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入手一份同方全球人壽的終身壽險,受益人為我家小小許,受益比例100%。小小許目前還不太明白,這份保單的誕生,她的身價,又漲了60萬人民幣。
截止目前為止,小小許的身價,主要跟我怎麼規劃家庭財務保障計劃,及我離去的方式有關:
第一種情況:如果我坐上了一架飛著飛著就失去了方向的航班,我的航空險保額1000萬,意外險保額200萬,定壽200萬,重疾57萬,終身壽60萬,受益人全寫了小小許的名字,受益比例100%。那麼,小小許的身價是1000萬+200萬+200萬+57萬+60萬=1517萬,嗯,對了,加上我們房子的市值份額,她的身價超1700萬,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種情況是,如果很不幸,未來我得了重病(想想還是很難接受),這種情況不在航空險、意外險的福利保障範圍,只賠付了重疾險57萬,重疾險先出險,那麼這份重疾險中的身故責任便終止了。小小許的身價只剩下定壽200萬+終身壽60萬=260萬,加上我們房子的市值份額,她的身價是400多萬;
第三種情況,我什麼保障都沒有,不幸得了重病,社保醫保統籌的那點錢只填補了九牛一毛的窟窿。沒辦法,我只能想著賣房子了…….這個想法其實是下下策。把房子賣了,這是我們唯一的住房,未來住哪呢?賣房子一時半刻能不能賣得出去呢?賣得出去的話,能按照市值賣出去嗎?賣出去了,什麼時候可以買回來這樣樓距一百多米的,北望山,南望江,陽臺對著一片足球場那麼大的綠茵大草坪的房子呢?我家大許,也只是一個勉強稱得上入門級的小中產,他弱小得肩膀,能經得起這番折騰嗎?我能想到的只有貸款這條路了…….這種情況下,我給小小許留下的,是一屁股債……
好了,談了這麼多小小許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的身價,我們來正式談談老許家的「富爸爸」和「窮爸爸」的故事。我們普通小老百姓,生活能達到小康水平,已經很滿足。在真正的富人面前,老許家的「富爸爸「其實跟」富「沾不了一點邊。所以,各位看官,請不要代入,到底財富總值需要達到多少,才算「富」,需要「窮」到什麼程度,才算窮。這裡的「富爸爸」,和「窮爸爸」,是兩者相對而言哈。
很巧合地,我跟我先生都是同一個姓,姓許。我們先來說說大許先生的爸爸,也就是我的公公,「富爸爸」的故事。
「富爸爸」其實就只是一個基層得不能再基層的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並沒有什麼長遠的眼光,也沒有投資技巧。所以,在房價大漲前,其實他是有機會比現在更富有的,但是沒有抓住趨勢。但是,他至少做對了一件事,就是:自己不懂投資,那就不亂投資。憑著他和婆婆的退休收入,不僅衣食無憂,甚至還主動的幫扶下一代。比如我家的柴米油鹽開支,是公公婆婆主動包攬起來的。(其實我們自己也有能力自食其力的哈),然後今年送輛車給他們的女兒,明年女兒買房子了,再狠狠的支持一番。在我看來,作為一名老父親,「富爸爸」經常想的事情是,怎樣讓自己的下一代生活更加富足?
作為一名父親,公公所做的,在我眼裡,已經非常足夠了。然而我做保險經紀人後,有一天,公公突然問我:「我這個年紀,還有沒有什麼壽險可以買?」
我震驚了一下。平時諮詢我健康險、退休金的客戶挺多的。而「死亡」還是一個比較避諱的話題,我極少主動跟人談起「壽險」,主動找我了解壽險的第一個人,竟然是我公公。
沒想到我的公公已經超出了我的想像,活著的時候拿退休金倒貼子女,甚至還考慮了身後繼續給所愛的人創造財富的問題……
我深深的了解了這位老父親的心----人終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去。不同的是,有的人在思考離開的時候,能不能繼續讓自己的後代往更富足的方向推一把。
後來還真的搜到了他的年紀還能買的壽險。我還在想著如何委婉的跟公公解釋產品的福利。公公則很大聲、很直接的問我:「是不是第一年死是這個錢,第二年死是這個錢,第三年死還是這個錢?」
我:……
深深的感受到人與人思維的差異,比財富的差異還大。
而我自己的爸爸的故事,卻是一言難盡。
從我高中開始,我爸爸就投身股海,一直到現在,還在幻想炒股可以給他帶來發達的機會。從前他在順德計劃生育服務站工作(放開生育後現在已改成順德區婦幼保健院),收入微薄,但也可以維生。我媽媽那時開了一個快餐店,工作雖然很辛苦,那段時間兩人總的收入加起來,其實是我公公婆婆的幾倍。那時候順德的房子很便宜,他們的手裡曾經有過可以全款買房的現金。要是高中的時候在順德買了房子,我就算是個城裡的姑娘了,不用上到大學的時候,在城裡的姑娘面前,總是覺得自己鄉下來的,很自卑。因為我爸一直炒股,不僅把自己的工資虧了,連我媽媽開快餐店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也虧光了後,更可怕的是,跟人借高利貸去繼續炒。後來弟弟上大學的生活費都是我負責的。我和弟弟畢業工作後,記得有一年,過年前,媽媽打電話給我,說讓我和弟弟湊錢給爸爸還債,那些債主才能讓我爸回家過年……
所以同是許爸爸,我的爸爸,對他的子女,非常自信,他經常教我們的一句是「窮人的子女早當家「。果然我和弟弟,大學一畢業,生活就全靠自己了。對自己的退休養老的計劃,他也十分自信,從來沒思考,也沒擔心過養老的問題。心態也年輕得跟90後差不多,一不開心就想炒老闆魷魚,總覺得去別處會發大財……幸好他單位不嫌棄他,加上我們的極力勸阻,才堅持做到從舊單位退休,如今才有微薄的退休金收入。對於我爸,我的希望只有一條,不玩股票就好。
以上所寫,我的公公很給力的支持了他的子女,我沒有羨慕或妒忌,畢竟血緣上,他不是我的親爸。我也沒有埋怨過我的父母沒有幫助我站在更高的起點,至少他們支持了我上大學。而人近中年,我也明白:要想過好這一生,終歸還得靠自己。
以上純粹討論關於財富的規劃及財富管理的問題。就像我的父母,其實他們是有過可以累積一點財富的機會的,但是他們並沒有管理好財富的能力,也沒有關於財富的長遠的規劃。儘管明明摸過一副不錯的牌,卻打得很爛。晚年的時候,只能靠一點微薄的退休金,以及被動的靠子女生活。公公婆婆則不同,他們雖說不會理財,不會投資,錯過了一些發達的機會,但是他們的退休計劃做得好,沒有進行高風險投資而是進行了強制儲蓄,所以晚年不僅自己生活無憂,甚至有餘力支持晚輩。
我們常說:「老子英雄兒好漢」,這句話非常有道理。現在看看我們一線城市的房價,農村或小城市出來,完全沒有父母財富傳承的同學,想在一線城市立足,非常不容易。對此,我深有體會,因為我自己,和我弟弟,就是典型的例子。一切要靠自己努力。(當然靠自己努力沒什麼不好,要是有人幫忙更是錦上添花)所以,作為親生的娘親,我希望,能給小小許一輩子的保護,直到百年後我離去……
和睦家醫療集團商務部工作多年;中意人壽高端醫療理賠工作經驗;擁有醫學、保險學、統計學及經濟學知識背景及大量實戰工作經驗。
專注高端醫療/家庭保障/養老規劃/資產傳承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