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山喬松
印度電影《神秘巨星》很不錯,我一直在想它不錯在哪裡。後來一想,豁然開朗。
現在泰國出了很多走心的廣告片,印度出了好多走心的電影,比如最近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他們給我們好好上了一課——走心課。
其實大家想想,20年前的中國也出了不少走心的電影,比如中國內地的《九香》《紅高粱》《霸王別姬》,比如中國港臺的《新不了情》《阿呆拜壽》等。
也就是說,泰國和印度現在做的正是中國20年前的事。
那麼,這是歷史的輪迴嗎?還是人們總是有「返璞歸真」的情結?
是不是中國這20年的電影走了彎路?
現在中國電影去學美國好萊塢,追求大場面。學好萊塢是《臥虎藏龍》帶的頭,然後《英雄》跟風。其實《臥虎藏龍》和《英雄》兩片很爛!
有人說,不對,《臥虎藏龍》獲了獎的。
是的,獲了獎,但是老謀子的《大紅燈籠高掛》也在國外獲了獎,那老謀子不也再也不拍那種電影了嗎!
學了好萊塢,然後就以為權威了,以為新時代來了,最後風不是風,雨不是雨,四不像,反而更迷糊了。
比如《戰狼2》,故事很老套,老掉牙的愛國,救人,大家都覺得非賠死不可。可事實打臉,票房大賣。
最近的《芳華》也勾起了人們對那個時代的情懷。
這兩部電影的共同點是走心,所以走心是永恆的,走腎是暫時的。
但為什麼人們拋棄了走心呢?
是輿論炒作,媒體人有責任?還是社會一切向錢看,快餐文化?
是中國人信仰缺失?還是中國人不自信,還是崇洋媚外?
歐美的電影觀,多半是情節簡單,場面震撼;而中國人看電影,主要是看劇情,情節致勝。兩者不一樣,學也學不像。
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近些年來作品平凡,都是仗著中國人多,勞動力便宜,一次搞的比一次大場面。其實虛華淺薄缺內涵。場面,歐美已經玩得不玩了,我們還當個寶。
另一個著名導演陳凱歌也江郎才盡了,再也找不到當年《霸王別姬》那種感覺了,一部比一部讓人看不懂。
社會發展了,而中國的影視是發展了、還是停滯甚至倒退了?
我們國人的根在哪裡?電影的魂在哪裡?
希望未來中國影視能出更多情節引人入勝、劇情緊張、走入人心的新作品。
中國和泰國、印度,不應當是物質比別人先進20年,精神也應該比別人先進20年!
還是那句話:走心的是永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