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印在邊境軍事對峙仍在持續。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美國問題專家金燦榮近日在一個講座上發言稱,解放軍在近半年來與印度部隊在邊境對峙期間,曾在邊境地區的班公湖南岸動用微波武器擊退印軍,成功奪回被佔山頭。目前,美國在微波定向能武器研究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中國首次曝光其微波武器實戰應用,意味著這方面的技術研究已經取得重要成果。
金燦榮稱,「中印兩軍在邊境對峙期間,印軍首先在班公湖南岸搶佔了兩個山頭,這兩個山頭是連接陣地,十分重要,被印軍佔領後解放軍的陣地遭到隔絕。當時上級要求前線部隊奪回山頭,但不許開槍。前線部隊就此想到了『奇招』,用微波武器。於是,解放軍官兵們在「在山底下放微波,把山頂變成了一個微波爐。山頂上的印軍一刻鐘後全部開始嘔吐,站不起來,只能拋棄山頭跑了,最終解放軍將山頭奪回。」這一消息一披露,國內民眾紛紛為我軍點讚。
而定向能武器按發射的能量類型可分為微波武器、雷射武器等。微波武器又叫射頻武器或電磁脈衝武器,它是利用高能量的電磁波輻射去攻擊和毀傷目標的武器,可以用來殺傷人員,也可以用於摧毀電子設備。
中國網際網路上曾有研究單位刊載一篇2017年3月發表的學術論文稱,「中國微波武器目前將進行飛機自衛、空間控制、壓制敵防空力量以及作戰指揮控制通信方面的一系列試驗。目前還成功研製吉瓦級高功率微波防空壓制武器,並進行了摧毀飛機等目標的試驗。」
數年前微波武器曾引起國防界的關注。2014年有美媒指出,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專門研究海洋法的教授說,中國巡邏艇可能會使用這種隱密而不留痕跡的武器,對來自非常侵入中國海域內的漁民進行威懾。
微波武器是依靠人工技術產生的電磁脈衝,在特定地區或目標周圍空間造成瞬間的破壞性電磁環境,致使敵方的電子設備遭到破壞或幹擾,從而達成戰役、戰術目的的新概念武器。
電磁脈衝武器的誕生還頗有些偶然。電磁脈衝炸彈的產生源自美蘇兩國進行的氫彈引爆試驗。1963年7月9日,美國在太平洋海島強斯頓環礁上空400公裡處進行空中核爆試驗,距離其1000多公裡外的檀香山的數百個警報器全部失靈,瓦胡島的照明變壓器全部被燒壞,檀香山與威克島的遠距離短波通信也突然中斷。此外,距離爆炸中心投影點約1300公裡的夏威夷群島上,美軍的電子通信監視指揮系統也相繼失靈,整個島上防盜警報器響個不停,街燈熄滅,電器被燒毀。甚至連距離爆炸中心5000公裡的澳大利亞都受到了影響。無獨有偶,蘇聯進行的相關氫彈爆炸試驗也導致數千公裡內的電子設備被燒毀,甚至蘇軍的雷達也被燒壞,通信線路全部中斷。
經過數年研究,科學家終於發現,核彈在爆炸時不僅會產生衝擊波、光輻射、核輻射和放射性汙染,還會產生電磁脈衝效應。正是這些瞬間產生的電磁場,在以光速傳播的同時產生了破壞力極強的電磁脈衝,導致地面上的電子設備出現感應電磁場,繼而將電子設備燒毀。
美國看準了電磁波帶來的殺傷效應,如遠距離精準打擊、定向大範圍殺傷、飛彈防禦等,並深知這一武器的先進性及未來前景,所以下大力氣進行研發,並取得豐碩成果。
1991年,美軍為攻擊伊拉克防空指揮中心的電子系統,發射了一枚配備非核爆電磁脈衝彈頭的「戰斧」式巡航飛彈,致使伊軍防空系統癱瘓,防空高射炮只能對著空中盲目掃射。1999年,北約對南聯盟轟炸中,同樣使用了電磁脈衝炸彈,致使南聯盟部分地區通信設施癱瘓,局部地區的供電系統遭到破壞。2003年,美軍再次使用電磁脈衝炸彈轟炸伊拉克,造成巴格達地區大面積停電,包括伊拉克國家電視臺在內的媒體和通信設施陷入癱瘓。
美國在微波武器的研發上從未停止。美國軍工企業雷神公司2019年4月30日說,由該公司研發和製造的微波武器在一次美國空軍武器測試中擊落了數架無人機。
不過,為了應對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中國在微波武器研發方面也在加緊進行中。
《亞洲時報》網站曾在2017年9月刊發美國專欄專家比爾·格茨的文章稱,中國正在建設包括反衛星飛彈、雷射武器、GPS幹擾機和殺手衛星在內的高科技太空戰武器體系,這將使中國在未來軍事衝突中擁有優勢。
格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有能力攻擊、摧毀或幹擾1900公裡至3.5萬公太空軌道上的500枚美國衛星。中國軍方已研究提出在外太空引爆核武器製造強電磁脈衝攻擊在軌衛星的作戰計劃,以此來打擊敵軍的天基精確制導和通信能力。文章還提到了中國核電磁脈衝攻擊衛星的計劃,稱中國反衛星飛彈僅使用單彈頭就可以癱瘓近地軌道衛星。
格茨稱,如若大陸收復臺灣,大陸或在衝突中發起核電磁脈衝攻擊,在臺灣以東1100公裡上空的外太空引爆核彈,以阻止美軍援助臺灣。憑藉日益增強的反衛星戰力,中國或將擁有精確毀傷近地軌道偵察衛星、中軌道GPS導航衛星和地球同步軌道飛彈預警衛星的能力。這將有利於中國軍隊攻擊美方衛星、地面設施和網絡,破壞美軍指揮控制體系,拒止美軍進入太平洋、印度洋。(江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