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說:「從古至今隸書所走的路」你知道嗎?這裡全告訴你了

2021-01-18 騰訊網

秦隸-古隸

秦隸,又稱古隸,它起源於戰國時代的秦國,盛行於西漢前期,是一種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的字體,在結體上帶有明顯的篆書痕跡,我們從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四川青川縣戰國木牘中可以看出,秦隸在字的結構上和篆書的差別不大,只是在用筆上有所不同,把篆書的圓轉變為方折,這是最大的區別。另外還刪繁為簡,截連為斷,筆畫有粗有細,部首可以有混同等等。

西漢的石刻隸書存世不多,以前我們只能看到《霍去病墓刻石》、《五鳳二年刻石》以及西漢末年的《菜籽侯刻石》等少數刻石文字。20世紀70年代以來湖南長沙馬王堆、比江陵鳳凰山、山東臨沂銀雀山、甘肅武威等地出土了大量的的帛書和簡牘,增加了我們對西漢隸書的認識。西漢初期,國家統一強盛,經濟繁榮發達,人民生活穩定,文化藝術昌盛。公元前二世紀末,為了保護張騫等勘察通向中亞、歐洲的「絲綢之路」,漢武帝派遣將軍霍去病、李陵等人,帶領軍隊進軍河西、新疆等地,沿途屯田戌邊,修築了許多城郭烽塞關隘。

西漢隸書

清末以來,考古工作者在這些被荒棄的遺址上挖出了大量漢代完整的或已殘斷所的竹木片,上面全部是以墨書寫的文字,內容比較豐富,從中央發布的沼書、法律、命令、到兵卒的名冊和錢糧收支等,無所不有,這就是聞名中外的漢簡。西漢到東漢中葉,紙張還沒有發明和普及,竹木簡和帛(一種絲織品)被當成「紙」來使用,而帛比竹木更稀貴,當然用帛作書者比較少,又因為竹木簡容易保存,所以,我們現在發掘出來的大都是竹木簡。漢簡書法,它的形態和用筆變化比較大,有生辣雄勁,屬於古樸的隸書;有草率急就,自由開放,成為章草的範疇;還有的向楷書轉化。漢木簡書除了部分比較工整之外,大多數由於使用的原因和社會生活日趨繁雜,不得不追求簡易速成和草率急就,這是竹木簡書的一大特色。正因為如此,反而在書法藝術上表現出一種自然生趣、落落大方、粗獷拙實、變化較大而不拘謹的古拙神韻。我們從西漢隸書中,可以看出由秦隸演變而成東漢隸書的發展演變過程,西漢隸書填補了我國書法藝術史上從秦隸到東漢碑刻隸書這一過渡階段的空白,還為現代書法家們提供了研究的新課題。

東漢隸書

一種新的字體產生時,開始總是不免帶有不規則稚拙的形態,但是到了統治階級的手裡,漸漸被規則、工整的形式所代替,這是漢字書法藝術的發展規律。東漢盛行立碑刻石的風氣,有權勢人好作豐碑,內容大多數是為統治者歌功頌德以及記錄祭祀和迷信等。碑字當然要端正,美觀,不能如常簡牘那樣的草率寫法了。這樣,大量書寫碑字便為隸書正體化提供了實踐和逐步完善的園地。尤其在字的體態方面,因為碑字求整齊,就逐漸選擇了正式樣,以略扁的方形為基本體態。隸書的趨向工整、波勢的產生、點畫的俯仰以及帶有裝飾性的挑法等等,都是這種加工、發展的結果。東漢碑刻隸書則代表了漢隸極盛時期的風格,從而也成為漢代最成熟最規範書體的典範。

流傳至今的東漢碑刻大約有一二百種,有的原石已不存在,僅僅保留拓本,數量較多,而且風格不一。東漢碑刻隸書,大體可以分為二個大類,一類是字形比較方整、法度比較嚴謹,並且波磔分明;另一類書寫比較隨意自然,法度不十分森嚴,有放縱不羈的意趣。此外,在豐富多彩的東漢碑刻書法中,還有一種書刻在摩崖上的隸書,由於石面不平整的特殊條件,形成了書法的特殊效果。

東漢以後,隨著時代的發展,隸書自然靈動和樸拙的韻味就逐漸減卻了,陳陳相因,難免走向模式化,到了魏晉時代通用文字的地位為楷書所取代,雖隸意猶存,然漢人的神韻已風光不再,以後歷經唐、宋、元、明各代而逐漸衰落。

清代隸書

到了清代,隸書呈中興之勢,又形成了隸書迷承與創新的時代。清代的隸書可分為三個時期:一是清初書壇。清代初期王時敏、鄭簠和朱尊等力倡恢復隸書古樸奇批、雄深峭拔的風貌,開闢了碑學的先河,基本上代表了清初隸書的風貌。二是清代中期隸書。至清代雍、乾時期,隨著金石之學的逐步興起,大量碑碣的出土,出現了大量金石考據方面的專家和學術著作。許多解經證史的資料,被越來越多的學書者藉以探求書法藝術,從而導致了清代中期書壇上碑學的逐漸興盛和帖學的衰落。這一時勺金農長於碑學,他以漢、魏隸書為基礎,並從民間書法藝術中汲取養分,從而形成了法度森嚴、古穆淳厚為特點的高古奇異的隸學流派。同時期有名的隸書家還有鄭板橋、黃易、桂馥、伊秉綬、鄧石如等人。其中伊秉綬的隸書個人風格較為明顯,他的隸書善用濃墨,烏亮如漆,用筆隸結合,筆畫光潔精到,無碑跡的斑駁,旦卻富有金石之氣。其後的鄧石如本是篆書高手,他的隸書是在學成篆書之後臨寫漢碑的,因此結構用筆出規入矩,且多新意。其書風方圓並見,以方為主,體勢方正,筆畫平實,重感和力感非常強烈。形成骨勁茂豐、雅潔勻稱的鄧派風格,卓然立於眾多清代隸書名家之中,從而成為清代隸學的高峰。清包世臣將其隸書列為「神品」。三是清未隸書。經過清代中期近百年的雜糅,到了清未嘉、道時期,碑學盛行,各類漢簡資料不斷被發掘。這一時期的代表書家有陳鴻壽、何紹基、楊峴、胡震、錢松、趙之謙等人,在參研各類碑版和簡牘書法的基礎上,逐漸開始獨樹一幟,另立書風。其中的陳鴻壽隸書汲取了漢摩崖石刻的意趣,用筆清瘦蒼秀,簡古率意、飄逸超脫。在結體上,將隸書結體割裂改裝,造型奇特。他學隸雖以漢碑為基礎,但在其隸書中卻不見漢碑的方整,有匠心別具之妙。清末最有影響的書法家是何紹基,所作隸書無誇飾矯情,鬆弛任性;筆勢豪宕奇崛,具有突出的個人書風。晚清楊峴的隸書,結構不著意於點畫的工整,用筆又不純以漢碑的陽剛取勝,而是化剛為柔,柔中見剛,彎曲柔韌而又不失雄強之勢。其邊款行書滲碑入帖,行書中透出碑味,對後世書風影響較大。在晚清藝術史上,趙之謙無疑也是最為重要的書法家之一。他是清代碑學理論的最有力實踐者,其隸書參用北碑檔書書意,用筆渾厚遒潤,頓挫有致,筆筆中鋒字裡行間筆意顧昐,各具意態,行款較為活潑靈動。

在清代二百多年裡,由於碑學的盛行,隸書之學成為漢代以後的又一中興時期,並對近代乃至現代隸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隸書因其既具實用價值,又具有藝術欣賞價值,因而現在仍受到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喜愛。

相關焦點

  • 隸書作品欣賞 隸書發展歷程 以及如何練習隸書書法
    ,西漢時期隸書的書體進入成熟期,到東漢進入隸書的鼎盛時期(因此有漢隸唐楷一說),自魏晉南北朝以後,隸書開始進入衰敗期,清朝再次復興。耿歧超隸書作品欣賞 看看這些漂亮的隸書書法做,是不是也勾起你想練習毛筆書法的欲望呢?
  • 日系隸書丨索尼電子書設備裡提取出來的隸書字體
    關於這個康熙部首的修復,之前出過教程,後來整理文案的時候不小心刪除了,改天重新整理個教程;②.重新整理的特殊符號換上去了,特殊符號詳情可以點擊這裡查看☞盲文點字特殊符號整理升級丨支持iOS13系統③.蘋果手機兼容了iOS13系統,之前僅僅支持iOS9-iOS12系統;④.安卓手機更新了一下英文
  • 隸書的特點
    近幾年來,筆者對硬筆隸書用功較多,今不揣淺陋,將在臨帖創作的過程中積累的一些經驗闡述如下,以期和大家共同進步。橫畫:隸書的橫畫一般有平橫和磔橫兩種,橫起筆時用力稍重可調藝筆尖從多角度切入,平橫一般較短較直,收筆較輕,長橫收筆時要逐漸加力然後提起,同一字中橫畫多時可作些俯仰的變化。
  • 清初隸書大家朱彝尊作品欣賞
    朱彝尊喜好金石之學,以善隸書著稱,和王時敏、鄭簠被譽為清初隸書三大家,取法《曹全碑》,用筆上取其流動飄逸、輕鬆舒展,結體上取其方扁端莊、從容典雅。朱彝尊隸書七言聯,紙本124×29cm×2,瀋陽故宮博物院藏。釋文:老圃地寬花富貴,醉鄉天闊酒神仙。
  • 頂級漂亮隸書的程式套路問題
    隸書大家們演化的《張遷碑》《褒斜道》等隸書,率先走上了程式化書路,影響了整個書壇,可謂首當其衝的展覽體代表,並大有向楷、行、草諸體波及之趨勢。隸書經典《張遷碑》在古人那裡是天然的點畫、自然的結體,少有或沒有的重複點畫和造型。
  • 隸書《心經》合輯
    - 毛筆哥哥書隸書《心經》-
  • 解析隸書寫法技
    隸書是從篆書發展而來,用筆特點繼承了篆書的曲線美,以扁方取橫勢,但最大的特點是:大氣、厚重、生動、而且不乏精緻,那如何學好隸書呢? 要想學好隸書,必須從隸書的基本筆畫、結構、章法三個方面去學習。
  • 漢儀小隸書~難得的國產舊字形隸書,風格又很像方正隸變
    開始以為是文鼎中隸,後來一問才知道是漢儀小隸。很多字形和文鼎中隸幾乎一模一樣,和方正隸變的結構也很相近,反正我是不大分得清了。漢儀小隸書,長得和方正隸變是非常像的,而且難能可貴的是有非常多的舊字形寫法,比如下圖【置】字最後一筆的橫:字庫組成:大家不要習慣性跳過我的大段描述,字庫組成包括了我補字體過程的思路剖析,如果你想學做字體的話,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
  • 初學者必備,隸書《曹全碑》偏旁部首入門教程全解析!
    隸書以下稱今文字。可以說從隸書開始,已經基本奠定了楷書的偏旁部首形態。但隸書往往在某些結構上還殘留著一些篆書的特點。下面就《曹全碑》中出現的偏旁部首進行整理分析。  1、單、雙人旁   隸書中單、雙人旁的最大區別就是雙人旁的豎畫均為彎尾豎。單人旁首筆自左向右寫如尖長點,雙人旁部首筆多為出鋒點。
  • 星辰文藝|李先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戲說隸書作品集《婷筠嬉墨》
    目之所向,一見鍾情的感覺,美之光芒四射。 探究婷筠老師的書法本源,其隸書作品脫胎於《曹全碑》《西狹頌》《魏碑》等,經過時間的沉澱,散發出獨特幽光。讓我想起了作者家鄉的一種特產:金華火腿。時間就是價值,用在金華火腿上再恰當不過。為什麼名號叫得噹噹響?除了地域標誌等名氣之外。製作講究是主要原因。不是三兩個月可製作完成的,要耗上大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在時間的發酵中,奉獻給人間至尊美味。
  • 雍容華貴、光澤豐麗——聊一聊李隆基隸書風格
    伴隨著楷書時代的開啟,隸書告別了昔日的輝煌,緩步走向衰微。初唐時期,由於李世民的大力提倡,「二王」書法風靡社會,楷書主盟書壇。到了盛唐依然是楷書走紅。在書法文化的殿堂上,隸書卻幾乎無人問津了。這時,李隆基應時而出,不為書法時尚所動,執著地熱愛隸書。為了弘揚隸書傳統,他臨池多作隸書。於是全國上下開始掀起了學習隸書的小高潮。
  • 隸書之精華文章,加上上一帖,你將受益終身
    立刀旁的第一個豎畫變成了點畫,左右所佔的空間幾乎均等。 走包圍 走字底在書寫時要注意斜長的波折,這個筆畫將整個字的重心都推向了左上方,所以定要寫出那種誇張的形態。
  • 小楷、隸書、行書、草書臨摹要點
    《曹全碑》 2、「蠶頭雁尾,筆必三折」。臨寫時需注意體察黃所追求的「筆中有物」的內涵之美,或曰「氣韻」相勝。
  • 隸書《曹全碑集字聯》欣賞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系晉王敞等紀念曹全功績而立。王敏、王畢等立石。東漢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豎方形,高273釐米,寬95釐米,共20行,每行45字。明萬曆初年在陝西省郃縣舊城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 隸書學習必經之路,曹全碑入門,鮮于璜碑脫俗
    大部分書法初學者都會將曹全碑作為入門的書法字帖,學好隸書筆法,感受隸書的魅力,但是學到一定時間以後,就會進入瓶頸,發現自己的字越寫越俗,完全進行不下去了。這個時候你應該換一個進攻方向,選擇更加稚拙的古帖,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那應該選擇哪一本字帖呢?
  • 孫儷改良隸書?刷爆的「才女」人設,是炒作,還是才華?你怎麼看
    文丨春秋來信題丨孫儷改良隸書?刷爆的「才女」人設,是炒作,還是才華?你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孫儷的看法!從作品的風格上來講,是隸書無異。可是,又和傳統的隸書,存在一定的差別。於是,便有一些不明情況的粉絲,紛紛表示:孫儷改良隸書,好厲害啊!為此,還引發一些書法愛好者的不滿。
  • 中書協隸書委員會王增軍:把書法寫成螞蟻爪子,水平是優還是劣?
    中書協隸書專業委員會,按說應該是隸書一體的最優秀的書法人才的聚集地,如果拿出中書協隸書委員會的各位委員的隸書書法看一看,應該是正宗主流的大氣派吧。可是,事實上並不是這麼一回事,隸書委員會的一些書法家,並不專修隸書的漢韻氣象,甚至對漢隸碑文基本上不入門,拿起毛筆,也就是稍寫蠶頭燕尾的一點兒模樣,與人們心目中傳統隸書的形韻觀感不太一致。
  • 入古開新,氣魄恢宏——品一品伊秉綬篆書與隸書
    桂馥其書編輯後說「遠近知交多以印文寄示,復成補遺五篇,今請伊墨卿比部作書法。」從此可以看出,伊秉綬在壯年時,臨習過散氏盤,對繆篆也有所研究。從他所留的墨跡中,有臨摹的《周武王帶銘》、《漢隸唐篆隸書軸》等篆書傳世。有一幅篆書臨摹作品,典型的玉箸篆,有師法唐人的痕跡。
  • 拜師劉炳森後,她勤學苦練,很快就成了隸書大師,名震書壇!
    可以說,女性書法也是當今書壇一條亮麗的風景線。其中,劉秀敏女士堪稱女性書法家巾幗不讓鬚眉的典範。有資料介紹,劉秀敏1955年出生,天津武清人,字白池,墨池齋主人。她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中文系,所以有紮實的文學修養,這對於從小就酷愛書法的劉秀敏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可以看出,劉秀敏女士的書法創作主要以隸書為主。
  • 寫好隸書,這5個筆畫很關鍵!
    一、橫畫橫畫是隸書中有特色的筆畫。往往以「橫飛」為美。隸書的橫畫有兩種,一為平橫,一為波橫。有方筆圓筆兩種。1.平橫。是指橫呈水平狀,一般逆鋒起筆,折筆中鋒運行,回鋒收筆或露鋒收筆。平橫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2.波橫。是波筆的一種,是指橫畫具有俯仰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