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都種不活的花,就這樣被你拿來泡了茶

2021-01-13 澎湃新聞

原創 天冬 物種日曆

說起金銀花,很多人都覺得耳熟能詳,大概還有不少人喝過金銀花泡的水。其實金銀花的中文正式名叫忍冬。這也是個十分通俗的名字,顧名就能思義。

金銀花涼茶,估計很多人都喝過。圖片:陳芝士 / 豆果美食

老有所樂的標配

明朝永樂年間,住在嶗山腳下的村民蘇現,遇到了一位邋遢道士。

那個道士年事已高,蓬頭垢面,須髯如劍戟,說話行事或是瘋癲,或是詼諧,常被村子裡的孩童們戲弄。老道人也不氣惱,只是嬉笑而去。或三兩日,或五七日,老道人就會自嶗山下來,進入村子裡,胡亂尋些吃食。村人對他頗為厭惡,常請他吃閉門羹。蘇現見道人年邁,於是心懷憐憫,便常給他些飯食,入秋又贈他棉衣。

到了隆冬時節,忽而有一天,老道人來到蘇現家拜訪,自稱姓張,在嶗山清修這段日子裡,得蘇現禮敬,無以為報,於是獻上野花一藤,作為回禮。「此花自海島中攜取而來,」老道人對蘇現說道,「雖隆冬嚴雪,葉色愈翠,其名『耐凍』,望君善待之。」言訖,老道人飄然而去。蘇現望著道士的背影,只覺得此人龜形鶴背,大耳圓目,不同凡夫俗子,卻也未多想,只是將那花藤栽了起來。

「耐凍」,冬日葉翠不凋。圖片:Erik Erbes / inaturalist

豈料數日之後,官兵入村而來,道是皇帝有旨,來尋訪奇人張三丰的下落。蘇現這才恍然大悟,那道人原是赫赫有名的仙翁。張三丰帶來的花藤,冬日葉翠不凋,入春即花,幽香四溢,眾皆稱奇。地方官員不敢隱瞞,將此事稟告了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聽罷,自言自語道:「耐凍,耐凍,哼,好個張三丰!」既然借「耐凍」花藤言志,決心不惹凡塵俗務,朱棣也只能斷了尋訪的念頭。

這株奇人張三丰親自攜來的「耐凍」,有人想要分株栽種,然而無論是朱棣還是其他人,移到別處的新株新苗,都無法栽種成活,結果只留下了這麼一架老藤,生在嶗山腳下。將近二百年後,明代《萊州府志》記載,這架老藤依然蒼翠如初。

張三丰的啞謎

朱棣為什麼一聽說「耐凍」的事,就明白了張三丰的心意呢?其實這個「耐凍」並非什麼絕世罕見的植物,而是忍冬的別名。在明清兩代,忍冬早已經是常見的藥用植物了,甚至文人還拿忍冬來猜謎語,謎面是「殘年獨守」,謎底就是「忍冬」。張三丰的言下之意,就是說,皇帝啊,你別找我啦,我這把老骨頭,就讓我混過殘生算啦。

「耐凍」,忍冬是也。圖片:Paul B. / flickr

朱棣和張三丰之間的恩怨糾葛,或許民間傳說的成分更多些,但是「殘年獨守——忍冬」這個常規搭配,可是正兒八經寫進了清代關於燈謎的著作之中的。其實忍冬這種植物的名字,早在晉朝就已經出現了,後來南梁陶弘景解釋說:「凌冬不凋,故名忍冬」。忍冬是半常綠植物,華北及其以南地區,冬季時忍冬的葉片不會落盡,而是保持著常綠的狀態。

到了北宋年間,沈括、蘇軾編著的《蘇沈良方》之中,對忍冬的描述就已十分詳細了,其中寫道:「葉尖圓,莖生,莖葉皆有毛,生田野籬落,處處有之,兩葉對生。春夏新葉梢尖,而色嫩綠柔薄,秋冬即堅濃,色深而圓,得霜則葉卷而色紫,經冬不凋。四月開花,極芬,香聞數步,初開色白,數日則變黃。每黃白相間,故一名金銀花。花開曳蕊數莖如絲,故一名老翁須,一名金釵股。冬間葉圓濃,似薜荔枝,一名大薜荔。可移根庭檻間,以備急。花氣可愛,似茉莉、瑞香、甘草。」

黃白相間的金銀花。圖片:清水五月 / wikimedia

不但形態描述的思路和如今的植物志相似,而且其中也說出了忍冬的另一個家喻戶曉的別名:金銀花。由於一朵花的花冠,初開時是白色的,之後漸漸變成金黃色,在一條枝上黃白相間,所以稱作金銀花,確是恰如其分。

誰才是金銀花的代言人

不過,沈括、蘇軾的著作裡雖然描寫了忍冬的姿態和氣味,卻還是將它當作草藥來看待。後來李時珍在描述忍冬時,也用了類似的形容詞句。但若是要評選出一位忍冬(金銀花)的代言人,以上這幾位的排名還要靠後一些,因為在金朝,有一對兄弟吟詩唱和,不但寫了忍冬的形態、藥效,還寫到了它的另一個別名,以及對這種植物的評價。

這對兄弟就是金朝文學家段克己,和他的兄弟段成己。金朝末年,金哀宗自縊身亡,北地紛亂,於是段式兄弟跑到山西龍門山隱居。段克己與友人封仲堅入山採藥,遇見忍冬,見此花形如鷺鳥,所以稱之為「鷺鷥藤」,並寫詩道:「有藤名鷺鷥,天生匪人育。金花閒銀蕊,翠蔓自成簇……」而後他在詩中說,不是為了口腹之慾才去採集,而是為了把忍冬當作藥物,還把忍冬贊為「香色奇」的植物,最後評價道:「世俗不知愛,棄置在空谷。作詩與題評,使異凡草木。」

「世俗不知愛,棄置在空谷。」圖片:Melissa McMasters / flickr

段家哥哥說忍冬好看、有香氣,又能入藥,怎麼會乏人問津呢?而且在此之前,竟然都沒有人專門寫詩讚頌它!這是替忍冬抱不平,也是映射自身的境遇。而段家弟弟段成己有詩唱和,同樣也是寫忍冬,他說:「幽花發溪側,閒錯金珠簇。徐看是鷺藤,香味濃可掬……」然後回答了段哥哥的問題:因為「情知無俗姿,安能悅眾目」,人們都用世俗的眼光去欣賞,誰能體會得到忍冬的妙處呢?最後段弟弟總結道:「一經題品餘,名字耀巖谷。遇合良有時,不才異山木。」

經過段家兄弟這麼一番誇讚,後來的文人還真的開始關注忍冬了。比如清代的葉申薌在《點絳唇·金銀花一名鷺鷥藤》詞中就寫道:「釵股雙垂,色分黃白真纖巧。珠縈翠繞,小摘宜清曉。茗戰爭新,香助湯功妙。誰知道。段家詩好,初把芳名表。」段氏兄弟在這裡,就已經被看做忍冬(金銀花)的代言人了呀。

雙花,自然是要有兩個代言人的。圖片:阿橋 HQ / flickr

金銀花怎樣變色的

雖然明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之中,已經對忍冬花的形態和變色規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說道:「三四月後,開花不絕。花長寸許,一蔕兩花,二瓣一大一小,長蕊初開者,蕊瓣俱白,經三二日則變黃,新舊相參,黃白相映,故呼金銀花。」但是這個變色現象,人們卻是見怪不怪了很多年,直到近年來才有人討論了忍冬變色的機理。

忍冬花色的變化,其實有兩個主要的變色階段:花蕾時為綠色,花初開時變為白色;花開放約2-3天後,由白色漸變為淡黃色,直到最終變為金黃色。

忍冬初開時是白色,主要是因為花冠中色素含量低。圖片:Aftabbanoori / wikimedia

由花蕾時的綠色,到初開時的白色,這個階段的花色改變,主要與花冠中的葉綠素含量有關。在變色過程中,葉綠素的含量降至之前1/3,此後還在繼續降低。同時,主要顯現為黃色的類胡蘿蔔素,含量也降至不足之前的1/2。花冠中色素的含量降低,才使花冠顯現出了白色。

由「銀花」變為「金花」,類胡蘿蔔素含量會猛增。圖片:武川 典靖 / Adobe Stock / 圖蟲創意

而在由白變黃的過程中,花冠中的類胡蘿蔔素含量急劇增高,「金花期」相比於「銀花期」而言,類胡蘿蔔素的含量增加了10倍。正是由於急劇增加的類胡蘿蔔素帶來的顏色,使白色的花冠變成了金黃色。此外,在「銀花期」的花冠有時並不是純白色,而是稍帶一點點淡黃色,這是黃酮類物質帶來的黃色,但由於含量較低,黃酮類物質並非變色的主要原因。

「金花」。圖片:阿橋 HQ / flickr

此外,某些植物的花冠變色,同時會受到細胞中pH值變化的影響。但忍冬花在變色的過程中,pH值始終保持在5.3~5.5之間,花冠細胞的酸鹼度基本保持不變,因此變色與之無關。

忍冬的變色機制與細胞酸鹼度無關。圖片:John Brandauer / flickr

雖然如今已經明確了忍冬花變色的初步機理,但是究竟是類胡蘿蔔素中具體哪種色素,才是變色的主要原因,這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有人認為,忍冬花冠中帶來黃色的類胡蘿蔔素,可能和菊花中提供黃色的類胡蘿蔔素相近或相同。而已有相關的科研團隊,將目標指向了忍冬花中類胡蘿蔔素的次生代謝方式——簡而言之,就是怎樣在短時間內,製造出大量的類胡蘿蔔素,相關的基因是否存在進一步利用的可能性。

為什麼張三丰種不活

其實讓我比較在意的,是最開始那段故事裡,張三丰帶來的忍冬。有人說那個忍冬是他親自栽種的,有人說只是由他自海島帶來,無論怎樣,張三丰應該不是刨了一整棵植株。比較可行的方法,是他從海島剪回了一段枝條。

對於忍冬來說,相比於播種,扦插、壓條等方式更加常見。圖片:Forest and Kim Starr / flickr

雖然忍冬用播種的方法也可以繁殖,但更常見的,是用扦插、壓條等方法。因為忍冬的枝條本身就容易生出不定根。如今繁殖忍冬時,如果用扦插、壓條等方法繁育出小苗,可以待小苗成活後,直接裸根挖出,栽種於半遮陰的砂質土中,成活率相對較高。

忍冬十分好養活,在某些地方甚至有成為入侵植物的傾向。圖片:Krzysztof Ziarnek, Kenraiz / wikimedia

至於那棵「張三丰忍冬」,為什麼別人再分枝出去,卻成活不了呢?拋開傳說和神化演繹,忍冬確實是足夠皮實的植物,喜陽,也耐陰、耐寒,也耐熱、耐旱,也不怕水溼,這都種不活,得有多手殘啊!如果憑空猜測的話,有可能朱棣引種回來的忍冬,由於防護不周,在北京的冬季受了風吹,因為低溫和缺水而死了。就像月季、木槿等花卉,也有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冬季的風太過乾冷,莖和芽因缺水而變成了枯枝,嗚呼哀哉。

忍冬:我自閉了。圖片:Sara Rall / inaturalist

其實在北京栽種忍冬,如果選擇避風處,或者冬季稍作防護,就基本沒有問題。反而是病蟲害會比較令人頭疼,特別是栽種於不甚通風處時,非常容易招來蚜蟲等蟲害,需要特別留意。我們沒辦法還原當初朱棣的操作了,反正皇帝移栽沒能成活,至於別人,誰敢說我比皇帝強呢?

只能說朱棣操作不行。圖片:Aftabbanoori / wikimedia

如今除了花色由銀色變為金色的忍冬本種以外,它的變種紅白忍冬(Lonicera japonica var. chinensis)也比較常見,花冠外面紫紅色,裡面白色,比尋常的忍冬更鮮豔些。此外,園藝品種四季忍冬(L. japonica 'Semperflorens'),花期自春季直到秋末,綿延不絕,原本也是個很好的品種。只不過從外形上看來,四季忍冬和普通的忍冬沒有明顯差別,一些商家用普通忍冬,冒充四季開花的品種,購買時需要確認貨源的可靠性。

紅白忍冬。圖片:Ragnhild&Neil Crawford / wikimedia

原標題:《皇帝都種不活的花,就這樣被你拿來泡了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茶 爺爺泡的茶
    爺爺泡的茶,有一種味道叫做家。陸羽泡的茶,聽說名和利都不拿。
  • 【揭秘】清朝皇帝喝什麼茶?
    (咦?如果沒有皇族血統,別說品嘗了,根本連聞一聞的機會都沒有,哪怕是權傾朝野的開國功勳,或是輔助太子的三朝元老,也只在立下特別功勳的時候,或功德圓滿告老還鄉的時候,才偶爾能在「千叟宴」(相當於現代的「終生成就獎頒獎典禮」)上,得到皇帝賞賜的一元皇家普洱。由此可見,宮廷普洱的與眾不同和高「茶」一等!
  • 為了它,乾隆爺連皇帝都不當了!
    中國是茶的故鄉,人們飲茶已有數千年歷史。在悠長的歲月沉澱下,茶不僅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還形成了中國獨特的茶文化。關於茶的起源民間有人認為源自神農嘗百草。相傳,一天神農氏吃了一種草後不幸中毒,碰巧旁邊有一棵茶樹,他趕忙支起鍋煮水喝,幾片嫩葉飄入鍋中,鍋內的水清澈鮮美,芳香四溢,喝完後神清氣爽,毒被解了,茶也被神農所發現。茶被發現後,古人絞盡腦汁,有的加蔥姜大料煮水喝,有的用鹽炒制,還有的直接拿來當菜吃。
  • 茶葉店泡的茶總是比自己泡的好喝?是不是有坑,聽聽茶店老闆實話
    從我賣茶以來啊,有一個問題是一直被大家問到的,那就是同一款茶,為什麼在茶葉店喝的很好喝,但買回家卻覺得很一般,懷疑自己是不是被騙了,那今天阿凱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為什麼茶葉店泡的茶和自己在家泡的不一樣,我們可以分3點來聊一聊:
  • 爺爺泡的茶,有種味道叫做家
    周杰倫是一個時代的印記,他和方文山合作有一首歌叫《爺爺泡的茶》。爺爺泡的茶 有一種味道叫做家沒法挑剔它 口感味覺還不差陸羽泡的茶 聽說名和利都不拿他牽著一匹瘦馬走天涯……爺爺泡的茶,很濃,濃到至今還依稀記得。
  • 清朝皇帝每天必做的「衝龍溝」是咋回事?為何宮女要搶著伺候呢?
    封建時代,皇帝為彰顯自己的至高無上,做什麼事都要讓一大堆太監和宮女伺候著,吃飯要人夾菜,洗澡要人搓背,出門要人抬著,就寢要人脫衣,起床要人穿衣,天熱要人扇風,天冷要人端炭,出恭要人清洗,漱口要人端茶,總之是事無巨細,做什麼事都不用自己動手。
  • 綠茶的三種泡法每種泡法都適合哪款茶?你都知道嗎?
    最近這段時間,我們北方的氣溫都是三十四五度左右,天很熱,我們一直都在尋找,怎麼能夠防暑降溫,當然喝綠茶是最好的一種方式了,有的朋友說綠茶漂亮不好喝,仔細一問才知道原因,是因為衝泡方式,投茶量,水溫沒有掌握好。
  • 歷代皇帝們都愛喝什麼茶?有的如今已飛入尋常百家
    在各種古代宮廷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皇帝們茶不離手,不管什麼時候都有人為其斟茶遞水。古代皇帝們喝的茶一般都是貢茶,而貢茶與其他貢品一樣,主要被用來滿足君主及上層階級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不過茶的品種那麼多,歷代皇帝們都愛喝什麼茶呢?01.
  • 這15款小眾高顏值茶,你想「泡」誰?
    一堆茶在你面前,又會如何選擇?開始說內容前,我想到上周我去了朱家角一位開茶館朋友的店裡,她那裡的藏茶真是多到不行,和她聊到賣茶經歷,她說的一句話,讓我挺有感觸。她說:「我不喜歡給茶做太多的噱頭包裝。茶就是茶,你認為她好喝,才是尤為重要的。」是是是,沒錯,要你覺得好喝。
  • 劣質花果茶對身體有害,這樣區分,讓你喝到天然花果茶
    一、什麼是花果茶花果茶又被稱為果粒茶是一種類似茶的飲料,以各種不同的花朵與水果濃縮乾燥而成,成分中還有各種不同的維生素果酸與礦物質,但不含咖啡因與單寧酸,各種不同口味的花果茶在成分上略有不同,但仍以芙蓉花,薔薇是橙皮與蘋果片為主要組成部分
  • 皇帝愛喝的茶,你喝過嗎?
    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百年、夢回故宮,看下「大清王朝的皇帝們喝茶」。他一生嗜茶,多次下江南到茶區,不止自己品,還親自開設並主持茶宴,邀請大臣品茗賦詩,每次都有上千人出席,這就是傳說中的「千叟宴」 。02 雍正皇帝清朝的雍正是非常勤勞的皇帝,即使放到現在,他的工作時間也吊打「996」的社畜。他有多勤勞呢?他在位不過13年的時間,但是光批示奏摺就寫了1000萬多字,這麼算下來的話,他每天睡覺的時間絕對不會超四個小時。
  • 周杰倫的「爺爺泡的茶」聽了多年,萬萬沒想到陸羽是在這裡泡的茶
    人生這麼短,長度很有限,必須使勁的增加寬度,讓我們吃好喝好玩好不虛度。周杰倫的「爺爺泡的茶」各位很多人都聽過吧,我是不是一不小心暴露年齡了,畢竟這首歌已經很多年了,哈哈。「爺爺泡的茶」收錄於周杰倫於2002年發行的專輯《八度空間》。為寫好這首歌詞,周杰倫的御用作詞人方文山曾專門去研究了制茶過程。簡單的詞句融合獨特的旋律傳達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並在輕描淡寫中刻畫了一個關於親情的故事。
  • 周杰倫《爺爺泡的茶》,描寫不只是茶,更是教給大家做人的道理
    極其富有生活氣息的音樂作品,讓人嚮往的田園生活,回憶孩提時的簡簡單單,聽《爺爺泡的茶》,心無雜念,享受那種親情,感受平平淡淡與簡簡單單的快樂。關於《爺爺泡的茶》這首歌發行於2002年,由方文山作詞、周杰倫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收錄在《八度空間》這張專輯中。對於這張專輯,當初曾經有點小小的爭議,喜歡的超級喜歡,不喜歡的表示聽不懂。
  • 你有沒有喝過香菜泡的茶?
    因為受《紅樓夢》的荼毒,看到妙玉的小茶會。那坑了姐好幾年不認識的字「<分瓜>瓟斝」,還有連黛玉都變成俗人「喝不出梅花上的雪」什麼滋味。我那時覺得自己是不配喝茶的。不知道什麼流派的擺設,三兩處都插著花,案上擺著佛手。然而一群賊頭賊腦的人,呼啦啦進來,四處拍照,還有人帶著自拍杆,在案桌前大呼小叫。主人泡茶居然還有古琴伴奏,泡的什麼茶已經忘了,旁邊人都一副「我最懂茶你們誰有我懂茶不懂就別瞎比比」的神情。醉翁之意不在茶,在喝完茶之後賣鐵壺賣茶碗賣花瓶還有賣茶。
  • 周杰倫《爺爺泡的茶》,陸羽泡的茶像幅潑墨的山水畫
    8090年代的朋友們對周杰倫應該是不會陌生的,時至今日周杰倫也還是走在當今樂壇一哥的位置上,對於周杰倫,當時也是有不少爭議的,喜歡的超級喜歡,不喜歡的表示聽不懂。在《八度空間》這張專輯中,其中一首歌就叫做「爺爺泡的茶」,要提到的是這首歌的填詞人是方文山先生,方文山的詞有相當的有古典文學功力。
  • 小罐茶多泡裝教你如何鑑別新舊好茶!
    中國盛產茶葉,喝茶的習俗也源遠流長,但是在眾多茶品中,什麼才是好茶呢?今天小罐茶就來教你如果鑑別新舊好茶!一般剛炒制好的"明前茶"最好不要馬上喝,新茶要先放上一到兩星期,泡出來的滋味更好。西湖龍井雨前茶也叫二春茶,採摘的時間一般都是在清明以後穀雨之前,上市時間一般是在四、五份。
  • 煮出來的茶,和泡出來的茶味道可是不一樣的哦
    當然,投茶量是比較主觀的一個指標,具體比例還是依個人口味酌情添加,只要注意煮茶時的投茶量要比衝泡時稍少一點就好。適合茶類:衝泡百搭,煮飲適合發酵度高的茶衝泡法適合泡任何茶類,茶葉在製作的過程中,就要首先考慮衝泡出來的味道是否合適。
  • 這樣的茶可以喝嗎?
    這不,今兒還遇上一位茶友,發來一張中間發黑的白茶餅,問到這是不是制茶時被曬黑的?這茶這樣的茶可以喝嗎?相信茶友們在撬白茶餅時,會發現茶餅中間,餅窩的位置顏色會略深,像一個小酒窩一般。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深色的餅窩可以喝嗎?要弄清楚這些問題,先得從餅窩的來歷說起。
  • 懂壺人紫砂壺只能泡一種茶?能不能換泡其他的茶?
    紫砂壺「一壺一茶」的說法相比很多人都知道,就算是不玩紫砂壺的人估計都能說出這句話。所以很多人就擔心了,如果我泡了一種茶,後來想要改喝其他的茶了,是不是就不行了呢?其實,紫砂壺是可以更換茶葉的,只是比較麻煩而已,下面懂壺人就告訴大家,究竟該怎麼做!
  • 40歲的周杰倫,曾經也唱著《爺爺泡的茶》
    喜歡周杰倫的朋友,或許都曾單曲循環過他的那首《爺爺泡的茶》,每當旋律縈繞耳邊,記憶深處就會浮現爺爺當年的模樣,他滿頭白髮,站在山頭,拄著拐杖,戴一頂布帽,看著遠方,時光從他的臉上划過,留下歲月的痕跡……01 《爺爺泡的茶》你真的聽懂了嗎2002年7月18日,由方文山作詞、周杰倫作曲並演唱的《爺爺泡的茶》收錄在《八度空間》這張專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