實施新冠病毒檢測。在本月內,從受理到出具證明需要6小時左右,而到12月檢測設備完備以後,最短可縮短至2小時,將為出國人員提供便利。
PCR中心24小時營業,上午9點~下午5點以外的檢測受理屬於額外時間。檢測及出具證明的標準費用為3萬9800日元(約合人民幣2540元),沒有預約及額外時間受理的費用為4萬6500日元(約合人民幣2967元)。在外部的醫療機構接受的檢測,PCR中心也可出具證明。
隨著日本擴大放寬出入境限制,預計從日本出國的人員會越來越多,而有的入境方國家要求提供新冠病毒陰性證明,因此需要擴充檢測能力。面向成田機場出入境人員的檢測繼續由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檢疫所承擔。
圖片來源:NHK新聞
PCR中心設在成田機場第1航站樓和第2航站樓。第2航站樓的PCR中心在開始營業前已面向媒體開放,在一間約750平方米的房間內隔出了問診和採樣用的空間。日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汲田伸一郎表示「在出國前稍微早一點兒到機場就能接受檢測」。
雖然有可能再次引發第三波疫情,但目前的種種政策都說明,比起疫情防控,日本政府現在可能更重視經濟的恢復,民眾在解禁後也陷入了「自肅疲憊」,開始出門吃喝玩樂。雖然日本的新冠死亡率相對來說比較低,但人們真的可以對新冠感染無所畏懼嗎?
近日,NHK報導了一些機構對新冠後遺症的調查報告,發現會導致大腦老化10年以上,記憶力與思考能力大幅衰退,而這種後遺症或將永久性影響感染者今後的工作和生活。
出現的概率和比例
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對從新冠感染中恢復的人進行了追蹤調查,調查報告中顯示出院後的人有11%存在呼吸困難的問題,10%的人有倦怠感和嗅覺異常,這種狀況的持續時間長達4個月以上。
此外在之後的追加調查中,約佔4分之一的男性患上了脫髮症,2個半月後才被治癒。
長期存在影響巨大
很多人在康復出院以後,身體依然沒有恢復到原本的樣子,需要長時間的療養。
1、走路稍微多一點,就感覺到非常累
2、時不時伴有低燒情況
3、經常感到呼吸困難,伴有咳嗽
4、聽覺、嗅覺異常
5、記憶力下降
6、手腳麻痺,不安,抑鬱
經英國的研究和測試證明,出現呼吸困難的重症患者,即使恢復後大腦也最高會老化10年,同時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嚴重受損。因為身體會出現易疲憊、偶爾感覺呼吸困難的症狀,很多出院的患者表示有時候必須要吸氧才能緩和,這種後遺症持續了半年多,完全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日本厚生勞動省從8月開始召集了約2000例感染新冠後痊癒的康復者,專門進行為期半年的後遺症觀察調研,預計在今年年底會得出初步結果。但就目前已有的研究來看,我們真的不能小瞧病毒的危害,即使死亡率變低,後遺症對身體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東京一名20代女性的經歷足以讓我們警醒,她在3月末出現症狀入院,4月1日確診感染,一個月後才轉為陰性出院,但出院後她仍然會動不動出現心悸、手麻的現象,也會突然呼吸困難無法呼吸。
一直到7月末,她去上班的路上還出現了氣喘、說不出話來的情況,即使已經出院2個多月,這種後遺症依然沒有消失。
所以沒有人能保證,感染後就能完全恢復到以前的健康狀態,就算是年輕人也不要對自己的身體太自信,我們需要的是堅持警惕,在疫苗出現之前不要鬆懈防護,勤洗手、勤消毒,出門戴口罩,儘量不去聚集人群的地方。
希望大家都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愛護好自己的身體,平安度過這場疫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