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在華語樂壇中就出現各種各樣的音樂獎項,首先不說獎項是否有人承認或者是主辦單位是誰,單單評委和候選人就不公開,有時候感覺就像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樣。
放眼整個華語樂壇,最具有代表性的應當屬於臺灣的金曲獎了,很多人都認為最近這幾年金曲獎在樂壇的影響力大不如從前,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可以說在沒有一個新的替代出現時,金曲獎仍然是很多歌手奮鬥努力的目標,很多歌手更是以拿到金曲獎當作是自己被認可的裡程碑。
然而很多人都發現,儘管現在華語樂壇中新生代歌手不斷,作品也是不斷的推出,但是真正獲得金曲獎的歌手卻沒有幾位,這其中自然少不了近些年來網絡歌手的衝擊,讓整個華語樂壇變得渾濁不堪。
然而有一位歌手卻例外,他就是李榮浩。其實相比較於李榮浩同時期歌手,薛之謙完全是一個合格的「對手」,兩人不僅年齡相仿,巔峰時期也是相差不久。然而李榮浩可以入選金曲獎,但是同樣有著超高人氣、音樂才子之稱的薛之謙卻不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從兩個人最火時期的作品說起,在2014年李榮浩憑藉著自己的第一張個人專輯《模特》不僅獲得了最佳新人、最佳國語男歌手、最佳專輯製作人等多項大獎,也讓李榮浩在當時從名不見經傳直接殺入金曲獎的黑馬,一時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而薛之謙姑且不說在最早時期大火的《認真的雪》,就拿再次爆紅之後他發行的個人專輯《初學者》來看,當時憑藉著這首歌也是在華語歌壇中殺出重圍,並且徹底轉變了一直以來從段子手的印象,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音樂才子,在當時薛之謙的各種獎項也拿了不少,不過大多數含金量都不是特別高。
我們來細細品味李榮浩的《模特》,這首在李榮浩手中沉澱了近十年的作品,不僅展現了他一直以來音樂方面的專業素養,同時也是對他十年來所想的一種宣洩。歌曲多種形式的表達風格,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同時也讓聽眾產生了共鳴。
當然薛之謙的《初學者》也非常精彩,他的許多歌曲往往聽一遍就可以跟著哼唱,創作也多是情歌路線,但是在《初學者》這張專輯中,風格比較單一,這首歌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那就是不耐聽,初聽幾次耳朵還行,但是在多次之後就會感覺來回就是那麼幾句歌詞和語調。
所以在很多喜愛音樂人的眼中,《初學者》不僅在音樂製作方面要低於《模特》,而且在音樂的路線上少了一些誠意。
當然,在界定一個人的時候不能用他一時間的作品或者行為就能判斷,應該從更長遠的角度去分析,那麼在長遠的音樂道路上,他們兩人在作品方面又是怎麼走的呢?
在《模特》之後李榮浩一直以來基本上都會保持著一年一張唱片的速度前進,當然他在數量保證的同時,歌曲的風格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也許很多人在聽之後的幾張專輯都可以感覺有《李白》或者是《模特》的影子在其中,但是從《有理想》這張專輯開始,每一張專輯儘管在編曲方面還有李榮浩的風格,但是作詞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
不管是之後的《年少有為》還是《麻雀》我們很難想像得到曾經《模特》和《李白》的歌手能改變成這樣的風格。
不僅如此,李榮浩在每一次創作時,更是把專輯製作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全都包攬在手,這就有我們現在看到的歌曲創作、合音編寫、混音、樂器等都是他要一個人的名字,甚至在很多部MV中他還擔任攝影指導,這就很難得了。
薛之謙同樣也保持著每年一張專輯的數量,不過不管是《初學者》還是之後的《渡》再到《塵》,一直以來薛之謙音樂的風格都還是屬於情歌路線,而且在編曲方面,一直還有著和弦音。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就是喜歡他的這種風格,但是對於比較專業的音樂人及樂評人而言,這樣固有的風格套路,久而久之就會讓聽眾形成審美疲勞,更不要說登上金曲獎這種專業性比較高的評選臺了。
薛之謙一直以來「段子」不停,很多歌曲中更是附加了很多文藝色彩,但是,在很多歌曲的歌詞中,更是為了押韻而押韻,各種華麗的語句堆砌起來一整句歌詞,但是實際上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再看兩人的「前身」,李榮浩從小學習音樂知識,在音樂素養方面非常的紮實,之後更是為多位華語樂壇的一線歌手製作過作品,有著很豐富的音樂製作經驗。
而薛之謙在翻紅之前,開始為了生計嘗試各種工作,包括開店、時裝等,在音樂方面自然少了很多鑽研。
當然李榮浩當年在金曲獎拿到的是最佳新人獎,而薛之謙因為出道較早,已經沒有了爭奪這個獎項的資格,如果說真正意義上將兩人放在一個起跑線上去比拼,那麼薛之謙不一定會輸。總而言之,在樂壇中需要推陳出新各種作品,否則不僅會給聽眾帶來審美疲勞,還會被別人落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