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師,勸說學生儘量不要缺課,其實真的不是想多掙一節課時費,而是心疼經常性請假會打斷你的學習進度、等你再回到學習狀態又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再重新投入進去。
很多時候請假回來的那一兩節課,經常就只能「炒冷飯」,將之前講過的內容一再重複,還無法達到理想的學習成果,從而失去對日語的學習興趣。
我們的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起學習日語的幾個同學,沒過多久,學習進度就產生明顯差異。
拋開天賦不說,造成這種現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自身的努力程度和學習習慣。
好的學生為什麼會越來越好?
因為他們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不缺課,而且可以按老師的要求天天複習,每一次的課程都是為了下次的課程打基礎。
從不缺課的同學能很好的回顧並習得每一節新課所教的內容,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進步,自然越來越自信,久而久之把學習變成了一種習慣。而經常缺課的同學會感覺「新課程學不會,老課程也回憶不起來」,必然影響學日語的進度。
很多同學,剛開始學習日語都有很高的興趣,也很積極,但是,慢慢到後面卻失去了興趣,而一旦沒有內在驅動,就會陷入下滑狀態的惡性循環。
為什麼會失去興趣呢?
原因不外乎經常遲到早退,總有很多的請假理由:這周末姥姥過生日、回老家看爺爺、出去旅遊、感冒發燒肚子疼、磕著碰著 這些理由聽起來都那么正當,讓老師無法拒絕。
老師也只能說:「好的,不過以後最好少請假」。
老師勸說學生儘量不要缺課
是想讓同學們在堅持的過程中
養成學習日語的好習慣
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需要連續性,系統的學習和訓練,同學們在學習日語上的進步和平時的習慣密不可分。
上課不僅是為學新知識,同學們每天出現的問題都可能不一樣,及時得到老師的指導糾正才是重要的,養成按時上課的習慣才是重要的。如果一個同學的日語課經常請假,那麼對學習日語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在缺了幾次課以後跟不上老師所教的內容(同時也打破了日語老師的教學計劃),學生上自然就會感到有壓力,別的同學都比自己日語說得好也會有受挫感,長此以往,自信心受挫,對學習日語慢慢失去了興趣,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半途而廢。
不管學什麼,都要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明白學習就是一件需要認真對待、全力以赴的事。否則,影響的不只是日語的學習,還會養成一個凡事應付的學習態度。
學好日語或者任何語言,首先要重視這門課程,有了重視才會堅持,有了堅持才會養成好習慣,有了好的學習習慣,才會受益終身。
「少學而不能恆,遇事而弱,終不能成大事也!」說的就是,少年時代,學習不能持之以恆,長大之後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堅持,最終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