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 後續還有啥任務?專家解答

2020-12-25 鹿科技

  原標題:嫦娥五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  後續還有啥任務?專家解答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昨晚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月球。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地月轉移過程中,受入軌偏差、控制偏差等因素影響,會產生軌道偏差。需要完成相應的軌道控制,確保探測器始終飛行在適當的軌道上。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已在軌飛行約17個小時,距離地球約16萬公裡。

  驗證發動機性能 確保後續近月制動完成

 

  除了彌補運載火箭發射入軌的偏差,此次軌道修正還在軌驗證了探測器上3000N發動機的性能。為什麼要做這次驗證呢?後續任務又有哪些規劃?

 

  此次在軌驗證的3000N發動機是軌道器上的主發動機,將在近月制動中使用。也就是說,只有它能夠正常工作,才能確保臨近月球後能夠及時剎車,進入後續的環月軌道。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嫦娥五號總體主任設計師 孟佔峰:就是在近月制動這次重要控制的時候,保證3000N發動機是好用的,好使的。所以我們要在之前對它的發動機的狀態和參數進行測試,而這一次中途修正就達到這個目的。

    根據計劃,在此次修正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後續的奔月途中還會有兩到三次的軌道修正。專家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軌道設計經過了統一、周密的規劃,幾次軌道修正之間可以互相補充,相互配合,確保最終能夠實現定時、定點準確著陸。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嫦娥五號總體主任設計師 孟佔峰:如果運載的入軌偏差比較小,我們在第一次會和第二次進行聯合控制。第一次對3000N發動機進行試噴,第二次把第一次產生的多餘的誤差進行消除。第三次精確瞄準近月點,根據實際的定軌和實施情況來決定實施。

 

  嫦娥五號將進行兩次近月制動

 

  此前,在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任務中,探測器的主發動機都是7500N推力的。而重量更大的嫦娥五號卻使用3000N的發動機進行近月制動。

 

  正常來講,要想讓質量更大的探測器進行剎車,需要的動力和能量應該更大。但是由於嫦娥五號是由軌道器、返回器、上升器、著陸器共同配合完成整個任務,就需要多重考量,作出最優的設計。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嫦娥五號總體主任設計師 孟佔峰:以往的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任務用7500N的發動機進行近月制動,隨後它也還會採用7500N牛的發動機進行動力下降落到月面。而我們這一次任務,著陸上升組合體採用7500N發動機進行動力下降,而3000N發動機是裝在軌道器上的,它是幫助軌道器進行近月制動,完成後續的任務。

    分配不同的發動機在不同的器上,更好地完成不同的任務。而為了解決探測器在近月制動時重量較大,但推力較小的問題,嫦娥五號選擇通過兩次近月制動,完成月球捕獲。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嫦娥五號總體主任設計師 孟佔峰:因為太重了。我們第一次剎車先捕獲成一個環月的大橢圓軌道,這個軌道周期是約8個小時。我們在這上面轉三圈,經過一天之後,我們再第二次近月制動,最終才進入200公裡的環月圓軌道。

 

  探月十三年 飛控系統不斷發展

 

  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三期的收官之戰。從嫦娥一號探測器發射到今天已經過去了13年,這13年裡飛控系統在不斷發展。

 

  從發射嫦娥一號的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到執行嫦娥五號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13年裡我國火箭的運載能力成倍提升。與此同時,太空飛行器的智能化水平也不斷進步,而測控系統也在不斷發展。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嫦娥五號任務型號副總師 趙煥洲:測控系統,我們最開始的時候就這麼幾個站,現在你看有佳木斯,還有阿根廷,還有納米比亞、喀拉蚩這些。現在中國測控網南美洲有,非洲有,然後南亞有,跟國際合作也越來越密集密切。

    十三年來,我國天地數據傳輸能力也在大大進步。從最開始的幾十K,到現在幾兆,甚至幾百兆的水平。此外,飛控系統的人才隊伍建設也逐步完善,讓他們在兼顧探火任務的同時,能夠承擔起嫦娥五號的高強度飛控工作。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完成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
    【環球時報報導記者 劉揚】《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日前完成兩次月地轉移入射後,12月14日,組合體順利完成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這也意味著完成月面採樣的嫦娥五號距離返回地球又近了一步。
  • 嫦娥五號,歡迎回家!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凌晨1時33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約120公裡處,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約為11.2千米/秒)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下降至預定高度後,返回器向上躍出大氣層,到達最高點後開始滑行下降。之後,返回器再次進入大氣層,實施二次氣動減速。在降至距地面約10公裡高度時,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完成最後減速並保持姿態穩定,隨後在預定區域平穩著陸。
  • 嫦娥五號完成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
    據國家航天局官方消息,北京時間12月14日11時13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軌返組合體)上的兩臺25N發動機點火工作約28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官方將此形容為「打了個方向盤」。
  • 揭秘嫦娥五號探月十三大步驟
    嫦娥五號探月取樣成功歸來是中國航天事業的一次重大飛躍,其創造了五項中國之首,本文對嫦娥五號「籌備、發射、探月、第二次軌道修正、第一次近月制動、第二次近月制動、組合體分離、著陸月面、月面採樣、月面上升、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與月地轉移、軌道器和返回器分離、著陸地球」整個過程的十三個步驟進行了詳細介紹。
  • 嫦娥五號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凌晨 1 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約 5000 公裡處正常解鎖分離,軌道器按計劃完成規避機動。凌晨 1 時 33 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約 120 公裡處,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約為 11.2 千米 / 秒)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
  • 嫦娥五號 月球之旅
    此次組合體成功分離前,在飛行控制團隊的精確控制下,經兩次軌道修正、兩次近月制動「剎車」,嫦娥五號得以成功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 本次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不僅要成功落月,還要實現月面採樣、月面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地球等多個首創性任務環節。
  • 嫦娥五號月球之旅大事記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來源/國家航天局(下同)11月24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11月25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11月28日20時58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實施「剎車」制動,順利進入環月軌道飛行;11月29日20時23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再次實施制動,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飛行;11月30日4時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成功分離;
  • 專家解讀:嫦娥五號,怎樣實現航天史上的「首次」?
    專家解讀:嫦娥五號,怎樣實現航天史上的「首次」? 12月3日晚,嫦娥五號成功完成「地外天體起飛」,踏上回家的旅途。「挖土」「打包」「起飛」……「帶貨」回歸的「嫦娥姐姐」還要經歷怎樣的旅程?
  • 嫦娥五號完成月球採樣!——送她登月的「動力心臟」來自閔行!
    無論是軌道修正,還是近月制動,特別是最後落月前的7500N發動機一系列工作堪稱完美。但洪鑫心裡清楚,後續推進分系統的任務更繁重,現在還遠沒有到慶祝的時候。震撼人心的「宇宙表演」上海空間推進研究所專家介紹,區別於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著巡組合體構型,嫦娥五號採用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的四器串聯構型,探測器的飛行模式也有多種組合,存在四器(軌道器、上升器、著陸器、返回器)組合體、著上組合體、軌返組合體等形態,任務全程要經歷多種飛行姿態和數十次姿態調整。
  • 嫦娥一號到五號的歷史成果
    2007年10月26日,嫦娥一號進行第二次變軌,進入到24小時運行軌道 。 2007年10月29日,嫦娥一號進行第三次變軌 。 2007年10月31日,嫦娥一號進行第四次變軌,由繞地飛行軌道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
  • 月球「挖寶」2公斤 嫦娥五號即將完成最後一步:回家
    成功在月球「挖寶「2公斤之後,嫦娥五號現在要回家了。國家航天局消息,北京時間12月13日9時51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在距月面約230公裡處成功實施四臺150牛發動機點火,約22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高光時刻 網友直呼放開我我要看
    (下同) 11月24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 11月25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   原標題: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高光時刻 網友直呼我放開我我要看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開啟月球採樣之旅 西安硬科技貢獻「最強大腦」
    「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順利邁出了最後一步,它將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探測器咋完成採樣返回任務?四器聯手像串糖葫蘆!
    四器聯手 共同執行採樣返回任務按照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規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相比於之前的探月任務,嫦娥五號探測器不僅要降落在月球,還要完成採樣和返回。如此多的任務,也使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系統更為複雜,為此研製人員將嫦娥五號探測器設計成了一個多器組合體的形式。
  • 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壯舉就差最後一步了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4日11時13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上兩臺25N發動機工作約28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 目前,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各系統狀態良好。
  • 嫦娥五號,重大進展!_焦點_新聞頻道_雲南網
    後續還需進行一次近月制動  據了解,儘管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成功進入月球軌道,但後續還需進行一次近月制動,將軌道調整到可以執行著陸等動作的高度。   此前,在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任務中進行近月制動的發動機推力達到了7500牛,而此次重量達到8噸的嫦娥五號探測器,使用的卻是3000牛的發動機進行近月制動。為了解決重量變大,但推力較小的問題,此次嫦娥五號任務選擇通過兩次近月制動,完成月球捕獲。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為何嫦娥五號攜月壤回歸地球意義如此重大?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對於嫦娥五號自身來說,這次任務的完成實現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即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地外天體的起飛、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首次攜帶樣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地球。
  • 嫦娥五號踩了腳太空「剎車」進入環月軌道,什麼是近月制動?
    通過近月制動,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到達月球軌道之後,才能夠繼續開展後續月球採樣的相關準備工作。所以,近月制動也是後續工作展開的重要基礎。嫦娥五號還需進行一次近月制動據了解,儘管已經成功進入月球軌道,但是嫦娥五號探測器後續還需進行一次近月制動,將軌道調整到可以執行著陸等動作的高度。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表面,欣賞歐洲人的高度評價
    據11月24日的報導,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於4時30分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據悉,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經過了半小時的飛行之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就安全順利地進入了地月轉移軌道。一直以來,世界各國都在進行著探月活動,其中以美中俄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