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誠儒VS郭敬明:兩代大男子「重症患者」的對決

2020-11-04 藍小姐和黃小姐

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2》不出意外地迎來了迄今為止最大的熱搜,不是有關臺上的40位演員,而來自於郭敬明和李誠儒的battle。


爭論點在於對一個毫無演技、但長相非常鮮嫩的男演員何昶希的去留問題,李誠儒和郭敬明展現了截然不同的觀點。



這段表演到底爛不爛,四位導演都有共識。陳凱歌說我看不出你們的關係:



爾冬陞說何昶希老眨眼,不是大俠風範,眼神裡沒有感情:



郭敬明自己也承認不太好。



而場外沒開麥的李誠儒用表情表達了他的痛苦。



最後誰去誰留?毫無懸念,三位導演都把名額給了張逸傑,只有郭敬明給了何昶希。



這時李誠儒投來了一束意味深長的目光:



本來事情到這裡就該結束,爆點在於郭敬明後來又非要給何昶希一個無比珍貴的S卡,然後全場譁然,連何昶希自己的表情管理都失控了。



導演們都笑了,看不懂這波操作,趙薇意味深長地說可能因為何昶希跟郭敬明長得像吧……哇,趙導你也是蠻MEAN的……



後臺也有演員質疑這是在選演員還是選偶像。



郭敬明給出的解釋是對「S」的新型解讀:student,seed,special(最後一個單詞他還拼錯了)。大意就是他也是從新人過來的,也經受過質疑和挫折,所以他要給他鼓勵,要有相信的力量等等……


▲氣得凱歌導演都撂英文了,也來了一個S,嗯,Surprise



場下的李誠儒顯然是坐不住了。



後來可以公開發表評價的時候,李誠儒憋了大半天的心路歷程,統統化為了激烈的炮火,目標直對郭敬明。



而郭敬明的論點自始至終只強調了一件事:班裡不光要有好學生,也要有差生,演員這個行業需要百花齊放。你可以不喜歡,但要允許它的存在。


此話一出,李誠儒的暴脾氣又摟不住了。



▲請欣賞寶劍插入胸口的「死肉」式表演。


李誠儒反應強烈,因為第一季的時候,郭敬明也是用同樣的話來氣他的。就感覺無論你再怎麼講道理,對方總是一句同樣的話就能給你懟回去,也真是要吐血了。



這場交鋒終結於大鵬的拉偏架,大鵬揪住了「小小年紀」四個字,發表了總結陳詞,力挺郭敬明。而場下的李誠儒或許意識到爭論下去也沒有結果,反而陷入了倚老賣老的局面,於是一言不發,結束了戰鬥。



這集節目一播放,果然引起了熱烈討論,關於什麼是好演員的標準,關於郭敬明的審美,關於李誠儒的敢說,關於大鵬的所謂情商,都成為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其實這也是《演員請就位2》所期盼達到的效果,因為在第一季的時候,李誠儒和郭敬明就已經擔當過節目流量的重任,上演過一模一樣的劇情。


那一次,對郭敬明喜歡的男演員郭俊辰,李誠儒也是懟得毫不留情。



郭李之爭撐起了整個《演員請就位》第一季的熱度。在第一季的終極就位盛典裡,李誠儒再現了《大腕》那段經典臺詞,其中的內容,大多揶揄郭敬明。


「合作過的導演,不是詹姆斯卡梅隆就是史匹柏,你要是只和郭敬明合作啊,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你說,這樣的演員得多少錢?


要我說怎麼也得一百萬吧。


一百萬?一千萬起!

我們成功投資人的口號就是:不求戲好,但求流量!」



都是性情堅持之人,現場開撕,效果拉滿,第一季初嘗甜頭,第二季仍舊屢試不爽。


節目組自有他們的小算盤,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也選對了人。


李誠儒和郭敬明,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兩個人,他們不光代表著影視圈的兩極審美,他們也是中國男人兩種類型的縮影。


可以說,劇烈交鋒的背後,其實有些同根同源的東西,而這些「同根同源」又導致他們互相瞧不上,互相不服氣,本來不是一個圈子,相安無事,現在金風玉露一相逢,好戲可就上演了。



如果說人也可以分為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話,那麼李誠儒和郭敬明是非常典型的一對反義詞。


從外表上看,李誠儒身高八尺,壯碩魁梧,聲如洪鐘,妥妥的北方漢子;而郭敬明病嬌孱弱,4歲就被診斷出敗血症,他一直都是瘦小蒼白的樣子,身高成謎。


在審美取向上,李誠儒和傳統男人別無二致,有婚史、有孩子;可郭敬明至今未婚未育,而他的作品裡,總是花費很多筆墨來刻畫俊美的男子;


在事業發展上,李誠儒信奉正史正說,喜歡傳統文化,看不起流量,不願意委身於商業化行為;而郭敬明手握流量的大牌,最善營銷,把影視和商業玩得風生水起。


在人生軌跡上,他們同樣展現出南北兩極的不同風景。


先說李誠儒。



李誠儒:沉湎於昔日輝煌京圈老炮



李誠儒身上有著中國傳統男人非常嚮往的幾點成功人生的要素。


第一,出身草莽,白手起家。


李誠儒是老北京人,小時候家裡很窮,父親在他兩歲的時候就病故,母親一個人拉扯大11個孩子,每天到鐵路上扛枕木、砸路釘,受盡了非人的苦難。



李誠儒曾說自己的母親世界上最偉大的,不信就比一比。這話很真誠,在那個年代,要養大11個孩子簡直就是奇蹟,最苦難的時候「北京城沒有哪一樣野菜是我沒吃過的」,他甚至吃過驢剩下的豆餅充飢。



李誠儒的家就挨著故宮,「放風箏都能掛到故宮的角樓上」,但那也是改革開放之後才有了錢,在困難時期,他家裡餓死過兩個孩子。



1970年,李誠儒被分配到北京景山服裝八廠,負責在車間裡熨衣服,每月工資16塊錢。



因為家和北京人藝離得近,所以他沒事就去看話劇,對表演產生了極大的愛好,偶然情況下結識了北京人藝的演員董行佶,跟著董行佶學表演,一學就是十年。


▲董行佶是北京人藝演員,1983年在電影《廖仲愷》中飾演廖仲愷,得了金雞獎最佳男演員。但是後來沒多久董行佶就自殺。董行佶之前就患有抑鬱症,曾到安定醫院治療。


跟著董行佶學藝的期間,李誠儒練成的最大本領就是臺詞功夫。董行佶擅長朗誦,對臺詞十分講究。


後來李誠儒自稱「哼派」,非常鄙夷那些在舞臺上聲嘶力竭的「吼派」朗誦風格,也說這都是跟著董老師學來的。


在《可凡傾聽》中,他信手拈來幾句臺詞,的確是每個字都清清楚楚地送到觀眾耳朵裡,功力非凡。



1980年,已經26歲「高齡」的李誠儒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但不是本科,而是「進修班」,那是那個時代錯過讀書季的好學青年們的最好選擇,不得不說他的同班同學都很牛,有趙寶剛、張光北、李勤勤等人,也算是北影的「明星班」。



進修班畢業後,李誠儒一心想進中央電視臺,知道了楊潔正在籌備電視劇《西遊記》,李誠儒就進入了《西遊記》劇組。


這其中也有他老師董行佶的功勞,因為董行佶是楊潔請來的表演老師,專門輔導六小齡童,也曾在試戲時為唐僧配音。



李誠儒本來想在其中演個角色,可是楊潔看不上他,覺得他不是劇團或單位出身,讓他做了場記,後來就做劇務。



做劇務時期,李誠儒天南海北地取景,找道具,招呼演員們的吃喝拉撒,相當於整個劇組的大管家,一做就是五年。



楊潔去世的時候,李誠儒還發了微博悼念,看得出他很念舊也很講傳承講感情。



《西遊記》的五年看似沒什麼結果,最終電視劇拍完了,李誠儒也沒有進到中央電視臺。而那時候他的同班同學趙寶剛已經在北京臺混得風生水起了,李誠儒倍感失落,於是決定放棄表演,下海做生意。



李誠儒的經商頭腦和與人打交道的能力也幾乎是在《西遊記》劇組鍛鍊出來的。



李誠儒一開始賣蘋果,後來又賣帶魚,再往後,他瞅準了商機,加上自己在服裝廠工作過的經歷,開始賣衣服。


生意越做越大,在西單開了一個「特別特」商場,面積巨大,而且是最新潮的開放式貨架,用他自己的話說叫「全國之最」,當年在北京也非常轟動。



李誠儒特別有生意頭腦,在報紙上放出招聘啟事,全北京海選美女導購員,給出了月薪五千的天文數字,成功地進行了一波熱點宣傳。



那時候一天的流水就有五十萬到六十萬,李誠儒暴富,開始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的奢侈生活。


九十年代就開上了奔馳560,給小費一給就是一百美金,一條領帶一萬多,卡裡存著1300萬美金,注意,是美金!



春風得意馬蹄疾,當然要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李誠儒的人生理想是演戲。


於是他邊做生意邊玩票演戲,由於趙寶剛的關係,李誠儒先在《編輯部的故事》裡飾演一個騙子,後來又在《過把癮》中演錢康,幾乎都是本色出演,都是演暴富大款,圍著金錢打轉轉的角色。


▲《編輯部的故事》



《過把癮》裡,他演苦苦追求杜梅的大款錢康,錢多得花不完,他有段臺詞:「我圖她什麼?圖她敢跟我急,敢像訓三孫子似的訓我,說翻臉就翻臉,我還得上趕著哄她,嘿,來勁,過癮!」


幾乎也是李誠儒本人的真實寫照。



也是因為和趙寶剛的關係,當時都在北京電視劇中心上班的王朔和馮小剛注意到了李誠儒,才有了後來的合作,這就是後話了。


至此,是屬於李誠儒「白手起家」的故事。


再往後,就是戲劇性的「大起大落」。


因為有了錢,李誠儒又迷上了炒外匯,覺得炒外匯比做生意來錢快多了,於是生意也不好好做了,把全部身家都投進了外匯市場。沒想到一朝失手,1993年,李誠儒把所有的積蓄都賠光了。


此時,李誠儒39歲。



人到中年,億萬身家一下子清零,這種打擊可不一般,或許很多人都難以熬過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


李誠儒有一點好處是小時候吃過苦,承受力強,除了頭髮掉光了,倒是很快就走出了陰影,四年後,重新做了演員。



2001年,馮小剛終於找到了李誠儒,續上前緣,請他演了《大腕》裡一個戲份並不多的角色,可這個角色,也許是整部電影中最出彩的。



李誠儒後來說過很多關於《大腕》的趣事,他那句英語「may I help you sir」是跟英達學的,練了倆小時才練好;以及演完這1分26秒的一鏡到底,他的手都在發抖。



演完《大腕》,李誠儒一戰成名,隨後,他不光演戲,還開始做導演、製片人,各種戲約也不斷,一直到現在。


而慢慢的,李誠儒發現他對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不適應,從前他信奉的東西在這個時代變得無足輕重甚至有點搞笑,於是乎,這讓他變得有點憤世嫉俗。


他很較真,信奉專業,眼睛裡容不得沙子。他曾說過和鄭少秋合作的時候,對方不記得臺詞,對著鏡頭念一二三四,他當下就拂袖而去。



他喜歡嚴肅題材,尤其摯愛老北京文化。


當年導演《紅牆綠瓦》時,演員都要清一色地找老北京人,首先看身份證是不是110開頭。


他對於各種細節極為考究,但反而忽略了影視作品的通俗性和觀賞性,耗盡全部心血拍的劇,沒有電視臺願意播放,因為「太正了」。



所以李誠儒瞧不起那些戲說劇、穿越劇,說《甄嬛傳》是害人不淺。



更不要提在他眼裡,郭敬明的作品是什麼樣子。所以當年在第一季《演員請就位》中,《悲傷逆流成河》片段上演時,李誠儒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說明明有家國情懷可以拍,為什麼要拍這樣的。



所以,做演員的李誠儒是成功的,可作為導演、製片人的李誠儒是非常失敗的,他沒有經受住市場的考驗,換句話說,市場沒有接受他。



當然,和同時代的男名人一樣,李誠儒的情感生活也波瀾起伏,去舊迎新,馮小剛導演名作《一聲嘆息》集中體現了他們的個性。


早年李誠儒與髮妻育有一子,但那時李誠儒總是在外闖事業、演戲,最長的時候可以一年不見兒子,兩人結婚八年後離婚,按時間推論,應該就在他的暴富期。



直到兒子成年,自己也漸漸步入晚年之際,才發覺自己虧欠孩子太多,於是著手幫兒子進入影視圈,兩個人關係好轉。


但他自始至終不認為自己做錯了,畢竟他是個連父親都沒有的人,兒子總歸還有個活著的父親。



1996年,從巨富跌落人間,修整盤復了幾年離婚多年的李誠儒遇上了他心目中的女神。


上海京劇院的著名青衣史敏,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李誠儒熱烈地追求小他十八歲的京劇名旦,兩人終於在2002年喜結良緣,李誠儒欣喜若狂,公開表示「四不如」妻子,深情讚美:


「我太太好啊!藝術好,人品好,長得好,性格好。婚前我覺得太太是一個表演藝術家,端莊、高雅、賢淑;婚後我發現太太的另一面,開朗、幽默、溫柔。一個女人的全部優點都在我面前展現淋漓盡致。現在每天早上醒來,看見太太在自己旁邊,我心裡都特別感動......我常常說太太是我的命根子,沒有太太,不僅沒有家了,李誠儒也就枯竭了……」



只可惜再是命根子也抵不住日常生活,李誠儒再欣賞太太,也是北京爺們,大男子主義,骨子裡要的是夫唱婦隨,但太太的事業又在上海,於是乎婚後一個人在上海,一個人在北京,長期分居,2007年兩人分手。


2007年傳出的消息是李誠儒愛上了小他28歲的年輕女演員侯角,侯角曾經和張栢芝拍過《天涯歌女》,被稱為「小張栢芝」,這在同時代的男性中也很常見,請大家參見長臉大叔劉威的故事,這裡可回顧




後來二人分手,據說侯角的父親不同意二人戀情,認為李誠儒年紀太大了。



現在侯角已經改名成侯瓔珏,在北京電視臺做主播,也演電影,寫劇本等等。



這就是李誠儒,一個典型的五零後男人。


一個經歷過坎坷,經歷過暴富,經過過失敗的京圈老炮,一個認真的演員,一個不太成功的導演和製片人,一個威嚴且高高在上的有些失職父親,一個滿懷真誠但又始終失落的大男子主義者。


單身一人的他有著不凡的見解,也有著直率的性格,但同時我們又能看到他身上的唯我獨尊,對年輕人保持絕對的評價權,對這個時代充滿不屑。


這樣的五零後男人其實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郭敬明:大時代的弄潮兒


別看郭敬明身材嬌小,可他心裡同樣住著大男子主義的靈魂,只不過,他和李誠儒的大男子主義是不一樣的路數。


郭敬明1983年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小康家庭。爺爺喜歡《詩經》中的一句「穆穆魯侯,敬明其德」,從中取了「敬明」二字,為孫子取名,可見期望至深。


▲郭敬明和父母


小時候的郭敬明除了身體弱,其實一直都生活在順境裡。正因為身體弱,所以父母加倍疼愛他,和很多家長不一樣,從來不打壓教育,每天就是誇兒子棒。



而且他有個很特別的媽媽,別的媽媽都是不知疲倦地雞娃,郭敬明的媽媽反其道而行之,經常給老師請假說孩子發燒,但實際上是母子倆一起去染頭髮。



而且他和韓寒一樣,都幸運地碰到了一位心態開放、不墨守成規的語文老師,鼓勵他們寫作、投稿。


郭敬明的語文老師陳澤林親暱地形容他是自己的「金童」,「平時書看的多,對文學的悟性高,文筆新鮮活潑,他的審題角度、表達方式往往會標新立異,在同齡人中,使人耳目一新」。



14歲的郭敬明在初中二年級就投出了第一篇稿件,一首詩《孤獨》發表在全國發行的雜誌《人生十六七》中,得到稿費10元。


到了高中,他開始向最著名的青少年文學雜誌《萌芽》投稿。2001年、2002年他連續兩年得到「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


▲第一次向《萌芽》投稿的文章《劇本》。



雖然得了一等獎,但也因為寄情於寫作而影響到了學業,郭敬明之前一直是學霸,在年級都排的上前十,可惜高考失利,本來想考廈門大學沒考上,去念了上海大學。


也是在上海大學求學的日子,塑造了他的人生觀。


在郭敬明口中,上海大學是個「變態」的學校,學生都是本地人,很有錢,一周換一個手機,每天的衣服不重樣。



在那種環境下,郭敬明開始有了自卑的感受。



但是自卑沒有催生出消極和逃避,反而激發了另一種鬥志。當所有的同學和老師都用上海話交流的時候,郭敬明選擇了迎難而上,只用了一年就學會了上海話。


大概也是在這個階段,郭敬明建立起對於財富異常敏感的性格。


2003年,郭敬明的小說《幻城》上市,異常火爆。當時郭敬明也許是第一次見識到了某些高超的炒作營銷技巧,源於春風文藝出版社對於《幻城》的盛大包裝。


常晶對出版社選擇書的思路很清楚:郭敬明的文字讓人感覺很憂傷、悽美,不同於韓寒的叛逆,很符合當時年輕人的胃口。先不講什麼文學性、藝術性。這個書來,你能不能看下去、能不能打動你,這就是標準。


春風文藝出版社為此專門設計了一整套完整的營銷方案。他們邀請當時青少年文學方面坐第一把交椅的曹文軒為《幻城》寫序;專門做了《幻城》的flash;並且專門邀請了文壇比較活躍的評論家,在上海為郭敬明開了作品研討會。這些舉措在青春文學中都屬首創,「在這一代人中,恐怕還沒有誰能有這麼高的待遇呢。」常晶說。


——《中國新聞周刊》報導:《郭敬明們的成長之痛》,2006年8月。


名譽、金錢紛至沓來,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幻城》的版稅三個月一結,郭敬明那時候「興趣之一還是喜歡去劃卡,看又有多少錢進帳」。



郭敬明曾說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句話來自某個記不清名字的畫廊經紀人,這位經紀人說「藝術品只有在成交的那一刻才有了價值,在此之前它是毫無價值的。」


郭敬明說這句話既極端又非常一針見血。此後,他在不斷獵取財富的過程中證明自己的價值。


他曬出自己家的超大陽臺,豪宅內滿是奢侈品、名畫、名貴家具,滿坑滿谷都是金錢的味道。



在微博裡也大方地曬。



他喜歡被名牌包圍的感覺,早期辦公室搬家時他寫過如下博客:



喝的蜂蜜都是蜂蜜中的愛馬仕。



其奢侈程度都刷新了楊冪的三觀。



可以說郭敬明把自己的價值觀統統放在了作品裡,《小時代》的紙醉金迷,那些殘缺而傷感的愛情故事,甚至有人說連他的電影男主角都像是郭敬明自己的分身,五官深邃,有混血感,但毫無陽剛之氣。



當郭敬明升騰的時候,正是李誠儒慢慢退出主流的時候,於是乎,兩個人的人生拋物線呈現出戲劇般的兩極現象。


李誠儒被主流認可,但不被市場接受;而郭敬明恰恰相反,「我的作品天生就有市場性」,可他自始至終缺少主流的接納。


易立競曾經採訪過郭敬明,問了他一個十分犀利的問題:你覺得作家圈接受過你嗎?



郭敬明是這樣回答的:



嘴上說著不介意,其實心裡很介意。


他早年的確曾經加入過作協,還是經由王蒙的推薦。



可細細讀完那篇新聞,又覺得不是滋味:


中國作協稱「本著愛惜人才的原則,我們破格通過了申請。這幾天正在通知他以便辦理相關手續。」


王蒙說,他曾認真看過郭敬明的書,感覺主要適合年輕人閱讀。針對郭敬明的「抄襲」事件,王蒙認為他推薦的不是先進人物,「大家別把推薦進作協看得多重,你從事寫作這個行業,只要勤奮創作,夠條件就可以入作協了」。


易立競曾經在採訪中透露,2013年,《南方周末》曾經授予郭敬明「中國夢踐行者」 稱號,而郭敬明不惜放下手頭的一切工作,千裡迢迢地從羅馬飛回來領獎。



並且在那次的頒獎現場第一次主動地提到了一個他一直都在迴避的人物韓寒。



這可以看作是逆襲之後的解氣之舉,更代表著郭敬明一直以來對於「主流」的渴望。


郭敬明無論在作家圈還是在電影圈始終都沒有得到很高的認可,所以在綜藝節目中,郭敬明經常跟人吵架。他善於輸出理論,可同行又不願意認同。


很多人喜歡研究郭敬明發言時,別人的微表情。



在《演員請就位》中,除了和李誠儒吵,他和趙薇也經常意見相左。



也許正像是易立競說的,「擁有話語權的人始終對你有爭議」,這大概是郭敬明心中最深的痛點吧。




都是大男子主義重症患者


李誠儒和郭敬明兩個人,年代不同,人生經歷不同,如果不是這一檔節目,也許兩個人永遠沒有交集,可如果把兩個人比較來看,你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


他們身上有很多共同點。


最大的特點是都有一個極度堅定的自我,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是最厲害的。



郭敬明當年抄襲事件,即便是法院判決了他敗訴,可自始至終他都不願意道歉。


▲郭敬明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出版後,被莊羽認定為抄襲。


後來李尋歡,也就是現在的出版人路金波曾經透露,為了私下解決這件事,他曾經說服郭敬明接受一個非常緩和的處理辦法,可長談一夜之後,郭敬明仍舊堅持原來的意見,可見他的自我之強。


李尋歡證實,他曾從中斡旋,試圖私下解決莊、郭的紛爭。那時,他同時操作郭敬明的圖文書《刻下來的幸福時光》和莊羽《圈裡圈外》第二版。李尋歡建議郭敬明在再版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封面,印上「感謝莊羽的小說給我啟發」之類的話,並為即將再版的《圈裡圈外》寫序推薦,使莊羽再版的《圈裡圈外》能夠獲利,從而放棄訴訟。


而經過一夜的長談,郭敬明原本答應了這件事,但第二天一早,他又拒絕了。


▲郭敬明在博客中回應,我會執行賠償,但絕不道歉。


抄襲事件直到今天仍舊是郭敬明的「黑歷史」,可他依然沒有半分的退讓之意,易立競問得犀利的時候,他雖然不停喝水,但呈現出強勢的態度:「差不多了,換下一個話題」。



這也難怪和李誠儒吵架才會吵成這個樣子,李誠儒不留情面,但郭敬明也絲毫不讓步、不退卻,每個人都堅持自己是真理。


而兩個人的「大男子主義」作風在行為表現上來看又是不同的。


李誠儒的表現是極度的自信甚至自傲,在行為上,就是時時刻刻的打壓與說教。



最典型的表現是他和兒子的關係。


▲兒子李大海現在也開始演戲,兩父子和解了。


他曾經說過和兒子的感情很淡漠,近幾年關係才有所緩和,因為他給兒子買了車。


可關係緩和之後,李誠儒覺得他在兒子身上最大的成就感不在於情感上的滿足,而是「我可以把我的一些觀點、看法灌輸給他,所以他現在覺得我都是對的。」


李誠儒對兒子的打壓也非常厲害,仿佛孩子天生就該沒有自尊心。



打壓,源於內心身處的某種憤怒。


就像是現在的李誠儒給人的印象一樣,他正襟危坐,自有一股傲氣,但也掩飾不住他的生氣,眉頭總是皺皺的,他看不慣很多事,道理也講了一堆堆,可這個時代終究是不可挽回地向著他鄙夷的方向走去。


和所有憤世疾俗的中老年男性一樣,他們不要微信不要微博,拒絕對這個勢利的世界投降,李誠儒的百度百科上寫著他的座右銘,叫「仗義每多屠狗輩,歡場儘是義氣姬」,意思是市井之人、青樓女子反而更有義氣,代表著他對於金錢、財富,以及資本的某種輕視。


在心理學上,有時過於巨大的對於當下時代的憤世嫉俗,對過去的懷戀,其實歸根結底是對於自己曾經輝煌過的時代的緬懷,更是一種巨大的自戀,覺得自己的東西才是最好的、最正確的,這是很多中國男人,尤其是中年男人的群體性特點。


而郭敬明,他並不說教,對待年輕人和新人也有著與生俱來的悲憫和寬容,總是在幫新人說話。



他的大男子主義的表現是:渴望自己能夠影響、甚至操縱某些人的命運,甚至把自己當做是拯救別人的神,這是一種更高的控制欲。


郭敬明喜歡錢,一部分原因是希望他的爸爸媽媽能「過的物質」。



在工作上,郭敬明說一不二,喜怒無常,他手下的員工常常抱怨和他不好相處:「你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得罪郭敬明,他不高興了,會隨時把怒火轉移到別人身上,而且你不能回應,否則就有扣工資的可能。」


隨時隨地扣工資,就是典型的家長做派。


最嚴重的時候,跟著郭敬明打江山的幾位元老級員工都出走了,具體原因也是公司利潤分配不均,所有的錢都讓郭敬明賺了,員工們太窮了。



後來,出走的員工又都回來了,並且向郭敬明道歉,因為說到底,郭敬明打造的這個平臺還是更有影響力。



郭敬明很少對人談起他自己的感情,但在《魯豫有約》裡,也許是聊得嗨了,大談特談自己的擇偶標準,令人驚訝的是,郭敬明對待感情的絕對強勢。


「我想你了,就一定要找得到你,我不想你時,你別來找我。」以及「三分鐘不回信息,我就會發火。」



而且「不能太粘我,卻又要和我有共同語言。」



因此他承認自己特別大男子主義。



後來參與到電影製作中的郭敬明,他手裡的資本越來越多,可以影響的人也越來越多,影響程度也越來越深入。謙和親切的外表下,其實早已經有了一顆很龐大的心臟。


在剛剛結束的那一集《演員請就位2》中,被郭敬明青睞的何昶希拿到了珍貴的S卡,他受寵若驚,下場後,郭敬明已經自帶幾分主宰者的得意,告誡他「去跟導演們握手」。



李誠儒說他不喜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做法,而郭敬明,他恰恰已經具備了這方面的能力。


這就是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兩位「強」男人的故事,時代的不同,讓他們長出了不同的樣子,但說真的,本質上又都相差無幾。


追求強權,極度自我。


波伏娃說,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這條路是什麼呢?就是爭當強者,開疆拓土,在激烈的社會資源的競爭裡脫穎而出。


男人們從小已知道只有成為強者,你才能在這世界有一席之地,當你手握權柄,你才能成為世界之王。



這讓幾乎所有的男性都信奉強者文化,骨子裡都渴望成為強者,他們不少是大男人主義者。



只是時代賦予他們的長相不一樣,可以想見,活到七十歲的郭敬明一定也是另一個憤世疾俗的李誠儒:白花花的銀子老子見過,我吃過鹽比你吃過飯還多……


但大男子主義其實對人的傷害很大,那套價值觀形成之後,男性會掉進慕強的圈套,他們只信奉強,固化,僵硬,但人生很複雜,除了強之外,其實還有許多東西,人生還有弱,你無法接受自己的弱,一定要變強,但萬一不強怎麼辦?你由弱變強成了郭敬明,你不還是要對當年為難自己的人耿耿於懷。


拼命的強,拼命的鬥,拼命的拿並不是人生的惟一勝利,因為人生註定是一場「失去」的旅程。


日本作家青山七惠寫道:


過去我一直認為,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會收穫些什麼。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覺得年齡越是增長,就越會失去些什麼了。


對於那些擁有強力的人來說,他們可以憑藉力量得到很多凡人不曾想像的光環和滿足,但最終,一切外在的東西都會褪去,時代終將將你拋棄。


所謂的一代人終將逝去,但總有人正在年輕,越是走到人生的盡頭,你會發現強與弱都是虛空,人生最好的歸宿就是能在內心與自己和解,如木心在太陽極好的那一天領悟的真理,一路走來,誠覺得世事皆可原諒,但不知原諒什麼。


大概就是原諒自己以及他人,在生而為人的這三萬多天裡各種局限和執念吧……


以上。


只是令人悲傷的是,越是曾經拿到很多的人,與自己和解的過程越是艱難……

相關焦點

  • 《演員請就位2》兩代小燕子趙薇黃奕同臺 郭敬明李誠儒再起爭執
    胡杏兒選中電影《親愛的》中經典橋段,短短三日練習時間,反覆打磨學習安徽話,方言的熟練運用,令角色原扮演者趙薇驚豔大呼:「比我說的都好!」為了更好地體會骨肉分離的痛苦,胡杏兒甚至幾天沒見自己的小兒子,而她甘於扮醜貼近角色,拋開形象的真實演繹,更收穫爾冬陞鼓掌肯定:「從沒見過你嘗試這樣的造型。」
  • 郭敬明李誠儒再起爭端,李誠儒被疑倚老賣老?大鵬:我站郭敬明
    10日,有網友曝出綜藝《演員請就位2》最新一期節目中郭敬明與李誠儒再起爭端的視頻,李誠儒因郭敬明發S卡給新人何昶希而質疑郭敬明的評判標準,引發熱議。"在郭敬明想要解釋時,李誠儒直接態度強硬地打斷他:"你等我說完。"然後郭敬明只好笑笑,表示虛心受教,等李誠儒說完再補充自己的想法。
  • 「選妃」郭敬明對上公平公正李誠儒,觀眾更多站後者
    在《演員請就位》中,郭敬明和李誠儒之間的對決,可以說是讓觀眾吃了不少的瓜,而這次因為郭敬明給了何昶希一張S卡引發的爭議中,大多觀眾是站在李誠儒這邊的。在郭敬明對上李誠儒的這件事上,其實很多人都說,李誠儒說的那一句「小小年紀要懂得尊重人
  • 郭敬明解決的不是李誠儒提出的問題,而是李誠儒
    為什麼李誠儒會在臺下贏了卻輸了,郭敬明臺下輸了卻贏了?刨除郭敬明所有行為都以流量為核心之外,此事關鍵在於:郭敬明解決的不是李誠儒提出的問題,而是李誠儒。上一季,兩位選手表演郭敬明的代表作《悲傷逆流成河》,李誠儒說兩位演員臺詞說不清、劇情混亂不清晰,很不喜歡。郭敬明怎麼回的呢?第一句話就說這是一部反對校園暴力的小說,最後一句就是「你可以不喜歡,但你要允許它的存在」。郭敬明說完之後臺上響起一片掌聲,李誠儒則不再說話。
  • 「保送」演技差的演員,郭敬明的做法讓李誠儒又怒了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還記得第一季《演員請就位》中,演技稀爛的演員,把老戲骨李誠儒老師氣成「人間成語詞典」——評價對方演得讓自己「如鯁在喉、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到了最近播出的第二季,李誠儒不負眾望,又帶著成語三連回歸,批起人來毫不留情。
  • 「老炮兒」李誠儒,有什麼資格狂?就有。
    其實這已經不是李誠儒第一次與郭敬明交鋒了,在《演員請就位》第一季的終極盛典裡,李誠儒就重現了《大腕》裡的經典臺詞,「刀刀見肉」的內容對郭敬明充滿了揶揄:合作過的導演,不是詹姆斯卡梅隆就是史匹柏,你要是只和郭敬明合作啊,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你說,這樣的演員得多少錢?要我說怎麼也得一百萬吧。
  • 李誠儒VS郭敬明,一個無須批判,一個無須神化
    作為一檔深入探討演員演技的節目,一播出便帶來了太多的話題:「戲齡18年的鐘欣潼加盟」、「霸道總裁明道無戲可拍」、「趙薇組的演技」、「趙薇太有梗了」、「郭敬明反駁李誠儒從大屏幕的鏡頭來看,精緻的場景就減少了觀眾出戲的可能性。
  • 郭敬明、李誠儒竟然世紀大和解
    郭敬明、李誠儒竟然世紀大和解!就在前不久的節目裡,郭敬明和李誠儒還上演了一場時隔一年後的再次「針鋒相對」,由於郭敬明將為數不多的「S」卡、發給了毫無演戲經驗且首次競演表現可以稱得上「很爛」的唱跳藝人何昶希,引起了在座的幾位導演的吃驚與不滿,不過導演們到底是含蓄,沒有直接上手撕,而是一來二去地巧妙地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拋給了一旁的鑑影嘉賓李誠儒。
  • 郭敬明又和李誠儒吵起來了
    今天這一期《演員請就位》,郭敬明和李誠儒又吵起來了。這個節目說是選拔演員,但一直很尷尬,因為來的一半是愛豆,沒有任何拍戲經驗的人,就這麼跨界成為了演員。何況《演員請就位》還有郭敬明這樣的作咖和李誠儒這樣的硬咖,第一季第一集撕破臉,到了第二季還能同臺點評,成年人的「態度」。
  • 李誠儒與郭敬明再起爭端,兩種價值觀對撞,何昶希的演技到底如何
    這一季將李少紅導演換成了爾冬陞導演,其餘導演依舊不變,分別是:陳凱歌、趙薇、郭敬明,而嘉賓依然有火力全開的老戲骨李誠儒老師。還記得李誠儒在第1季《演員請就位》中與郭敬明之間的對決嗎?爾冬陞導演直接把這個話丟給了郭敬明,問她是不是質疑郭敬明的標準有問題。這時候郭敬明終於說實話了。我給S的人,就是我想找他拍戲的類型。剛才還說不會找何昶希拍戲,怎麼現在又說他是自己要找的拍戲類型?那麼剛才是在說謊嗎?這下好了,爾冬陞把話語權交給了李誠儒,一直面露不滿卻一直沒有機會吭聲的李誠儒,終於火力全開了。
  • 李誠儒再次輸給郭敬明的「詭辯之道」,只因為一句「小小年紀」
    這一輪與郭敬明的鬥爭,李誠儒輸了。郭敬明的詭辯實在太厲害,還有大鵬的「拉偏架」,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一句「小小年紀」。第二回合:郭敬明vs李誠儒 一場哲學之戰不知道董思怡有什麼背景,在舞臺上勇敢化身成「郭李之爭」的導火索,直接提出疑問:導師們對S卡的發放標準到底是什麼?
  • 郭敬明和李誠儒的battle
    李誠儒和郭敬明時隔一年又battle 起來了!《演員請就位2》最新一期,李誠儒認為郭敬明給何昶希S卡不公平,和郭敬明展開了關於給S卡的標準的辯論。看完我深刻感受到郭敬明不愧是寫小說的。把詭辯論玩的非常溜。怎麼樣都可以自圓其說。 一會兒說他發S卡是為了鼓勵新人。差生更需要鼓勵。我的天啊,你是想告訴大眾,考第一名是沒有用的嗎?
  • 毫無瓜葛的李誠儒與郭敬明,為什麼要針鋒相對?
    李誠儒和郭敬明,因為一個綜藝節目再次上了熱搜。李誠儒回憶說,全北京城就沒有他沒吃過的野菜,真餓極了,就跟哥哥們跑去跟驢搶豆餅吃。有一次,為了和別的孩子爭吃的,不到10歲的李誠儒被打得頭破血流。縱使家境如此艱難,母親還是送幾個大孩子去學京劇,大概也是出於為孩子長大了能多條出路的考慮。
  • 郭敬明的問題,李誠儒解決不了
    但,在表演層面,和李誠儒老師抬槓,就是郭敬明的不對了。讓一眾戲位大咖紛紛閉上眼睛,化身無情鼓掌機器。李誠儒和郭敬明的Battle,同理,除開閱歷與年齡,也是個屁股問題。1986年,在郭敬明出生三年後,《西遊記》橫空出世,帶火了一批主演,但身為劇務的李誠儒依舊默默無聞。
  • 《演員請就位》:「李誠儒對郭敬明,是從骨子裡的鄙視?」
    文‖泛fan之談在兩季的《演員請就位》節目裡,李誠儒為何兩次怒懟郭敬明?究其原因,說白了就是李誠儒對郭敬明從骨子裡的鄙視!其次,郭敬明贊同李誠儒對演員演技方面的批評,但是因為是他親自指導的幾位演員,所以他覺得自己應該承擔80%的責任。敢於承認錯誤,愛護演員,作為導演郭敬明做得很好。但是對於李誠儒對自己作品的評價,郭敬明有自己的看法。畢竟《悲傷逆流成河》是他自己寫的,他更清楚想要表達的內容。
  • #郭敬明和李誠儒的battle# 董思怡質疑郭敬明?
    #郭敬明和李誠儒的battle# 董思怡質疑郭敬明給何昶希S卡,直接說你以為這是少年之名嗎?接著又問郭敬明給S的標準是什麼。郭導說是以自己是不是想找他拍戲,是否符合選角標準。結果郭敬明又被李成儒當場diss:我不喜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
  • 《演員請就位》,郭敬明和李誠儒battle,大鵬站隊郭敬明
    在最新一期《演員請就位》中,郭敬明和李誠儒因為郭敬明給了一個男生S卡,讓李誠儒阻止並因為言論被李誠儒懟:小小年紀要懂得尊重人。看起來,兩人爭吵的也是非常的嚴重了,作為主持人的大鵬卻是明確的說站在郭敬明這一邊,這個操作真的是很懵啊。
  • 李誠儒和郭敬明又「打」起來了
    最近一段時間,某演技類綜藝第二季播出後話題不斷,特別是李成儒和郭敬明的現場互懟更是賺足了關注度。這一次的導火索是因為郭敬明給一位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參賽演員頒發了無比珍貴的S卡,這一舉動顯然驚呆了在場的所有人。
  • 李誠儒diss郭敬明,倚老賣老「吐槽」小四,趙薇還不嫌事大?
    由此可見,李誠儒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卻總是因為這個原因,倚老賣老。李誠儒當機立斷,對著鏡頭聲控郭敬明不行。認為每一個導演的決定,對演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能由於一己私利做出不公平的選擇,對其他演員也是一種傷害。
  • 李誠儒質疑郭敬明,大鵬無腦站隊,拍馬屁也進不了郭敬明的男團
    《演員2》最近的討論度可以說是很高了,首先是導演的陣容非常行的高大上,陳凱歌、趙薇、爾冬陞、郭敬明都是非常優秀的,如果被他們認可,可能以後資源機會就來了,同時也請到了上一季中非常毒舌的李誠儒,上一季他的熱度就很高,這一季請到他估計也是為了提高大家的討論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