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杭州阿諾醫藥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 或即將啟動IPO!

2020-12-24 金融界

來源:時刻頭條

據消息稱,總部位於杭州的阿諾醫藥已完成 1 億美元左右的 C 輪融資,並有可能將在今年 8 月開啟 IPO 進程。官網信息顯示,阿諾醫藥是一家臨床階段的全球性生物製藥公司,主要開發腫瘤免疫治療藥物。

為此,生輝聯繫到了這家公司的生命科學部負責人何南海博士,他擁有逾 10 年分子生物學及腫瘤免疫學研究經驗,目前負責阿諾醫藥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的研究與開發。但何南海暫未透露關於融資及上市的信息,「時間到了我們自然會官宣」。

採訪過程中,針對癌症治療,何南海博士提出了類似華裔科學家何大一在愛滋病治療領域的想法:通過雞尾酒療法,試圖將腫瘤變成一種可控的、非致命性的疾病——相比於近幾年獲得業內共識的「PD-L1+ 靶向藥」等免疫聯合療法,將進一步惠及更廣泛的腫瘤患者人群。

何南海博士告訴生輝:「基於這個目標,阿諾醫藥建立起十多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藥研發管線,其中 EP4 拮抗劑 AN0025 項目初步驗證了腫瘤免疫治療雞尾酒療法的思路,即將開展 II 期臨床實驗,並已與默沙東(MSD)就五種適應症達成臨床聯合用藥合作,市場空間達百億美元。」

遷移雞尾酒療法思維

圖丨美國紐約骨科醫生 William Coley

一百多年前,美國紐約骨科醫生 William Coley 意外發現術後化膿性鏈球菌感染使肉瘤患者腫瘤消退,揭開了腫瘤免疫療法的序幕,William 也因此被譽為腫瘤免疫治療之父。2018 年,萬眾矚目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美國科學家 James P. Allison 和日本科學家 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在 PD-(L)1 信號通路研究上的傑出成果以及為癌症免疫治療做出的開拓性貢獻。

如今,全球開展癌症免疫治療的公司數量高達數百家,國內已有數款已上市的 PD-(L)1 產品,同時也有十幾款免疫治療產品申報了臨床試驗,相關研究成果戰報頻傳,朝著治癒癌症的終極目標穩步邁進。隨著基礎和臨床研究的不斷突破,我們對免疫療法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免疫療法的適應症也在不斷拓展,從一開始的主要陣地白血病,到非霍奇金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再到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療法進入了更加精準、聯合、廣譜的 2.0 時代。

然而,光明之下總是掩藏著陰霾,促進免疫系統清除腫瘤細胞的抗癌藥物雖被寄予厚望,某些患者可能在首次用藥時有良好反應,但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耐藥,腫瘤再次復發。

這一現狀,與早年愛滋病的治療困境非常相似。

由於 HIV 病毒在大量複製的過程中很容易變異出攜帶有耐藥突變的病毒株,致使患者產生耐藥性。早年誕生的好幾種所謂「特效藥」,都只能極其短暫地抑制病毒。

腫瘤免疫治療也面臨類似的困境。惡性腫瘤作為一種易擴散和逃逸的致死性疾病,治療過程可謂分秒必爭,PD-(L)1 單抗過低的響應率成為了致命的痛點。腫瘤抵抗免疫治療的能力與諸多複雜因素相關。要解決免疫療法響應率不高的問題,最直接的方式是聯合用藥。

聯合用藥的第一種思路是採用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有大量數據顯示,不同的免疫檢查點下遊信號通路不同,聯合用藥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免疫應答,能有效解決耐藥問題。

第二種思路是激活免疫反應,在免疫反應成功啟動之後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來增強 T 細胞的功能,將冷腫瘤轉化為熱腫瘤。對於腫瘤免疫療法的聯合治療,無論是醫學界還是產業界都處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

可以治療絕大多數腫瘤的「C 藥」?

集以上兩種思路於一體,並引入其他機制的免疫療法進行聯用,研發出一種可以治療絕大多數實體瘤的雞尾酒療法(Cocktail therapy)。何南海博士對生輝表示,「C 藥」將是阿諾在腫瘤免疫療法 3.0 時代的解決方案。

「我們把腫瘤免疫治療技術大致分成三代:第一代療法是單獨使用 CAR-T/PD-(L)1 抑制劑,在實體瘤病人中的響應率在 20% 左右;第二代療法將 PD-(L)1 抑制劑與化療等其他療法聯用,在實體瘤病人中的響應率提高到了 40-50%,側面佐證了尚在開發中的第三代 I/O 療法的先進性;而我們的目標正是研發出第三代療法——一種雞尾酒療法,力爭最終達到 90% 以上的響應率。」

圖丨兩種腫瘤治療範式

在阿諾倡導的治療範式中,病人查出腫瘤後首先使用 C 藥,通過激活自身多種免疫反應來監控和清除腫瘤細胞,讓腫瘤細胞無處可逃,達到長期控制的目的。如果使用 C 藥後沒有應答或是產生耐藥性,這時再去考慮放化療等手段。阿諾將這些影響生活質量、療效又不夠理想的療法(包括手術)由原來的首選治療方案推遲為備選的後線療法。

對腫瘤治療而言,這種變革具有三方面的意義:首先,通過多種手段更全面且系統地激起免疫應答,達到克服耐藥的效果;其次,通過極高的 ORR(客觀響應率)使病人從治療中獲益,避免將寶貴的治療窗口期浪費於嘗試各種治療手段;最後,通過全 I/O 藥物聯用的給藥方式,最大程度上降低 AE(不良反應),從而進一步提升患者治療期間的生活質量。

當談及研發「C 藥」的難點時,何南海博士表示,一是選擇最有效、最有協同作用的靶點,二是臨床的設計。阿諾已經解決了前一個難點,而對於後一個難點,FDA也已經出臺 guideline,對 2 個或以上未獲批新藥的聯合用藥臨床試驗形成了指導和規範。「病人招募和資金問題將會是我們未來的關鍵點。」

值得一提的是,阿諾的 EP4 項目目前已經初步驗證了他們變革的潛力。

EP4 背後的作用機制與 PGE2,一個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分子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而 EP4 拮抗劑可以阻斷 PGE2-EP4 信號通路,從而改變腫瘤微環境對免疫系統的抑制,提高免疫細胞的腫瘤殺傷能力。在對 PD-1 耐受的腫瘤模型中,阿諾的 EP4 拮抗劑 AN0025 可顯著增強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的抗腫瘤作用。

目前靶向 EP4 的臨床在研藥物共有 6 個,其中包含 2 個抗腫瘤藥物,分別是 AN0025 和小野製藥研發的 ONO-4578。在臨床推進速度上,AN0025 領先於 ONO-4578。

2019 年 9 月,阿諾在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上公布了其作為新輔助療法治療局部晚期直腸癌的 AN0025(EP4 拮抗劑)1b 期臨床數據,在 25 例可統計的病人中,有近 40% 的患者無需手術治療,或術後標本達到病理完全緩解。

AN0025 目前即將開展 II 期臨床實驗,並已在華申報臨床。同時,阿諾還和默沙東(MSD)達成合作,開發 AN0025 和 PD-1 抗體 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在多種實體瘤適應症的聯合用藥。

系統攻克腫瘤免疫治療關鍵環節

截至目前,阿諾已經布局了若干個研發管線,其中 3 個項目(溶瘤病毒 AN1004、EP4 拮抗劑 AN0025、PI3K 抑制劑 AN2025)進入臨床階段。這樣的管線布局,也是基於阿諾內部對於腫瘤免疫療法的形象化理解。

PD-(L)1 只是腫瘤免疫治療的其中一個節點,如果單獨使用 PD-(L)1 抑制劑進行治療,相當於還有多個關鍵環節沒有被突破。目前,將這幾個環節中的關鍵療法分別與 PD-(L)1 抑制劑進行聯用的臨床試驗數量眾多,其中一部分已經公布了樂觀的臨床數據,如果能夠將這些環節全部逐一攻克,進一步突破免疫抑制屏障,很可能意味著能夠更強力地殺傷腫瘤細胞。

何南海比喻道,如果把人體內的癌細胞比作一個狡猾的「敵人」,那麼對於 PD-(L)1 在癌症治療中響應率低的表現,一言以蔽之,它就像「一個特種兵(殺傷性 T 細胞)雖然有了一個『克敵(抗癌)神器』(PD-(L)1 抑制劑),但在抓捕敵人的過程中還是再次迷路了」。

此時,這個迷路的「特種兵」需要再次升級裝備和更多「隊友」緊密配合,用靈敏的 GPS 定位敵人的所在位置,以便抓獲逃逸的敵人。在以往抓捕行動中,「陸軍」司令部往往只會派出一到兩名陸軍特種兵來完成抓「敵」任務,也就是現階段臨床試驗中常見的「 1+1 」聯合用藥。

圖丨腫瘤免疫治療「 7 環」

為了更形象地說明「 C 藥」的本質,何南海博士從阿諾的數個在研管線中,挑選出溶瘤病毒、HPK1 抑制劑 (+)、EP4 拮抗劑和口服 PD-L1 抑制劑四個項目展開闡述。

「目前 PD-(L)1 抑制劑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臨床驗證,因此我們選擇在 PD-(L)1 抑制劑的基礎上全面且系統性地調動免疫反應,以最大限度降低腫瘤免疫逃逸的機率。也就是說我們組建的以手持「克敵神器」特種兵(殺傷性 T 細胞)為主的「海、陸、空」三位一體的「克敵(抗癌)」團隊,會讓癌細胞無處躲藏。」

溶瘤病毒——「溶瘤病毒能夠特異性地定位並殺死腫瘤細胞,引起腫瘤細胞的破裂而會釋放出更多抗原,從而刺激抗腫瘤免疫反應。」何南海博士介紹道。溶瘤病毒這個「空警一號」不但可以精確定位腫瘤細胞,同時還可以定點空投炸彈,讓癌細胞這個「敵人」暴露出更多「馬腳」,無處躲藏。溶瘤病毒對癌細胞的裂解作用,是接下來一系列 「蝴蝶效應」(免疫反應)的開始。阿諾的溶瘤病毒製品 Pelareorep,目前已獲批開展 III 期臨床實驗。

HPK1 抑制劑 (+)——「在溶瘤病毒裂解腫瘤細胞之後,免疫『巡邏兵』才有機會找到腫瘤細胞,並且將信息處理、傳達給『司令部』。而我們的『海警二號』 HPK1 抑制劑 (+) 投送升級裝備給『巡邏兵』,讓它們有更強大的尋找、處理並傳達腫瘤相關信息的能力。」何南海博士介紹道,「作為當前熱門的免疫靶點之一,HPK1 抑制劑對抗原呈遞細胞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不但如此,我們還給 HPK1 抑制劑賦予了更多的功能,甚至可以幫助特種兵『搶灘『腫瘤的大本營(腫瘤浸潤)。由於不便透露更多信息,故在此用 (+) 來表示除 HPK1 抑制功能外的『神秘能力』。」

「通過『溶瘤病毒』和『HPK1 抑制劑 (+)』的協同作用,越來越多的關於這個『敵人』的信息被披露,讓特種兵『克敵』底氣十足。」何南海介紹道。

EP4 拮抗劑——「腫瘤在形成過程中,會不斷地用『糖衣炮彈』來侵蝕一些『思想』不夠堅定的免疫細胞來為腫瘤所用。而 EP4 抑制劑就像是善於做思想工作的『政委』,讓免疫細胞徹底清醒過來,為『克敵』創造最為有利的環境。」何南海博士說道。

口服 PD-L1 抑制劑——在各方面準備就緒後,克敵收網行動迫在眉睫。「特種兵」手持耳熟能詳的 PD-L1 抑制劑登場。PD-(L)1 信號通路自此阻斷,T細胞的殺傷活性增強,「敵人」正式落網。對此,何南海博士透露,目前阿諾的口服 PD-L1 抑制劑項目即將進入臨床階段。

如果以往的 PD-(L)1 治療策略偏向於孤軍奮戰或單一聯合作業,何南海把阿諾的策略比作立體式打擊。阿諾不僅要覆蓋溶瘤病毒、HPK-1 抑制劑 (+)、EP4 拮抗劑項目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這 4 個關鍵節點,還要將 4 個節點融合成一個整體。

如此看來,阿諾確實在開發多種治療方案以解決目前治療不足的疾病上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其主要項目擁有較大的潛在價值,但是否能夠開創全新的癌症治療範式,還有待進一步的關注。 來源 新浪醫藥

相關焦點

  • 阿里巴巴66億增持圓通快遞;阿諾醫藥獲近1億美元C輪融資;愛科科技...
    B12-關注創業和投資的網際網路媒體本周要點指南:1.阿諾醫藥獲近1億美元C輪融資(投融資-3)2.網易全員使用花名(公司動態-4)3.2020浙江省民營企業百強榜發布(政策匯總-1)- 投融資與IPO - 1.
  • 德昇濟醫藥完成2億美元A輪融資;合源生物完成4.5億人民幣戰略融資...
    普瑞金完成1.4億人民幣B輪融資普瑞金是一家CAR-T免疫療法研發商,通過融合細胞藥物與納米抗體藥物的生物藥研發平臺,開展CAR-T細胞免疫治療和納米抗體生物藥研發,其中CAR-T CD19產品已成功治癒數十例復發且難治類白血病患者及惡性淋巴瘤患者。近日完成1.4億人民幣B輪融資,投資方為海爾醫療領投,華邦健康、湖南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國科嘉和跟投。
  • 亞虹醫藥完成超過7億元D輪融資;瑞科生物完成1億美元B輪融資丨醫療...
    亞虹醫藥完成超過7億元D輪融資亞虹醫藥是國內唯一專注於泌尿生殖系統抗腫瘤和相關疾病的全球化創新藥研發公司。亞虹立志成為專注領域中最具創新力和影響力、最值得尊敬和信賴的製藥企業。近日宣布完成D輪融資,交易金額超過7億元。此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
  • 動脈橙周報20210110:丁香園完成5億美元融資,科亞醫療完成3億+D輪...
    生物技術Senti Biosciences完成1.05億美元B輪融資,加速開發下一代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  2021年1月6日,生物技術公司Senti Biosciences, Inc.宣布完成1.05億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Leaps by Bayer領投,其他投資者包括經緯中國、Mirae Asset Capital、Ridgeback
  • 江小白C輪融資投後估值或超130億;完美日記融資1.4億美元
    投後估值或將超過130億人民幣。 完美日記新一輪融資1.4億美元,計劃年底前赴美IPO 全天候科技從接近完美日記的投資人處獨家獲悉,完美日記完成了新一輪1.4億美元融資,其中華平投資和凱雷投資集團分別投資約7000萬美元,本輪投後估值達40億美元。
  • 創投周報 vol.89|小馬智行完成2.67億美元C輪融資,商聯雲通訊完成...
    在汽車交通領域,小馬智行2.67億美元的C輪融資事件尤為矚目。近來小馬智行在資本方面的動作尤為密集。本月,小馬智行宣布與中國一汽合作,探索L4級自動駕駛系統的前裝量產和商業運營模式。同時獲得中國一汽的戰略投資。此外,在企業服務領域,智能通訊雲服務商聯雲通訊在本周也宣布完成 1.25億美元F輪融資,這是國內雲通訊領域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筆私募股權融資。
  • 神經性疾病醫藥公司「賽神醫藥」宣布完成1億美元A輪融資
    12月21日消息,賽神醫藥(SciNeuro Pharmaceuticals)完成1億美元的A輪融資,將專注於為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患者開發創新藥物。本輪融資由禮來亞洲基金和Arch Venture Partners聯合領投,博裕資本、General Atlantic、紅杉資本中國、泰福資本和Zoo Capital跟投。該資金將被用於建立和發展CNS產品組合,初期業務將側重於大中華地區。「中國有六分之一的人口患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但如今可用的有效治療方法相對較少。
  • 亞虹醫藥完成C+輪融資 百時美Reblozyl歐盟獲批
    (蘇州市醫保局) + 產經觀察 亞虹醫藥完成C+輪融資 加快商業化步伐 亞虹醫藥28日宣布完成C+輪融資,募集到的資金除了用於支持公司現有管線產品的推進,還將用於支持新產品商業化準備。
  • 創投周報 vol.89 |小馬智行完成2.67億美元C輪融資,商聯雲通訊完成...
    此外,在企業服務領域,智能通訊雲服務商聯雲通訊在本周也宣布完成 1.25億美元F輪融資,這是國內雲通訊領域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筆私募股權融資。國風文化電商平臺「玩物得志」也完成了8000萬美元C輪融資。服務全國17000多家酒店及景區的直客通完成5000萬美元D輪融資。
  • 快倉完成億級美元C+輪融資
    中證網訊(記者 徐金忠)12月17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頭部物流機器人公司快倉獲悉,公司已於近日完成了億級美元C+輪融資,境外由全球領先的工業車輛和供應鏈解決方案供應商凱傲集團、能源巨無霸沙特阿美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聯合注資,境內由交銀國際、申萬宏源、建信等投資,原有股東創世夥伴
  • 跟誰學定增融資8.7億美元;雪球1.2億美元E輪融資|創投周報
    雪球完成1.2億美元E輪融資 雪球嘉年華現場,雪球聯合創始人兼CEO李楠對外宣布公司完成1.2億美元E輪融資。李楠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持續的業務升級和產研投入。
  • 阿里領投,小鵬汽車IPO前再獲超3億美元融資;誼品生鮮獲得25億元...
    大出行 小鵬汽車再獲超3億美元融資,阿里領投 距離C+輪5億美元融資不到半個月,小鵬汽車再次獲得超3億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阿里領投、卡達主權基金(QIA)等也參與投資。伴隨C+輪融資不斷進帳,小鵬汽車赴美IPO的進程也在加快,已於8月8日正式遞交招股書。
  • 衝刺科創版首家網際網路醫藥企業:1藥網完成5.15億元Pre-IPO輪融資...
    12月22日,中國首家網際網路醫藥赴美上市企業1藥網(NASDAQ: YI)發布公告稱,集團在中國經營的子公司壹藥網耀方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耀方上海」),目前已完成國內科創板分拆上市的Pre-IPO融資。
  • ...總融資額約74.5億元人民幣,國內雲頂新耀醫藥獲3.1億美元C輪融資
    國內投融資方面,披露具體金額的最大一筆融資為雲頂新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獲建峖實業投資領投3.1億美元C輪融資;嘉和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獲高瓴資本領投1.6億美元B輪融資,兩者均為醫藥領域;國外投融資方面,醫療信息化領域最為火熱,達到7起;生物技術領域5起緊隨其後;本周千萬級融資比例達95.5%,資本市場投資熱情高漲。
  • 鬥魚獲騰訊領投1億美元融資 傳C輪融資報價已超10億美元
    鬥魚TV最近完成新一輪1億美元(約6.7億元)融資,其中,騰訊出資4億人民幣領投,紅杉資本進行了追加投資,跟投方還包括南山資本等
  • 地平線公告完成C2輪4億美元融資
    【地平線公告完成C2輪4億美元融資】今日,地平線公告完成C2輪4億美元融資,由Baillie Gifford、雲鋒基金、中信產業基金、寧德時代聯合領投。至此,地平線計劃中的7億美元C輪融資已經完成5.5億美元。參與本輪投資的其他機構還包括:Aspex思柏投資,CloudAlpha Tech Fund,和暄資本,中信建投等。地平線計劃將資金主要用於加速新一代 L4/L5級汽車智能晶片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以及建設開放共贏的合作夥伴生態。
  • 投融快訊 | 小鵬汽車獲得40億元融資;晶泰科技完成3.188億美元C輪...
    導語:小鵬汽車獲得40億元融資;晶泰科技完成3.188億美元C輪融資;太美醫療完成超12億元F輪融資
  • 致力中國特殊護理藥物市場的優銳醫藥獲1.81億美元D輪融資
    12月8日消息,優銳醫藥宣布成功完成1.81億美元D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新國同和 RTW Investments, LP(RTW)領投,該輪融資也獲得了康橋資本、經緯中國和 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 等現有投資者和康辰藥業等新投資者的支持。
  • 金融投資者交流平臺運營商,雪球完成1.2億美元E輪融資
    關注商道創投網,創投路上不迷茫↑↑↑ 商道創投網12月7日官方獲悉:雪球近日宣布完成1.2億美元E輪融資,投資方是由蘭馨亞洲投資集團獨家投資此前,雪球已經完成4輪融資,投資方分別是: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紅杉資本、千橡投資、螞蟻集團,融資的總金額已經超過1.7億美元。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和閉環交易服務      成立於2010年的雪球,是一家金融投資者交流平臺運營商。
  • 雪球宣布完成1.2億美元E輪融資 雪球的融資歷程
    12月5日,雪球聯合創始人兼CEO李楠對外宣布公司完成1.2億美元E輪融資。此次融資由蘭馨亞洲投資集團獨家投資,瑞銀擔任本輪交易的獨家財務顧問。  雪球在本輪融資之前已先後完成4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千橡投資和螞蟻集團,融資總金額超過1.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