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地質教授徐克勤帶著師生在金沙江畔進行找礦實習,偶然發現一處儲量達數億噸的釩鈦磁鐵巨型礦藏,由地質部部長李四光將此事匯報給毛主席。
隨著全國興起「大煉鋼鐵」之風, 1965年,攀枝花宣告建市。
作為中國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攀枝花沒有像深圳、東莞那樣過早邁入聚光燈下,吸引房地產資本爭相加注。
這種狀況正在攀枝花的轉型大旗下悄然更迭。15年前的鋼鐵工業城市,立足於年日照2700小時、平均氣溫20.3℃的天然優勢,成功走向「陽光康養勝地」,具備了房產開發的話題空間。
今年一季度,攀枝花商品房銷售面積50.33萬㎡、同比增長59.52%;5月初,金科、領地通過土拍入局,創下攀枝花的新地王。
當購房團正大肆為鴨綠江邊尚不明朗的前景加投砝碼時,攀枝花同樣包裹在敏銳的投資嗅覺之下!
攀枝花全景丨來源見水印
建市前只有7戶人家
攀枝花最終影響了3000萬人的命運
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主席聽了李四光的匯報後問道:「那裡叫什麼名字?」眾人都答不上來,只知道那裡有7戶人家和一棵大樹,樹的名字叫攀枝花。主席說:「就把那裡命名為攀枝花吧!」
這個名字沿用至今,也是全國版圖上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
攀枝花地處川滇交界橫斷山脈的群山峽谷中,東臨四川盆地、北連青藏高原、南抵金沙河谷,北離成都750KM,南距昆明350KM,氣候炎熱,最高溫度達40℃。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和「火燒藤甲,七擒孟獲」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原本蠻夷瘴煙之地,卻成為攀枝花走上歷史舞臺的誘因。三線建設本身就遵循環境惡劣、地形隱蔽的原則,以此防範敵人入侵,加之得天獨厚的鐵礦資源,攀枝花躋身西部最符合當時國情選擇的城市。
攀枝花三線建設舊照
主席那句「攀枝花鋼鐵廠建不起來我睡不好覺」,讓攀枝花獲得足夠的重視,1965年,攀枝花「特區」直接由冶金部領導,四川省輔助工作。為保密起見,特區不久改名為「渡口市」,到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渡口市」才更名為攀枝花市。
那是一段慷慨激昂的歲月,1964年-1980年、貫穿3個五年計劃的16年中,數十萬建設者跋山涉水,深入西部大峽谷中的攀枝花,用艱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這座新興的鋼鐵城市。 成昆鐵路也在同一時期竣工,無數滇西北人民由此享受到了新中國建設的成果脫貧脫困。
我國主流經濟學家們一致認為,攀枝花和成昆鐵路的開發建設,至少改變了3000萬人口的命運,縮短了金沙江流域與內地50年的差距。
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丨來源見水印
換牌「旅遊+康養」
從「鋼鐵硬漢」到「陽光暖男」的轉型論
上個世紀隨時代應運而生的鋼鐵城市不計其數,結局卻不一而足,有的過度依賴鋼鐵產業極速隕落,有的成功轉型,在新的發展使命下搶佔席位。
攀枝花屬於後者。
在礦場、煙囪的環繞下,攀枝花曾位於全國十大汙染城市之列,空氣品質達標率僅為16.0%。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傳統企業經營效益下滑,但豐富的光照資源讓當地轉型發展看到了「曙光」。
從2011年開始,攀枝花市不斷加大交通、醫療衛生、環境改造等領域的民生投入。在此期間,攀鋼也通過技術攻關,每年新增減排二氧化硫萬餘噸。
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攀枝花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值下降25.6%;2016年,攀枝花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100%。
攀鋼舊照
攀枝花可能是最會進行自我營銷的城市之一。
隨著那句「孝敬爸媽,請帶到攀枝花」的廣告詞在央視輪播,攀枝花一改過去鋼鐵、工業、汙染的城市形象,在北京、成都等霧霾最嚴重的時期,立即引發全國性的關注。
2014年,由民革中央、四川省政協主辦的首屆「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在攀枝花召開;
2015年,中國大香格裡拉旅遊推廣聯盟在攀枝花宣告成立;
2017年9月起,攀枝花開始「走出去」,前往成都、重慶、貴陽、北京等地進行攀枝花城市品牌營銷活動,將芒果、陽光等元素廣播全國。
各類動作推動攀枝花在旅遊市場成功「淘金」,2015年攀枝花旅遊收入202億元,2016年達到242億元,2017年則攀升至279億元。
如今,攀枝花為發展康養旅遊產業提供了項目、品牌、土地、稅收、融資等方面政策支持。2017年春節期間,從外地到攀枝花過冬的「候鳥」老人已經突破15萬人次。據全國中老年網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老年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在5萬億元以上,預計2030年將達到20萬億。
對攀枝花而言,「旅遊+康養」的換牌成果或許才剛剛顯露出來。
攀枝花在成都舉行推介會
外地客群最高比例達80%
來自北京的中老年人是主力購房者
這是一座天生包容的城市,攀枝花建市前只有7戶本地人,如今80%以上的居民是三線建設者以及他們的後代,以後的數據中則將包含大量來自北京等地的養老群體。
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外地人在攀枝花買房的比例達到了50%,個別樓盤能到80%,僅通過城市營銷直接促成交易的外地人房產達300多套。此前的2017年,則約有100多套攀枝花的房子賣給了北京居民,中老年是主力購房者。
除了陽光康養之外,攀枝花對外地購房者的吸引力還與政策有關。
2017年10月1日,一線城市正盛行「全款」買房的時期,攀枝花出臺了《攀枝花市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穩健發展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將執行至2018年底,其中包含多項對購房者的傾斜:
購房補貼丨對在我市購買新建普通商品住房(140㎡及以下,不含二手房)的購房者,包括外來購房戶和本地購房戶,給予購房總額5%的購房補貼,每套房屋補貼最高不超過20000元;
購買全裝修商品住房時,再給予購房總額0.5%的購房補貼;
鼓勵農村居民進城購房丨本市農村居民進城購買商品住房的,可自主選擇在原籍或購房所在地申請城鎮居民常住戶口,原享受的醫療、集體經濟收益等權益不變。
攀枝花實景拍攝丨來源見水印
房價一年只漲了一千多
攀枝花的「淘金」機會暫時與房產無關
一系列購房鼓勵政策後,今年一季度攀枝花住宅銷售4449套、43.46㎡,同比增長80.26%。商品房庫存287.2萬㎡,同比下降17.82%。
吉屋網數據顯示,攀枝花4月新房均價為5810元/㎡,去年同期為4125元/㎡;二手房4月均價為4366元/㎡,去年同期為3975元/㎡。
點開查看大圖
房天下更新的數據中,攀枝花市區均價最高的項目為普達陽光國際康養度假區、達到8000元/㎡,該項目一季度就售出1100多套,收益5億元左右,其中70%為成都、北京、上海等外地客戶。
外界更為熟知的恆大城均價6299元/㎡,碧桂園項目5200元/㎡。
與成都周邊的強三線城市相比(點擊查看三線城市發展邏輯),攀枝花並沒有房價上的大幅波動。
土地埠來看,5月初的一次土拍,金科、領地齊齊加碼攀枝花,刷新了地王記錄。
但其中成交單價最高為領地的417.6萬元/畝,由七個小地塊組成,以綜合容積率2.5來計算時,樓面地價約2500元/㎡,與當前攀枝花的最高房價處於正常差價內。
攀枝花終於等來了房地產機遇嗎?至少目前沒有。
然而,攀枝花與其他三線城市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提供了核心競爭力,與其說投資攀枝花的房產,不如說是在投資中國康養產業的未來。
畢竟冬季一二線城市被霧霾充斥時,攀枝花的藍天與暖陽,將成為大多數人買單的理由。攀枝花目前的去庫存周期大概為7個月,等到下一個冬天時,能新增多少供應尚無從判斷。況且,這片土地上蘊藏的可不止是房子。
對攀枝花而言,選擇與時機同樣重要!
攀枝花實景拍攝丨來源見水印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