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何安安
《紅樓夢》到底有多少古抄本?一般認為,最早的《紅樓夢》抄本是被稱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甲戌本,接下來還有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抄本、庚辰本、被稱為《戚蓼生序本石頭記》的戚序本、收藏於俄羅斯亞洲研究所的列藏本、清蒙古王爺府所藏抄本的蒙府本、又稱乙酉本的舒序本、全稱為《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紅樓夢稿》的夢稿本、也稱夢覺本的甲辰本等。如此之多的版本,令人驚嘆之餘,也實在令人眼花繚亂。
在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看來,想要更好地閱讀和認識《紅樓夢》,就一定要對《紅樓夢》的版本有所了解。上周末,人民文學出版社「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線上重新啟動,張慶善以「我們為什麼要看《紅樓夢》的古抄本?」為題,講述了《紅樓夢》的版本故事。
張慶善,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脂批是論證《紅樓夢》作者最重要的依據
自2010年1月起,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紅樓夢》古抄本叢刊」。迄今為止,已推出8種32冊。張慶善說,現在《紅樓夢》的早期抄本,只有11種。在這11種早期抄本中,鄭藏本只有兩回,靖藏本已迷失,戚序本和戚寧本出自同一個祖本。而這意味著,除了甲辰本以外,這套「紅樓夢古抄本叢刊」已經基本包括了全部早期古抄本,顯然,這在《紅樓夢》出版史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紅樓夢》為什麼會形成這麼多的抄本?這些古抄本,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有什麼價值或者意義呢?普通讀者需要看這些古抄本嗎?
張慶善說,《紅樓夢》最初是以抄本形式流傳的,只有八十回。到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由程偉元、高鶚整理萃文書屋刊刻印行一個新的本子,題《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是120回,也就是人們通常所稱的程甲本。
《戚蓼生序本石頭記》(紅樓夢古抄本叢刊),曹雪芹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4月版。
這之後,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年),萃文書屋又刊印了一部《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也是120回。這時,距離程甲本刊刻出版僅僅過了七十天。這個本子的版式、插圖與程甲本完全一樣,在具體文字上卻有2萬多字的差異,人們通常稱之為程乙本。「我們今天所說的『古抄本』,指的就是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前,即程甲本刊刻之前形成的手抄本。」
張慶善說,嚴格來講,今天的我們看到的其實是「過錄本」。所謂「過錄本」,就是《紅樓夢》在流傳過程中,愛好者、收藏者,還有以賣書為營生的商人抄錄的本子。雖然這些「過錄本」並非曹雪芹的手稿,也不是早期在曹雪芹親友之間傳閱評點的本子,但這些本子保留了早期古抄本的基本面貌,保留了大量的脂硯齋等人的批語,對於我們研究曹雪芹的創作、研究《紅樓夢》的成書過程,探索《紅樓夢》「迷失」的內容,整理出最為接近曹雪芹原著面貌的本子,都具有極大的價值。而這也是今天《紅樓夢》古抄本出版的意義。
為什麼我們要看《紅樓夢》早期古抄本呢?
張慶善表示,這其中有五點原因:其一,為了了解作者曹雪芹;其二,為了了解《紅樓夢》的成書過程;其三,為了研究曹雪芹的創作思想及其發展變化;其四,為了研究八十回後遺失的內容;其五,為了依據古抄本校勘整理一部更接近曹雪芹原著面貌的《紅樓夢》版本的需要。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這些早期古抄本中,保留了大量的脂硯齋批語,這是古抄本最突出的特徵。脂硯齋批語,其實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早期批語人除脂硯齋外,還有畸笏叟、棠村、梅溪、松齋等「諸公」。張慶善說,這些人與作者曹雪芹是什麼關係,尚難確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都是曹雪芹的親友,關係密切,可能是同輩的親友、兄弟;也可能是長輩,如畸笏叟,很可能就是曹雪芹的叔叔或父親曹頫。
《紅樓夢》作者究竟是不是曹雪芹?對此總有人表示質疑,但通過古抄本中脂硯齋批語可以得到印證,比如甲戌本第一回中提到:
……若雲雪芹「披閱」、「增刪」,然後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後文如此處者不少。這正是作者用煙雲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弊了去,方是巨眼。(甲戌本第一回眉批)
雪芹舊有《風月寶鑑》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餘睹新懷舊,故仍因之。(甲戌本第一回)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而逝。餘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梗峰再問石兄,餘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本,餘二人亦大塊遂心於九泉矣。甲午八日淚筆。(甲戌本第一回)
這些批語都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紅樓夢》作者不是別人,就是曹雪芹。張慶善表示,脂批關於《紅樓夢》作者的記載,是論證《紅樓夢》作者最重要的依據。
早期古抄本比程甲本、程乙本更接近曹雪芹原著
對於《紅樓夢》中的重要人物林黛玉,許多人都記得程甲本、程乙本中這樣描述她: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饜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籲籲。閒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家並沒有感覺到不對,但在後續發現的一些古抄本中,對林黛玉的眼睛描述卻不盡相同,遺憾的是這些古抄本大多殘缺,以至於儘管人們對程甲本、程乙本(其實是據甲辰本)的描寫不很滿意,也無可奈何。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為什麼不滿意呢?張慶善說,林黛玉明明是「淚光點點,嬌喘籲籲」,又怎麼會長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是不是太不合黛玉的身份和性格特徵呢?張慶善提到,這種疑惑一直到列藏本的發現,才令人眼前一亮。列藏本是如何描述的呢?
兩灣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
「罥」是掛的意思,「罥煙眉」顯然比「籠煙眉」好,而且「似泣非泣」與黛玉「淚光點點,嬌喘籲籲」的形象更加契合,「含露目」太美了,太富有想像力了。張慶善表示,雖然列藏本「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的描寫是不是曹雪芹的原筆,尚需進一步驗證,但到目前為止,這顯然是最好的描寫,「如果列藏本沒有這樣的描寫,這些古抄本沒有傳下來,林妹妹的眼睛還會那麼漂亮嗎?」
為什麼這些傳世的古抄本這麼重要?張慶善通過秦可卿和林黛玉的例子,表明了這些古抄本更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古抄本的存在,使得我們離曹雪芹更近了。」一直以來,學術界也認為,早期古抄本即脂硯齋評本的文字,比程甲本和程乙本更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
那麼,脂本和程本的差異究竟有多大呢?張慶善回答說,幾乎頁頁都有差異,數字難以統計,這恐怕是一般讀者很難想像的。而且,這些差異,不僅是具體字句、段落的不同,有的甚至是情節的不同,譬如「紅樓二尤」的故事就很不相同。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紅樓夢》前80回和後40回的差異,是《紅樓夢》中極為重要的爭議。而張慶善表示,古抄本中其實對諸如此類的爭議,保留了許多珍貴線索。「《紅樓夢》前80回是曹雪芹寫的,後40回不是曹雪芹寫的,後40回的一些描寫顯然不符合曹雪芹原意,譬如賈寶玉的結局、史湘雲到底與誰結了婚、花襲人的結局、林黛玉是怎麼死的等問題,現存的古抄本也為我們保留了許多珍貴線索。」
張慶善以古抄本為例,如第十九回批語:
補明寶玉自幼何等嬌貴。以此一句,留與下部後數十回《寒夜噎酸躋,雪夜圍破氈》等處對看,可為後生過分之戒。
第42回脂批(靖本):
應了這話固好,批書人焉得不傷心!獄廟相逢之日,始知『遇難成祥,逢兇化吉』,實伏線千裡。哀哉哀哉!此後文字,不忍卒讀。
庚辰本第三十一回回末批:
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於此回中,所謂百蛇灰線,在千裡之外。
餘只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丁亥夏,畸笏叟。
《獄神廟》回有茜雪、紅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無稿。
惜《衛若蘭射圃》文字迷失無稿。
嘆不能得見寶玉《懸崖撒手》文字為恨。
這幾條批語都來自畸笏叟,有專家認為,他極有可能就是曹雪芹的父親。張慶善表示,「從上面的批語,我們知道曹雪芹不僅寫完了《紅樓夢》,而且80回以後也在親友中傳閱,不幸是被借閱者弄丟了。」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與此同時,張慶善認為,據此得出,除了迷失的五六稿外,其他的稿子就在批語人畸笏叟的手裡,但因迷失了那麼多稿子,留在畸笏叟手中的稿子成了殘稿,無法謄清。更遺憾的是,很可能80回以後的稿子,隨著畸笏叟的離世,而徹底迷失了。因此,《紅樓夢》八十回以後的三十回或四十回,未能傳世。
作者丨何安安
編輯丨董牧孜
校對丨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