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臺灣島內會搞激進「臺獨」嗎

2021-01-20 環球時報評論

2019年1月1日是大陸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在過去的40年間,兩岸關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三通、人員交流以及經濟融合等,但也面臨「臺獨」分裂勢力的嚴峻挑戰。

而在過去一年,臺海也遠不平靜。美國繼續著力打「臺灣牌」,美國軍艦三次通過臺灣海峽。與此同時,島內經過「九合一」選舉後形勢大變,蔡英文提前「跛腳」。

隨著2019年臺灣又進入「大選年」,綠營是否還會繼續挑動意識形態對立?兩岸關係將往何處去?《環球時報》就這些問題專訪了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

▲王在希

兩岸——結束軍事對峙還不具備條件

環球時報:距離1979年大陸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已過去40年,裡面提到的兩岸三通已經實現,但兩岸軍事對峙狀態仍未結束。在您看來,兩岸要結束軍事對峙需要什麼樣的契機和條件?

王在希: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對兩岸關係而言是歷史性的重大事件,它標誌著大陸開始對臺實行「和平統一」的方針。在此之前,大陸也有過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想法,但基本思路是「武力解放」。40年來,我們的對臺工作取得突破性重大進展,實現了兩岸三通直航、大陸遊客入島、兩岸經濟融合、兩岸領導人會晤等,但兩岸之間的敵對狀態至今仍未結束。

我認為,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之前的關鍵性一步。這個問題不解決,說明兩岸雙方在政治上還沒有建立互信。我的看法是,要結束兩岸軍事對峙,關鍵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需要雙方在堅持一個中國問題上有高度共識;二是兩岸雙方都要有謀求統一的意願。從目前情況來看,國民黨對第一條也很勉強,第二條就談不上了,而民進黨兩條都做不到。所以目前還不具備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的基本條件,還需要努力,還需要時間。

環球時報:臺媒日前總結稱,2018年大陸軍艦開始例行巡航臺灣。您對這樣的變化如何解讀?

王在希:2018年以來,大陸海空軍先後派轟—6K戰機編隊和包括遼寧艦在內的艦艇編隊到臺灣周邊巡航。這裡面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宣示領土主權。因為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我們艦機到自己的領土周邊巡航,是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常舉動。

第二,警告震懾「臺獨」。民進黨蔡英文上臺這兩年多來,始終不承認「兩岸一中」,島內「臺獨」分裂勢力憑藉執政有利條件,一步步推行「去中國化」的「臺獨」分裂活動,並推動「統獨公投」,氣焰囂張。在這種情勢下,有必要通過軍機艦艇巡航,來警告遏制一下「臺獨」分裂勢力。

第三,進行日常訓練。派軍機、艦艇繞臺進行巡航,也是我海空軍一項正常的年度訓練活動。考慮到臺灣問題的複雜性,不能完全排除發生「臺獨」分裂事變的可能性,為了確保國家領土主權完整,軍隊平時有必要進行各種課目訓練。

美國——未來會重點打「臺灣牌」

環球時報:2018年度,美國軍艦三度通過臺灣海峽,您認為這發出怎樣的信號?

王在希:美國軍艦頻繁通過臺灣海峽,是精心策劃的針對中國大陸的具有挑釁性的軍事行動。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如何解決臺灣問題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家務事。多年來,美國一直插手幹預臺灣問題,向臺灣出售各種先進武器,利用臺灣問題向我施壓,阻擾兩岸統一。近年來美國不斷派軍艦通過臺灣海峽,意在給臺當局壯膽,給「臺獨」分裂勢力提供保護,針對我遏制「臺獨」措施進行反遏制。

環球時報:對於這屆美國政府未來是否會重點打「臺灣牌」,即臺灣問題是否中美之間的重要紛爭點,外界看法不一。您的觀察是什麼?

王在希:川普勝選後,對中國首先打的就是「臺灣牌」,跟蔡英文直接通電話,祝賀她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這是嚴重幹涉中國內政、挑戰一個中國底線的舉動。所以美國一直把臺灣作為它遏制中國的一個重要籌碼、一張王牌。我認為美國發動貿易戰僅僅是開始,現在又在打科技戰,從策略考慮,美國會打打停停,但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對華強硬遏制的戰略。未來美國政府無疑會重點打「臺灣牌」,因為對它來說,打「臺灣牌」比起貿易戰、科技戰來成本最低,但會觸動中國的敏感神經。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上臺後,已經為下一步重點打「臺灣牌」預先做好了法律準備。美國國會已經把當年裡根總統「對臺六點口頭承諾」和「與臺灣關係法」合併為一個新的法律,今年3月川普又籤署「臺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形成了與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相對立的國內法。依照這3部法律,美臺之間可以進行高層互訪,美國可售臺各種武器,美臺可以進行軍事交流。今年以來,美國輿論一直放風美國軍艦將停靠臺灣港口、美臺將合作舉行軍演等,我們對此應該高度重視和警惕。

「臺獨」——蔡英文更具隱蔽性

環球時報:目前島內是民進黨二度執政。在您看來,蔡英文和陳水扁在推動「臺獨」方面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不同?

王在希:蔡英文和陳水扁都是李登輝培植的兩個「臺獨」骨幹,他們都堅持「臺獨」立場,但在做法上有明顯區別。陳水扁屬於「功利性臺獨」,蔡英文屬於「理念性臺獨」。陳水扁很激進,2004年連任後準備3年內完成「法理臺獨」,在2008年發動「入聯公投」,最後徹底失敗。蔡英文吸取了他的教訓,上臺後淡化「臺獨」色彩,搞「漸進式臺獨」,打著「維持現狀」的幌子,臺底下一步一步推進。他們倆的行事風格也不同,陳水扁比較高調張揚,蔡英文比較沉穩內斂,光做不說。從某種意義上說,蔡英文更加具有欺騙性、隱蔽性,更具有危險性。

環球時報:今年島內的「九合一」選舉和過去幾次大型選舉相比,有哪些新特點?對我們處理兩岸關係有什麼啟發?

王在希:這次臺灣地方選舉確有幾個鮮明特點。首先,非典型政治人物最受臺灣選民的支持和追捧,例如韓國瑜是「賣菜郎」,侯友宜是警察,柯文哲是醫生,都不是典型的政治人物。尤其是「韓國瑜現象」,他其貌不揚,一個禿頭,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也沒有什麼資源,單槍匹馬「空降」高雄,以其特有的江湖風格,每餐一盒滷肉飯、出門一瓶礦泉水,穿一身休閒裝打選戰;講話簡單直白、通俗易懂、直奔主題,給人以真實、直爽、不虛偽的感覺。有的評論調侃說,他最大的優點就是不像國民黨。韓國瑜擺脫了傳統政治人物那種西裝革履、舉止斯文、講話慢條斯理的風格,非常接地氣。

第二個特點是「選人不選黨」。許多候選人都不刻意顯示黨派色彩,也不邀請本黨領導人站臺助選。選民在很大程度上不關注候選人的政黨背景,而看重其人品和素養,反映出島內已經厭惡長期以來的藍綠政黨惡鬥。第三個特點是長期以來支持民進黨的選民「造反」了。民進黨的傳統支持者主要是中南部農民,由於該黨執政後不重視經濟民生,意識形態掛帥,沒有充分照顧到這個群體的利益,這次選舉他們不投民進黨,用選票來狠狠教訓民進黨。中南部許多原本民進黨執政的縣市「綠地變藍天」,尤其大本營高雄的翻轉,充分說明這一點。臺灣選民經過22年的選舉已經越來越務實,即「幹不好就換人」,「誰能給臺灣民眾帶來實惠就選誰」。

這次選舉也證明大陸這幾年對臺政策奏效。我們政治上堅持一中原則不退讓,經濟上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外交上壓縮臺灣國際空間,軍事上對「臺獨」保持震懾,政策上直接惠及臺灣老百姓。這次韓國瑜在深綠地盤高雄公開認同「九二共識」,表示要改善與大陸關係,依然高票當選,很說明問題。

大陸政策——兩黨都難有根本改變

環球時報:「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您認為蔡英文在剩下任期內,在島內會面對怎樣的政治形勢?在此情況下,臺當局會對兩岸政策進行調整嗎?

王在希: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在這次慘敗後,可能會有兩種選擇:一是穩住陣腳,保持政壇影響力,爭取下次選舉再把失去的權力奪回來;二是為保住基本盤孤注一擲,鋌而走險,搞激進「臺獨」,轉移視線。例如推動帶有「統獨」性質的公投、煽動對大陸的不滿情緒、製造兩岸緊張、升高省籍對立等。

無論哪種情況,民進黨的「臺獨」基本路線和「維持現狀」的大陸政策都不會根本改變,但在策略上不排除會做些調整。例如在兩岸民間交流方面,可能會放鬆一些限制措施,尤其是在農產品貿易、陸客赴臺旅遊方面。臺灣地方縣市選後都表達了這方面需求,這涉及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如臺當局繼續嚴加管制,會進一步丟失選票。

環球時報:國民黨在這次選舉中似乎獲得大勝,這對其領導層未來的兩岸政策理念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會清晰化嗎?

王在希:國民黨這次勝選後,關於其兩岸政策理念,我還看不出有什麼調整的跡象。無論是黨主席吳敦義,還是「兩個太陽」之一的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以及這次選舉中脫穎而出的韓國瑜,基本上都奉行馬英九在位時主張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和「維持現狀」的基本理念,都表示承認「九二共識」,但更強調「一中各表」。倒是馬英九本人在選舉期間提出了一個「新三不」政策,即「不排斥統一、不支持臺獨、不使用武力」。其實我看是在玩弄文字,並沒有實質性改變。他沒有明確把統一作為唯一選項,「不排斥」只是把統一作為選項之一;「不支持臺獨」是美國的提法,比起原來「反對臺獨」的提法反而是退步。

我看到的動向,是國民黨勝選後圍繞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候選人提名,已經開始新一輪權力角逐。也就是說,圍繞最高權力重組已經開始明爭暗鬥。朱立倫在這次選舉一結束,就放話「國民黨高層領導應該由中生代接班」,其矛頭指向非常清楚。此外,國民黨高層在確定候選人的時間安排上也分歧公開化。

島內媒體評論認為,這次臺灣選舉,廣大選民是因為討厭民進黨、想教訓民進黨才把票投給國民黨,所以國民黨應該保持清醒,順勢而為,整合內部,找回黨魂,凝聚共識,提出明確、積極的新論述,主動引導輿論,塑造新的民意,才有可能重返執政。

相關焦點

  • 島內激進「臺獨」分子正圖謀搞一件「大事」,結果連遭打擊
    此外,兩位「總統級大咖」也混跡其中,即主政12年也未敢宣布「臺獨」的李登輝,以及曾說過「臺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陳水扁。「喜樂島聯盟」叫囂「獨立公投、正名入聯」,規劃在2019年4月6日,即鄭南榕自焚30周年的前一日,發動全島舉行「獨立公投」;遠期則妄圖以「臺灣」名義進入聯合國,「走向世界」。
  • 2019年,殲滅臺獨勢力的三大戰役已經打響
    我想蔡英文她既務虛也務實,虛的方面就是它要不斷地拉高它的聲量,所謂的聲量可能是在島內一部分,在國際層面也有一部分。在島內層面,它會不斷地慫恿支持黨內的綠色媒體,不斷的釋放臺獨的言論臺獨的信號,以此來壓制島內認同九二共識,支持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聲音。形成島內一種整體的反中仇中拒中的這樣一個態勢,這是島內層面。
  • 臺灣新版「護照」曝光,藍營:「臺獨獨不了」就搞小動作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面,以民進黨當局為首的眾多「臺獨」分子,想盡辦法為臺灣「謀獨立」。 例如試圖讓臺灣加入WHO的「以疫謀獨」做法;與境外分裂地區「建交」的「外交謀獨」。
  • 他們竟想邀香港人去臺灣當兵!島內罵聲一片,鬱慕明怒斥弱智言論
    3月25日據媒體報導,鼓吹「臺獨」的「臺灣基進黨」的「立委」陳柏惟在臺灣「立法院」質詢時,提議可邀香港人赴臺當兵。消息一出,島內罵聲一片。據臺灣《中國時報》25日報導,陳柏惟與國民黨「立委」吳斯懷24日在「立法院」質詢時均關心「國軍」的戰力。陳柏惟語出驚人地建議民進黨當局開放香港抗爭者赴臺從軍,並取得公民權。
  • "臺獨"六大門派曝光,專家:都是狗吠火車!
    國民黨臺北市議員李新24日稱,蔡英文提名「臺獨」基本教義派大法官,企圖透過「釋憲」完成「法理臺獨」,證實蔡英文是「雙面人、黑白郎君」,把臺灣推向死亡之路。這份名單是「臺獨」勢力向蔡英文施壓的結果。  蔡英文上臺後,島內社會明顯感到「臺獨」勢力日趨囂張。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前不久甚至揚言,「兩岸猿聲啼不住,臺獨已過萬重山」。
  • 被批「毒魔王」,一心搞「臺獨」的蘇貞昌,這回把臺灣人也惹毛了!
    作為「臺獨」頑固分子,蘇貞昌「逢中必反」,僅僅這兩年的操作就數不勝數。臺媒都不禁驚呼:蘇貞昌是兩岸關係的「麻煩製造者」。 2019年1月,蔡英文宣布蘇貞昌接任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你們要搞『臺獨』,敢為『臺獨』死嗎?」 然而,蘇貞昌並未收斂,反而愈發放肆。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蘇貞昌全面配合美國將疫情甩鍋大陸的策略,一意孤行地「聯美抗中」,四處大喊「武漢肺炎」。更過分的是,大陸疫情暴發後,蘇貞昌還一再試圖趁機挑起兩岸對立。
  • 13張「臺獨」撲克牌 看看都有誰?
    作為老牌日系「臺獨」,辜寬敏還曾叫囂,「歡迎」臺海發生戰爭,並挑釁說「『中國』敢打嗎?」黑桃8——史明已經100歲的「臺獨」大佬史明是「獨立臺灣會」的創始人,他醉心於「臺獨理論的創造」及「臺獨史觀的撰寫」,其「臺獨」通史著作《臺灣人四百年史》為「臺獨」打下理論基礎,被視為臺灣「獨派」人士的啟蒙導師、精神領袖。
  • 李登輝醜陋的「一體兩面」:媚日、「臺獨」,島內網友批「臺灣歷史...
    2013年10月,他再度拋出其「臺獨」論述,稱臺灣和大陸是所謂的「國和國的關係」。雖然早已下臺,李登輝一直不甘寂寞,也始終不願遠離政治。其「媚日」和挺「獨」的立場廣受詬病。2018年,李登輝同島內「獨派」共同成立「喜樂島聯盟」,企圖搞「獨立公投」,對此,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曾發表社評痛批,「喜樂島聯盟」只會造就災難島,不會有喜樂島。
  • 又搞事!"臺獨"團體施壓蔡英文"正名" 島民:臺灣要變災難島
    島內人士諷道,這是要讓臺灣變成災難島嗎?據「中央社」報導,「喜樂島聯盟」總召集人郭倍宏揚言,10月20日將號召10萬民眾聚集在凱達格蘭大道,主張「正名公投」,要求以「臺灣」為名,「申請加入國際組織並尋求國際認同」。目前,「國號」及「領土」變更仍不在「公投」項目範圍內,因此,該團體向民進黨施壓,要求民進黨「修正公投法」,讓臺灣「邁向正常化國家」。
  • 護照貼上「臺灣國」,這只是「臺獨」國家夢做瘋了的憑證
    在東京羽田機場入境處,有記者27日拍到一名臺灣女子持一本封面貼了「臺灣國」貼紙的護照,得以順利通過,進入日本。這一消息發出後,在島內引起強烈反響。  幾乎所有臺灣媒體都轉引了這一報導,一些激進青年和「獨派」人士彈冠相慶,還笑話這件事傷了大陸「支那人的玻璃心」。被拍女子本人也上網炫耀,說自己曾持這本「臺灣國護照」5次進出日本而未受阻攔。
  • 「臺獨」害怕了?有人竟叫囂對大陸沿岸「毀核」,遭島內網友痛罵
    自2016年民進黨重新上臺以來,島內「臺獨」勢力氣焰囂張、活動猖獗。「臺獨」分子一面挾洋自重,與外部勢力加緊勾連;一面不斷挑動兩岸對立對抗,大搞「經濟脫中」「文化去中」,為兩岸交流設置種種障礙,企圖人為切斷兩岸聯繫,嚴重阻礙兩岸正常交流。
  • 「臺灣國」護照只是「臺獨」國家夢做瘋了的憑證
    個別國家如果在這個問題上搞小動作,只會使自己凸顯於國際主流共識之外。中國人民對此保持著高度警惕。日本近期在涉臺方面「小動作」不斷,前有日本今年起把對臺窗口改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後有高級官員「斷交」後首次訪臺。
  • 「喜樂島聯盟」吹響「臺獨」勢力的集結號?
    第一階段是在2018年8月31日之前敦促蔡英文當局修改「公投法」,將修改「國號」「領土範圍」等內容納入「公投法」之中;第二階段系定於2019年4月6日,也就是「臺獨」先驅鄭南榕自焚30周年的前一天,舉行島內的「獨立公投」;第三階段則是制定「新憲法」。成立以來,「喜樂島聯盟」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場大型活動。
  • 若臺海發生衝突,美國會出兵協防臺灣?島內一聲音讓「臺獨」心涼
    自蔡英文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民進黨當局為了推動「臺獨」,和美國政客串通一氣。特別是近兩年,民進黨當局更是完全倒向美國,妄圖依靠美國的力量「以武拒統」、對抗大陸。在臺海問題上,蔡英文曾叫囂,「美國一直是臺灣最大的支持力量」,長期以來,美國對臺灣安全的承諾及持續對臺軍售,是臺海兩岸能夠「維持現狀」的關鍵因素之一。
  • 攤牌提前到來 臺灣問題或在2019年爆發
    蔡英文搞砸兩岸關係,斷了臺灣旅遊業者和農民的財路,而她心心念念的TPP又被美國退群了,這樣一來,臺灣在區域經濟中就被邊緣化了。所以當大陸推出「惠臺31條」之後,島內年輕人開始重新審視大陸的機遇,並選擇了用腳投票。不過,蔡英文在經濟議題上雖然乏善可陳,但卻帶領民進黨在政治鬥爭方面,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 觀察丨「喜樂島聯盟」設定「臺獨」時間表,是鬧劇還是找死?
    蔡英文上臺後,始終拒不放棄「臺獨黨綱」,拒不接受「九二共識」,並通過各種「文化臺獨」、「教育臺獨」等動作妄圖逐步推進「法理臺獨」。但對於蔡英文的「臺獨」布局,島內激進「臺獨」勢力並不買帳,反而認為其畏手畏腳,根本「不夠獨」、「不敢獨」,還指責蔡在「臺獨」道路上走的太緩太慢。
  • 臺灣專家:島內政治生態複雜 2019年臺海形勢充滿變數
    臺灣專家:島內政治生態複雜 2019年臺海形勢充滿變數 原標題: 過去一年,民進黨當局的各項政策不得民心,蔡英文更是在兩岸關係上大開倒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方面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更大力度為兩岸同胞尤其是臺灣同胞謀利造福。
  • 島內一數據公開,「臺獨」絕望,祖國必將統一
    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當局執政4年多來,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致使兩岸官方交往的政治基礎不復存在。疫情發生後,民進黨當局繼續在謀「獨」的邪路上瘋狂飆車。一方面,他們不斷進行「反中」「抗中」「仇中」的政治操弄,在島內大搞「去中國化」和「綠色恐怖」,妄圖切斷兩岸同胞的血脈聯繫。另一方面,他們為了謀取政治私利,加緊勾結外部勢力,一再製造事端挑釁大陸,使得如今的臺海局勢嚴峻複雜。然而,眾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統一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歷史潮流,「臺獨」註定是死路一條。
  • 大陸赴臺自由行即將歸零,島內民眾紛紛叫苦,搞「臺獨」不得人心
    而蔡英文的連任,直接導致臺灣觀光股多檔跌停板。據臺灣媒體1月16日報導,對於大陸赴臺自由行是否恢復,島內旅遊業者並不看好,並估計今年1月陸客人數將從去年的10萬下跌到約2萬人次。據悉,去年8月以後,大陸赴臺的自由行人次月月減少,最近幾天平均一個工作日只有100多人向「移民署」申辦入臺證,到2月將無人申請。
  • 種種跡象表明,臺灣問題可能會在2019年大爆發!
    蔡英文搞砸兩岸關係,斷了臺灣旅遊業者和農民的財路,而她心心念念的TPP又被美國退群了,這樣一來,臺灣在區域經濟中就被邊緣化了。所以當大陸推出「惠臺31條」之後,島內年輕人開始重新審視大陸的機遇,並選擇了用腳投票。不過,蔡英文在經濟議題上雖然乏善可陳,但卻帶領民進黨在政治鬥爭方面,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