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完說無聊透頂。
有人看完說特別治癒。
我是後者。
日本電影是獨具特色的,他們的電影敢於把無聊的小事情講述出來,有時候也會把大事情講得雲淡風輕。
他們的鏡頭極喜歡用超大的特寫,懟著人的臉拍,連臉上的毛孔都清晰可見。
也喜歡用空無一人的全景,對著綠油油的麥田和藍藍的天,讓人瞬間回到童年中的夏天。
日本人的小心翼翼和彬彬有禮在每部電影中很常見,社恐似乎是一種社會流行病,因此主角們少不了一驚一乍的反應。
這些都是我極喜歡的元素,初見可能不適,看得久了反而覺得舒適,因為更真實,同時卻又更加詩意。
電影《貓咪後院》便是這樣一部「普普通通」又有些特別的電影。
電影改編自一款手機遊戲,這款遊戲名字就叫做「貓咪後院」,遊戲中你可以放置貓糧和玩具,然後偶爾打開,貓就會來。
電影神還原了這個遊戲中的後院,主角是一位名叫佐久本勝的小說家。
年紀輕輕就成名,早早就獲得了新人獎,卻寫著寫著陷入了瓶頸期。
他的靈感丟了,魂不守舍,狂喝功能飲料,走上大街甚至看到了幻覺。
他決心改變,陰差陽錯的,他搬家來到了一個叫做多古的地方,租下了一座房子,在這個房子的後院裡,他邂逅了一群流浪貓咪。
社交恐懼的他從開始的對貓不感興趣,到嘗試著給貓買貓糧、買玩具,隨著後院裡的貓越來越多,他不但拍了很多關於貓咪的照片、寫了很多關於養貓的日記,不知不覺的中,他的笑容也多了起來。
但隨著他小說的完結,他的財務逐漸緊張,房東已經從他的帳戶裡取不出房租。
被逼無奈,他來到寵物店打工,這對社恐的他是個不小的挑戰,但也算是人生一個小小的轉折點。
通過打工,他養活了自己和貓咪,在編輯和寵物店老闆娘的鼓勵下,他重新開始寫作,自己被迫中斷的寫作之路又得以延續。
故事就是這麼一個故事,沒有愛情,沒有意外,沒有什麼石破天驚的曲折離奇,但這也正是它感動人之處。
就像畫作一樣,有人喜歡強烈的視覺衝擊,有人喜歡平淡無奇的速寫,有人喜歡抽象畫,有人喜歡寫實畫。
這樣的電影,正因為寫實,所以打動人心。
因為電影的男主人公佐久本勝,不就是我們每個人嗎?
說是作家,好像是很令人羨慕的職業,實際上獲得了新人獎之後,迅速被其他人超越,自己的故事不好看了,編輯開始胡亂提建議。
為了生活、只好妥協,可那樣,不就不是自己的作品了嗎?
無論是多麼喜歡的事情,只要持續的堅持,會不會成功不知道,但一定會變得厭惡。
哪怕是每天收到一束玫瑰花,每天吃最愛的甜品,原以為永遠會感到快樂的事情,只要不間斷的持續下去,很快就會變得索然無味,變成一種負擔。
窮則思變,不變就窮途末路,於是我們總想突破、創新,可是現實卻牢牢把我們禁錮於牢籠之中。
不想幹的工作,能說辭職就辭職嗎?
不想繼續的人生,難道能直接去死嗎?
實在無法繼續下去了,那就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吧,隨心所欲,其實未嘗不是一種解脫。被迫謀生,也未嘗不是一種新的轉折。
佐久本勝就是這樣,寫不出的小說,那就讓它快點完結吧。
什麼都別想,就躺在貓咪中間睡一覺吧。
沒有錢了那就只好去給別人打工吧。
直到有一天他才發現,自己的老闆和編輯其實都是自己最忠實的讀者,他們一直都在默默等待著佐久本勝的回歸。
直到有一天他才發現,自己當年第一本書的第一頁,就聊到了貓咪。
那時候的他還只是小孩子,童年的某一天醒來,卻發現身邊有一隻黑色的貓咪,正舔著他快要融化的藍色冰激凌飲料。那是他夢開始的地方,那是他的初心。
時隔多年,他躺在一群貓中,相似的場景,他終於回想起,原來剛開始選擇這條路,是因為快樂,而並非痛苦。
自己喜歡的事,理應是給自己和別人都帶來快樂,不是嗎?
而不是互相折磨。
都說勿忘初心、勿忘初心,可實際上保持初心真的很難。
人們總是走著走著就被路邊的風景吸引,被當下的形勢影響,被未知黑暗的以後嚇到,被遙遠艱難的旅程拖累,被枯燥無味的過程麻木……
會有一百萬種的理由放棄,會走著走著就忘記自己為什麼開始,於是開始兜兜轉轉胡亂折騰,渴望找到內心最真實的追求。
其實追來追去,繞一圈會發現,放不下的,還是初心。
只不過還能回頭的人,已然不多了。
所以電影中的主角是幸運的,遇到了貓咪,找回了初心。
貓咪雖然可愛,但幫助他找回初心的,卻不是貓咪,也並非寵物店老闆娘和編輯,其實就是他自己。
「一點小小的波瀾都能改變你的人生。」編輯對作家說道。
但選擇權其實一直在作家自己手裡,每一個看似平凡的日子,每一個不經意的決定,旁人誤打誤撞的一句話,還有那個根本不懂你的貓咪,他們其實從未想要改變什麼,是作家自己開始了改變,最終找回了初心。
嘿,希望你也是,走了很遠的路了,偶爾停下來休息,可不要忘記自己為什麼開始,假如真的走不回初心,也願你不哭不惱,安之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