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日記:嫉妒老師關注同修的根源……

2021-03-01 聖賢文化大講堂

每每在義工群,看到老師移出一些同修,體察到自己有嫉妒的心。

嫉妒老師關注同修,同時自己暗暗的好好表現,努力按老師說的去做,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

問天挖根子:天知道為什麼我想得到老師的關注?天知道我是想得到爸爸的關注。

在奶奶家呆了8年,回爸爸媽媽家後,我一直認為爸爸更喜歡弟弟妹妹。

甚至嫉妒爸爸打弟弟妹妹,認為爸爸更關心弟弟、妹妹。

問天,爸爸沒有懲罰過我嗎?

以往的經歷在眼前一幕幕出現。爸爸有格外的關注我,也打過我。

爸爸下班回家,我在跳皮筋,爸爸打了我;我學習成績下滑,爸爸罰我跪;我聲母、韻母背不上來。

爸爸每天早晨一起床,坐炕上,臉都來不及洗,第一件事就是考我拼音。

我12歲時吐痰帶血絲,爸爸第二天就領我去大城市看病,檢查鼻竇炎做穿刺。

我嫌太疼,做了一個鼻子我就跑了,再也不做了,任憑在醫院工作的二姑怎麼喊也不回去。

那麼大脾氣的爸爸選擇了包容,給我買了藥回家吃。

第二天領我去商場,指著琳琅滿目的衣服,告訴我,相中哪件買哪件。

買完衣服又領我去公園看動物,那是我第一次去公園看動物。

我在三姑家,爸爸去看我,向三姑了解我的學習、生活、交友。

初中考上中專,爸爸替我報學校,想讓我去,怕我將來考不上大學。我選擇了上高中,爸爸支持我。

高中我選了文科,爸爸想讓我上理科,認為那個好考。

後來我改了理科,覺得不好學又改了文科,爸爸仍然支持我。

考上大學以後,爸爸送我去學校,看到學校裡的男生個子普遍不高。

爸爸說讓我重讀,願意供我。我心想,好不容易考上了,我可不重讀,爸爸尊重了我的想法。

大三我想考研,爸爸又興奮的說,我考到哪裡他供到哪裡。

結果我因為和前夫處對象,不想再學了,爸爸沒要求我繼續學。

結婚生孩子,在娘家呆了兩個月,媽媽全天在家照顧我。

家裡的生意全交給爸爸打理,家庭擔子,爸爸一力承擔。

後來調回家裡工作,我買房子缺2萬塊錢,爸爸當天坐車就回去,第二天拿了錢過來。

並幫我裝修房子40多天,爸爸就吃了40多天的包子。

我家是七樓,爸爸說最多一天上下樓10次,房子裝修完,爸爸的將軍肚都累沒了。

我和前夫關係不好,讓爸爸操心、惦記得不得了,爸爸說這以後可怎麼辦?

離婚後我不想再結婚了,爸爸給我打半個多小時電話開解我,我才有勇氣前行。

直到現在,我有了女兒,爸爸關心我女兒是否三翻六坐九爬,啥時候出牙?輔食添加得怎麼樣?兒子考研,學校選得怎麼樣?

爸爸的愛,從不曾缺席!是我願意活在過去,活在自己編造的那種痛苦裡,甚至在享受著這種痛苦,不肯走出來。

老師教的方法,已經運用過多次,自己知道只要一用就能走出來。

爸爸的好處也找過很多次,爸爸的恩情也歷歷在目,是自己願意裝作受傷的小孩兒不肯長大。

這個照破法,今天用了不到20分鐘,全程都是哭著完成的,感受到了爸爸排山倒海的愛。

擁抱自己內在小孩,告訴自己,缺愛的那一切都是假象。

走出來享受愛、感受愛,活出自信、幸福的人生,我願意成長!

感恩老師,感恩一切!

相關焦點

  • 格物日記:孩子的問題,我問天,老天真給我答案了
    孩子的問題, 我問天, 老天真給我答案了 最近我天天格物孩子的問題。前幾天格物出為什麼我老是和孩子發生矛盾。問天,天天問,睡覺前問,吃飯問,有空的時侯就問,甚至還特意找安靜的空間問天,挖根子。
  • 東野圭吾《惡意》:惡的根源是什麼?是嫉妒!
    當作者揭開野野口修的作案動機那一幕時,讀者不免被這種荒唐可笑的動機所衝擊,因為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惡意》高明之處在於,劇情點到為止,結局戛然而止,犯罪嫌疑人沒有其他作案動機的可能,而那種人內心深處的嫉妒是惡的根源。作者東野圭吾筆下的野野口修是一個自我意識過剩的人,從小就有懷才不遇的情緒。
  • 感恩致敬老師(日記)~《三亞修拳度假營》系列報導(26)
    新聞中心蔣正雄:《修拳度假營》系列報導(26)                       感恩——致敬老師           ——修拳培訓(三)班 段素敏修拳培訓日記一則這是韓寶民老師在度假營基地授課短視頻這是韓寶民老師帶領學員在大東海晨練短視頻下圖:韓老師與學員晨練後合影(左二韓寶民老師,右一本文作者)
  • 了無說·第34期|格物為何意?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了無說」專欄 三智書院官方微信平臺在每周一開設「了無說」專欄,定期為大家分享文化學者、三智書院特聘導師張曙中老師對工作生活的思考和對修行的感悟,以期讓大家獲得更多的智慧來更好地面對生活。
  • 劍來:純粹劍修地位特殊的根源並非殺力,而在於劍修大自由!
    在劍來世界中只要提到殺力,劍修自是避不開的話題中心,無論是萬年前那一場登天之戰中的豐功偉績,還是後來險些顛覆天地的狂傲不羈,劍修殺力之強橫始終為人所銘記。也正因此,各方勢力無論忌憚也好、推崇也罷,甚至是恨之入骨,但不可否認的是,劍修在人們心中始終都有著卓然不群的特殊地位。
  •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秀秀老師今日也有外場活動,同著一幫峨冠高古的小朋友一起行禮儀,啜茗飲,雅致端莊,丰神可喜。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③;修之於國④,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⑤,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譯文:善於建樹的不可能拔除,善於抱持的不可以脫掉,如果子孫能夠遵循、守持這個道理,那麼祖祖孫孫就不會斷絕。
  • 相對於斤兩,生命的成色更重要 || 《大學》之道:格物
    很多人忙忙碌碌去追逐那些貌似快樂的事物,由於內心迷失了,那些事物往往成為他煩惱的根源、痛苦的根源。因此儒家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要先成就修身的快樂,外在事業成功的快樂自然就來了,而且比較長久。格物不但指研究萬事萬物,掌握人類的種種學科、知識,通過研究這些萬事萬物,研究這些學問,來把握萬事萬物的內在規律,而且還要能夠順從這種天理、這種規律而生活,這種是漸修。
  • 孩子喜歡搶別人的東西,不會克制欲望,原因是父母沒進行格物教育
    有一句成語叫格物致知,意思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但是這個格物教育用在教育上就不是這個意思,格物的意思就是不會克制自己的欲望,格也有去掉的意思,就是不會把物品去掉,什麼都想要擁有。老師也多次向家長反映,但是家長似乎沒有把這件事情當回事,覺得小孩子都這樣。這個小朋友因為總是喜歡搶別人的東西,不少小朋友都不喜歡和他玩,已經有點被孤立的意思。小朋友也不喜歡上幼兒園了,每次都是媽媽強逼著去幼兒園。
  • 「問鼎格物」品牌日·即將開幕!
    (原標題:「問鼎格物」品牌日·即將開幕!)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問鼎品牌從汝瓷致知而格物,基於對汝瓷的了解與研究,產生對茶事器皿的深刻了解,從而創造出其他種類的器皿。因汝而始,因汝而器,對於其它器皿,也能如做汝瓷一般格物。尊重科學規律,保持實事求是的基本態度,是對於所在行業的積累與求索。問鼎的格物精神是對前十年的總結,也是對後續發展的展望。
  • 格物資訊開放ICON庫V0R3版正式發布
    關注格物資訊↑↑↑↑↑↑,了解把握中小「網際網路+」場景IT脈搏使用聲明
  • 可以修隨喜心
    內心,真正發出清淨的欣悅贊同,語言上,讚頌其功德,行為上,真誠地幫助他人或同願同行。修隨喜,一方面可以成就自身的善心、善行、功德;另一方面,對治嫉妒心及對他人善行不以為然的木訥。「嘴笨」,一方面是因為在「語業」的修行上缺乏積累,另一方面,也是更加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內心對他人的成功、健康、善舉、快樂等難以感知,或不以為然,甚至輕慢嫉妒。
  • 日記 | 告別式
    我是七言,有幸遇見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七言日記
  • 邵雍傳奇的格物智慧:植物與人運
    老師所講的這個內容,讓我非常有感觸,我一定要牢記。」來自北京的付麗莉老師說:「我家一樓有一個鄰居。自從搬來以後,自己院子裡種了一棵梧桐樹,從此就未見他在這踏實的住過,總是飛來飛去的。不久後,他還移民去了紐西蘭,一年當中就更少回北京了。現在我才明白,原來這都是梧桐樹背井離鄉的勢能顯現啊,實在是太神奇了!」
  • 「大衣哥」朱之文的遭遇讓我們明白嫉妒心的產生根源和清除方法
    村民指責他修的路太少,甚至把村裡立給他的功德碑砸掉了。他前前後後借出去一百多萬,欠條塞滿了一抽屜,可沒有一個人還過。令人嘀笑皆非的是,也沒有人打算還。嫉妒心,是我們每一個沒有淨化消除過自己嫉妒心的人都具備的,只有經過自己的努力認識嫉妒心而用正確的方法消除了嫉妒心行才能沒有嫉妒心了。如果從未認識到自己有嫉妒心,也從未努力消除過嫉妒心,也不知正確的清除嫉妒心的方法,那一定是具備嫉妒心的。
  • 在親密關係中,你想過控制嫉妒,培養「同喜」嗎?
    雖然它也許是多角戀場景中最顯著、最具生命力的品質(相比之下,嫉妒就顯得太過激烈和反應過度),但同喜也能夠在普遍認為嫉妒才是正常反應的社會環境中,幫助人們過上愉快而充實的生活。 與部分理論的認識相反,脆弱的特性和自認為享有應得權利的理念其實都是引起嫉妒的根源。一個人之所以會因嫉妒而產生的恐慌情緒,原因在於他自身存在弱點,有可能遭遇損失。一個人之所以會因嫉妒而產生憤怒的情緒,原因在於他堅信(通常是受人誤導)自己有權擁有這段親密關係。要想控制嫉妒情緒,培養同喜能力,我們就要直視自己的弱點、佔有欲和對應得權利的想法。
  • 根源是媚術不敵雙修
    凡人修仙傳:紫靈和南宮婉之爭,根源是媚功不敵雙修,紫靈完敗《凡人修仙傳》的人界篇,可謂是仙俠中的經典,忘語花數年構思,並精心寫出來的作品確實,比現在的仙界篇好了太多。讀者眼睛是雪亮的,一本書怎麼樣,無非是靠故事、人物和情感吸引人,凡界篇這幾點都做得很成功。
  • 公主日記1-2
    基本信息中文名公主日記外文名The Princess Diaries其它譯名麻雀變公主,走佬俏公主,公主的日記出品公司 迪斯尼電影公司製片地區美國導    演加裡·馬歇爾因為嫉妒,米婭同學更使她陷入很尷尬的境地…… 這一切都使米婭重新認識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在父親日記的幫助下,米婭終於找回了自信,勇敢的面對生活的選擇!她沒有辜負奶奶的期望,在吉諾維亞的國慶舞會上宣布成為公主,同時,也找到了真正的「白馬王子」。
  • 「格物」是什麼意思?有三個人說透了此事
    在對待意識和物質關係問題上,孔子與他的門徒用一句話說明了問題: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你如今再怎麼翻譯,也只能是粗略體會,如果想找原汁原味的格物,只能到春秋諸子百家典籍中找。在《禮記》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重要的四目,另外的四目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顯然「格物」是認知的重要方式,可後來人卻格來格去,總想搞出新的意境來。
  • 「江西校訓」徵集丨南昌三中高新校區:勤樸忠勇、格物弘毅
    此前,我們關注過南昌三中校訓。這次,我們再來看看南昌三中高新校區校訓。南昌三中高新校區校訓是勤樸忠勇、格物弘毅。「勤樸忠勇」是承襲百年名校南昌三中校訓,即「勤以治學、樸以持己、忠以待人、勇以任事」。「格物弘毅」中「格物」出自《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意思是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此句旨在激勵學生要有探究、求是精神。
  • 格物真正的要義是什麼?|印光大師教言選講(續載四)
    這裡印光大師講到朱熹的「格物」和真正的「格物」的區別。朱熹的格物是要去研究外面事物的道理,但是真正的格物是什麼呢?是「格除自己心中私慾之物」。這很重要,方向錯了,就都不對了。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追憶說,當年遵循朱熹「格物」之說,追究事物之理,去格外面的東西,曾經「格竹」格了七天,格到最後病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