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到王小莉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白色襯衣,黑色披肩長發,她溫柔的坐在陽光裡,衝著我們笑,你真的很難想想這樣一個溫溫柔柔的南方姑娘是一位奮鬥在戰疫第一線的白衣戰士。
在北京取得一個又一個階段性勝利的時候,當大家都開始放下焦慮,享受生活的時候,疾控中心有一支隊伍仍在加班加點奮戰著,他們就是王小莉所在的疫情分析組。這個組主要負責收集並整理全球、全國及本市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數據,解讀數據背後的信息,利用模型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對本市的風險進行研判,並提出相應的防控措施,將數據轉化成策略,為政府的決策提供支持。從疫情初期到現在,已經快9個月了,他們一直輪班倒,沒停歇過一天。
我們由衷的感嘆道:「你們是真正的英雄!」
王小莉立刻說:「我其實沒幹什麼,我也不是什麼英雄,是我們這個團隊,我們全體疾控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你們這樣連軸轉,身體能吃得消嗎?」
「其實身體狀況還行。但5年前曾出現過突發性耳聾,部分頻段的聽力出現了永久性損失,60分貝以上才能聽到。此外還有「耳石症」,發作的時候要命,但休息一下就又跟沒事人一樣了。疫情初期的工作強度確實很大,經常工作到半夜。連著這樣工作了30多天。可能由於休息不好,耳石症犯了,出現眩暈嘔吐,王所和同事們立刻接過了我的工作讓我趕緊回家休息。休息了一天,就又回到了工作崗位。我覺得我能夠一直堅持下來,是因為從領導同事、家人、朋友及社會好心人那得到強有力的支持。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你家人支持你的工作嗎?」
「我愛人是做疫苗研發工作的。」說到這裡,王小莉溫柔的臉上露出了小小的驕傲,「我倆是並肩作戰的戰友」。
「那你們工作都挺忙的,孩子誰帶呢?」
提到孩子,王小莉原本陽光燦爛的臉上,眼淚斑斑。在她和愛人並肩作戰的幾個月中,孩子也在打遊擊戰。今天這個朋友幫忙照看一天,明天又那個朋友幫忙照看一下。剛開始孩子總會質問夫妻倆:「為什麼別人的爸媽都在家裡陪著他們,你們誰都不管我?」每到這個時候,王小莉嘴上教育孩子要堅強,但內心覺得虧欠孩子太多。後來孩子通過電視、手機了解到父母的工作後,也逐漸理解了他們,並在自己的朋友圈轉發了父母工作事跡的報導。孩子同學的一句評論:你媽媽就是黑夜中最閃亮的星,讓她意識到父母工作的重要性。夫妻倆也才慢慢成了她內心的「小驕傲」。
除了日以繼夜的工作之外,王小莉還給我們講述了很多溫暖的人,溫暖的事······
一個生日,吃到了三個蛋糕:有社會好心人送的加油蛋糕,有朋友送的愛心蛋糕,還有所裡同事送的生日蛋糕······
曾經帶教的一個學生,還從大洋彼岸為全科老師定了奶茶,叮囑大家注意身體,多休息······奶茶店還為此多贈送了幾杯奶茶,還手寫了祝福紙條······
一個朋友不但主動幫著帶孩子,還負責起了孩子的飲食起居及小課堂授課·······
還有常常不知哪位朋友點的外賣,為疾控加油······
王小莉說:「這樣的暖心事太多太多了,我感覺那時候就是人品大爆發,許多親朋好友及社會熱心人都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和支持,讓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讓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全社會都對我們寄予了厚望,我們每一個疾控人都會銘記於心,並用實際行動來回報大家、回報社會。」
誰人不想歲月靜好?誰人不想平安喜樂?當所有人都安穩地與家人過年,都藉此機會陪伴家人孩子的時候,有這樣一群人不畏困難、勇擔使命、衝鋒一線,他們默默地守護著萬家燈火、守護著百姓平安,他們的身份就是「疾控人」,他們在用自我的方式堅守崗位;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共產黨員」,他們用行動詮釋著「我是黨員,我先上」。
這就是北京疾控人,這就是夜空中最閃亮的星。
【來源: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