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審判之眼:死神的遺言》中飾演羽村京平的日本演員瀧正則(ピエール瀧)因涉嫌吸食古柯鹼被警方逮捕。受此影響,世嘉宣布將對《審判之眼:死神的遺言》的販售進行自肅,暫時停止販售以及相關宣傳。
與一般真人出演的遊戲相比,《審判之眼:死神遺言》中演員陣容相當豪華,主角由木村拓哉擔當,遊戲發售後收穫了不少好評。此次遊戲因為演員問題而暫停銷售,不得不讓人惋惜。
現如今,無論是為遊戲代言,為角色配音,還是參與遊戲製作,遊戲與演員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得益於技術的進步,真人出演已經成為遊戲產業中的一種常態。毫無疑問,因為明星本身的人氣及關注度,遊戲也能在無形中拉近與玩家之間的距離。不過,無論是何種距離,尤其是明星出演遊戲總有種成也蕭何敗蕭何的感覺。
得益於技術進步,遊戲中的真人臉孔越來越多
在數字時代,遊戲人借鑑動畫創作的技巧,將動態捕捉(動作捕捉、面部捕捉等)引入遊戲製作中,通過動態捕捉技術,將真人的動作、表情等進行採樣,將其轉化成數字模型,並最終應用於遊戲中。
伴隨著技術的成熟與普及,遊戲開發者開始嘗試在遊戲中引入演員,藉助演員固有的形象與個性,將演員與遊戲中的形象進行匹配,無疑可以降低角色設計的成本。
得益於技術的進步,遊戲中的明星的面孔越來越多。於是,就有了《審判之眼》中木村拓哉飾演的八神隆之。而在《審判之眼》之前,《鬼武者》系列、《使命召喚》系列、《如龍》系列、《超凡雙生》等諸多遊戲作品都曾邀請知名演員進行飾演。如《鬼武者》系列中的金城武、松田優作、讓·雷諾;《使命召喚》系列中的加裡·奧德曼、基弗·薩瑟蘭、薩姆·沃辛頓、凱文·史派西等;《如龍》系列中的北野武、小慄旬;《超凡雙生》中的艾倫·佩姬、威廉·達福等。
從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到,邀請明星加盟的遊戲往往是那些動作類的系列遊戲,這些遊戲往往是一些高投入的大製作,這些遊戲邀請明星加盟,既是為了增加人氣,也可以為玩家打造電影化的體驗,更是出於遊戲中劇情的需求。不過,遊戲中邀請明星出演,並不是任意明星都可以的,畢竟演員固有形象與遊戲中角色是否相符,市場的接受度如何也是必須要考慮的。
「明星出演」遊戲風險何在?
在技術的加持下,真人出演的遊戲越來越多。但是,囿於成本的限制,邀請明星出演遊戲卻是鳳毛麟角。不僅如此,成也明星、敗也明星,邀請明星出演遊戲也有著不得不考慮的風險。
風險一,邀請明星出演的高成本與遊戲創作的高品質如何相協調。毫無疑問,邀請明星出演遊戲與明星代言、配音等相比成本更高,但是,與影視劇作品相比,好玩與否、體驗感如何才是決定一款遊戲好壞的關鍵因素,重金請來的明星如果與遊戲角色不符,或明星演技達不到遊戲的表現力,這種情況下,邀請明星反而成為一種負擔。
風險二,明星固有的形象與遊戲類型是否相符合,玩家是否會因為明星而忽略掉遊戲本身的閃光點?明星的名氣肯定會對遊戲帶來一定的影響,關鍵在於影響是正相關還是負相關。如果明星名氣太大,玩家或許就會忽略掉遊戲出彩的設計,而如果明星名氣不足,在引流方面顯然會不足。且有哪家粉絲會願意看到自己形象正面陽光的偶像在一款遊戲中混跡於各種複雜場合,還要負責各種打打殺殺?
風險三,明星本人與出演遊戲之間割捨不掉的關係。明星出演遊戲作品與為遊戲代言、配音相比,顯然需要更多的投入,與遊戲作品之間的關係也更為緊密。而一旦明星出現如上文中提到的因各種原因損壞本人形象的行為,遊戲作品必然要承擔連帶責任。可以說,將明星與遊戲捆綁在一起,沒有意外還行,一旦出現意外,遊戲作品也將付之東流。且明星本身還存在肖像權等一系列錯綜複雜的關係,處理不好,必然產生各種法律糾紛。
可見,與普通真人遊戲相比,明星出演的真人遊戲有著顯而易見的好處,也需要承擔不可避免的種種風險,這是遊戲公司需要反覆考慮和權衡的問題。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技術進步及偶像經濟的助推,明星偶像除了代言遊戲產品、為遊戲配音之外,參演遊戲也將逐漸成為不少遊戲廠商的選擇。
電腦圖像技術的進步為遊戲創作帶來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也為明星出演遊戲產品帶來契機。由此,文創資訊建議廠商在藉助新技術創作遊戲產品的過程中,還要從自身成本方面權衡考慮,而無論是否邀請明星出演助陣,也不要脫離遊戲本身的可玩性,遊戲性永遠是最為根本的賣點,明星加盟只是為一款引人入勝的遊戲產品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