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知名舞蹈家楊麗萍的一條微博評論引發熱議,有網友評論:"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
一個評論竟引起了多位女明星發聲,戚薇在微博公開懟回去:"一個人最大的失敗是:時至今日還在給我們女人下定義。"金星在採訪中也直言每個選擇都需要尊重。而該網友也出面回應,稱自己不善言談,只是表達自己的看法,卻意外遭到網絡暴力。
"女性生孩子問題"掀起罵戰的背後,不僅僅是價值選擇問題,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女性困境的冰山一角。本來就是多元化社會,卻非要爭個標準答案。
女性困境之一:"我們可以70歲結婚,但生孩子只能現在。"
女性生育,有年齡限制,超過35就是高齡產婦了,而男性60歲,還可以要孩子。
一個39歲的女人,近10年沒有性生活,對戀愛結婚失去了希望,因子宮年齡40歲,錯過了凍卵的時機,又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嚴重到送急診,一旦接受手術後將很難生育。
可她的夢想偏偏是,當媽媽。
韓劇《Oh My Baby》便描述了這樣一位女性的困境,借女主角張河麗之口提出一個問題:"不結婚,只生孩子不可以嗎?"
無論在韓國,還是中國的法律中,未婚女性不能獲得捐精、不可做試管嬰兒。
如果工作順風順水,一個人也能活出精彩。可因喜歡孩子而在育嬰雜誌工作的張河麗,無法晉升主編的原因卻是"沒結婚"。
比起10年的工作經驗,部長更相信,一個沒有育兒經驗的人做出的育兒雜誌,不能說服讀者群。女性在職場上因產假、育兒假,受到不公平待遇常有聽聞,可沒想到育嬰雜誌的工作性質,竟然對女性的婚育有直接要求。
年輕時為事業奔忙,感情順其自然,到了一定年紀,也很難重新選擇了,現在,張河麗的一切都因"很難生孩子"而卡住了。
生孩子的夢想即將破滅,她仿佛被宣判了死刑。導演在這一場戲故意營造了"不真實感",採用自然光,即 45度側光產生均衡、立體的效果。最大限度的柔光,不再是韓劇唯美需求,而是襯託張河麗此刻的虛無感。
鏡頭快速、多角度切換,創造"天旋地轉"的衝擊氛圍,同時大特寫她恍惚的神情、渙散的瞳孔。在這情形下,"精神不太正常"的她抓住此時還不相干的男主角問:"你要跟我結婚嗎?"既突兀又悲傷,她的眼神有細微變化,仿佛即將溺水的人看到一塊浮木。
張河麗看著別人家接小孩放學,幻想自己也有那麼一刻。一樣的自然光用法創造不真實感,表達的情感卻不同了,這裡溫馨的暖黃色調,強調她的夢想其實是很平凡的。下一幕回到現實,變成了發灰的正常色調。明顯對比出張河麗的落寞,哭腫的眼睛細節滿分。
在張河麗照顧好友女兒的一場戲中,導演使用傾斜鏡頭加慢動作,給了小孩抓住她一根手指的大特寫畫面。同樣的自然光,這次不是幻想,因此色調正常,只是曝光較強,令這個時刻顯得有幾分"神聖"。
被小孩子第一次抓手指的大人,應該都能體會的"神奇感",沒有臺詞,只通過場面調度和一個簡單能獲得共鳴的小動作,表達了對孩子的喜愛之情。
除直接和孩子的互動,在意象的使用上也非常細節,會選擇和孩童意象緊密的,甚至連PPL都是一堆嬰兒用品。
如男主對張河麗的"定情信物"是一個印章,張河麗用對小孩子獎勵印章的方式來肯定韓伊尚,觸動到了他內心童真的部分,大人和小孩在某些程度上很像,做對了都希望被誇獎。
呼應前面他的一段非常細膩的臺詞:"我到現在還是不清楚什麼叫大人,身體老了,心卻沒有老,看到好東西就想擁有,聽到難聽的話就生氣,如果受什麼損失就會委屈,好像也沒有被證明,不知道為什麼叫不惑。"
這一幕,韓伊尚站中間,男二站邊邊,兩人距離很遠,形成了不平衡的畫面。剛好符合情敵對峙的氣氛,從畫面上看韓伊尚仍佔主導地位,手插兜的小動作可看出他的從容。
門口、柜子上,大大小小的摩艾石像,豐滿了他的人物形象,他苦惱的時候,會召集石像"開會",展現了像孩子般可愛的一面,便知道為何會因"印章"愛上張河麗了。
優質韓劇水平其實早已超乎既定的刻板印象。這部劇的鏡頭、構圖、色彩、意象等,皆為了符合"孩子"的主題而精心設計,一點不輸韓影。尤其營造氛圍、製造浪漫,屢試不爽。男女主動情時刻,用飄蕩的蘆葦當作前景,不時遮蓋鏡頭,讓光影流動起來,也暗示了按捺的情慾流動。這幅畫面就很有電影質感。
大跨度反轉演技:"童顏"張娜拉 +"惡人"高俊
張娜拉和她飾演的張河麗一角一樣,39歲了,可哪裡看得出?和《刁蠻公主》時期比,她的臉幾乎沒怎麼變。
近些年,張娜拉接的皆是"抗收視"的女主,角色跨度大,新劇不斷,演技一直很穩。從犯罪懸疑劇《記得你》女警察,到《告白夫婦》裡因育兒而鬱鬱寡歡的新手媽媽,她重回二十歲,擁有再來一次的人生機會,卻一心只想著孩子。
《皇后的品格》雖然評分不高,但播出時屬於熱播爆款劇,她也因此拿到當年SBS最佳女演員。《VIP》的類型和討論度和今年的《夫妻的世界》有一拼,當時也創下收視第一的好成績。兩部劇的大火和她的演技有很大關聯。
至於高俊,這是他第一次演男主角。有趣的是,他好像就沒演過什麼好人。要不就是黑社會老大,要不就是大反派。電影《青年警察》中,他把樸敘俊、姜河那吊打,寸頭加鬍子,狠勁兒上來的樣子,竟有點像"糙叔"河正宇。
邪教驚悚劇《救救我》中高俊飾演的黑幫大哥,穿著花襯衫,又痞又酷。雖然是個小角色,但每次出場都很"燃",最終幫玉澤演、禹棹奐從邪教手中救出女主。收放自如的表演,加上"低音炮"的個人特質,辨識度很高。
高俊是演技與才華並存的演員,據說他曾以電影導演身份參加坎城電影節,製作過一部10分鐘的短篇電影《AHWAER》。
這次在新劇《Oh My Baby》中的憨憨直男形象,一反過去所有角色,笑點基本都在他身上,也可謂轉型成功。也因這部劇,發覺他是個很可愛的人,而且手過於好看,實在犯規。
女性主義:只有你能決定你的價值
以前的經典電影,或說劇本創作,從一開始刻畫女性形象時,就是把女性作為具有吸引力,且被結構好的意象呈現出來,尤其是過去好萊塢電影,大部分都將視點定位在男性上,男性作為觀看主體,女性則是被觀看的客體,成為被窺視的對象或欲望目標,處於一種從屬、被動的地位。
隨著女性主義的出現,女性電影逐漸打破經典電影的規則,將女性作為主體,探討屬於女性的各種議題。韓國的女性主義電影,不得不提到去年爆火的《82年生的金智英》。
藉助一個平凡的全職媽媽,溯源了女性話語權的缺失問題,結合社會熱點,如在家帶孩子的母親被惡意叫做"媽蟲"等語言暴力。一時之間,女性生育問題背後的社會地位、"厭女"文化、喪失的話語權,這些議題被搬到檯面上討論,也有越來越多影視劇涉及女性議題。
《Oh My Baby》與"金智英"討論的面向不同,這部劇指向了不婚不育女性群體。
社交網絡中有不少年輕人追求自由、高品質的單身生活,決定不婚不育,只為自己而活。不過也有不少人,是礙於種種困境,比如工作忙碌、感情失敗經歷,或者只是簡單的,沒遇著合適的。像張河麗這樣,並非不想要,沒有就是沒有,寧缺毋濫。但不免遭遇一些長輩的不認同,雖然言語過激,卻點出現實的可怕。
當她想為此努力又毫無門道的時候,正是騙子出現的時機。張河麗因此被網絡暴力,被罵 "精子女",雜誌讀者媽媽群也紛紛退訂,認為張河麗想生孩子很自私,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成長沒有爸爸。這一情節充分體現了社會大眾的不理解,甚至女人們互相都不理解。
看起來,張河麗可能比"金智英"還慘,但這部劇別出心裁的點就在於,徹徹底底顛覆了經典影視作品中男性為主體,女性為被觀看客體的地位。張河麗代表的未婚大齡女性,成為了主體,而三個男人,成為了被觀看的客體,甚至一度抹去他們的人格特質,直接簡化為"精子"的替身,給他們評分,還從生物學的角度上想像了他們的孩子會繼承哪些優缺點,這是非常大膽的反轉。
當然,"一挑三"的情節只是為了喜劇效果,並不是真的不尊重男性。實際上,張河麗根本沒有"挑",男主只有韓伊尚一位。
劇中除了張河麗代表的未婚女性,還有一些配角的女性形象豐滿又生動,也都和孩子有關:因生病的孩子不得不辭去工作的前主編;生了兩個孩子無法回歸工作的全職媽媽;丁克家庭,卻被長輩催生的女同事。她們都做了自己的決定,只有選擇,無關對錯。
還有一個人拉扯大孩子的河麗媽媽,也正因她看到媽媽這樣堅強,才夢想成為媽媽。歸根究底,還是原生家庭影響了張河麗的個人價值選擇。就和小時候有人想當科學家、數學家一樣,"媽媽"也是一個女孩從小滋生的、類似那樣的夢想。這樣類比,似乎就比較好理解了。
《Oh My Baby》很難得的關懷了大齡未婚女性的困境,並試圖給予理解,臺詞夠深度,金句很多。導演用詼諧的表現手法,輕輕觸碰現實中無奈又沉重的痛點,比較可惜的地方也在於"輕輕",沒有更深鑽主題了,而去經營愛情線。或許它什麼也改變不了,但至少是一種不同的發聲,是女性主義作品上的一點小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