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什麼叫做主流,當大多數人都選擇相似或者相同的方向時,就形成了主流。討好主流,循規蹈矩只是最初級的玩家,想在這個新老更替快過一切的時代,一夜爆紅,你就得有讓自己成為「主流」的實力。
當然,這在汽車圈並不容易,「家族式設計」是我們最常見的詞,想要有所突破就必須承擔風險。所以,在那些新勢力還沒來之前,一度以為「新鮮」的樣式只存在於概念車。
直到吉利ICON,以量產車的身份在廣州車展亮相以後,便猜到了中國品牌車企的突破要來了。ICON百度直譯為圖標、偶像,是吉利2020年上市的首款車型,沒有採用任何家族式設計,從這些點都可以看出吉利對於這款新車的期待。
而我們也終於在疫情轉好的時候,來到「天然氧吧」安吉,用健康的方式,試駕了這款象徵著「突破」的ICON。
設計的突破
ICON給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會以為它是款新能源車,因為在此之前真的很難有人把燃油車外形給整的這麼超前。沒有沿用家族式的元素,採用了全新的風格,這次試駕也給了我們一個更好的接觸它的機會。
先劃個重點,它的外形設計來源於前年北京車展亮相的CONCEPT ICON概念車,還原度高達90%,基本上概念車什麼樣它就啥樣。
車頭沒有明確的進氣格柵,類似於鋼鐵俠的「眯縫眼」為日間行車燈,大燈採用了分體式設計。側面線條平直,門把手採用了隱藏式設計,同時也降低了0.002的風阻係數,這點還是「逼格滿滿」的。
整車隨處可見「圓角矩形」元素,在進氣格柵、車身後腰線、側護板和前後護板上都能夠發現。尾燈有個細節,就是在圓角矩形的框架當中,嵌入了一個「∞」無限符號,點亮後識別度很高。
進入車內以後,你會發現它的「基本法則」都沒有變,並沒有像特斯拉Modle 3取消儀錶盤那種不走尋常路的設計,而是該有的東西全在本身的位置上,只是在設計層面一改常規的風格。
兩個10.25寸的大屏幕沒有連在一起,並且有種掛在中控臺上的感覺,各種矩形、多邊形元素的融入,讓整個內飾看起來年輕、且有科技感。儘管是城市SUV,在副駕駛還是設計了扶手,看起來沒有一絲的突兀。整個中控面板基本沒有實體按鍵,底部的空調控制也是採用觸控操作。
關於這款車由內到外的設計,從它亮相的時候,就是一個主要話題點。有人認為它超前、好看,也有人絲毫不吝嗇自己的鍵盤,不休止的吐槽。所以本文也沒有用「美或醜」之類的形容詞,因為對於顏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標準。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它很前衛,有著很高的回頭率。對於一個基本形成定局的車市,想做出突破,引領新的潮流,就得做好被吐槽的準備。
對新手很友好
ICON的動力系統為1.5T+48V,綜合功率為190馬力(140千瓦),最大扭矩300牛·米。本次試駕的路線是,安吉JW萬豪酒店前往良渚文化村,在按下啟動鍵以後,48V會在第一時間證明自己的存在,聽不到啟動的噠噠聲,發動機就這麼平和的運轉起來。
有了48V的輔助,在市區低轉速行駛時,動力也不會覺得疲軟。開啟自動啟停,eco模式下鬆開油門,發動機會熄火,車輛進入滑行模式,燃油經濟性會更好。
新車的轉向,還是以家用車為主,整體力度偏輕。在這裡要著重說一下,ICON的方向盤,它被命為「全面抗菌方向盤」,抗菌率超99%,首獲廣微所最高權威認證,可以說是讓車自帶了一個「免洗手消毒液」。
其實ICON對於新手很友好,開啟右轉向燈以後,中控屏會自動展示右側路況,3D+透視的顯示效果很炫酷。除此之外它還有著540°透明底盤:360°影像+180°底盤透視功能,視野0阻擋,再配合APA+全自動泊車功能,絲毫不用擔心「停不進去」這一說了。
當踏上高速以後,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在48V的輔助下有著很不錯的表現,稍微深踩油門,動力能夠很快達到預期時速。當換到「運動模式」以後,發動機轉速更願意保持在一個較高的區間,油門更加敏感,儀表也變為相應的紅色主題。
而在稍後段的提速當中,雖然需要更高的轉速,以及更長的提速時間,但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可能是看在高速試駕時,總轉頭去看右側的中控屏導航,旁邊的隨行試駕工作人員,用三個手指頭輕輕在中控屏上往左一划,儀錶盤立馬出現了導航界面。這波操作可以給滿分了吧,不僅「夠秀」,而且夠實用,增加了行駛便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危險發生的機率。
市場的下行,讓部分廠商變的保守,即便都打著年輕的標籤,但實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ICON的到來,喚醒了我們對於汽車麻木的審美,可能有人接受不了它的設計,但你無法忽略它的不同凡響。單從一輛家用車的角度去看,ICON足夠優秀,豐富的安全配置,真車規級CN95的過濾效果,出色的油耗表現等都讓它毫不遜色於市面上的同級產品。
其實,往大了看,ICON更像是吉利代表中國汽車品牌交給全球汽車市場的一個答案,至於能不能一炮而紅,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