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玫瑰][玫瑰]
『經典佳作‖豆瓣高分9.1,看完想去敲鄰居窗戶』
文/蘇美爾神鹿
你什麼時候會留意一棵樹的死活?
——當它牽扯到你生活的時候。
大多數人是很冷漠的,跟自己無關的事很少在意。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段青春懵懂的羞澀戀情,就是由一棵大樹串聯起來的。
2010年於好萊塢首映的劇情片,豆瓣評分9.1,當之無愧的高分了。
影片以和緩的口吻講述了一段平凡的青春愛情故事。
可是,影壇早有眾多經典愛情佳作,是什麼讓這部影片如此吸引大眾,以至於給到9.1的高分呢?
想來能脫穎而出,離不開影片的真實與平凡。
整部電影看下來,戲劇性和衝突性都不強,卻一直讓人心底有隱隱觸動。
影片開頭,就為我們展示了一份,少女悸動。
小女孩兒初見時懵懂地「一見鍾情」,也可以說是「見色起意」。
是我們年少時,普遍有過的小悸動。
可能我們悸動的比朱莉晚一些,但這也側面體現了她的成熟。
她過早關注內心生活的性格,為以後愛情的自省做了鋪墊。
不僅如此,影片中打動我們的都在細節。
初次見到陌生人那種拘束緊張的感覺。
鄰裡之間小小瑣事,偶爾有個你看不上我,我看不上你,太平常不過了。
還有家庭的隔閡,父母的爭吵,長輩價值觀對我們的影響等等,都是真實發生在周圍的大事小情。
然而就是這樣稀鬆平常到無聊的事,導演用極其高超的拍攝技巧和劇情編排,將它講述的盪氣迴腸。
第一次見面,朱莉對布萊斯「怦然心動」。
布萊克對朱莉避之不及。
可能是沒見過這樣直白的表達,羞澀的布萊斯手足無措。
因為這次不怎麼愉快的初見,布萊斯一直帶著「有色眼鏡」看朱莉。
偏見遮蓋了眼睛,讓他不願去看朱莉的優點,也不考慮朱莉做的事情,背後有著怎樣的意義。
人際交往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
——不管初見時,你對那人的印象是好是壞,它都瀰漫在那人以後的每個動作中。
兩個孩子都處在成長階段,朱莉的爸爸和布萊斯的外公承擔起「導師角色」。
朱莉的爸爸教會她:「觀察部分,更要注意整體。」
朱莉對布萊斯的一見鍾情,就是一種「部分大過整體」的表現。
第一次見面,朱莉過度關注布萊斯的眼睛。
導致以後每次相處,不管情況發展趨勢如何,她都習慣性地看向布萊斯的眼睛。
初見時,我們通過部分判斷整體。
但確定一個人後,卻是要和他的整體度過餘生。
布萊斯的外公又教會他什麼呢?
「有的人淺薄,有的人金玉其表敗絮其中。有一天 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爛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後,會覺得其他人都只是浮雲而已。」
這是「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翻版。
通過簡單的表現來判斷一個人。
同樣是一種偏見。
因為你不知道,他的內心是如何波濤洶湧。
朱莉的父親教給她,「看待事物,要看整體。」
布萊斯的外公教給他,「看待事物,要看本質。」
這是兩種相近而又相互補充的論點。
這樣,是不是也從側面表現出,我們喜歡帶著「眼鏡」去論斷別人。
不管這個眼鏡,是好是壞。
劇中最大的衝突就是無花果樹被砍倒。
砍樹的時候,朱莉抱著樹告訴大家,在這上面能看見全世界的風景,那種感覺有多美妙。
她甚至還祈求布萊斯幫助她,挽救大樹被砍的命運。
但布萊斯轉身上了校車,離開了這裡。
這對朱莉來說是一個天翻地覆的打擊。
這個打擊正好發生在她剛開始明白「整體與部分關係」的時候。
她慢慢學習看向整體,進行更深一步的自我反思。
雖然大樹被砍到了,但父親把這棵大樹畫下來,掛在她房間裡,希望她:
——永遠也別忘記坐在樹上的感覺。
永遠也別忘記看向整體的感覺。
這樣的教育和經歷對她以後的成長和自省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帶著這樣的自省意識,她遇見了第二個打擊。
——布萊斯一家對她家庭的鄙夷。
布萊斯不僅扔掉她送來的雞蛋,而且無禮地批評了她家的院子。
從小便滋生的,對布萊斯的喜愛,讓她第一次開始對家庭產生質疑。
但從父親母親那裡,她也明白過來,好好收拾院子,並非是為了討誰的喜歡,而是對家庭負責。
這也告訴我們,不要因為這只是租來的房子,就倦怠打理它,畢竟:
——房子,是你租來的;但生活,是你自己的。
對自己負責,是無須討好他人,也一定要做到的。
這並非什麼人生價值,只是愛自己的第一步而已。
對於這朱莉的性格,柏邦妮曾經評價:
女生十來歲就有超脫的自省意識,審視自己愛的人到底值不值得。一旦觸及她的自尊,立刻決定放棄這個男生。我們文化裡的「愛」,似乎都要低到塵埃裡,捨棄自尊才叫愛。
其實這種自省意識不僅存在於朱莉身上,同樣也存在於布萊斯身上。
可以說,整部影片處處都能找到「自省意識」。
朱莉的自省意識,在於對布萊斯,對愛情的審視。
布萊斯為扔掉朱莉的雞蛋來道歉時,朱莉第一次發現布萊斯並沒有她眼中那樣耀目完美。
他不過只是一個「部分之和小於整體」的人而已。
他道歉的行為並非是知錯悔改,而是為求自己心安。
那一瞬間,她對自己的喜愛產生了質疑。
第二次的自省,發生在她聽見布萊斯表示出對自己叔叔的無視之後。
朱莉維護自尊,表現出遠離布萊斯的態度,實在讓人欽佩。
實際上,她真的能夠放下布萊斯嗎?
如果能的話,她也不會與布萊斯說那些她很生氣,並且以後都不想理他的話了。
既然放不下,她又是怎樣做的呢?
她維護自己的姿態,告訴自己不再喜歡布萊斯,並為之付出努力。
愛的清醒,不讓愛情委屈自尊。
這是朱莉的自省意識。
布萊斯也一直在成長。
從一開始用偏見的眼光看待朱莉,到受父親的影響,逃避朱莉的親近。
再到,受祖父的教育,慢慢脫掉有色眼鏡,真正審視朱莉的優點。
他經過了內心的困惑和思考。
對他來說,打破父親的權威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承認自己淺薄,承認朱莉的獨立,優秀,成熟,有智慧,有思想,這是極其困難的。
他做到了。
他承認自己喜歡朱莉。
這是他第一次勇敢地面對內部的自己。
外人的眼光是個可怕的東西。
他不習慣與人交往,性格內向害羞,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
所以在好友麥可取笑朱莉叔叔的時候,他沒有反駁,而是點頭表示贊同。
明明心底知道,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卻沒勇氣更正它。
直到他感受到朱莉要離開他的危機。
布萊斯說出內心的話,做了他一直想做的事。
從不敢承認自己的內心感受,到接受真實的自我。
從不敢表現內心的自己,到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布萊斯完成了兩次飛躍。
如此,真正成長為一個配得上朱莉,有擔當的男生。
影片中還有許多人的自省也表現的十分明顯。
尤其是布萊斯的媽媽。
從一開始不親近鄰居,到後來十分鄭重地邀請朱莉一家來家中做客,她表現出一定的承擔與勇敢。
從此不難看出布萊斯的性格來源。
他不願面對內心真實的感受,這來源於高傲目中無人的父親;
真正讓他打破一切桎梏,勇敢邁向真愛的性情與品格,來源於母親。
無論是自省意識,還是部分之和大於整體的人生道理;
甚至包括看事看全局,看人看本質這樣的人生哲理,都蘊含在這部影片之中。
一部電影最難得的便是共情,共情之餘若能留下啟示那便最好。
用平凡的故事,給觀眾內心留下餘韻,也傳達了深刻的思想,當之無愧是一部經典佳作了。