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的原型為何是他?

2021-03-03 冷熱防務

NO.1280 - 007原型

作者:霄羽 / 編輯:冷小軍

投稿,轉載與商務合作,請聯繫potereio


隨著「007」小說以及幾十部電影風靡全球,詹姆斯•邦德風流倜儻的間諜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半個世紀,007這三個數字已經成了間諜的代名詞。人們在感嘆邦德矯健身手和無數豔遇的同時也不禁要問,這個人物的原型是誰呢?


有人說,邦德的原型就是小說的作者伊恩•弗萊明本人。弗萊明二戰時期在英國海軍情報處工作,是個成績斐然的資深間諜。也有人說,弗萊明曾在泰晤士報上公開稱邦德就是威廉•史蒂芬森,不知是真是假。



這位威廉先生絕非等閒之輩,他不僅是英國諜報首腦,還是美國中情局的創始人之一,還曾在加拿大成立了「X訓練營」,專門培養秘密行動人員,堪稱間諜中的教父級人物。


不過,無論是弗萊明還是史蒂芬森,他們都不具備詹姆斯•邦德身上兩個最顯著的標誌性特徵——黑髮和風流。而真正具備這兩個特徵的王牌間諜,只有達斯科•波波夫,因此只有他才最有資格成為「007」的原型。




波波夫1912年出身於塞爾維亞一個富豪家庭,從小過著錦衣玉食、花天酒地的生活,因此交了不少三教九流的酒肉朋友。他學識淵博、風度翩翩,有著讓無數女性魂不守舍的魅力。


波波夫的情人有多少,恐怕他自己也數不清楚。這種醉生夢死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他30歲時,終於有一天仰天自問:我這輩子該吃的吃了,該玩的玩了,接下來要幹什麼呢?在一次朋友聚會時,他酒後吐真言,把自己內心的憂慮說給了旁人。


在他的一群酒肉朋友中,有個叫傑布森的小夥是為納粹服務的間諜小頭目,最近正在發展下線。在他看來,波波夫龐大的社交網絡很有利用價值,而這個正在迷茫中的闊少急需一份刺激的工作,於是對波波夫說:「我們老闆很看好你,怎麼樣,一起幹吧!」


達斯科.波波夫


果不其然,波波夫對此非常感興趣,就這樣在法西斯間諜組織那裡掛了號,以奢華的交遊生活為掩護,從上流酒會和高級沙龍裡搜集有關同盟國的小道消息。


實際上,這個眾人眼中的「傻公子」內心對法西斯充滿了厭惡。他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傑布森第一次找他時他就猜透了這個傢伙的用心。波波夫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為反法西斯同盟效力的機會,他假裝答應德國人,取得他們的信任後趁機打入了德國情報部門內部。


早在加入德國情報組織之前,波波夫就跟英國的軍情6處(正是007的組織)接上了頭。英國情報頭子授意他主動給德國人提供一些真真假假的情報,同時大量搜集德國情報組織內部的機密傳給英國。至於待遇,隨時可以以「經費不足」為由從英、德兩家拿錢。


現在軍情六處的大樓


兩頭通吃的波波夫趁機大發橫財,生活窮奢極欲。這種招搖的生活反而成了他間諜身份的偽裝。英國人默認了他的胡作非為,同時也從他手中源源不斷地得到軍事情報。



1941年7月,波波夫被德國人派往北美開闢間諜網絡,因為納粹在美國的情報網絡效率不高,需要波波夫去出一把力。臨走前,他的德國上司給他透露「日本可能要同美國開戰」。上司說這番話的目的是要提醒這個花花公子此行是去工作而非享樂,但他哪裡知道自己無意中透露出了一個重要情報。

波波夫在美國的公開身份是南斯拉夫新聞部駐美國特派員,但真實使命是誤導潛伏在美國的納粹分子,同時向美國情報部門及時傳達日本人要進攻的警告。

波波夫一到美國,恰巧碰到一個已經是當紅影星的老情人。兩人舊情復燃,立刻攜手跑到海邊度假。波波夫用德國人劃給他的20萬美元活動經費買了一棟大別墅,慷慨地送給了老情人。


好日子沒過多久,美國聯邦調查局盯上了這個囂張的間諜。儘管英國軍情6處已經提前打過招呼,可是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還是看他不順眼,命特工直接闖進別墅,把波波夫塞到林肯防彈車裡帶走。


胡佛


老江湖波波夫很快恢復了鎮定,平靜地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然後要求見胡佛局長。胡佛答應接見,波波夫把自己所掌握的情報一股腦說給這位面目陰鷙的局長大人聽,甚至都分析到了日本可能進攻的目標就是珍珠港。


但是胡佛對此不屑一顧,拍著桌子破口大罵:「你跟所有的雙面間諜一樣,你苦苦懇求提供情報的是出賣給你的德國朋友,換取大筆的情報費,你這個無賴給我滾得越遠越好!」


波波夫覺再沒必要與這位剛愎自用的局長大人溝通,反正他的情報已經傳達到位,美國人信不信那是他們自己的事,跟他沒有任何關係。不久後,波波夫回到了德國。




波波夫當間諜最輝煌的成就是在1943年策劃實施了「肉餡」計劃,成功誤導了希特勒對盟軍西西里島登陸的判斷。


盟軍要想登陸西西里島,最大的麻煩就是島上兩個令人生畏的德軍裝甲師。如果能想辦法把他們調走,對付義大利軍隊是不在話下的。從這個思路出發,盟軍聯合計劃參謀部提出了一個設想——搞點陰謀詭計,讓希特勒相信盟軍登陸的地點將是撒丁島或者巴爾幹。艾森豪對此擊節讚嘆,把具體實施的任務交給了英國情報機關。


艾森豪(右一)


接頭人聯繫了波波夫,建議他用假情報蒙蔽德國人。波波夫認為單憑自己的假情報很難讓德國人上鉤,最好再有一個更直觀的證據,然後再配合自己提供的假情報。他的計劃很快被批准,代號「肉餡」。


計劃是這樣的:首先英國人炮製出一個名叫威廉•馬丁的皇家海軍少校,身份是聯合計劃參謀部參謀。他身上攜帶有一份情報,即登陸西西里是佯動,真實目的在撒丁和巴爾幹。為了讓這一切天衣無縫,盟軍專門在醫院找到一具肺炎病人的屍體來冒充淹死的「馬丁少校」,因為肺炎會導致病人肺部積水,死因很像溺水而亡。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艘英國潛艇把「馬丁少校」的屍體拋出。經過計算,潮水會把屍體推向西班牙沿海。

計算無誤,西班牙軍方第二天發現了屍體,在公文包中發現了盟軍關於西西里登陸的絕密情報,很快給了德國間諜機關。英國人則裝出一副炸了鍋的樣子,外交部門頻繁活動,強烈抗議西班牙違反「中立」條約。


德國人不是沒有懷疑過情報有詐,可是英國人把一切細節都考慮到了,甚至連信件的郵戳和書寫習慣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毫無破綻。波波夫還故意出動德國在倫敦的間諜,搞到了當天的陣亡將士名單,威廉•馬丁少校的名字也赫然在列,讓德國人徹底相信了「馬丁少校」的身份。


希特勒徹底信了,立刻把重兵調往撒丁島和希臘灘頭。墨索裡尼憑直覺認為盟軍還是會進攻西西里,希特勒則叫道:「直覺沒有用,我們得到了可靠的情報,情報!」盟軍不費吹灰之力踏上了西西里島,「肉餡」計劃圓滿成功。




傳遞了「不確實」的情報之後,德國人對波波夫的工作能力產生了懷疑,認為他過分沉迷酒色耽誤了正事。為此傑布森還專門找波波夫談過話,希望他振作起來,把心思放在為德意志的高尚事業而戰鬥上,結果波波夫用一張支票就堵住了傑布森的嘴。


波波夫儼然已是間諜大佬,不用自己衝鋒陷陣,而是靠發展的諸多下線提供情報來源。英國人之所以能容忍他揮金如土,是因為這種腐朽奢靡的生活對德國間諜有極大誘惑力,讓波波夫的策反取得極大成功,大量德國間諜都叛逃到英國人一方,讓德軍收到了越來越多的假情報。英國情報機關稱讚波波夫領導的小組至少牽制了7-15個德國師


波波夫當間諜的黃金時期在1944年到頭了,德國方面認為幾年來他提供的情報錯的多,對的少,再也受不了這個風流種子的「無能」,蓋世太保將他送進了監獄。


希特勒和墨索裡尼


因為證據不足,加上希特勒的信任,蓋世太保沒敢為難他,波波夫沒坐幾天牢就被放了出來。這樣一來,雙面間諜是當不成了,再當會有殺身之禍。英國人考慮到他的巨大貢獻,決定把他保護起來。從此波波夫不再執行情報任務,也因此得以活到戰後。


波波夫本人的間諜生涯雖然完結了,可他建立的諜報網絡卻仍在運行,為盟軍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1974年,波波夫出版了回憶錄。書中,波波夫講述了他被人跟蹤後溜進賭場豪賭的故事。據研究者稱,書中那個跟蹤他的男人就是伊恩•弗萊明。而波波夫這段在賭場中的經歷,也與首部007小說《皇家賭場》有著驚人的相似。


《007:大戰皇家賭場 》劇照


二戰期間,波波夫憑藉出色的個人魅力周旋於各個勢力之間,既巧妙地完成了間諜的任務,還享盡了人間富貴,毫髮無損地活到戰後,最終作為書本和銀幕上的不朽傳奇,永留世人的記憶之中。所謂人生贏家,說的就是這一類人。 



視頻號「人類研究所」是我們推出的新品牌,主題是有料、好玩的人類學和進化史,滿足你對人類進化的所有好奇心。歡迎冷熱的粉絲點讚、關注、轉發、留言哈,感謝你們的支持!

- 延伸閱讀 -

相關焦點

  • 為何昆汀·塔倫蒂諾,放棄導演「007」詹姆斯·邦德電影?
    丹尼爾·克雷格主演的《007:大戰皇家賭場》,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獲得了壓倒性的好評。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昆汀·塔倫蒂諾都對007的電影感興趣,他也想導演這個有趣的故事。不可否認的是,昆汀·塔倫蒂諾是21世界,最具標誌性的導演之一,他的導演風格,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徵。考慮到昆汀·塔倫蒂諾也拍攝過不少經典的動作電影,顯然許多粉絲,也希望看到他導演007電影。從1995年的《007:黃金眼》開始,皮爾斯·布魯斯南先後出演了四部007電影,不過在2004年,他宣布退出詹姆斯·邦德這個角色。
  • 他是最好的007,卻最討厭007
    過去幾年有關他身體抱恙的消息頻頻傳出,其中包括阿茲海默症以及反覆發作的可疑的喉部息肉——他吸菸,且兄弟有相似病史。在肖恩·康納利去世的消息傳出後,「007」系列電影發表官方悼念:「肖恩·康納利爵士的逝世讓我們倍感震驚。他作為初代『007』的扮演者將被所有人永遠銘記,無論在過去還是未來。
  • 拳皇:大部分人物都有原型,為何只有他下架了?原因讓人……
    拳皇:大部分人物都有原型,為何只有他下架了?原因讓人…… 拳皇:大部分人物都有原型,為何只有他下架了?原因讓人......
  • 第一代「007」去世!他為何在最紅時辭演?
    而第一個說出這句話的是英國演員肖恩·康納利,從1962年的《007之諾博士》開始,他連續在七部電影中塑造了這位神秘的英國間諜。10月31日,90歲的肖恩·康納利與世長辭,第一代詹姆斯·邦德將永遠成為回憶。圖為肖恩·康納利的007電影劇照。
  • 第一代「007」去世!他為何在最紅時辭演?
    這是007系列電影中,詹姆斯·邦德的經典開場白。而第一個說出這句話的是英國演員肖恩·康納利,從1962年的《007之諾博士》開始,他連續在七部電影中塑造了這位神秘的英國間諜。10月31日,90歲的肖恩·康納利與世長辭,第一代詹姆斯·邦德將永遠成為回憶。
  • 007系列間諜頭子M的原型,這間諜之父的人生,也是real傳奇
    話說,大家對007系列電影可謂耳熟能詳了...
  • 007明天來中國,千萬別愛上他
    其實早在2012年,丹尼爾·克雷格完成《大破天幕殺機》的時候,他就已經籤署了一份再拍攝兩集007的合約。繼這次《幽靈黨》之後,他理應再披掛上陣一次。的確,傳統的男性英雄007邦德體現出的所謂的雄性神話,是上世紀對男性性別角色的極度誇張和放大。如今,男女兩性的角色分工在調和,男女平等的觀念得以普及,女權在崛起,如果讓007繼續鼓吹那種虛妄的男性氣質,豈不顯得昏庸無知?就連英國工黨領袖米利班德都認為007應該與時俱進,變成女間諜。他甚至想好了由誰飾演女007,那就是《消失的愛人》(Gone Girl)的女主角羅莎蒙·派克。
  • 他的傳奇,不止007
    但每出現一種傳言,伴隨的往往是爭議:演007,他配嗎?,但他並不認同007所代表的價值觀。他曾在自傳中表示:自己來自底層,深知底層人民的不易。而他認為,來自特權社會的007,並不能代表英國。飾演007,一度讓他陷入精分,極不適應。
  • 「最好的007」肖恩·康納利離開了,他的演藝生涯遠比007精彩
    12年後,有一個製片人也想拍007,本來邀請他擔任顧問,接著就到了不得不演的地步,最後他就拍了《007外傳之巡弋飛彈》,這部片子也並未列入007系列的正式名單。
  • 007系列為何常演不衰?編劇製作嚴謹 品牌植入穩定
    007系列為何常演不衰?掐指一算,007系列影片至今已有23部問世,依然受到影迷們的瘋狂追捧。比起那些「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國產系列片,007究竟有什麼魅力,能在數十年之後,依然讓全球影迷趨之若鶩?  編劇製作嚴謹  據男主演丹尼爾·克雷格透露,兩年前決定拍《幽靈黨》的時候,導演薩姆·門德斯就找到了他。
  • 電影《007》中的真正原型是誰?
    此後,以波波夫為藍本創作的詹姆士·邦德(007)系列電影也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據說,波波夫真實的間諜生活比起電影中的007來一點也不遜色。1940年,波波夫不甘為德軍所利用,於是主動請纓,馬上找到了英國駐巴爾幹國家的商務參贊斯德雷克,要求英國方面提供一些情報,以幫助他打入德國情報網。幾天以後,倫敦批准了這個計劃。波波夫依靠自己導演的雙簧戲,成功打入德國間諜層,從此開始了他雙重間諜的生涯。
  • 為何安娜·德·阿瑪斯,最初認為自己,不適合扮演007的邦女郎?
    作為007系列電影的主角,詹姆斯·邦德幾十年來,一直是電影界最標誌的銀幕人物之一。雖然有許多男演員都扮演過007這個角色,不過丹尼爾·克雷格版的《007》電影,則與之前的許多電影不同,特別是電影中,對邦女郎的塑造。
  • 《007:無暇赴死》女編劇,如何評價「007」丹尼爾·克雷格?
    幾十年來,詹姆斯·邦德系列電影,一直是影迷們最喜愛的電影之一,而007這個經典的形象,也被多位男演員扮演過。由凱瑞·福永導演的《007:無暇赴死》將是丹尼爾·克雷格最後一次扮演詹姆斯·邦德。菲比·沃勒-布裡奇當時被宣布參與《007:無暇赴死》的編劇後,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不過當時丹尼爾·克雷格表示對這位女編劇的支持,而且菲比·沃勒-布裡奇表示,她將負責刻畫劇中的女性角色。對於與丹尼爾·克雷格合作《007:無暇赴死》這部電影,菲比·沃勒-布裡奇也談了她對於這位詹姆斯·邦德演員的看法。
  • 初代007的演員肖恩·康納利,成功為邦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標杆
    1962年的時候,第一部007電影開始籌拍,而康納利被選為了主角,當時他也沒能想到這一系列的電影在後來會大火,所以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很喜歡接下這個活。 關於詹姆斯·邦德的延伸 很多被虛構出來的角色其實都是有原型的,邦德也不列外,而且有關他的原型也是說法不一。邦德的創作者弗萊明本身就是特工出身,而且他的作品也多是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為基礎來編撰的,所以將弗萊明看成邦德的原型也不是沒有道理。
  • 《007》中「M」夫人原型的傳記出版了
    馬克斯韋爾·奈特 圖片來源:Ron Francis/Courtesy of Surrey Heath Museum馬克斯韋爾·奈特(Maxwell Knight)一直被視作007小說中「M」的原型儘管他也承認,只有軍情五處絕密文件才會記載這些間諜的真實身份,但他依然能「99.9%確信」自己的判斷無誤。間諜名單中最為人矚目的名字當屬格雷厄姆·波拉德(Graham Pollard),被奈特賦予代號M/1。波拉德的父親是英國都鐸王朝時期備受景仰的歷史家,而他本人則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深刻影響著英國共產黨的核心方向,還與黨內一名重要成員結婚以隱蔽身份。
  • 他的傳奇,何止007?
    007的風靡,讓一切全變了,從此「衣冠禽獸」代替了那幫糙漢,成為特工片絕對的主角。特工代號,007,效力於英國軍情六處,位列全球九大特工之一。他紳士、優雅、迷人、會說話。他擁有國家給予他的至高權限——無限開火權,以及除掉任何妨礙行動者的權力。當然,還有每部都換的邦女郎。
  • 他是福爾摩斯之父,福爾摩斯原型是誰?為何作者討厭福爾摩斯?
    福爾摩斯的原型又是誰?為何作者非常討厭福爾摩斯呢?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其中的故事。第一,福爾摩斯之父柯南.道爾1893年12月,聖誕節前夕,地點倫敦,一間房子裡,福爾摩斯系列小說作者柯南.道爾正在拆看桌子上堆成小山的信件,每一封信件的內容都大致相同,都在質問他為什麼要將福爾摩斯寫死了?民眾謾罵的話,幾乎將他淹沒了。
  • 二戰傳奇人物,007之父伊恩·弗萊明:他的人生比詹姆斯邦德更精彩!
    而現實生活中,大家不知道的是《傑姆斯邦德》系列小說的作者伊恩·弗萊明(Ian Fleming)在二戰中有著比007更傳奇的人生…Dorset的一所學校讀書,在那裡,他學到了一個叫約翰邦德(John Bond)的間諜的英勇事跡,這位日後他創作007系列小說埋下了伏筆…他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弟弟,因為哥哥的上進和優秀,父母對伊恩並沒有花費很多心思那時候的他希望能考進外交部工作,但是卻怎麼都考不進去…後來,父母託關係把他送進了路透社,伊恩成為路透社的助理編輯和記者,之後又進了證券公司混日子
  • 007丹尼爾·克雷格將最後一次出演邦德,比影片先上映的,是他的一組寫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由丹尼爾·克雷格出演的《007:無暇赴死》英國檔期由原定的4月2日推遲到11月12日,北美從原定的4月10日推遲到11月25日。該片也成為北美第一部由於疫情而延後上映的大片。《007:無暇赴死》是007系列的第25部電影,講述了007退休後的生活,在牙買加享受著平靜的生活。但當中央情報局的老朋友費利克斯·萊特出現請他協助時,這短暫的平靜也隨之結束。
  • 「007」讓世界知道了他,但他留給我們的不止邦德
    「我們一家人都在努力地接受父親去世這個事實,儘管他已經身體不適一段時間了。」這無疑是悲傷的一天,對於全世界肖恩的影迷來說,所幸他還留下了許許多多精彩的銀幕形象。兩年後,他因為奇幻愛情喜劇《春日紫丁香》跨入影視圈,之後他在BBC電視劇集《拳王爭霸戰》、劇情片《春夢留痕》中都有出色的表現。不過真正讓全世界知道「肖恩·康納利」這個名字,還要再等上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