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膽管裡竟長出上千個結石!
由於患者本人的體內結石照片過於觸目驚心,配圖為網絡配圖
據錢江晚報報導,浙江65歲的呂阿姨今年8月份由於身體不適,一檢查讓接診醫生嚇了一跳:她的膽管居然有25--30毫米粗,我們正常人的膽管只有6--8毫米,膽管裡面密密麻麻全是石頭,是正常人的近5倍!
網絡配圖
手術時,一個半的小時,穿著鉛衣的醫生大汗淋漓,一次一次地兜出了已經被碎的石頭,連她的老伴兒都看呆了:「真的是很多啊,我在裡面看的,像沙子一樣的,一袋一袋掏出來,起碼上千顆結石,半斤多重。」
老伴兒張大伯回憶起18年前,呂阿姨因為肝內囊腫,動了一個手術,當時膽囊被切除了:「我們平時都同一鍋吃飯的,大家都沒有結石,所以我在想,會不會因為她的膽囊被切除的緣故呢?」除此之外,張大伯還想起一件事:「她眼睛不太好,人家都說吃肝對眼睛好,所以我們三天兩頭買豬肝,羊肝給她補,會不會跟這個也有關呢?」
東陽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何江何醫生表示:膽管結石原因有很多,但膽固醇代謝失調是一個主因,比如動物內臟食用過多,長期高量攝入,確實容易形成結石。
北京軍區總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李恕軍表示,概括來說,結石主要愛找「4F」人:Female(女性)、Fat(肥胖)、Forty(四十)、Fertilization(多育)。
女性:這和女性獨特的體質、氣質相關。女性普遍氣質淤滯,肝氣鬱結,膽汁易瘀阻,就易產生膽結石。
肥胖:肥胖易導致代謝症候群,影響膽黃素的代謝,從而生成結石。另外多吃高脂、高膽固醇食物也會加重結石,甚至導致膽囊炎的急性發作。
四十:40歲左右的女性壓力大,易生氣,長期壓抑,找不到出口「洩洪」,生悶氣,就很容易膽汁淤滯,形成膽結石。
多育:總的來說,生育過的女性比沒有生育的更易得膽結石,每多生一胎,機率會增加。因為妊娠期間,孕婦飲食攝取的膽固醇較高,易發生沉澱形成結石。另外,妊娠期間腸道功能易紊亂,平滑肌收縮乏力,使膽囊的膽汁滯留,易形成結石。
我們體內新陳代謝的廢物主要是由肝臟和腎臟處理,腎臟最重要的是負責調解人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代謝生理活動所產生的廢物,並排於尿中,在進行這些功能的時候,需要足夠的水分來進行輔助。 如果缺水,就會對代謝造成影響,時間一長,就容易結石。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張宗明指出,經過一夜大約12小時的貯存,膽囊內膽汁的膽固醇的飽和度較高。正常吃早餐,膽囊收縮,使膽固醇隨著膽汁排出,同時食物刺激膽汁分泌,膽囊內殘存的膽汁中的膽固醇飽和度降低,而使結石不易形成。如果不吃早餐,膽囊內膽汁貯存時間過久,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過飽和,進而引起膽固醇沉積,逐漸形成結石。
南京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蔡雲清說,吃的太葷會導致腎結石的發生。高嘌呤飲食,如海鮮、豬肝、豬腎等動物內臟,以及各種肉湯、豬肉、牛肉等,均含有較多的嘌呤成分。而嘌呤進入體內後要進行新陳代謝,其最終產物是尿酸。尿中尿酸排出過多就可以形成尿酸結石。
別以為吃得太素就不會得膽結石,長期低脂肪飲食其實也是膽結石的不利因素。因為低脂肪會影響機體對營養的吸收,造成膽汁缺乏及營養不良,引起膽結石。當維生素E和維生素A缺乏時,亦可能影響膽固醇代謝而導致結石形成,這也是膽結石不可忽視的誘因。
國外一項研究表明,用仿瓷餐具盛較高溫(如熱湯)或酸性較強的食物會促使其內所含的三聚氰胺汙染食物,長期攝入低劑量的三聚氰胺會增加兒童和成人患腎結石的風險。可能引發腎結石。
南京市婦幼保健營養科主任戴永梅表示,飯後喝茶有可能增加患結石的風險,「茶葉中含有鞣酸和茶鹼,這兩種物質都會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 如果吃的食物當中含有金屬元素,如鐵、鎂等,鞣酸還有可能與它們發生反應,長年累月就可能形成結石。
哈醫大四院消化科二病房劉勇介紹,糖攝入過量,會加快膽固醇的積累,造成膽汁內膽固醇、膽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間的比例失調,而過多的膽固醇又可以形成膽固醇結石。而且,糖過多還會轉化為脂肪,促進人體發胖,進而引起膽固醇分泌增加,促使膽結石的發生。
東南大學中大醫院中醫內科胡曼菁主任醫師指出,一般來講,食品中特別是牛奶裡的鈣容易被人體所吸收,而添加的鈣往往不易被吸收,過多補充,就會造成鈣的沉澱。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吃一些含草酸的食物,蔬菜如莧菜、菠菜,豆製品裡也富含草酸,還有海鮮類食品,人體無法吸收的鈣質就會與草酸發生反應,形成結石。
北京軍區總醫院泌尿外科中心副主任醫師袁冰指出,很多年輕人喜歡熬夜,吃過夜宵後馬上就回家睡覺,餐後產生的尿液就會全部瀦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這樣,尿路中尿液的鈣含量不斷增加,就會形成尿結石。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針灸美容美體專科霍偉鋒指出,一般情況下,減肥者限制飲食,只攝入低熱量食物,膽囊收縮功能減弱,膽汁鬱滯,膽固醇就會析出沉澱,膽汁中的膽鹽明顯增加,黏液濃縮,鈣類增加,最終形成膽結石。在減肥的頭兩年最容易形成膽結石,尤其是快速減肥的2~4個月內,約有四分之一的減肥者會發生膽結石。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徐誼朝副教授指出,「喝水本身既是最好的預防結石辦法,也是最好的輔助排石辦法,直徑在0.2至0.3毫米的結石都能通過飲水排出體外。」早起一杯水,每天飲水八杯,最好避免硬水,也可以在家裡裝個淨水器,降低水質離子含量。
北大醫院泌尿科王宇醫生:排鈣高峰期常在進餐後4~5小時,晚餐時吃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使尿中的鈣量增加,若晚餐過晚,當排鈣高峰期到來時,人已入睡,尿液便瀦留在輸尿管、膀胱等尿路中,使尿中鈣不斷增加,逐漸擴大形成結石。
解放軍第411醫院泌尿外科郎根強介紹,多運動則有利於促進腸道蠕動和輸尿管蠕動,從而可以將小的結晶(形成結石的核心)排出體外,較直接的運動例如慢跑、跳繩等都能有效預防結石的產生。像白領一族在辦公室工作兩個小時左右,最好能站起來做些放鬆運動,如像跳繩那樣跳幾下就行。
除了去正規醫院治療,生活中也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幫助防治結石。
廈門大學第一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黃獻鍾介紹,金錢草有很好的排石通淋作用,可以煮也可以泡著喝。如果煮的話,一次煮上3、5分鐘,水開了就可以了。也可以泡著喝,不過泡著喝的話,金錢草裡面的有效成分溶解的相對少一些。金錢草是清熱的,所以腸胃不好的人可在飯後30分鐘再喝。
廣東省中醫院副主任醫師奚小土介紹,玉米須含有一種多糖成分,有洩熱利尿的功效,可治療尿路或膀胱結石,對膽結石也有一定的作用。有臨床實驗證明,玉米須煎水服用可治療尿路結石。取玉米須50克,加水煮開,當茶水頻頻飲用,堅持一個月。
中華自然療法基金會主席顧奎琴說,橙子對減少膽結石的發生會起到明顯作用,這是因為橙子中的維生素C可以抑制膽固醇在肝內轉化為膽汁酸,從而使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下降,兩者聚集形成的膽結石的機會也就相應減少。
適量的枸杞多糖(枸杞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可減少腎草酸鈣結石的形成。而且無論是衝泡還是煎服,都能起到抑制腎結石形成的作用。
大棗中的營養物質可參與保肝護肝,抑制肝炎病毒的活性,預防膽結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