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其實就是一部記錄片,記錄了現在中國大多數婚姻的現狀:
剛開場,弘曆與青櫻是世界上最恩愛的夫妻,無論弘曆的身邊有多人,他一直都是青櫻心裡最愛的少年郎。
可後來呢?
富察氏因為大度的氣魄贏得了弘曆的欣賞,寒香見因為清冷的氣質贏得了皇帝的青睞,魏嬿婉因為嬌柔和溫順贏得了弘曆的垂憐。
她沒有富察氏大度,沒有魏嬿婉的柔順,沒有高晞月的可愛,有的只有他的厭惡和嫌棄。
為何年少時便認定的愛人,日子長了,卻成為了衣服上不得已粘上的白米粒,被一巴掌拍在牆上的蚊子血。
事實上,電視劇早已闡述了原因。
記得劇中乾隆最愛對如懿說的就是「你放心」。
姑母被貶,如懿受牽連,當時還是四阿哥的乾隆說「你放心」:結果嫡福晉之位旁落她人,心高氣傲的如懿只能做四阿哥的妾;
弘曆登基,回憶當年情,說「你放心」:轉頭如懿就成了剛即位的皇上和太后爭權的犧牲品,連太后都驚呼,弘曆原來這麼狠心:
風波過後,弘曆表示要專寵如懿,還是說「你放心」:這次更厲害,話音剛落就寵幸了一個彈琵琶的樂伎,自此開啟無限制充實後宮之路。
一邊說「你放心」,卻從來做不到的男人,說再多也只是耍嘴皮子。他們的承諾更像是說給自己聽的。而作為女人最絕望的,大概就是一再的幻滅,卻沒有離開的勇氣。
如懿的結局其實一開始就註定了。
將情分看的比什麼都重的如懿,在這段與皇帝的婚姻中,犯了一個大多數女人都會犯的錯——過度付出。
電視劇中,如懿為了與皇帝相伴,即便受盡了皇太后的刁難,還是想盡辦法去化解皇太后的心結。
為了陪伴身處高處孤獨的皇帝,從未想過做皇后的她,最後也坐上了那個冰冷的位置。
皇帝喜歡上了寒部獻上的美女寒香見,她忍受著被背叛的心痛,去勸解寒香見。
就連最後與皇帝決裂,斷髮祭情,也不過是因為皇帝與青樓女子貪歡,擔心皇帝身體和名譽。
這樣一個女子,其實傻得厲害。
她把男人當做自己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拼命的付出維護,卻不知道,這些原本偉大的付出,最終在皇帝看來,一文不值,棄如敝履。
到最後,受傷的永遠是自己。
盧蘇偉在他的《你要配的上你所受的苦》中寫道:男人的自私,來自女人的過多付出。
婚姻其實是一座圍城,兩個人住進去,如果相互付出的不對等,那麼到最後就會造成婚姻的失衡。
最後彼此折磨,將最初的那點情分消磨殆盡,直至勞燕分飛。
在劇中,魏嬿婉的上位史可以說是心機女的教科書。她本中意凌雲徹,奈何兩個人一個是侍衛、一個是宮女,身份低微,無出頭之日,所以在利益面前,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投向弘曆,哪怕那個男人,她不愛。
在弘曆面前,她嬌柔溫順,楚楚可憐,荷船起舞,崑曲妙音,哪怕弘曆知道她的心機,也抵不住她的柔情似水。
最後從被欺負的宮女逆天改命,成為當朝皇貴妃,盛極一時。
但她的一路榮寵的背後是太多的陰謀算計,最終不幸被反噬,落得悲慘下場。
在那個偌大的宮牆之內,不僅是女人的戰爭,更是牽連前朝爭鋒。
魏嬿婉一路從宮女爬到皇貴妃,到最後還是無法讓宮中人信服。
為了從穎妃手中要回自己的親生女兒,她上演了一出「以權壓人」強取豪奪的戲碼,但是穎妃依然不為所動,當著她的面直言她品行不好,魏嬿婉氣急以皇貴妃之名下令教訓穎妃。
但是宮人卻無一敢動手,只因穎妃一句「皇帝禮重蒙古」,而她,是巴林王從小便捧在手心裡的最珍愛的女兒。而魏嬿婉雖然爬到了皇貴妃的位置,卻在前朝並無根基,可以說是「空中樓閣」,一著不慎,便會滿盤皆輸。
再對比一下穎妃與魏燕婉的待遇,穎妃剛入宮之時便被封嬪位,而魏嬿婉賠上母親,弟弟以及自己的良知才勉強爬上貴妃之位。可見,錢有時就是你的底氣,有了底氣,你的婚姻之路才能走得更順暢。
《如懿傳》導演說,我不是在拍宮鬥,而是在講述男女在婚姻中的相處和選擇,它內在的核心不是爭鬥,而是真愛在婚姻面前所面臨的真實處境,凡是有婚姻閱歷的人便會懂得它真正想要表達的。
所以,你看懂《如懿傳》中真正要表達的東西了嗎?
-End-
愛得太卑微,只會一次又一次地傷害到自己,愛應該是平衡的,相互的。
可以馬上掃描文章下方的二維碼,讓情感顧問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