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富豪是數不勝數的,但是要談到「白手起家」的話其實還是寥寥無幾的,在上個世紀,面臨改革開放的熱潮,我國經濟面臨快速發展,大家紛紛下海經商,只要你有足夠的膽量和勇氣,處處都是機會。
這位「億萬富豪」名叫侯慶華,被譽為中國版的「利佛摩爾 」,在那個年代,大家的經濟條件普遍都不是很好,侯慶華在出生的時候就被遺棄,後來被他的養父母收養,養父母的經濟條件也不是很理想,所以侯慶華的童年生活也非常的曲折,因為養父母的身體狀況都不好,所以他選擇在16歲的時候就外出打工。
16歲的年紀,還沒有成年,他就必須要想辦法掙錢養活自己,但是他的手裡只有父親幫他借的50元錢,跟著一個同村的人就一起出去掙錢了,最終經歷了3個月的時間,才在吉林找到一份工作,那個時候沒有什麼錢,也沒有地方住,生活很是心酸。
後來,憑著他的努力,在那第一年回鄉的時候就掙到了600塊錢,後來經過多年打工的資本積累,侯慶華選擇用自己的積蓄2000塊錢在家裡做起養豬的生意,但是沒想到的是,沒幾個月就發生了豬瘟,賠了個精光。
在19歲的那一年,他終於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有為同在吉林打工的老鄉鼓勵他一起創業,隨後,兩人一拍即合做起了解決缺乏民工的問題並想承包工程計劃生意,那一年,在年底的時候他就賺了20多萬,之後他的生意就越做越好,直到26歲的時候全身退出建築管理行業,並轉戰實業投資。
隨後他在自己的老家江蘇常州投資了約800萬創辦了一家製造銅材的加工廠,日子過得風生水起,在這個時候,他也娶了自己的另一半,並且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家庭美滿,生活富足。他的人生第二個轉折點也出現了,90年代後期,侯慶華在無意間接觸到了期貨的門道,他自己也非常感興趣,慢慢地就越來越鑽研其中。
在當時,有一家期貨公司伸出橄欖枝希望在「制銅業」上有造詣的侯慶華加入到期貨投資的行列中,侯慶華自己本身對「銅」也非常的了解,所以他也是信心滿滿,覺得自己應該能夠大賺一筆。在1998年,他決定正式投資期貨。
這種投資方式風險非常高,同時回報也非常高,侯慶華雖然在之前投了很多錢進去,經歷了好幾次爆倉,但是他依然非常有信心,在那個年代,他就投了幾百萬進去,連家裡的私房錢都拿出來了,由於投入的精力過多,一直鑽研如何炒期貨,與妻子的感情也出現了隔閡,再加上妻子本就不看好他炒期貨,最後,致使兩個人走上了離婚這條路。
之後,侯慶華也依舊在炒期貨的路上越走越遠,以至於自己的工廠也不管了,讓自己的合伙人代為管理,但是沒想到,他竟然真的在這條路上實現了富豪夢,用了僅僅幾十萬的本金正常操作,用了5年的時間,他就賺取了上億的收入,此後,侯慶華對炒期貨的信心更加足了。
但是創造了輝煌的侯慶華也犯了很多人的通病,就是「貪」,不願意見好就收,2007年的時候經歷了最大的一次爆倉,一下子資產全部為零,還欠了很多外債,連自己的工廠都沒了,在這一來一去的巨大打擊後,侯慶華也終於難以承受選擇了自殺。
其實在開始炒期貨慢慢有了虧損的時候,侯慶華就應該懂得及時收手,但是他沒有,堅持認為這種小的虧損是很正常的事情,會像之前那樣慢慢變好大賺一筆。但是沒想到這次卻越虧越大,以至於全部身家都賠了進去。
侯慶華的這一生也可謂是跌宕起伏,打了半輩子工,經歷了小時候貧苦生活再到億萬富翁,最後一無所有,的確常人也無法承受,這樣的起伏落差對他的心理也產生了巨大的打擊,無論做什麼生意,都要記住不能太「貪」,但是說起容易,做到卻難,就跟賭博一樣,大家嘗到了甜頭就不想輕易放手。
一代傳奇的億萬富翁結局竟然如此慘澹,不免讓人唏噓。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