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字 輕輕鬆鬆關注
攝影,從一點點感悟開始!該片是導演陳果的「香港回歸三部曲」的第一部,以「電影需要承擔社會責任」為創作理念,延續了香港電影當中的「社會閱讀模式」的傳統,再現了面臨香港回歸的當年猖狂一時的黑社會的掙扎與浮躁,再現了草根者在面對無望的明天時的悲涼,更是濃縮了一代青年人的成長。
片中所有的演員包括男女主角李燦森和嚴栩慈,都是陳果在街頭髮掘的非職業演員,拍出了名副其實的「香港製造」
該片是導演陳果的「香港回歸三部曲」的第二部。1997年,香港維多利亞港上空的煙花有五次之多:農曆新年的煙花,青馬大橋啟用時的煙花,英國人撤離香港時的煙花,香港回歸中國時的煙花及國慶節的煙花。而在這個多煙花、多雨的夏天,吳家賢和他的五個戰友都是因香港回歸而退役的華籍英兵,人到中年,生活失去依靠,前途渺茫,顯得落落寡歡,他們當中有的去政府部門工作、有的當了香港大款、有的在失落的日子裡一蹶不振。這些失意的人決定組織起來搶劫銀行,不料在行動過程中他們卻遇到了另一夥打劫已得手的匪徒,一場火拼也就此展開 。
《去年煙花特別多》是難得一見的展現退伍軍人的生活的電影,通過黑色幽默感及淋漓奔放的荒謬感,指出香港改朝換代之際人們的迷惑時刻,異象紛陳,人心在變,浮光掠影
該片是導演陳果的「香港回歸三部曲」的第三部。
細路祥6歲了,他有一個嗜酒的父親,一個好賭的母親,一個深居簡出的奶奶,還有一個被媽媽趕出了家門、從未見過的哥哥。日子那樣無驚無險的過了九七年,阿祥能否闖過難關?
該片可稱為1998年最能捕捉老區生態和草根情懷的作品,陳果對九七牢騷依然,多線多層次發展豐富,以祥仔和菲傭關係,側筆點出「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題旨,新舊兩種經驗交融得體 。
《榴槤飄飄》於2000年8月30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並於2000年11月16日在香港上映;該片因內容不夠陽光,有違社會主義的主流思想道德而禁止在中國內地公映 。是一部反映香港下層生活的現實題材的文藝電影,由陳果導演,秦海璐、麥惠芬等主演。
很少水果如榴槤一樣,愛之欲死,恨之欲死,東北少女的香港賣笑,是噩夢,也是一種欲罷不能的掙扎。洗澡的毛巾是剛買的,她走後就留下了她的味道,其實很臭,有股奶油般的水果味道,不由地想起了榴槤的味道。是你永遠無法習慣但卻迴避不了的味道。她們在深夜裡,她們在酒店周圍,在人們的鄙夷中在自己的鄙夷中,在城市與鄉村飄來飄去。因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只有焦躁的飄來飄去弄得空氣中充滿著榴槤的氣味。
《香港有個好萊塢》是陳果執導,周迅、 陳英明、黃又南出演的現代劇情片。該片於2001年9月2號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講述了在大磡村開設燒臘店的朱家三父子,由於燒臘店的鎮山之寶母豬失蹤和主動在大磡村找生意的東東的出現,生活掀起巨浪的故事 。
《香港有個好萊塢》注重於深入挖掘世紀之交香港社會所發生的變化本身中的戲劇性元素,表現出一種不安的感覺 。片中大陸妓女「對抗"香港土著的故事裡出現了關於「九七"情緒的言說,簡單而原始的生活片段中,體現出港人面對「外來勢力滲透"產生恐慌心理 。
《阿飛正傳》有著很高的地位,它是王家衛的成名之作,同時也是張國榮第一次真正發現自己,並自覺地以一位藝術家的標準來參照自己的一座裡程碑。然而對於整個香港人而言,《阿飛正傳》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那是有關香港人的歸屬感和漂泊感的一種精神歷程。
1990年,張國榮被王家衛邀請來演《阿飛正傳》,從而成就了這部被香港影壇最出色的電影之一。旭片中張國榮成功塑造了一位孤傲叛逆的浪子形象,精彩傳神的表演讓他成功摘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桂冠。影片中旭仔的獨白加上獨舞是《阿飛正傳》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段落,也是華語影史上最為經典的片段之一。
從電影的藝術貢獻角度來看,《阿飛正傳》為人們展示了一種不一樣的視野,MTV式的鏡頭語言,奇特的鏡頭軌跡,非常規的構圖比例,濃重又灰暗的色彩,後現代式對白方式,這些都深深的影響了香港電影,也成就了王家衛獨有的電影風格。
王家衛創作《花樣年華》的靈感來源於中國香港作家劉以鬯的中篇小說《對倒》 。雖然《花樣年華》在故事情節方面沒有直接取材小說《對倒》中的內容,但是王家衛卻借用了小說的「對倒」意念來開展電影故事。
王家衛通過電影《花樣年華》創造了一個氤氳不明的惆悵溫婉的懷舊氛圍,通過悲傷痴纏的音樂與色彩飽和的畫面以及人物精簡的對話與故事情節,讓觀者不斷追問與思考,大量的留白也讓觀者從自身的角度和理解方式對影片進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解讀和想像。王家衛通過一段普通的故事展現了人性的複雜和微妙,通過對場景、道具和服裝的細緻追求讓整部電影完整地表現了屬於那個時代的風情畫卷。同時,在影片表達上,王家衛通過獨特的表現手法將民族色彩、民族特色以及時代色彩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從而融合成獨一無二的懷舊氣質,這也成為該片的成功之處。
《春光乍洩》之所以被奉為文藝愛情片的傳世經典,除了張國榮與梁朝偉的深情演繹外,也和影片獨具匠心的藝術造詣息息相關。該片不強調故事與戲劇性,有著強烈的印象派、感觀化。異國他鄉的靈魂游離,社會底層的嘈雜喧鬧,破鏡難圓的貌合神離全靠一個「抖」來表現,這也是杜可風手持攝影風格放大人物情感的外化體現。另外,手持鏡頭與生俱來的臨場感也拉近了觀眾與黎何二人的情感距離。透過極富感染力的鏡頭,觀眾仿佛成為了這對同性情侶生活點滴的旁觀者 。
1993年,香港半山電梯正式啟用。攝影師杜可風剛巧居住在電梯附近,每天從窗口就能看到人們乘電梯在中環與半山間往來的匆匆身影。在王家衛看來,這與自己從小長大的尖沙咀有著巨大差別,於是便萌生了拍攝反映香港白天與黑夜不同生活的電影,影片《重慶森林》由此誕生 。
《重慶森林》裡匆匆往來的男女,忽然到來的愛情,還有夢囈一樣的獨白,都讓人覺得內心沉重,有一種身處人群的孤獨,王家衛曖昧的光影,特別適合表達這些東西,所以這兩段發生在市井裡的愛情,相較於他其他的電影,很接地氣,不失性感。片中何志武和女殺手之間的那段一夜溫情,很像香港人的常態,而633和阿菲這樣的純潔美好的感情卻一生難求。
《一代宗師》共有四個版本:內地公映的「國內版」,時長130分鐘;柏林電影節公映的「國際版」為115分鐘;北美版108分鐘;內地3D版111分鐘 。
拍攝過程中,梁朝偉被王家衛抓去了開平,為了進入角色,在房間閉關生活九個月,除了拍戲,足不出戶,在房間打坐、潛修、看書。
梁朝偉透露,拍戲時好友周星馳曾自告奮勇給他指點(因為周星馳曾學過詠春拳,也是李小龍的粉絲),但被梁朝偉婉拒了。
儘管王家衛在影片的細節方面一向非常考究,但影片的臺詞中還是讀錯了一個字:在1小時55分時老薑把劊(gui四聲)子手,讀成kuai(四聲)子手。
趙本山拍完電影都不知道自己演的究竟是誰,一開始以為演的是章子怡她爹,後來發現不是。
1966年,離開香港的周慕雲藏起了一個秘密,直到在新加坡遇到了蘇麗珍。謎一般的蘇麗珍讓他想起了另一個身影,那個也叫蘇麗珍的女人在他心裡一直是 一個沒有人知道的過去。周慕雲的眼光跟隨著蘇麗珍穿梭在賭場裡,她拯救周慕雲的沉溺,卻不願跟著他離開。
導演並不刻意強調故事情節的發展,他把劇中的因果關係隱藏在劇情後,把前後的時空完全打亂,臺詞對白的設計也是欲說還休、點到即止。但導演的巧妙之處就是在這些紛亂的人物、場景、情節、時空中,推進了故事的發展。
《放逐》是導演杜琪峯創作執導於2006年10月19日上映的一部香港動作電影,由吳鎮宇、黃秋生、任賢齊、林家棟、任達華等擔任主演。講述了五個配合默契的殺手中有一人突然金盆洗手,並且帶著妻子遠離塵囂,在澳門過著恬靜的生活後,五人懷著不同的目的再一次聚首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放逐》的來到意味著七年前的杜琪峯又回來,他帶來了自己更為成熟的暴力美學風格。這是一部與《槍火》在人物關係上相當近似的作品,不過杜琪峯的用力之處在於故事的層層推進,細節上的精緻玩味,乃致人物個性的鮮明刻畫,用獨特的氛圍營造與風格化的畫面來講一個男人的故事。
《槍火》是杜琪峯在銀河映像時期最個人化、風格化的作品之一。杜琪峯在片中營造了以往黑幫片所沒有過的優雅與淡定,商場遭遇伏擊的那場戲充分展露了杜琪峯對電影氣氛的把控能力,通過「以靜制動」,將微妙的緊張感傳達得淋漓盡致,深得黑澤明的精髓。
《槍火》僅用了19個工作日就完成拍攝和製作,而影片的成本也僅有250萬港幣 。
《槍火》沒有劇本,全部戲份都是現場臨時編,而且全片拍攝基本是一遍過 。
拍攝期間,杜琪峯遇到了黑社會的勒索,攝製組在香港九龍的一家餐廳拍攝時,忽然闖進來幾個黑社會的人向他們索取保護費,於是杜琪峯決定現場報警,並最終將這幾個人告上法庭 。
《暗戰》裡劉德華飾演的是一個變態殺人狂,這是他首次扮演反派角色。在這部電影裡,劉德華首次嘗試男扮女裝的造型。
在警匪片中有一種類型是一個精明的警察襯託一個更精明的賊,因為只有和高手對決,勝利才顯得更有含金量,《暗戰》中的警匪對決便是屬於這一類。片中,劉青雲和劉德華,一個優雅的成竹在胸,一個風風火火的精明,形象十分鮮明,對決異常有趣。在智力的交鋒中,總有勝利者,而在演技的交鋒中,可謂雙贏。
《復仇》是一部流暢而又令人回味的,「復仇」這兩個字在法語裡面竟是一道法國頭盤 。血流成河的復仇電影。並沒有創新性的破壞力,雖然有些地方是有硬傷的,但它還是超額兌現了片名裡給予的承諾。片中林雪有一場狂跑戲份,竟然因為心臟不能負荷直接被送醫院治療。
影片是葉德嫻和劉德華合作的第十部電影,距離上次合作的《黑馬王子》是在2000年的時候。
《桃姐》是秦海璐通過優才計劃獲得「香港身份證」後接拍的第一部港片。
影片入圍了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女主角葉德嫻憑藉影片摘得了威尼斯影后桂冠。
影片放棄了煽情的手段,以極冷靜,堅決不肯往前多走一步的態度來表現這一 段旅程。冷靜和克制是這部電影打動人的地方。第二次中風,躺在病床上,牧師握住劉德華和桃姐的手一起閉目向上帝禱告,這時桃姐偷偷睜開眼睛,看正在閉目祈禱的劉德華,這的確是這部電影最讓觀眾感動的一幕。
《玉觀音》是2003年許鞍華執導的一部愛情緝毒題材的電影,改編自海巖所著同名小說,由趙薇、謝霆鋒、柳雲龍、陳建斌主演。
小說《玉觀音》給了一個很成功的故事基礎,有一段激情上揚的愛情,有一個充滿悲劇力量的男人,有一個接受命運安排但堅強生活的女人。當然把一個長篇故事濃縮成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在兩個小時內發展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情感歷程,合理展開其中極強的戲劇性並非易事。
《男人四十》是由許鞍華執導,張學友、梅豔芳、林嘉欣等主演的一部電影。電影講述了中年教師林耀國在妻子與學生胡彩藍之間的情感遊移,表現了男性面對社會現實的種種困擾與無奈。
影片題材雖小,敘事卻巧見匠心。現時態的人生因為記憶的復現而漸趨完滿,一次短暫的師生戀情卻關乎著
一個40歲男人半生的情感裡程。縱觀全片,撐起敘事的無非就是那麼幾個支點,小則小矣,卻充滿魅力。影片舒緩、流暢的影像風格得益於音樂對氣氛的有效營造,淡而有致,靜美而略含閒愁。鏡頭的搖移勻速而平穩,使影片如在風平浪靜中飄行,沒有大的波峰與浪谷。臨近的一切,淡淡地來與去,細細品味,這又何嘗不是人生度過四十春秋後的生命況味。
《千言萬語》的旋律貫穿全片:「不知道為了什麼,憂愁它圍繞著我」。影片是以愛情包裝的政治話題電影,反映了香港七八十年代的重大事件,是一次寫實性的香港回憶之旅,回顧了香港本土知識分子自覺向港英挑戰的歷程。
無疑是難得一見的史詩之作,既是一段追索往事的記憶之旅,也是一首關於人生抗爭的命運交響,見證普通人生命歷程的宏偉讚歌。如果說《上海之夜》是1984年的徐克充滿希望的以上海映射香港的城市記憶,那1999的《千言萬語》就是許鞍華充滿勇氣的試圖不斷接近香港七八十年代的社會記憶。
2004年,天水圍連環發生幾宗家庭悲劇,引起全港關注,許鞍華通過新聞報導,了解到天水圍地區發生的種種慘劇,就萌發了拍攝一部電影的念頭。許鞍華為搜集數據,由資深社工邵家瑧安排跟隨一位元朗區社工入區體察。不過,當她接觸過該區居民,發覺他們並沒報導形容那樣悲,所以決定用寫實手法去描述這裡的人與情,不想再標榜「悲情城市」(雖然那部影片最終還是拍攝了,就是在2009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上映的《天水圍的夜與霧》
這是一部淡淡然而又讓人感動、振奮人心的社區生活電影,許鞍華以平實而夾雜著悲憫的手法關注普通人在社區裡的日常生活。就如片名所說的「天水圍的日與夜」,許鞍華影像關注的焦點是這個曾經一度曾為傳媒爭相報導的「悲情」社區——天水圍,儘管有單親家庭問題、孤寡老人問題、中學生成長問題(如早戀、孤僻等)等,但在整體上是洋溢著一種很淡的人情味,而顯得比較的溫情。
圖文來自網絡,僅供學習與交流,版權為原作者所有,侵刪。
請不要猶豫給飛雁視覺一個「好看」哦
商務合作聯繫方式:微信:wfy8812。電話:13305518199
微信改版,不小心咱們可能就走散了!給我們設為星標 ★吧!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飛雁視覺」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
【重大福利】
打開《飛雁視覺》微信公眾號,回復」視頻「兩個字,即可通過百度雲盤免費領取一套近5個G的高清攝影后期視頻教程和素材。非常有價值哦!
1,必須原創,文責自負;
2, 只要你好,我就採用;
3,攝影作品,詩歌散文;
4,全部打賞,都歸作者;
5,投稿郵箱:824945453@qq.com
6, 商業合作可以私聊
「我愛來自全世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