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警笛綜合公安部網站 法制日報 小警之家 公安部公安發展戰略研究所等
5月9日,國務委員、公安部黨委書記、部長趙克志講話
會議中趙克志要求:
要統籌抓好各項重大改革舉措推進落實,著力提升維護安全穩定的能力水平。要突出抓好防風險、打基礎、管全局、利長遠的各項重大改革舉措,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努力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善於用制度優勢更好地應對風險挑戰。要認真總結抗疫鬥爭經驗,加快健全情報、指揮、行動一體化運行機制,完善警務合作機制,健全應急保障體系,著力提升應對重大突發危機事件的能力。要加快推進大數據智能化建設和應用,積極探索智慧警務新模式,最大限度地賦能基層一線實戰,著力提升公安機關核心戰鬥力。要繼續深化執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健全執法權力運行管理監督制約體系,確保執法權力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確保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要求落到實處。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市縣公安機關大部門、大警種制改革,推動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傾,著力增強基層實力、激發基層活力、提升基層戰鬥力。要積極探索構建同市域、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相適應的新型警務機制,加快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奠定堅實基礎。以上信息來源於公安部官網理論構想
在理論層面,公安部公安發展戰略研究所曾刊文:對地市級公安機關縱向壓縮、橫向整合, 打破職責同構的理論設想。
地市級公安機關與省部級公安機關在職能上有較大區別。與省部級公安機關的宏觀政策制定、業務指導職能不同,其主要職能是維護其轄區的安全穩定、打擊犯罪、服務公眾,更重視公安業務實戰,其大部制改革思路是縱向壓縮層次、橫向拓寬幅度,打破與部級、省級公安機關結構上的職責同構,精簡管 理職能部門、強化實戰業務機構,根據警務流程再造設計大部制改革組織架構。本文設想的市級公安機關改革框架如下:首先對管轄區域實施劃分,可按行政區劃,也可綜合考慮轄區人口、面積、人口結構、人口素質、治安情況等進行均衡劃分,從而形成一定數量的警區;縱向上,變當前「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級制為「市局—警署」兩級制,警署的職能即為原分局職能中的實戰部門和原派出所職能;橫向上,市 局內部實施整合,內設警務指揮處、政務處、人事及訓練處、交管處、案件偵查處、警保處六個部門,警署下設社區警務、治安巡防、刑事偵查、綜合內勤四 個綜合實戰部門。
以上研究成果是2016年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智庫專項課題「公安機關大部門(大警種)制改革研究」(2016JKFZK01)階段性研究成果。在現實改革中還是有所不同,從公開的報導檢索,大警種、大部制改革主要報導時間集中在2017年至2018年之間,2019年後鮮有公開報導,於是我們也無法了解最新改革動態。
但2017年9月法制日報等曾報導:基層民警加班加點,群眾卻反映「見警率不高」;部門分工過細,管理職能交叉,警務運轉效能有待提高;一線警力不足,基層民警疲於應對……這些問題困擾著基層公安機關。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中,各地公安機關積極探索大部門制改革,這些問題正在逐步破解,並總結列舉了各地改革動態。
江西·吉安·永豐
江西吉安永豐縣公安局將25個內設機構整合成了「機關五大中心」,即偵查實戰中心、社會防控中心、大保障中心、大監管中心、大服務中心,每個中心由一名局領導任主任,統籌協調該中心工作。
該局將21個派出所劃定為「五大片區」,每個片區設一名指揮長,可隨時根據工作需要靈活調用片區內所有警力資源。通過大部制改革,該局進一步優化警力配置,盤活警務資源,著力構建「扁平指揮、壓縮層級、合成作戰、務求實效」的基層綜合警務機制。
江蘇·泰州
江蘇省泰州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有183名民警,機關民警和基層民警人數分別為97人和86人,佔比為53%和47%,警力呈嚴重倒掛結構。
為了解決這一「根子」問題,在不動體制、不減少幹部職數的前提下,泰州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按照「同類合併、橫向聯動」原則,將分局的17個內設機構整合成「三隊兩室」:「三隊」即案件偵辦隊、治安防控隊和維穩服務隊,「兩室」即指揮保障室和政工監察室。改革後,分局綜合管理機構警力只有10人;派出所警力從86人升至108人,佔分局警力比大幅上升。此外,在改革啟動的當年,案件偵辦隊就承擔了60%以上的打處任務。派出所壓力減輕後,工作重心也回歸到了基層基礎工作上。
浙江·嘉興·南湖
在前期內涵式發展盤活警力資源的基礎上,浙江嘉興市南湖公安對職能、機構、警力進行重組,32個內設機構被重新整合為4個綜合部門、4個執法勤務部門等,形成「8+X」體系。
成立了刑事犯罪偵查中心,將原先分散的刑偵、經偵、禁毒、網安、刑事科學技術、食藥環等部門進行徹底重構,大偵查的框架下設『四室八隊』,除綜合管理室承擔綜合性事務外,情報信息隊、專業研判室、刑事科學技術室、網絡安全監察隊負責後臺專業支撐,大要案隊、經偵隊、禁毒隊、打黑除惡隊、食藥環偵隊專司行動,案審隊負責逮捕後案件的審查深挖,重大犯罪預警室承擔刑偵部門社會管理事務,形成『研判、行動、辦案、預警』四大專業分工板塊,各環節一環緊扣一環,真正實現了流水作業、流程控制,警力調配更加集約、動態。」
四川·自貢
四川自貢市高新分局為省公安廳「警務運行機制改革」試點單位,在機構設置上,按照「三中心、五大隊、四個派出所」的模式,將分局機關原有的13個部門整合為8大部門;將原有的6個派出所整合為4個派出所。
同時,以推進機關實戰化建設為導向,嚴控大部門層級,原則上實行兩級組織架構,讓中層幹部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充實實戰警力,提升實戰效能。在警力配置上,按照「保職級、留待遇」的原則,分局黨委對31名部門領導和55名民警進行合理調配和安置。全體中層幹部和民警以分局新任命職務或新調整崗位履職開展工作,新任命幹部原職務、職級、待遇保持不變。部門機構和人員整合後,由新成立部門領導對新合併或新調整人員明確職責,落實分工,統一調配開展工作。同時,實行社區民警專職化,將轄區42個社區24個自然村整合劃分為21個警務區,按照1+1+N的模式配齊配強社區民警和輔警,使從事社區警務工作的警力從原來的28名增加到了42名,增加了50%,進一步釋放警力於基層,做實基層基礎工作。
江西·撫州
江西撫州市公安局打破原有的警種設置,將現有的34個內設機構整合成情報指揮部、偵查實戰部、治安防控部、執法規範部、交通管理部、行政服務部、科技信息部、綜合管理部8個部,縣級公安局對應組建8個部,派出所實行警務合成中心+社區警務、治安管理、警務接待等「1+X」警務模式。市局、縣局、派出所通過信息平臺縱向貫通、一體運行,實現工作流、業務流、信息流高度融合共享,警務運行有序高效。8個部實行部門主任負責制,由一名局領導統籌指揮,實行整合機構、整合警力、整合裝備;統一領導、統一保障、統一考核;共享資源、共享手段、共享線索的「三整合、三統一、三共享」機制,壓縮指揮層級,提升警務效能。
遼寧·鞍山
鞍山市局構建「4+10」模式,將原市局機關11個部門整合成「四大部」,即警令部、政治部、後裝部、監督部;將原27個警種整合成「十大警種」,即4局6支隊:國保反恐局、刑偵局、人口和出入境管理局、交管局、經偵支隊、治安支隊、技偵支隊、巡特警支隊、監所支隊、法制支隊。
四個主城區分局構建「2+9+派出所」模式,下設警令保障室、政工監督室「2」個綜合部門,國保大隊、刑偵大隊、人口和出入境管理大隊、交管大隊、經偵大隊、治安大隊、技偵大隊、巡特警大隊、法制大隊「9」個實戰部門和派出所。
城區戶籍派出所構建「三隊一室」模式,下設社區隊、案件隊、交巡隊和勤務指揮室。
大部制改革調整,市局機關和警種共下沉警力1000名,佔原有警力的40%以上,城區分局警力增加59.4%,佔總警力的64.1%;派出所有警力增加50.9%,警力的36.8%使警力配置由原來的「頭重、腿細、肚子大」變為現在的「頭小、腿壯、腰杆硬」,基層缺血、警力下沉問題得到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