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魏嘉平元年)司馬懿殺掉大將軍曹爽,專國政。
251年司馬懿死後,他的兒子司馬師繼父位,為大將軍。在世家大族的擁護下,專橫暴戾,欺上壓下,廢魏帝曾芳,立曹髦為帝。
255年司馬師病死,他的弟弟司馬昭繼為大將軍,獨攬朝政並回謀代魏,魏帝曹髦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260年,司馬昭殺曹髦,立曹奐為帝。
263年,司馬昭發兵滅掉了蜀漢,魏元帝曹奐於264年5月2日(景元五年三月三十日)再次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王,加九錫。
265年司馬昭死後數月,他的兒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追等司馬昭為文帝。
1452年4月15日,李奧納多達文西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達·文西從小愛好繪畫,14歲隨父到佛羅倫斯,進入著名畫家、雕塑家維羅齊奧主持的藝術工場學習繪畫。維羅齊奧對學生要求很嚴,訓練方法也很別致。他先不讓達·文西臨摹古人名畫,也不大講繪畫理論,而叫達·文西照著一個雞蛋寫生。畫了幾天,達·文西不耐煩了,維羅齊奧便對他說:「在一千個蛋中,從未有兩隻形狀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看它,它的形狀也會不同。」達·文西記住了老師的教誨,苦練基本功,終於熟練的掌握了繪畫技術。達·文西是人文主義者,在繪畫中著眼於生活,努力創作真實而生動的藝術形象。一次,他作為助手和老師合作一幅畫卷,維羅齊奧由於跳不出宗教神學觀念的束縛,所繪作的部分枯燥無味,毫無生氣;而達·文西所繪的一個天使,神態自然,栩栩如生,兩者成鮮明對比,維羅齊奧看後自嘆不如。達·文西的壁畫《最後的晚餐》是世界名畫。畫的內容是:耶穌被門徒之一猶大告密就要被捕和12個(包括告密者)門徒一起共進最後一頓晚餐的情景。畫面人物眾多,但各自神態不同;另一幅世界名畫是《蒙娜麗莎》,畫的是端莊、美麗的少婦的微笑。少婦的眼神如發自內心的一絲微笑,躍然紙上。這幅畫如今還收藏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是世界藝術家庫中的珍品。1519年5月2日,達·文西逝世。他留下自然科學手稿7000多頁。恩格斯稱他「不僅是大畫家,而且也是大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
英國是第一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和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時被稱為「世界工廠」。多少年來在這個以實行「議會民主」而聞名的國家裡,只有繳納高額所得稅的人才有選舉權,廣大工人被排斥在議會大門之外。
1842年5月2日,倫敦街頭人山人海。浩浩蕩蕩的工人隊伍來到國會下院,憲章派全國協會的負責人向下院遞交了全國憲章派第二次請願書。
請願書上寫道:「尊敬的貴院就它現在的組成來說,既不是由人民選出來的,也不是由人民作主的。它只為少數人的利益服務,而對多數人的貧困、苦難和願望置之不理。
請願書還指出,在英國「統治者窮奢極欲,被統治者受苦挨餓」。例如,維多利亞女皇每天的收入是164鎊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亞爾伯特親王的回收入是104鎊20先令,而千百萬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兩三個便士。
請願人員認為,在人民沒有獲得政權之前,消滅某一種壟斷並不能使勞動者從貧困的狀況中解脫出來,而在人民獲得政權以後,所有的壟斷和所有的壓迫形式都應該停止。請願人員所說的「壟斷」,指的是當時對選舉權和紙幣的壟斷,對機器和土地的壟斷,對報刊和宗教特權的壟斷……。
這份有300萬人(約佔英國成年男子的一半)籤名的請願書再次要求把《人民憲章》定為法律。
《八屆憲章》是1837年由論教工人協會向國會提出的一份請願書,它提出年滿21歲的男子都有普選權,選舉投票應秘密進行,廢除議會候選人的財產資格限制,國會每年舉行一次改選,平均分配選區。
次年5月,這份請願書公布後,被稱為《人民憲章》,1839年在請願書上簽名的有125萬人。
1840年7月,各地憲章派的代表在曼徹斯特召開了大會,宣告成立全國憲章派協會。它的宗旨是「實現下院的徹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實改代表聯合王國的全體人員」,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只宜採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協會在全國各地設有幾百個分會,人會者須交納會費,它是近代第一個工人政黨的萌芽。
1848年,在歐洲大陸革命風暴的推動下,憲章運動再度高漲。
第三次全國請願書進一步提出,勞動是一切財富的唯一來源,勞動者對於自己的勞動果實事有優先權。人民是權力的唯一來源。在請願書上簽名的有197萬人。倫敦、曼徹斯特、伯明罕、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工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
4月10日,全國憲章派第3次代表大會的代表把請願書裝在四套華麗的馬車上向國會駛去,途中遭到憲兵的鎮壓。國會拒絕接受請願書。接著,政府下令解散全國憲章派協會。
列寧評價英國的憲章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廣泛的、真正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憲章運動標誌著英國無產階級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揭開了同資產階級爭奪政治權力的鬥爭的序幕。
公車上書,是指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為率同梁啓超等數千名舉人聯名上書清光緒皇帝,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敗於日本的清政府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4月,清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失敗,籤訂了中日「馬關條約」,引起全國人民強烈反對。正在北京參加會試的康有力、梁啓超先在廣東籍舉人中串聯,湖南籍舉人也聞風而動。
4月22日,兩省舉人聯合到都察院上書,打了頭陣,其他10餘省舉人也跟著行動,一時議論沸騰,群情激動。
1895年5月1日康有力決定聯合在北京的所有舉人,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上書請願活動。他約集19省舉人1000餘人在北京宣武門外的松筠庵開會,商議聯合切願事情。到會舉人推舉康有力起草奏書。康有為熱血沸騰,揮筆一天兩夜,寫成1.8萬多字的《上皇帝書》,提出拒絕批准中日和約、遷都抗戰、變法圖強三項主張,梁啓超等人抄寫後分送各處傳聞,籤名舉人達1300多人。
5月2日(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初八日)各省舉人排成一裡多長的隊伍,把《上皇帝書》遞到都察院,史稱「公車上書」(因舉人由各省派送進京會試,依據漢代舉孝廉,秉公車赴京律,稱為「公車」)。公車上書是康、梁變法的前奏。
上書被清政府拒絕,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康有為等以「變法圖強」為號召,組織強學會,在北京、上海等地發行報紙,宣傳維新思想。嚴復、譚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傳維新思想。之後,光緒帝啟用康有為等,史稱戊戌變法或百日維新。雖然,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都先後失敗,但是維新思想從此喚醒和激勵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救亡圖存,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美國爵士音樂的代表平·克勞斯貝(BING CROSBY)1904年5月2日出生於美國。作為美國三十年代爵士音樂的代表性歌手,他在流行音樂方面的影響力前後延續了近四十年。
從1930年起,他主演了一系列音樂片,其中有《爵士歌王》、《無線電播音樂大會》、《影城豔史》、《密西西比》、《巴黎蜜月》等。因其歌聲優美動聽、表演親切感人,因此吸引了不少觀眾。1940年,他與喜劇演員鮑勃·霍伯和女演員陶樂珊·拉摩合演了一部音樂喜劇片《新加坡之路》,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此後,三人又多次合作,二十年中合演了六部「路」的連集片:《桑給巴爾之路》、《摩洛哥之路》、《烏託邦之路》、《裡約之路》、《峇里之路》、《香港之路》,這套「路」片顯示出他不僅歌喉迷人,而且演技出眾。期間,他除了繼續拍音樂片外,也開始在劇情片中顯示他精湛的表演才能。1944年,由於他成功地扮演了《與我同行》中虔誠的神父而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全美電影評議會也授予他最佳表演獎,這是他影藝生涯的一個高峰。第二年,他又主演了《聖瑪麗的鐘聲》,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1954年,由於他在《鄉下姑娘》中的出色表演,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全美電影評議會則授予他最佳男主角獎。同年,他主演的《白色聖誕節》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從1934—— 1954年,他連續十二年名列十大賣座明星金榜,1943——1948年,有6年名列冠軍。他那支著名的《平安夜》灌成唱片,銷量達三億張。60年代後半期,他退出了銀幕,從事牧場經營和各種商業活動。
1977年,他在西班牙打高爾夫球時,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享年73歲。
主要作品包括:
《與我同行》(GONING MY WAY)(1944)
第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聖瑪麗鍾》(THE BELLS OF ST. MARY』S)(1945)第十八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鄉下姑娘》(THE COUNTRY GIRL)(1954)第二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蘇曼殊名玄瑛,字子谷,後為僧,法號曼殊,生於1884年,廣東香山人。父為旅日僑商,生母為日本下女。15歲隨表兄東渡日本求學,參加陳天華等人組織的革命活動,回國後曾任上海《國民日報》編譯,與陳獨秀、章炳麟、柳亞子等人交遊,參加南社。為僧後又不能忘情於人世,過著半僧半俗生活。蘇曼殊善繪畫,通英、法、日、梵諸種文字。尤擅七言情詩,格調憂鬱,以清逸見長。曾創作戀情小說6篇。開鴛鴦蝴蝶派先河。又翻譯莎士比亞、拜倫、雪萊的作品,將李白、杜甫、李賀的詩介紹到外國去。因長期嗜酒暴食,佯狂玩世,1918年5月1日在上海積病而卒。
1933年5月2日納粹的衝鋒隊員掃蕩了德國工會辦公室,逮捕了工會領袖,並且沒收了工會財產。納粹領袖說工會組織本身將不會被取締,但要在納粹的指導下重新改組。這次掃蕩是在新普魯士議會主席萊伊博士的監督下進行的。「當今馬克思主義假裝沉寂了,」萊伊解釋說,「但它並沒有全部被清除。」
但是這次掃蕩的實際目標並不是馬克思主義者,而是針對那些要依靠工會的力量和納粹作鬥爭的社會黨人。
棗宜會戰為1940年5月至6月,中國第5戰區部隊在湖北省棗陽、宜昌地區對日軍華中派遣軍第11軍進行的防禦戰役。
第一階段從5月1日至下旬,以棗陽為中心。初期國軍奮力作戰,達成了包圍日軍的預定戰略計劃。為阻敵逃竄,完成圍殲日軍任務,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親率一部深赴敵後。而日軍為打開南退之路,集中兵力對前來堵擊的第33集團軍進行夾擊。張自忠將軍親率第74師、第9師及總部特務營與敵人血戰,被迫退到南瓜店附近,在遭敵包圍,傷亡殆盡的情況下,身中六彈,壯烈殉國。
5月下旬,日軍進攻宜昌,棗宜戰役第二階段開始。5月31日日軍強渡襄河。6月1日日軍攻佔襄陽。6月2日第五戰區部隊分為左、右兵團,由李宗仁、陳誠分任兵團長,向襄陽反攻。6月3日國軍克復襄陽,日軍遂南下進攻宜昌。6月12日宜昌淪陷。6月16日日軍撤離宜昌,國軍立即反擊。6月17日國軍克復宜昌。日軍在撤退途中又接到其大本營確保宜昌的命令,突然回兵。6月23日宜昌再度淪陷。
之後,日軍將兵力配置於宜昌、當陽與襄河附近。國軍集結在信陽、鍾祥,隨縣、荊門、宜昌、江陵以北之線,雙方形成對峙局面,棗宜會戰遂告結束。
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在延安楊家嶺召開文藝座談會,出席的作家、藝術家及文藝工作者共80餘人,會議由凱豐主持。5月2日為第一次會議,毛澤東講了立場態度、對象、工作、學習等幾個問題。16日,舉行第二次會議,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認真聽取了大家的發言。民眾劇團負責人柯仲平談了該團的演出感受。
從晉西北回來的第120師戰鬥劇社社長歐陽山尊作了發言。23日,舉行最後一次會議。朱德首先講話,談了文藝工作的立場態度、對象問題,並聯繫自己談了世界觀的轉變問題。毛澤東作「結論」發言。座談會結束後,毛澤東、朱德、任弼時、王稼祥、博古、凱豐、徐特立等中央領導同志與參加座談會的全體代表合影留念。
5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澤東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講話》分為「引言」、「結論」兩部分。《講話》是對五四以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它聯繫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文藝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理論和政策。
1945年5月中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在延安演出。《白毛女》由賀敬之作詞,馬可作曲。白毛女是1940年代中國抗日戰爭末期在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解放區創作的一步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文藝作品。它後來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經久不衰。
1942年5月2日,毛澤東在陝西延安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文藝不是超階級的,文藝要和工農兵群眾結合。在同一個時期,延安的共產黨人還發動了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這使得延安的文藝工作者意識到要創作出一個全新的反映共產黨的理念的藝術作品。
1945年中共七大準備召開之際,當時蘇聯紅軍已經向德國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曙光已經來臨。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的一些藝術家在院長周揚的指示下,根據「白毛仙姑」的傳說,創作出歌劇《白毛女》。《白毛女》將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和共產黨的階級鬥爭理論結合在一起,成為解放區文藝標誌物,迅速風靡各個解放區。之後這齣歌劇還在國統區演出,廣受讚譽。
《白毛女》的主題是「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
1930年代末就在晉察冀邊區一帶流傳「白毛仙姑」的故事。1944年5月,《晉察冀日報》記者李滿天給周揚寫信,講述這一故事:在河北省平山縣的一個山洞裡,住著一個渾身長滿白毛的仙姑。仙姑法力無邊,能懲惡揚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間的一切禍福。
也有說法說白毛仙姑在山西。
後來還有人說四川的羅昌秀是現實中的「白毛女」。羅是1956年才被民兵從深山野林裡救出來,不可能是白毛女的原型。
還有一種說法說白毛女的故事出於賀敬之的故鄉江蘇邳州,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周揚最早指定《白毛女》的編劇的作品不合意,周揚臨時指派賀敬之進行編劇。《白毛女》的想法在賀敬之加入之前就有了。
《白毛女》故事梗概:
佃農楊白勞與女兒喜兒相依為命,喜兒與同村青年農民大春相愛。楊白勞因生活所迫向惡霸地主黃世仁借了高利貸,之後外出逃債。在除夕之夜楊白勞偷偷回家。黃世仁聞訊後強迫楊白勞賣女頂債,楊白勞喝做豆腐用的滷水自殺(在芭蕾舞中被黃世仁用手槍打死)。喜兒被搶進黃家,遭黃世仁姦污,逃入深山,頭髮全白。兩年後,大春隨八路軍回鄉,在山洞裡找到喜兒,替她申冤雪恨。結尾處,村民們和喜兒一起開會聲討黃家的罪行,慶賀窮苦人的重見天日。
1943年2月,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德寇遭到致命打擊。從此,蘇聯紅軍在史達林領導下開始了戰略反攻,迫使希特勒轉入戰略防禦。1944年,蘇聯紅軍對德寇發動了10次殲滅性打擊,蘇聯紅軍開始越境作戰。1945年初,蘇聯紅軍又發動了幾次戰役,打到德國邊境奧得河與尼斯河一線。希特勒負隅頑抗,在柏林方向集中了百萬兵力,數千架飛機和大量坦克,從奧得河到柏林110公裡縱深,構築了由八道防線組成的現代化防禦體系。但是,這一切都擋不住蘇聯紅軍排山倒海般的凌厲攻勢。1945年4月16日早晨5時整,蘇聯紅軍開始攻克柏林戰役。紅軍數千架飛機、數萬門大炮、火箭炮猛攻德軍,只經過30分鐘的轟擊,就壓制住了敵人的火力,敵軍陣地像死一般的沉寂。4月18日,紅軍突破通往柏林的三道防線。19日,紅軍強渡奧得河和尼斯河,佔領了澤勞弗高地。21日,紅軍突入柏林市區,雙方進行了激烈巷戰。25日,兩路紅軍在柏林西效的波茨坦會師。同一天,紅軍進抵易北河西岸,佔領託爾高城,與英美聯軍會師。4月30日,蘇聯紅軍戰士在德國國會大廈的主樓圓頂上升起了勝利的紅旗。同日,希特勒自殺。5月1日,柏林市區95%已被蘇聯紅軍控制。1945年5月2日,史達林宣布蘇聯紅軍完全佔領柏林。
1952年5月2日,世界上第一架民用噴氣客機,英國德哈維蘭公司研製的「彗星」號(de Havilland DH-106 Comet)噴氣客機正式投入航線首航。「彗星」從倫敦起飛,兩小時後抵達羅馬,這種可載客36名的客機具有增壓座艙,第一次在雲層上面飛行,使旅客可以心曠神怡地鳥瞰藍天白雲下的美麗大地,其舒適性也是前所未有,故引起了巨大轟動。
「彗星」是第一架曾被用於國際班機航線的噴氣客機,從1952年開始為英國海外航空公司搭載乘客往返於倫敦和約翰尼斯堡之間。
1958年10月4日,德.哈維蘭飛機「彗星」開始提供從倫敦飛往紐約的航班服務,成為第一架飛越大西洋的客運噴氣機。美國航空公司泛美航空曾揚言將用一架波音707來成為第一家飛行此航線的航空公司,但這項計劃被英國海外航空公司提前三周捷足先登。
從20世紀50年代末起,英國開始研製噴氣式客機。早在1943年,由布拉巴宗擔任主席的英國航空委員會便推薦生產一種可以飛越大西洋、噴氣動力的郵政飛機。該方案設想,這種帶有密封式駕駛艙的飛機能夠攜帶一噸重的貨物,以645公裡的時速飛行。當時,噴氣機還處於起步研製階段,這種設想讓人感到過於超前,不過英國政府表示支持,德哈維蘭飛機公司也對設計研究這種噴氣式運輸機表現出堅定的信心,確定代號「布拉巴宗4型」。1946年5月,英國海外航空公司決定正式向德哈維蘭飛機公司訂購這種新型噴氣式客機,這為飛機的研製注入了強勁的動力。1947年11月,客機被正式命名為「彗星」號。
1949年7月9日,由公司研製的世界上第一架4發中程噴氣式客機「彗星」號誕生,7月27日首航,飛行持續了31分鐘,巡航速度一下提高到每小時800公裡,幾乎是活塞式飛機的兩倍以上,飛行高度也突破了一萬米,可達到1.2萬米。
「彗星」號在首航後經過近三年的修改,於1952年5月2日開始投入航線運營,由倫敦飛往南非約翰尼斯堡,途經羅馬、貝魯特等5個城市,全程23小時34分鐘,以每小時約790公裡的速度巡航,飛行10819公裡。這是世界上第一條噴氣客機航線。
從1952年10月到1954年4月的18個月裡,「彗星」Ⅱ還沒正式交付使用,「彗星」Ⅲ原型機尚未試飛,在交付給4家航空公司的17架「彗星」Ⅰ中,由於金屬材料產生疲勞有6架相繼發生事故,總共99名旅客和機組人員遇難。
約旦哈希姆王國國王海珊·伊本·塔拉勒,1935年11月14日出生於安曼,曾先後在埃及、英國留學。1952年8月11日繼承王位。1953年5月2日,正式登基成為約旦哈希姆王朝國王,兼任海陸空總司令。1956年3月,解除曾在約旦掌管大權的英國將軍約翰·格拉布擔任的約旦陸軍參謀長之職。1957年4月,下令解散一切政黨。1958年2月,與伊拉克國王費薩爾決定兩國結成「阿拉伯聯邦」,以抗衡埃及和敘利亞的統一。1970年9月命令約旦軍隊進攻巴勒斯坦遊擊陣地和難民營,1971年7月,再次鎮壓巴解遊擊隊在約旦的活動。1974年11月在拉巴特舉行的第七次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上,承認巴解組織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著有自傳《憂國忱民》、《我看和以色列的戰爭》等。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是俄羅斯帝國女皇(1762年至1796年在位),原名索非亞奧古斯塔弗雷德裡卡1729年5月2日出生於德國斯特丁,1796年11月6日逝世於普希金市,有說她出生於1729年4月21日的說法是採用的儒略曆來計算的)。
她是德國安哈特-採爾布斯特公爵的女兒。1744年被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女皇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烏爾裡希(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與彼得結婚並皈依東正教,改名葉卡捷琳娜。在初到俄國之時,她努力學習俄語。後來逐漸取得一些軍隊的支持。由於彼得三世另有新歡,葉卡捷琳娜的皇后地位面臨被廢的威脅,於是在1762年率領近衛軍發動政變而即位。
葉卡捷琳娜二世和伏爾泰、狄德羅等法國思想家交往密切。1767年夏天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員會會議,宣布女皇的訓令,主張開明專制、嚴厲的法治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雖然想改善農奴制度,但是因貴族的反對而沒有成功。此外她還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貴族勢力得到加強,農民和農奴的生存狀況更加惡化。17731775年發生了普加喬夫起義。
對外政策方面,她三次瓜分波蘭,對土耳其作戰取得黑海沿岸地區,併吞並了克裡米亞汗國。寵臣和情人波將金去世後,她的以南進重建拜佔廷帝國為目標的南進政策受挫。這個時期的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最強國家之一。葉卡捷琳娜被尊稱為「大帝」,即俄國歷史上兩位大帝之一(另一位是彼得大帝)。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進行的綿羊冷凍胚胎移植試驗,於1980年5月2日獲得第一胎「借腹懷胎」的羊羔、一胎生三羔,個個發育正常,母子羊平安健壯。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於1979年以寒羊為試驗動物,進行了家畜母羊胚胎超低溫冷凍保存的研究。對供體母羊(供給胚胎者)先用垂體激素進行處理,使母羊超數排卵,以獲取較多的胚胎。在發情配種後的第六天至第八天手術取出胚胎,並用含有抗凍劑的培養液進行冷凍前處理。胚胎按一定的降溫程序,慢速冷凍直至負60℃,然後放入負196℃的液氮中保存。冷凍胚胎移植前再按一定的升溫程序解凍。這次試驗是將超低溫保存了14天的3個胚胎,解凍後移入受體母羊(接受胚胎,代替供體懷孕者)的子宮中,「借腹懷胎」,發育出3個羊羔。胚胎超低溫冷凍長期保存的成功,是胚胎移植技術的重大突破,為擴大使用胚胎移植技術提供了方便。胚胎超低溫冷凍保存技術是節約牲畜飼管費用,貯備遺傳物質,建立國家基因庫長期保存家畜品種資源的唯一可靠方法。
「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海軍倖存的少數軍艦之一。後被阿根廷購買,成為阿根廷海軍的第二大軍艦。1982年5月2日,英國潛艇對在它所宣布的海上禁區以外36海裡處航行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發動突然襲擊。據一位年青的生還者說,2日下午4時,一發魚雷擊中船尾的機器部分,一發魚雷擊中船頭靠近放置救生艇的地方。在船尾工作的士兵還沒有弄清發生了什麼事情就犧牲了。頓時,艦上一片漆黑,到處都是煙霧和令人窒息的毒氣。大家立即奔向救生艇。指揮官邦索迅速組織撤離,每15個人乘坐一艘救生艇。這艘巡洋艦被擊中後,不到40分鐘便沉沒了。被擊沉時,艦上共有海軍官兵1042人。阿根廷武裝部隊在得悉軍艦被擊沉的消息後,立即派飛機前往出事地點,當時風速每小時65公裡,巨浪高達5米。救援工作十分困難。「古魯查加」號傳令艦在一架海軍偵察機的指引下,全速向出事地點進發。在經過長時間的航行後,終於遇到了20艘救生艇。為了救援這些小艇上的倖存者,幾乎花費了12個小時。傳令艦的一側傾斜30度,船舷實際上已淹在海水中。夜間,傳令艦必須藉助探照燈來確定救生艇的位置。「古魯查加」號傳令艦共救起了360人。5月5日近400名生還者回到了阿根廷布蘭卡港。數百名家屬以及許多素不相識的人在熱切地等待著他們。
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1990年5月2日),浙江省金華市人,中國現代作曲家。
施光南1940年出生於四川省重慶南岸。父親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任書記施存統。1945年,年僅5歲的他就寫下了第一首音樂作品-《春天到了》。1964年,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1978年7月,調入中央樂團,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當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1986年當選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1987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0年10月,1987年10月和1989年10月,分別在天津、武漢和廣州舉行了《施光南聲樂作品音樂會》後,其藝術生涯到達了高峰。1990年5月2日因腦溢血病逝。去世後被文化部命名為「人民音樂家」,重慶南山公園內建有施光南廣場以示紀念。
為紀念施光南,其家鄉浙江金華建有「施光南音樂廣場」。
代表作品有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假如你要認識我》、《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高舉起亞運會的火炬》(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會歌)、《打起手鼓唱起歌》、《周總理,您在哪裡》、《潔白的羽毛寄深情》和大型歌劇《屈原》、《傷逝》等。
50年代初,一本《把一切獻給黨》曾激勵了整整一代人。至今,這本書已經再版了44次,作為革命理想和革命教育叢書,它繼續影響著新一代人。該書的作者,被譽為「中國保爾」的吳運鐸,在1991年5月2日,結束了74年的光輝人生,離開了人間。吳運鐸是我國兵工事業的開拓者,也是新中國第一代工人作家。
吳運鐸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2歲就當了礦工。1938年,他毅然投奔新四軍,從事軍械修理和製造工作。一年後,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不管是在馬達轟鳴的車間裡,還是在危機四伏的試驗場,吳運鐸不停鑽研設計出了許多武器裝備,並多次身先士卒,冒著生命危險去做各種炸彈、地雷的試製實驗。吳運鐸的左眼被炸瞎,左手4個手指被炸掉了,兩條腿也落下了殘疾。他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次又一次與死神搏鬥,被解放區人民譽為「中國的保爾」。吳運鐸的事跡感動了當時的蘇聯人民,他們在莫斯科高爾基大街14號建立了「中國保爾紀念館」,對這位奧斯特洛夫斯基式的人物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國「向陽紅十六」號科學考察船在前往太平洋執行海底多金屬礦藏資源調查任務途中,於1993年5月2日凌晨5時5分在東海海域(東經124度28分,北緯29度12分)與賽普勒斯籍「銀角」號貨輪相撞,不幸沉沒。「向陽紅十六」號上共有船員和科技人員110人,3人下落不明,其他人員已安全轉移到「銀角」號上。「向陽紅十六號」科學考察船脫險船員和科技人員107人5月5日上午乘坐我國派去的「德意」輪安全返回上海。建於80年代初期的「向陽紅十六號」,是一艘4500噸級的科學考察船。這艘船曾多次前赴太平洋進行大洋多金屬結核科學考察,為我國在1991年3月獲得聯合國批准的「國際海底探礦先驅投資者」的資格,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96年5月2日,殺害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沛瑤的兇犯張金龍,經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一、二審審理終結,被依法判處死刑,執行槍決。法庭審理查明,現年18歲的張金龍,原系李沛瑤副委員長住所附近的武警執勤戰士。1996年2月2日凌晨4時許,張金龍利用值勤之機,潛入李沛瑤的寓所行竊,被李沛瑤發現。張金龍唯恐罪行敗露,即起殺人滅口歹意,持菜刀向李沛瑤頭部等處猛砍。李沛瑤奮勇搏鬥,終因身體多處受傷,急性大出血死亡。張金龍作案後攜帶竊得的人民幣700餘元以及價值人民幣2.6萬元的照相機、皮衣、手錶、首飾等物品逃跑時,院內的另外兩名武警值勤人員發現情況異常,當機立斷,將其扣留並移交公安部門。法庭認為:張金龍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為目的,多次入室盜竊,數額特別巨大;罪行敗露後又故意殺人,犯罪性質極為惡劣,手段兇殘,應依法予以嚴懲。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迅速審判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決定》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以搶劫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以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三罪並罰,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1998年5月2日,歐盟15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特別會議,經過數小時艱難談判後達成一致,確認比利時、德國、西班牙、法國、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奧地利、葡萄牙和芬蘭11國為首批加入歐洲單一貨幣體系的歐元創始國,同意由現任歐洲貨幣局局長杜伊森貝赫擔任歐洲中央銀行首任行長。此次歐盟特別首腦會議所作出的決定標誌著歐洲統一貨幣體系的實施進入倒計時。按歐盟制訂的時間表,從1999年1月1日起,歐元將作為參加國的非現金交易「貨幣」,即以支票、信用卡、股票和債券等方式流通;自2002年1月起,歐元11國將把總額700億的歐元現金投入流通領域;2002年7月1日後,上述11國各自的貨幣將終止流通,由歐元取代。
2008年5月2日早晨,熱帶風暴「納爾吉斯」在緬甸的海基島附近登陸,最高時速超過190公裡。3日,緬甸政府當天宣布5個省邦為災區,人員傷亡不詳。6月24日緬甸政府表示,強熱帶風暴造成八萬四千五百三十七人喪生,五萬三千八百三十六人失蹤。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對此估計,緬甸風暴死亡總人數可能為12.799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